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個小學生》一課談課改
青山區冶金小學 吳丹
葉圣陶先生說過:“應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學法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日本教育家稻川三朗也有類似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中心,灌輸教科書知識的教學,謂之“第一教學”;面向學生,教師誘導,提高學生學力的叫“第二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形成學力,塑造高尚人格,是“第三教學”。據統計,人類的科技知識每三至五年增加一倍,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已遠不能滿足他一生的需要。學校教育必須重視“第三教學”,使學生成為能自主學習的終生學習者。“語文課程應該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正是新教材的獨特魅力和新課標的嶄新理念。
如何在教學過程 中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就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教學策略問題。人教版第一冊的第十二課《三個小學生》是二零
零二年度區語文優質賽課活動中規定課題之一,在實踐中,我經歷了從失敗到成功的探索,從中領悟到了一些課改的奧妙之處。
一、淡化權威,課品如人品
教師要淡化教材,專家以及自己的權威,要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建立互敬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之親其師而信其道。對于低年級的學生,這一點更重要,教師要用眼神,語言,動作。在第一時間傳達出這個訊息,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創設輕松入學的氛圍。我在自己班上試教時。我都會講:今天,老師是來和你們交朋友的,我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我來找找最聰明的孩子在哪,并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他。接下來學生的熱情高漲,充滿自信,比在自己班上的強多了,事半功倍。課品如人品,一節課能折射出老師的內心世界,多份尊重學生的心,多份愛孩子的考慮,這是我們在新課標中首先要做到的。
二、營造氛圍,給學生探索的實境
語文是開放的,把學生的生活世界引入課堂,既具體有真切,既凝結有開放。從課程角度來講: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在導入 新課時,原本用了圖片,單一!用語言描述,抽象!又用多媒體制作動畫,不真!當改用真人相片和實境錄象展現本課主人公和故事情節后,好多弊端迎刃而解,不僅把本課的德育目的更好地在現實生活中起到教育影響,同時也把教師的范讀巧妙穿插起其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們“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消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尊重個性差異,允許“前后顛倒”
試教時,為了使學生說話避免一些煩瑣的,老師無法調控的句子,我安排了統一的句式訓練:我喜歡/不喜歡(文文,東東,明明),因為他們在看到水龍頭時------。在課上,我使出渾身解數,引導學生依葫蘆畫瓢,稍一出軌,我就立即拉回。結果,一節準備充分的課上得平淡乏味,死氣沉沉。究竟該怎樣上?我細心地翻閱了《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標指出,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關注學生的個人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少一點不準,多一點自由。”新課標的理念使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是啊,這節課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過于強調教師的外部塑造。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不久,課堂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還很新鮮,學生很樂意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與別人交流。教師不要禁錮了學生想象的翅膀。教師是“用教科書教書”,而不是“教教科書”,更不是對教材的亦步亦趨。于是在后來的課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過了學生,大刀闊斧地砍掉了所有的句式,讓學生不受束縛,學習課文時,打破常規,并不按課文上的順序出現,而讓學生自由讀后,大膽談一談他對誰的印象深?在讀課文時第一次讀準讀通,第二次弄明白文中的小朋友怎樣想的后再讀,第三次是自己讀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讓學生跟著電視配音,當小小播音員,學生激情空前高漲,妙語連環。有的說:“水都流走了,我看了很心疼,為什么文文不心疼呢?”有的說:“明明做的對,如果我在那,我也會這樣做,而且關好了水龍頭,我還會告訴老師這件事。”每一種答案都令人驚喜。
四、倡導發現,但不能止于發現
人們已經越來越多地意識到: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發現”。這種發現應該是雙向的,對施教者與受教者來說,都需要發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發現之意義善莫大焉。而過去的一個弊端是缺少發現。
其實,一節課由始至終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的每種動態,每個回答,要留意發現。譬如學生讀書時緊皺眉頭,或表達想法時跺了腳,或者聲音很好聽,甚至是流利但小聲等細節,老師要善于觀察,表揚。教師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我們還需要鼓勵學生多發現,學生只是發現,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創造。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應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使學生持續發展。
通過對這節課的研究,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新的認識,教學思想上趨于寬松和尊重;教學手段上趨于展現生活實際;教學過程 上趨于開放和靈活;教學回應上趨于倡導發現,激勵創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個目標,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不是一蹶而就的。愿同仁們在這次歷史任務中,在課改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想起薛發根說的這段話: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潛能,而教育的理想,則能提升生命的意義,我愿以全部的智慧詮釋理想的教育,用自己的生命演繹教育的理想。
◆[2004
- 小學生節奏的訓練(精選2篇)
器演示與《牧童》教學(99年秋冬)【教學目的】本節課,著重培養學生對樂器演奏的興趣和認識簡譜的能力。【教學重點】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簡譜的學生,培養學生學會唱簡譜的能力;對于有一定簡譜基礎的學生,教會學會“二重唱”。...
