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學設計與反思
二、品讀課文
過渡:白天,風兒鬧著,追逐著浪兒,浪兒笑著,向前奔跑著,天漸漸暗下來了,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臉,大海媽媽休息了。自己讀一讀課文。
(一)指導朗讀第一句
1、出示第一句話,自己讀一讀,深夜的大海是什么樣的?(很安靜)
2、你能讀出這樣的感覺嗎?自己讀一讀,指名讀。
3、現在的風兒---點紅“不鬧”了,浪兒—“不笑”了,讀一讀詞語,是啊,海面漸漸平靜下來了。誰來讀一讀這兩行。
4、大海真平靜呀,為什么會這么安靜呢?(大海休息了)
5、出示“深夜里,大海睡覺了。”
(1)點紅“睡覺”,讀一讀,大海什么時候睡覺的?
(2)點紅“深夜”,讀一讀。
(3)誰來讀好這兩行。
6、風兒和浪兒多懂事呀!它們是那么安靜,讓大海睡得好香好甜,請大家再讀一讀這四行。自由讀,指名讀。
7、大海睡著了,讓我們輕輕地讀一讀,可別吵醒了大海媽媽。齊讀。
(二)指導朗讀第二句上兩行
1、你們讀得真好,大海睡得可真香,夜真靜啊,只有月亮和星星還再眨眼,出示:“她抱著明月,她背著星星。”
2、讀一讀,想想大海像是誰?(一位媽媽)點紅“她”指的就是大海媽媽。“抱著”“背著”明月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媽媽抱著明月,星星倒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著星星,大海真像我們的媽媽。
3、對呀,躺在媽媽的懷里多舒服呀!誰來讀一讀。(你讀得真投入,大海真是一位慈愛的媽媽!你還通過動作表示大海對孩子的愛,真棒!大海真愛自己的孩子呀!)
4、讓我們一起躺進大海媽媽的懷抱,感受那種幸福吧!齊讀。
(三)指導朗讀第二句下兩行
1、聽(潮水聲),你聽到了什么?
2、對呀,這就是那“輕輕的潮聲”,就像大海媽媽“睡熟的鼾聲”(相機點紅)多么安寧,多么溫柔呀,誰來讀一讀。
聲音輕輕的,柔柔的,真好聽,誰再來讀一讀。
3、你把輕輕的讀得真好,我們也來輕輕的讀一讀,千萬別吵醒了大海媽媽。齊讀。
4、明月和星星依偎在大海身邊,大海也像一位慈祥的媽媽哄著孩子睡著了,自己也發出了輕輕的鼾聲,請小朋友把這四行連起來讀一讀,讀的過程中,可以帶上豐富的表情和動作。
5、海風和海浪多像玩累的孩子呀,到了晚上,它們停止了嬉鬧,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媽媽哄著自己的寶寶安靜的睡熟了,還發出了輕輕的鼾聲。這是多么奇妙的想想呀,讓我們用最美的聲音來讀一讀,把它作為禮物送給大海媽媽吧。齊讀全詩。
三、指導背誦
1、學玩課文,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些詞語,讀讀詞語想想,深夜里大海睡覺的情景,你能試著背一背嗎?
2、師引背,小朋友真厲害,不知不覺就把小詩記在心里了,我們一起來背一背課文。(齊背)
四、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
2、指導書寫
教學反思:
本課課文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學生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說明他們對詞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朗讀又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動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無需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應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大海夜景,一個“讀”字應該貫穿始終。但強調讀,不等于盲目地多讀,什么時候讀,是讀一段還是讀幾句?采取什么形式讀,讀出什么樣的語氣?都要從教學目標出發,以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可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教師的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從而讀流暢整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