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第1冊認一認3教案(省參賽課)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每一個游戲都緊緊抓住孩子的心,讓他們在游戲中鞏固,在多輪比賽中內(nèi)化牢記,學生興趣盎然,群情激昂,鞏固了識字成果。力求體現(xiàn)情境化、生活化、實用化、社會化的教學理念。)
師總結:這堂課上,我們認識了16位新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出現(xiàn)它們,請小朋友下課后回家后去找一找,看看哪些地方能找到他們。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留心看一看,動口問一問,用腦記一記,我們還能認識更多的字呢!
教案評析:
語文課稱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授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這堂課的設計我正是努力這樣做的,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我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游戲的設計滲透了習慣的培養(yǎng),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教新帶舊,用滾雪球的辦法讓兒童既鞏固了識字,又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2.《認一認》中的字都是高頻字,其中相當一部分字學生已在入學前通過各種途徑認識。所以,在學習“衣食住行父母兒女”這八個字時,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熟字入手,讓會認的學生教不會認的學生,并告訴大家自己是怎么認會這些字的,激發(fā)了兒童課外識字的積極性,也教給了學生多渠道識字的方法。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讀,自己認剩余的字,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 理解字義也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幫助兒童理解字義時,我充分地借助了兒童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言語經(jīng)驗,有的還要讓兒童親自去體驗體驗。這些做法都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的。另外,我通過師生對話,有意識地引導兒童運用“父母”“兒女”,使他們在運用中加深對“父母兒女”的理解。我還聯(lián)系剛剛學過的語境歌,不光是滲透了孝敬父母的教育,而且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通過反復使用“父母”“兒女”,使兒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了對“父母”“兒女”詞義的理解。4.
4.《認一認》是韻文識字,我讓小朋友有節(jié)奏地拍手誦讀、搖頭晃腦誦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而且強化了識記效果。
“讓學生喜歡識字,有學習漢字的欲望”不是一句空話,那么在怎樣的課堂上才能最終體現(xiàn)呢?我覺得,只有打造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才會抓牢他們的心、牽住他們的情、引導他們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