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通用4篇)
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 篇1
[引子]:
北師大出版的第一冊語文教材,一改往日:先學拼音后識字的程序。從學生先有識字愿望出發,尊重學生的情感發展規律,使學生樂學、愛學。一學期下來,要求學生會寫150個生字,能認330個生字,教材中配有查字表,并允許學生識字數量有所差異。這樣從學生興趣入手,從小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也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識字環境。更為學生養成從生活中尋找知識、多識字為及大量的閱讀與寫作打下了基礎。
《字與畫》是學習拼音之前的第一課,也是學生識字的第一課。在這課中通過象形的圖畫、象形字來人是漢字,使學生初步的感受到中國漢字的一些特點及造字規律。本課八個生字都是學生平日常見的簡單象形字,他們學來容易、學來有趣。
如果在課改之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想面對《字與畫》一課我會忽視學生的感受,以我為主逐幅出示一幅圖、一個字,領學生一遍又一遍機械的讀,課堂教學中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毫無興趣可言。然而,在經過了新課程改革的洗禮后,新理念、新觀念已深入人心,“尊重學生的差異、把機會交給學生”已成為《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的重點。正如葉瀾在“生命觀念”中指出的那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主動權交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面對新理念、新思路,工作在第一線的我有著不斷的新發現。在此,我就北師大第一冊第一單元《字與畫》的教學片斷做如下紀實:
[教學紀實]:
課前調查情況分析:
在新理念指導下,我事先做了學生已有認字水平的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孩子有幼兒園的學習經歷,加之現代家長比較注重學前引導,《字與畫》中的字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熟字。學生完全有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圖文結合,感受字與畫的之間的緊密聯系。基于以上的認識,我這樣處理了教材: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語文課上你們都想學習哪些知識呀?(學寫字、寫文章、學拼音……)。大家想學的這些知識,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我們都會慢慢學到,今天咱們就先來認識幾位“生字朋友”,喜歡嗎?
(二)新授過程:
1、整體出示八幅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些圖,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生①:老師,我發現了第一幅圖像一個火紅的太陽。
師評:你觀察的真仔細,“火紅”這個詞用的非常準確。
生②:(學生跑上臺指說)我發現這幅圖畫了一條小河,河里有清清的水在流動。
師評:你真是個想象豐富的孩子。
生③:……
師評: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仔細觀察,動腦想象出色的回答了問題,老師真為大家高興!
2、整體呈現圖及象形符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主動發現。
師:(再整體出現象形符號)現在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你又發現什么?
生①:稻田上面的符號很像稻田的樣子。
師評: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像不像?(出示課件:象形符號變大變寬與圖重合)奧,它太會想象了,真棒!
生②:……
(對顯而易見的如“日、月、火、山、石”不必出示課件,結合圖請學生自主指一指即可,“土、水”運用動畫課件呈現,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師:從小朋友的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出——?象形符號都是按(啟發學生一起說)實物的樣子設計的。
師:(呈現漢字)古代的字,小朋友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小游戲,好嗎?
生:好。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卡片,上面就是咱們今天要認識的“生字朋友”,誰愿意上臺給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對自己有信心的小朋友請你自己走到臺上來。
(學生自由上臺為漢字找到朋友,貼上。)
師:大家的本領可真不小,能自己解決問題,學習知識。現在,我們就請剛才為漢字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上臺來領大家讀一讀“生字朋友”小朋友一起拍手跟讀。
(學習的過程完全有學生自主完成,教師知識相機指導。)
3、小組合作,激發興趣,面向全體。
師:上來領讀的小朋友,聲音洪亮,非常大方,可真是幾位不錯的“小先生”。老師相信,下面的同學在經過精心的準備后,同樣也會很棒!是嗎?
好,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教一教、讀一讀。呆會兒再請更多的小老師,上臺領讀。大家行動起來吧!
