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
一、教材分析
(一)解題
這是一首歌。這篇課文通過小猴子學會爬樹、小鴨子學會游泳這兩件事,告訴孩子們只要自己努力去試一試,不會的事就能漸漸學會。
(二)結構分析
課文有兩節,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一節)寫小猴子自己學會了爬樹。
第二層(第二節)寫小鴨子自己學會了游泳。
這兩節的關系是并列的。
(三)語意理解
“小猴子說:‘媽媽,我餓了,真想吃桃子呀!’”
這只小猴子在向媽媽發出請求,小猴子希望媽媽能幫它摘桃子。
“媽媽說:‘樹上多著呢,你自己去摘吧!’”
這是媽媽對小猴子的幫助與指導,首先媽媽告訴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可以摘到桃子,然后引導他“自己去做”,媽媽想讓它自己學會生存的本領。
“這樣,小猴子學會了爬樹。”
這句寫小猴子通過自己親自去做,摘到了桃子,并且練就了爬樹的本領,“這樣”交代上文的事和中間省略了小猴子學習的過程。
“小鴨子說:‘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
這是小鴨子在向媽媽發出請求,希望媽媽帶它去游泳。
“媽媽說:‘池塘的水不深,你自己去游吧!’”
這是媽媽對它的幫助,幫助它鼓足勇氣自己去做,并且打消它的顧慮;水不深,不會有危險。媽媽想讓它鍛煉自己的本領。
“這樣,小鴨子學會了游泳!
小鴨子自己學會了本領,看來媽媽的做法是對的!斑@樣”代替了媽媽的教導和小鴨子自己努力的過程。
(四)寫作特點
1、兒歌篇幅短小,語言淺顯,內容清楚。
2、用小動物的故事揭示道理,鼓勵孩子們自己試著獨立去做能做的事,并且告訴孩子們,只要去做,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能在生活中尋找類似的事,用書上的形式說說。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2、能在生活中尋找類似的事,用書上的形式說說。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了很多小動物、小朋友獨立的文章,這節課我們還要學一篇這樣的課文。(教師板書課題:自己去吧)
(教學理念:聯系已學知識,能幫學生建構知識。)
(二)揭題質疑: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自己”指的是誰?自己去哪里?自己去干什么?為什么要自己去?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學理念:讓學生看到課題談自己的真實想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學生不同的想象過程,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自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
2、讀帶有生字的句子,鞏固識字。
3、檢查生字讀音。(用生字卡片游戲)
4、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教學理念: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主識字,為下一步學習作好鋪墊,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生理特點。)
(四)細讀感悟
1、剛才同學們在讀文的過程中,認識了生字,了解本課的段落結構,看來讀書的收獲還真不小。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你又能有哪些收獲?再說一說你是從哪段了解到的?
2、學生的匯報:你讀懂了什么,與同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