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案例]
師:司馬光在當時的情況下,舉起大石頭把水缸砸破,讓水從缸里流出來,救出了小朋友。如果你那時也在現場,你還能想出其他什么好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
生:我就去找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扔進水缸里,讓缸里的小朋友抓住繩子,我和外面的小朋友一起把他拉出來。
師:他的辦法好嗎?
生:不好,找繩子要花時間,時間一長,就是繩子找到了,小朋友也早就淹死了。
生:水缸很大,又裝滿了水,繩子很輕,浮在水面上,小朋友夠不著怎么辦?我覺得他的辦法不好。
師:還有什么辦法嗎?
生:要是我,我就和小朋友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就能救出小朋友。
師:他的辦法怎么樣?
生:這個辦法不怎么好,水缸很大,又裝滿了水,里面還有一個人,小朋友怎么推得動?
師:你說得對。誰還有好辦法?
生:我可以和幾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手拉著手,像小猴撈月亮一樣,把小朋友拉上來。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不行,剛才那個小朋友就是從假山上掉到大水缸里去的,假山上可能很滑,站不穩,其他小朋友也會掉進水缸里的。
生:我也認為不行,就算小朋友拉住了缸里的小朋友,也不像大人那么有勁,不僅拉不上來,弄不好還會被缸里的小朋友拖下去。
師:到底是誰的辦法好?
生:還是司馬光的辦法好,石頭地上就有,用石頭砸大水缸,能及時救出小朋友。
師:你講得很好!司馬光能就地取材,及時救出了小朋友,說明他很聰明,能急中生智,我們要向他學習。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一,在課堂教學的結尾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這時學生正處于疲勞期,讓他們設身處地,想辦法救危難中的小朋友,一下子激活了思維,提高了參與意識。第二,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發散思維,設想出各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避免了一上來就告訴學生司馬光的方法最好,克服了思維定勢,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水平。第三,通過對幾名學生設想的方法的爭議,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最后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運用聚合思維,從眾多的方法中篩選出最佳方法,那就是司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方法,突出了司馬光過人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