(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形成“學習共同體”。活動后,著重給學困生及中等生機會當小老師,面向全體,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感受]:
一節課下來,我和學生都有所提高,本以為太放手會影響教學質量,課堂會雜亂無序。但事實卻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活潑的教學形式及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教學方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我主要有以下兩點深刻的感觸:
一、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課前調查,學生幾乎都認識課文上所涉及的生字。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中應尊重學生已有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創造潛能。我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激發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互相教,互相學。如:請學生自由上臺,為漢字找朋友。并運用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的這一手段,激發全體同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們在小組中大聲讀。此時,我發現即使原來基礎不是很好的孩子,學習的興趣也頓時高漲起來。學生有一定認知基礎,我只是為其創造展示的機會。然而,這卻讓學生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好漢字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難怪《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把:“使學生喜歡學習,對本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為低年級階段目標中的第一條。
二、轉變教師教學形式,實現新的師生角色定位。
《課程標準》中明確了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著、促進者、參與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是主人。作為教師,就應擺正位置,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比如,“課堂中整體呈現八幅象形圖,引導學生說說發現了什么?”就是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使他們在我的引導下,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成為課堂的主人。
有位教授曾經說過:“語文教師教學的最佳境界,不是追求教師自我的一種愉悅感、滿足感,而是讓學生獲得一種愉悅感、滿足感。”我想,或許在反思中我才能“跳”出語文的“圈子”看語文,才會變得比較清醒。新的語文課程是在傳統語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傳統語文的革新。為此,我會在實施中及時反思、及時完善。我將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關注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學生發展中富有個性的學習;關注學生發展中的個人尊嚴。逐步走進學生,成為學生的“學伴”。
在經歷了新理念、新思路的洗禮之后,面對新舊觀念的撞擊,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以“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信心才有創新”為準則,還學生自由馳騁的天空!
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 篇2
師:若師聽說班里有些同學認識許多漢字,誰想為大家讀些什么?
生:(隨便從黑板報或語文書中找一段文字讀一讀)
師:大家想和他們一樣認識這么多字嗎?
師:(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幅圖畫及古代象形字)猜猜這些字是什么?你怎樣想出的?
生:(同學們小組一起猜一猜,說一說,然后由同學代表說)
(舉例)日“外面的圓非常像太陽的光芒,中間一點很像太陽。”
師:(指古代象形字)這些字是古代人看到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發明的漢字。經過許多年后漢字 變成現在的樣子。(同時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個漢字)。認識的同學到講臺上動手把 字貼到圖畫的旁邊,讓它們找到小伙伴。
生:(班級約有2/3同學到講臺上,找到認識的字后大家一齊動手貼一貼)
師:(指“日”)哪位同學貼的?你能做小老師教大家讀嗎?
(指“火”)這個字很難認,是誰貼的?你能帶大家讀嗎?
生:(有3—4名貼對的同學做小老師領大家讀)
師:小組里的同學拿出生字卡片,認一認,讀一讀,會的同學教一教不會的同學,有讀不懂 的字可以問身旁的小老師。
生:(小組內學習,由會的同學組織大家學習。之后選出學得好的小組讀給大家聽)
師:大家喜歡做游戲嗎?我們一起做“放爆竹”的游戲吧!誰讀對了一個字,大家“嘭啪”為 他放鞭炮。
生:(以這種游戲形式檢查同學們的認字情況。指名個人做、小組做、男、女生分組做)
注意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在教學本課前,我了解到班級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這八個生字,因此,我關 注到學生充滿識字興趣的特點,了解到學生間識字水平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生自主 學習的能力,進行了學習新課程理念后的第一次實踐探索,識字教學過程 中我設置了動手貼 一貼、猜字、放爆竹等有趣、參與性強的環節,同學們喜歡這些形式,樂于參與到學習中來 ,始終保持著識字的興趣。另外,小先生教字,小組內同學互教互學、共同發現、探究等形 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合作性,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使課 堂充滿了生命活力。
師:這八個字中你會哪個字組詞?
生:(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已知的字組詞)火,玩火。
師:“玩火”詞組得很準確,可是玩火對嗎?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不對。見到玩火的人要讓他住手。
師:你們還想用哪個字說一句話。
生:(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完整的話)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字,它們都是我們教室里一些東西的名字。
(同時出示一些生字)認識的同學動手把它們貼到這樣東西的旁邊。
生:(部分同學動手把生字貼到門、窗、黑板、墻上卡通畫的旁邊,其他同學專注好奇地看 著這些生字)
師:你們怎樣認識的這些字?
