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教學反思(精選4篇)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篇1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一文介紹了上海黃埔江畔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這座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廣播電視塔對生活在上海附近的孩子們來說可并不陌生,有很多小朋友已親眼見識過了,而且這篇課文寫得通俗易懂,同學們在讀懂的基礎上來誦讀課文,就能把對東方明珠電視塔的喜歡表達出來了。為此,我設計了“闖關登塔”、“應聘導游”等環(huán)節(jié),“闖關登塔”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增強了學生朗讀課文的積極性,他們在自己的小組內(nèi)練讀,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組朗讀比賽中都讀得很棒。“應聘導游”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背誦的興趣大增,而且不是一般的唱讀,而是繪聲繪色的表演。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雖還存在問題,但學生表達的愿望很強烈,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盡情地說。
東方明珠》教后反思: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這句話,和“五光十色”這個詞語展開教學。我請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東西也是“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的,很多學生說了海門電視塔,有一個學生激動地用手比劃著,在他眼中海門電視塔是最高的了,仰起頭來才能看到塔頂,簡直就是高聳入云,然后我告訴孩子們,海門電視塔和“東方明珠電視塔”比起來,就太矮了,“東方明珠電視塔”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高塔呢!孩子們聽我這樣一說,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東方明珠電視塔”的高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最主要借助圖片,大街上閃爍的霓虹燈,馬路上流動的車燈,路邊的火樹銀花,空中燃放的煙花……一幅幅畫面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五光十色”的美也定格在了學生的腦海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小朋友基本都沒去過上海,對東方明珠沒有什么感性的認識。如何讓學生在腦海里建構(gòu)起一個形象的、立體的東方明珠,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課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圖畫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上的兩幅插圖,“小朋友們瞧,這就是美麗的大上海,看見東方明珠了嗎?你想對它說什么?” “東方明珠你比高樓還高啊!”“東方明珠你真美啊!”“東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奧特曼!”學生不由的贊嘆,顯然已初步感受到東方的明珠的高大、美麗。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輕聲讀課文,試著找出描寫東方明珠高大、美麗的句子,結(jié)果有一半同學不會找,這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大部分同學沒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讀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學,我就抓住這兩句話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自由大聲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賽讀等等。學生讀得興致盎然,在這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對東方明珠的印象逐漸加深,也不知不覺積累了語言,如“五光十色”等好詞。當然,最后的背誦也就水到渠成了。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本課的重點詞語有“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等,首先通過圖片讓學生理解什么叫“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然后請學生表演一下巨人,學生的興趣很高,表演得的十分形象。接著通過表演、比賽讀,使學生讀出了氣勢。我感到很高興!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愿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shù)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使學生達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閱讀的興趣”。
《東方明珠》的教學反思
潘家壩小學 吳小仙
《東方明珠》介紹了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雄偉壯觀。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上這一課時,我覺得有些抽象不好講,所以我對這篇課文特別上心,首先摸清班上有沒有去過東方明珠的小朋友,知道班上只有一兩個小朋友去過東方明珠,對于東方明珠孩子們都很陌生,根本不知道東方明珠是什么,所以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小朋友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并對東方明珠塔有了一個總體印象。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使去過東方明珠的小朋友再次重游故地,加強對東方明珠的理解,再利用表演,實物展示,多種朗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加強學生對詞語的了解。一年級的課文簡單淺顯,課上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一讀就懂。所以我在指導朗讀時,多媒體屏幕上課文和相應的圖片一起出現(xiàn)。讓學生在朗讀體悟時有感可依。本課的重點詞語有“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巨人”“五光十色”等,首先通過圖片讓學生理解什么叫“頭頂藍天,腳踩大地”然后請學生表演一下巨人,學生的興趣很高,表演的十分形象,通過比賽讀,使學生讀出了氣勢。我感到很高興!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愿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shù)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使學生達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閱讀的興趣”。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篇2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是一年級語文書中的一篇課文,課文的插圖反映了上海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突飛猛進的新面貌,黃浦江邊的高樓大廈層層疊疊,寬闊的外灘馬路上車水馬龍,高高聳起的廣播電視塔給上海這個大都市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由于平時生活經(jīng)驗的缺少,對上海東方明珠塔的認識還不夠。光靠文章的誦讀很難體會文中的“巨人“和”五光十色“。
所以上課時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有圖片和錄象的呈現(xiàn),孩子們從直觀上了解到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但是學生似乎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上課也不是那么活躍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幾次我提出問題學生沒有反映的場面。因為我沒有及時的引導所以導致了精彩環(huán)節(jié)沒有顯現(xiàn)出來,課堂上少了許多亮點。
這節(jié)課學生朗讀的時間太少,我也沒有范讀,這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一年級的課文主要以學生讀為主,這主要是因為我沒有把握好教學目標,今后在課堂中我要加強讀的訓練。。
這節(jié)課可能自己的估計不足,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并沒有想象的好,原來一年級分析課文并沒有想象的如此容易!
