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
(4)利用偏旁理解字義。浪:浪花和水有關系,所以三點水旁。唱:唱歌要動嘴,所以口字旁。右邊是兩個日字,下面是扁日。(5)其它。步:上下結構,上邊是停止的止字,下面是少字少一點, 。步子,腳步,跑步,步伐。殼:上中下結構,上邊是士,中間是禿寶蓋,下面是幾。貝殼,外殼。次:左邊兩點水,右邊“欠”。(三)指導書寫生字。1.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殼:上邊是士,不要寫成土,中間禿寶蓋寫得稍寬一些。步:下面不要多寫一點,步不加點。唱:注意結構,右邊兩個日字上小,下大且扁。裝:上邊右半部分是士不是土,不要把字寫得太長。2.其它的字引導學生照田字格的字來寫。老師要巡視指導。(四)讀課文,注意生字、生詞在句中的位置,想一想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五)作業。1.抄寫生字。2.朗讀課文。3.比較形近字,組成詞語。(課后作業第2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一)理解詞句的意思,抓句子比較,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教學重點(一)理解詞語的意思,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二)通過比較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難點加深對詞句的理解。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我”在海邊的沙灘上和浪花嬉戲。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心情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二)逐段學習課文。1.學習第1自然段:(1)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數,這段共有幾句話。(2)自己小聲逐句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并且找出哪句是寫“我”的,哪句是描寫浪花的。(3)指兩名同學對讀,一人讀描寫“我”的句子,一名讀描寫浪花的句子。(4)比較句子。浪花看見了,邁著步子走來。浪花看見了,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①讀一讀這兩個句子,哪兒不一樣,你認為哪句好,為什么?②讓學生回答。第二句多了“輕輕的”,比第一句更形象具體,知道浪花里邁著什么樣的步子來的。并且,從“輕輕的”知道海面的風不大。③讀一讀第2個句子。(5)“悄悄的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來了,輕輕地碰著我的腳丫,像是在給我搔癢癢一樣。體會為什么“笑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使學生理解到一是浪花搔癢了我的腳丫;另一方面是我看到這美麗的浪花,很高興。(6)“它才嘩嘩地笑著跑回家”。使學生理解“它”指的是誰(浪花),“家”指的是什么(大海),“才”是什么意思,(指浪花很頑皮,把我逗夠了它才回家)。“跑”是指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很快,比較起來想一想:浪花輕輕地來了,快速地回去。藍藍的大海,白色的浪花,一幅多么美的景象。(7)看插圖,看“我”的表情,嘴張得那么大,眼睛瞇成一條縫,可見“我”是多么地高興。(8)指導朗讀:要讀出大海和浪花構成的一幅景色的美,讀出“我”高興的心情。“嘩嘩嘩”要連續讀,且要輕。學生試讀,師范讀,再試讀。指名讀、多讀,體會“我”高興的心情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2.學習課文第2段。(1)自己讀第2段,數一數共有幾句話,想一想每句話什么意思。(2)比較句子。這兩句話哪兒不同?哪句好?為什么?第2句更具體形象地說明了浪花是怎樣來的,既唱著又笑著來的,而第一句只是說浪花跑來了,但不知是怎么樣地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