生:爸爸媽媽教的;看書學的;看電視學的;查字典認識的。
師:同學們從課堂之外留心觀察、認真學習,認識了這么多的漢字,真值得我們學習。讓我 們都行動起來去到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一周后比一比誰認的字多!
教學手記:激趣延伸,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轉變學習方式就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記憶中解放出來,把學習 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的認識活動突顯出來。識字學習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去,教給學生學習的 方法,讓同學們到生活中主動發現漢字,學習研究漢字。這樣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 會相聯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中提到語文學習的三個維度,其中就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 養,本課中學生組詞“玩火”,讓學生了解到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應該制止,將情感、態 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到字詞句的學習中。
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借助圖畫認識“人、口、目、木、禾、竹、馬、鳥、魚”9 個漢字。
2.初步了解漢字與圖畫之間的聯系。
3.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材分析〗
《字與畫》是第1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教材安排了17幅圖畫,以及與圖畫相關的17個生字,它形象地再現了圖畫與漢字之間的聯系。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放在(1~2年級)識字與寫字教學的第一條,教師應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漢字,主動地學習漢字,進而視識字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教學設計〗
(一)復習
1.“開火車”認讀“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 個字。
2.把上述8個字的圖畫貼在黑板上,把漢字發給 8 個小朋友,做漢字與圖畫交朋友的游戲 。
(二)觀察圖畫認識生字
1.(多媒體出示教材第6頁上的9幅圖及漢字)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圖上畫的是什么,猜猜圖旁邊是什么字。看哪個小組猜得最準? 討論完了,每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學習情況。(學生分小組討論)
[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看哪個小組猜得最準”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2.誰愿意起來說說上面的三幅圖?(生自由發言)這位小朋友真聰明,他不僅說出了圖上畫的是什么,還猜出了圖旁邊的字,這是他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
[及時的評價鼓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之間的感情磨合也迅速進入了良好狀態。]
小結:每個人都有嘴巴和眼睛,嘴巴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口”,眼睛就是“目”。同學們動手摸一摸自己的嘴巴和眼睛。(生動手摸,并說出摸的結果)
[讓學生動手摸,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些字的印象。]
3.誰愿意說說中間的三幅圖畫? 并能說出“木、禾、竹”這三幅圖畫中的哪一部分與字的哪一筆相似嗎?(生一邊指圖畫和字一邊說)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結 :同學們要知道,“禾”就是長在地里的莊稼,如:稻子、小麥、高粱、玉米等等。
4.誰愿意說說下面的三幅圖畫?(生自由發言)
5.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馬、鳥、魚”這三個字,我們的祖先剛開始寫它們的時候,差不多把它們的形狀畫下來。后來人們覺得這樣寫非常麻煩,于是漸漸地就演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寫起來方便多了。(教師手指“人、口、木、目、禾、竹”幾個字) 上面的這幾個字也是這樣。(學生欣賞漢字的形體美,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
(三)引導學生給所學的生字組詞
1.同學們,你們平時一個人在家害怕嗎?(生答)小朋友們真勇敢,一個人在家也不害怕,可我們今天認識的這些字寶寶呀,膽子非常小,一個人在家害怕極了,我們幫它找找朋友好嗎?
2.教師示范給字寶寶找朋友。(教師拿“人”的生字卡片放到展示臺上,接著拿“工”字的卡片放到“人”字前。)我先找一個“工”字和“人”字做朋友,連起來就是“工人”。(帶讀三遍)
3.“人”字還有哪些朋友呢?(生同桌討論后自由發言)
4.學生四人為一小組,幫剩下的八個字寶寶找朋友。
5.全班交流。
課中休息:放一段《少兒迪斯科》師生跟著音樂扭一扭,跳一跳。
過渡:剛才同學們借助圖畫認識了9個字寶寶,并給這些字寶寶找了許多朋友。現在老師去掉圖畫,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 下面我們一邊玩游戲,一邊讀生字。
(四)玩游戲鞏固生字
1.玩“叫號”的游戲
玩法:卡片的正面寫上一個生字,背面寫上號碼 (如圖 1)
圖1:
人 2
(正面) (背面)
找9位學生上臺,手拿卡片,站在講臺的一邊。班長叫到幾號,這位同學就拿著卡片走到講臺中間,讓卡片的正面對著同學們,背面對著自己并大聲讀出這個字。讀對了,同學們跟讀三遍,老師獎給他一朵小紅花;讀錯了,同學們幫他糾正。
2.玩“念名字”的游戲。(多媒體顯示9個字) 這會兒,9 個字寶寶的名字都在這兒,誰念對了,它們就出來和小朋友見面 (顯示對應畫面),還會鼓勵夸獎你呢!誰來試試?(學生活動)
3.玩“送字寶寶回家”的游戲。
(1)這些字寶寶和我們小朋友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好不好?
