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象鼻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選學課文。主要講森林里的小橋給動物們帶來了方便,可是暴雨沖壞了小橋后,動物們都很自私地等待別的動物來修,后來,兩只大象用它們的鼻子搭成了一座象鼻橋,在這兩只大象精神的感染下,動物們修建了一座新橋。故事有趣,可是篇幅較長,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讀通課文就是一大難度。對于選學課文的處理,教材留給了我們老師更大的空間。在設計時更能溶入一些老師自身的東西。
預設目標:學習生字:鼻、熱鬧、方便等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橋給動物們帶來了方便。
預設過程:
課前談話,激發學生發言大聲。
一、導入
1、師:板書“橋”,這個字你們還認識嗎?指名讀,能給這個字找找朋友嗎?
2、橋的朋友可真多呀!森林里也有一座奇怪的橋,叫“象鼻橋”,板書“象鼻”。齊讀課題,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打開書161頁,老師讀給小朋友們聽聽。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提醒拿書姿勢
2、小朋友們都聽得入迷了,那你們也來讀讀這個故事吧!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會的字請拼音寶寶幫幫你。規定的時間看你能讀幾次,可以用手勢來表示。
3、讓老師來考考你們,看看你會讀嗎?逐一出示“熱鬧、方便、感動、慚愧、齊心合力”。同時注意提醒“熱鬧”可讀輕聲比較好聽,“齊心合力”提醒讀得整齊些。
4、詞會了,那故事會讀嗎?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過渡:小朋友們真厲害,這么短的時間就把課文基本讀正確了。小朋友們,森林里有條小河,河上有座橋,河兩岸住著很多小動物,你們瞧,都有哪些呀?出示“小猴、兔子、獅子”等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
2、這些小動物們每天來來往往走過小橋,出示“來來往往”,指名讀
①像這樣的詞你還知道哪些?
②誰知道“來來往往”是什么意思?
③這些小動物們每天來來往往走過小橋,會做些什么事呢?發揮想象說。
書上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到書上找,出示“摘野果、采蘑菇、走親戚、看朋友”,指名讀,提醒輕聲。老師這兒也羅列了幾個,出示“捉蟲子、練跑步、忙巡邏、拔蘿卜”
④小動物們每天來來往往走過小橋,做著各自的事情,小橋可真給大家帶來了——方便。再讀“方便”一詞;小橋這兒每天有這么多的動物來來往往的,可真——熱鬧,再讀“熱鬧”一詞,書上可比這還熱鬧,是怎么寫的呢?出示:“可熱鬧啦!”對比著讀,體會書中感嘆句的味道。那生活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到過熱鬧呢?
⑤讓我們連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體會小橋那兒的熱鬧。
四、小結,激起下節課的欲望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你聽——播放音樂: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的聲音,這暴雨沖壞了小橋,沒有了小橋,動物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接下來的故事又是怎么樣的呢?這節課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不往下學了,下課!
教學反思:
課前考慮的東西很多,總想一節課下來讓學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發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我的語文要給他們點什么呢?在這節課里我努力把我的想法,我的觀念滲透其中。
一、興趣是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的年齡小,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想學生所想,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那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用自己的語言,體態親近學生;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吸引學生;用男女比賽的形式來激勵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