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
①在回答的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到“遠看”和“近聽”、“山”和“水”、“有”和“無”、“色”和“聲”是相對應的詞。第一句是寫用眼去“看”,第二句是用耳去“聽”。
②一方面引導學生看圖上的山,水怎么樣;另一方面,讓學生聯系實際想一想,山,水應當怎樣。
同學們請你認真看圖,遠處的山,山色如何?(山上綠得是那么鮮,那么艷。)你們聯系實際想一想,如果你站得很遠,去遠望山景時,會看得那么清晰嗎?(不會,那會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看圖,水流從那么高的山間直流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肯定會嘩嘩地特別響,那么詩句中卻說,走近了聽,聽不見水的聲音。這是怎么回事呢?讓學生說一說。
(3)指導朗讀。
“看,有色;聽,無聲”要讀重音。
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看遠處的山,山色是那么清楚,走近了聽水的聲音,卻一點也聽不見。
讓學生知道,本首詩是謎語,謎底就是這幅畫,詩句說的是這幅畫中的景色,所以和實際想象的是不一致的。
(5)小結學習方法。
剛才學這兩句話時,首先讓同學們邊讀詩句,邊對照書中的插圖,再想一想詩句是怎樣寫畫中的山和水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然后聯系實際想想,應當是什么樣的景色,而詩句為什么這么說,找到詩句與畫的聯系,我們按這種學習方法,學習后兩句詩。
2.學習后兩句。用剛才的方法學習這兩句詩。
(1)先自學,邊讀這對照圖。
(2)小組內學習,說一說對詩句的理解。
(3)指名匯報:談你怎樣理解這兩句的。
①“春去”的意思是,春天已經過去了,“花還在”意思是,花還是開得那么艷,那么美。
②“人來”當人走過來的時候。
“鳥不驚”就是鳥不驚慌,沒有飛走,還很安然地站在花枝上。
③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春天已經過去了,可是花兒照樣盛開著;當人們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兒的時候,鳥兒不害怕,并不飛走。
讓學生回答的時候,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了。
④聯系實際想一想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春天過去了,花兒隨之就會謝了,當人們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時,鳥兒肯定會受驚而飛走的。)
⑤找到詩句和畫的聯系,因為詩句是寫的這幅畫中的景色。圖上粉紅色的花標志著:春天到了,粉紅色的花兒盛開了,鳥兒站在花枝上是那么安閑。
(4)朗讀這兩句詩。
去,還在,來,不驚幾個詞要讀重音。
師范讀,指名讀。
(四)再次讀全文,看插圖。
1.齊讀全詩。
2.看插圖。
同學們,當這幅畫掛在這里,一年四季不論你什么時候看它,它依然是山色那么綠得可愛,面對飛流直下的水花,聽不到水聲,花兒始終開得那么艷,不論有什么動靜可鳥兒安閑自在地站在枝頭,永不離去。這就是這幅畫的美景,作者用詩句把它描寫得那么真切。
3.再讀詩句:在詩句中找到意思相反的詞:遠—近,無—有,來—去。
(六)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1.讀全詩,再想一想,四句詩中每一句分別寫畫中的什么?
①山,②水,③花,④鳥。
2.你再讀詩句,分別看一看山、水、花、鳥各怎么樣呢?
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 鳥——不驚
3.請同學們按照詩句中描寫山,水,花,鳥的順序和特點練習快速背詩句。
投影出示: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