(2)(出示畫面如圖)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同位討論: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分別是誰的家 ?(生自由地討論)
(3)誰愿意將這些字寶寶送回家?( 教師將準備好的生字卡片拿出來)
人口目禾木竹馬鳥魚
(4)指名上臺送字寶寶回家,其余同學當評委,如果這位同學送對了,給他一片掌聲;如果送錯了幫他糾正。
(5) 全員參與玩“送字寶寶回家”的游戲。
[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鞏固所學的漢字。]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過得真快樂,不但玩了許多游戲,而且認識了九個漢字。請你們回家把今天認識的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案例點評〗
陳老師的設計題目是“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這說明陳老師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教學追求。學生喜歡做什么?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他們快樂地學習知識、學會學習、得到發展。因此,陳老師的識字教學設計游戲貫穿了整堂課的教學――摸一摸、找朋友、玩叫號卡片游戲、念名字游戲、送寶寶回家游戲,使學生樂此不疲。學習即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而兒童感興趣的生活內容之一就是游戲。陳老師的設計,個性化地詮釋了“生活教育”的思想。
陳老師這個教學設計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把九個字一起交給學生來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一種有難度的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適當的難度,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任務,比較適合于小組合作――每個人都猜,通過每個人的努力來實現小組學習任務的完成――看哪個小組猜得準。不過,對小組的獎勵方面,陳老師沒談到,這是應該引起注意的。
本設計中不足的地方表現在對漢字文化的感受和體驗方面。對于漢字的演變,陳老師只是“告訴學生寫起來麻煩”。這樣講有道理,但是教師這樣的“指向”,等于直接否定了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價值。個人覺得,這部分的教學中,應該重點通過“現代漢字與古代漢字、與繁體漢字”的區別,認識演變的過程,了解漢字發展歷史的豐富性特點。
還孩子自由馳騁的天空——《字與畫》課堂片斷實錄 篇4
字與畫
教材分析:
《字與畫》是本冊教材第一單元,教材主要安排了17幅圖畫,以及與圖畫相關的17個生字,它形象地再現了圖畫與漢字之間的聯系.通過這些象形字的學習,學生能感知漢字能表意的特點,有利于激發識字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象形字,感知漢字表意的特點,激發識字興趣。
2.利用圖畫,認識17個漢字,感知漢字的演變過程,并進行擴詞練習。
3.能用正確的姿勢讀書。
4.能聽懂老師的要求,能夠較清楚地指出字形的區別。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正確的讀書姿勢。
1.播放課件:丁丁說: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學習的伙伴丁丁。你知道這把金鑰匙代表什么嗎?(生討論后,師總結:金鑰匙能幫助我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好的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2.金鑰匙今天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播放課件2(讀書姿勢圖,句子:讀書姿勢一定要正確)指導學生觀察課件,想一想,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應該怎么做?(身子挺直,坐端正,兩腳要平放,兩手拿書,書稍向后傾斜,課本與眼睛保持一尺的距離。)實練導入,認識課題。
3.請同學們把書翻開到第7頁,學習丁丁的樣子,做好讀書的姿勢,認識第一單元題:字與畫。
(1)小朋友,讀了單元題,你想知道什么呢?
