《柳樹醒了》教學雜談
【浙江省義烏市朝陽小學 駱錦芳】
〖倡導自主學習、關注孩子們的學習需求〗
新課標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要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我在教學中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到盡可能地讓孩子們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難度,讓學生自己參與制定學習目標。
如學完《柳樹醒了》一文后,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給自己布置作業:愛好朗讀的孩子說“我要把這首詩有感情地背誦給同伴們聽”;愛好畫畫的同學說: “我要把這道詩畫成一幅美麗的畫,送給老師。”愛好書法的孩子說:“我要把這一課的會寫字漂漂亮亮地寫下來,給同學們欣賞。”讓孩子們自主作業,我發現他們都非常樂意去做,也非常用心去做,效果很好。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永安街小學 樊俊萍】
〖創設游戲情境,在玩中識字〗
低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根據學生這一特點,結合教材實際,我創設了拼字、組詞、造句、找朋友、當小老師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識字。
如教學《柳樹醒了》一課,學生認讀“醒、雷、澡、枝、軟、梳、梢、耍”這些生字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達到鞏固的目的,我把這些生字拆成兩部分,然后把字的部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把字的兩部分拼在一起,學生們一邊拍著手一邊唱著:“找呀找呀找朋友,看誰找到了好朋友”的兒歌,很快把字拼好了,緊接著,拼字的學生再組一個詞領大家說一遍,就這樣在玩中鞏固識字,進行擴詞練習。有時我還讓學生做“換偏旁變字”游戲,學生也很有興趣。這樣從分到合,從合到分,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既有趣味,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 李 賀】
〖師生合作,增加感情〗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小學生來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成為朋友,才能使學生樂學。在語文課上,我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表演,一起做游戲。經過一段時間,我可喜的發現孩子們敢想敢說,主動和老師交往,學生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學生。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我在《柳樹醒了》一課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把“醒了”、“軟了”、“飛了”、“長高了”等詞語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來。在課堂上,孩子們用自己的身體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了,柳樹蘇醒的過程,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效果明顯。課后,同學們還不停地將課堂上學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可見,課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學 陳 潔】
〖讓語文課堂“活”起來·創設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想讓學生全身心、輕負擔投入學習,樂于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關鍵就在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識的動力。對小學生來講,如果能采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欲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