- 小學生睡眠管理教案(精選5篇)
為貫徹落實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及全國中小學“五項管理”落實推進會議精神,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培訓負擔,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辦學,根據吉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吉林省校外培訓機構中小學生睡眠管理、作業管理告知承諾書〉的通...
- 小學生語文知識點總結(精選2篇)
一、復習課文:1、讀《泉水》一課,回答問題:(1)天然水塔指的是:(泉水來自大自然,它可以為人們提供水源。)(2)根據課文,寫出泉水的流經經程:石縫流進(山腰的水池)流過 (山間的平地)流到(山坡的果園里)穿過 (山谷)―― 山下(3)仿照課文...
- 難忘小學生活(精選17篇)
難忘小學生活北京市懷柔區第五小學六年級劉欣蕊小學的六年時光就要過去了。在這即將離別的時刻,我的心里涌出了一股留戀的情感。腦海里浮現出一件又一件令我難以忘懷的事……深刻談話:在這六年里,最令我難忘的是趙老師對我的那幾次深刻...
- 小學生睡眠教案(精選4篇)
一、板書課題,質疑課題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生:植物會睡眠嗎?生:植物怎么睡呢?生:植物為什么要睡眠?二、談話激趣,導入新課1、播放多媒體課件————大自然中植物的睡眠。...
- 爭做文明小學生教案模板(通用12篇)
一、背景分析現在的孩子在家嬌生慣養,唯我獨尊,個性中暴露出自私人性、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他們在集體中不懂得謙讓,言行上不講文明,為此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從小講文明禮貌,勢在必行。...
- 小學生長城的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 小學生語文重點知識點(精選2篇)
一、復習要點1、正確認讀聲母、韻母,記住16個整體認讀音節。 2、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記住26個大、小寫字母的寫法。3、熟練、準確地拼讀音節,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閱讀和學習普通話。 4、掌握漢語拼音拼寫規則。...
- 培養小學生的說話能力(精選2篇)
說話能力是認知能力和觀察思維想象力等多項能力的綜合體現。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這既是語言訓練的重點,又是難點。那么如何加強低年級語言訓練呢?我認為,最佳途徑是激發興趣,教給方法。...
- 小學生睡眠管理班會教案范文(精選8篇)
活動生成背景:午睡的時間又到了,我又是鼓勵又是叮囑,好不容易孩子們都安靜下來了。可是一個個躺在那還是不時地睜開小眼睛看看這,瞧瞧那。我便說:“閉上小眼睛,才能睡覺覺。...
- 小學生養成良好睡眠的教案(精選6篇)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和20xx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抓好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制管理等工作要求,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并優化學生睡眠管理,探索科學有效的睡眠管理...
- 小學生元宵節活動主題教案(通用3篇)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又稱“燈節”、“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每逢上元,民間有張燈觀賞的風俗。...
- 小學生心理學教案(精選8篇)
活動目標1、樹立同學之間主動交往的意識,經過活動,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在陌生環境中也能盡快熟悉,消除陌生感。2、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隨機應變能力。...
- 小學生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本課的新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體會兒子對母親深沉的愛,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用自己的話把主要內容講清楚。初知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 小學生思想教育課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熟悉老師和同學。2、學習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與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3、表現對老師與同學的喜愛,鍛煉口頭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教學重點和難點:與人交際的基本技能以及自我介紹時的口頭表達能力。...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