4.指導看圖,認識漢字。
(1)出示圖1,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幅圖上畫的是什么?(中間是太陽,右上方是古代人寫的漢字)
①你知道太陽還有一個名字是什么嗎?(日)
②這個日字和圖上的太陽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③教順口溜幫助記憶字形:一圈光芒圍四方,只把火球橫中央。(邊看字邊說)
④小結:太陽又叫“日”,“日”字的形狀與太陽的樣子多像呀。
(2)出示圖2
①請同學們觀察第二幅圖上畫的是什么?猜猜圖旁邊是什么字?(生討論,互說)
②找找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中的哪一筆相似?讓學生指圖說說怎么記這個字的?(山字的外形好萊塢似隆起高聳的山峰,圖中畫的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間高,兩邊低,山字的形狀和它一樣。)
③小結:小朋友,漢字的結構多有趣,只要你認真觀察、思考,不僅能認識它還會知道它的意思呢。
(3)課件展示另外六幅圖。
①觀察圖畫,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圖,告訴大家圖上畫的是什么?(到前面指著圖說:一輪明月,一條小河,一堆柴火,一塊石頭,一方稻田,土上長了幼苗)
②指名到前邊找出與圖相對應的生字卡片貼在圖邊。
③看圖猜猜它旁邊的字讀什么?(自己出聲讀)
④指名領讀,愿意讀的一起讀,“開火車”讀(多種方式,熟讀每個字)
a)指著圖說說怎么記住這個字。
b)同學們喜歡交朋友嗎?這些字呀可喜歡交朋友了,我們幫它找找朋友好嗎?例如:“水”:海水、河水、自來水、汽水、冰水……水杯、水壺……水庫、水鳥……
5.鞏固練習,激發興趣。看圖讀生字,看誰讀得又對又快。
6.識字游戲:找朋友。
二、總結知識,提高能力。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在丁丁的陪伴下知道了什么?以后你怎么做?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個字,順著讀、倒著讀、打亂順序讀。
課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土”8幅畫,把上述8個字發給個小朋友,做漢字與圖畫交朋友的游戲。
2.觀察圖畫,認識漢字
(1)(多媒體出示教材第6頁上的9幅圖及漢字),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圖上畫的是什么,猜猜圖旁邊的字是什么?看哪個小組猜得最準?討論完了,選一名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2)誰愿意起來說說上面的三幅圖?(生自由發言)這位小朋友真聰明,他不僅說出了圖上畫的是什么,還猜出了圖旁的字,這是他們小組集體的智慧,我們用掌聲鼓勵一下。
小結:每個人都有嘴巴和眼睛,嘴巴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口”,眼睛就是“目”,同學們自己動手摸一摸自己的嘴巴和眼睛。
二、誰愿意說說中間的三幅圖畫?(生自由發言)
誰能到講臺指著圖畫和文字說出圖畫中的哪一部分與字的哪一部分相似?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能把字與畫聯系起來認識了。你知道“禾”指什么嗎?(生討論,師總結:“禾”就是長在地里的莊稼,如:稻子,小麥,玉米等)
三、誰愿意說說下面的三幅圖畫?(想說就說)
我們來觀察一下“馬、鳥、魚”這三個字,我們的祖先剛開始寫它們的時候和其它字一樣總是畫形,后來人們覺得這樣寫非常麻煩,于是漸漸地就演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了,寫起來就方便多了。上面的幾個字也是這樣,(學生觀察每個字的演變過程,師做適當指導。)
四、給生字找朋友。
1.同學們還會給生字找朋友嗎?今天,我們繼續幫助字寶寶找朋友。
2.四個人為一組,交流,看誰為字寶寶找的朋友多。
3.誰向大家介紹你的字寶寶的朋友
五、鞏固練習,激發興趣。
1.“叫名字”游戲。(多媒體顯示9個字)這會兒,9外字寶寶都在這兒,(師點擊生字后,生字變紅)現在這個字寶想出來了,它叫什么?誰叫對它的名字,它就會夸夸你呢,誰來試試?
2.“送字寶寶回家”游戲(多媒體顯示課本上的圖)。
(1)圖上畫了什么?它們分別是哪個字寶寶的家?
(2)誰愿意將這些字寶寶送回家?(將準備好的生字卡片發給學生,上臺送字寶寶回家,其余同學當評委,如果這位同學送對了,給他一片掌聲,如果送錯了,就幫他糾正。
六、總結評價,提高興趣。
今天我們過得真快樂,學習漢字是件有趣的事情,現在我們把九個漢字帶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