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里教學反思
《菜園里》教學反思
一、創設活動 發展主體
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如果真正廣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大門而來到課堂,教室的天地就更開闊了。”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與生活相融合,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在學習《菜園里》一課前,我讓學生走出課堂,課前跟著爸爸媽媽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蔬菜、了解蔬菜。學生在自由時空中遇到新事物、新問題,覺得有趣,不自覺動眼觀察、動手收集、動嘴詢問、動腦思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二、給學生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都有差異。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的個性。在《菜園里》教學中,安排的環節使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主動性,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還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形成最佳的心理響應。在《菜園里》一課的教學中,我特意安排這樣兩個環節,一是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蔬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介紹一種蔬菜。觀察蔬菜、描素蔬菜、猜謎語與別人討論。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可以是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打謎語、組詞、說句子,這樣給學生以選擇的自由,也就是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發展個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給學生有展示的舞臺
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于活動的中心,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還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很難形成主體意識,這樣的學習者是很難獲得主動發展的。因此,我為了滿足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設計豐富的活動形式。如小老師帶讀、小組賽讀、“找朋友”、讓他們在特定的情景中擔任角色,扮演角色為學生提供發展展示自我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居于活動的中心,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出示菜園風光圖,此時,教室猶如一片菜園,學生在這種情境下,自然而然地理解“紅綠黃紫真好,菜園一片好風光。”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菜園里》教學反思
《菜園里》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歸類識字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語言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富有情趣。針對課文特點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識字、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方法。并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溝通課堂內外知識,聯系學科,聯系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較好地完成了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頻繁?傮w來看是成功的。具體闡述如下:
1、實物教學,自主學習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的生活性與實踐性,本課內容的選入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在本課教學時,我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體驗,把教材與生活有機融合,將學生實踐活動中收集的生活信息,有機的融入學科教學過程,讓學生有活動的時空,走出課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興趣,讓學生樂學。比如:課前讓學生跟隨父母到菜市場,去認識各種蔬菜、了解并收集有關蔬菜的知識;課中采用實物教學法,讓孩子把蔬菜帶進課堂,自由動眼看,動手摸,用鼻聞,嘗試認識它們的名稱;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選擇自己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名稱說話,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展示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蔬菜的知識,及認識的表示蔬菜名稱的詞語,隨后創作兒歌,享受自主合作學習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堅持做到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遵循自主、合作、開放的教學理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識記生字,了解蔬菜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