《東方明珠》一課的記憶——08年下學期輪流課反思
景行小學 曾凡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作為一名新教師,第一次站在眾多領導和老師面前上了《東方明珠》這一課,心情難免激動和緊張,現(xiàn)在我就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東方明珠》描繪了上海廣播電視塔雄偉壯麗的形象。歌頌了我國建設事業(yè)迅速發(fā)展的輝煌成就。通過我對學生的課前了解,知道一年級的小朋友由于缺少生活經(jīng)驗,對東方明珠塔的認識不夠,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東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謂一無所知。所以我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先讓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邊看東方明珠塔的多媒體錄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并對東方明珠塔有了一個總體印象。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對“五光十色”這個詞語的理解,借助了錄像和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顏六色區(qū)別開來。這樣,我少費了口舌,學生有很好的理解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中感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領略文章的中心。
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課上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一讀就懂。所以我在指導朗讀時,多媒體屏幕上課文和相應的圖片一起出現(xiàn)。讓學生在朗讀體悟時有感可依。例如學生讀到“頭頂藍天,腳踩大地”時,就讀出了氣勢,這和圖片的引導作用分不開。此外,課上用了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愿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shù)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書面語言的感受程度,這和《新標準》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學生達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閱讀的興趣”。通過讀去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東方明珠”的贊美之情。
三、重視識字、寫字的指導。
生字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學生字筆順,然后書空,再觀察田字格位置,這樣學生對生字就掌握了整體。最后通過教師范寫,學生自己描寫練寫學會生字。課上分兩次學完九個生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還通過獎勵東方明珠卡片表揚寫得好的學生,口頭鼓勵寫字欠佳的學生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寫字熱情。
上完課以后,感覺自己還存在許多問題:
1、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不能及時的給以學生一些表揚,這樣不能激發(fā)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2、上課準備充分,沒有對問題的設計作多種的預設,以至于上課遇到問題時讓我措手不及,甚至打亂了自己的教學思路。
3、上課時還比較稚嫩和生澀,不能放開自己,在這方面還要多加練習,克服困難,爭取做到大膽、大方。
4. 這節(jié)課學生朗讀的時間太少,我也沒有范讀,這個問題是比較嚴重的,一年級孩子還小,對一些詞語的理解不夠到位,因此讀起來還有些困難,這時教師的范讀顯得極其重要。今后我一定加強這方面訓練。
經(jīng)過這次輪流課,我在磨課、上課的過程中在老教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同時也了解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對于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這個問題還需要我不斷思考。這次輪流課也讓我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我成長歷程的一盞指明燈。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上完這一課,我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經(jīng)驗缺少,對東方明珠塔的認識非常的不夠。所以課堂上我運用了東方明珠塔的多媒體,展示遠景、近景、遠景、特寫,以及華燈齊放的上海夜景等等一系列的美圖,使學生對東方明珠有了感性的認識。在朗讀上,我利用了多種朗讀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的讀書興趣。設計自由讀書,學生這時的讀必定是從內(nèi)心體驗出發(fā),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想像,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于讀書的指導,我還利用了播放明珠塔的圖片,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對語言有細膩地感悟。另外,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動,熱情,根據(jù)他們的這一特點,我在朗讀中設計了加動作朗讀的方式,即激發(fā)了孩子讀書的興趣,又通過動作加深了對詞句的理解,也鍛煉了他們的表現(xiàn)能力,一舉多得。所以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篇3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介紹了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雄偉壯觀。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了解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通過我對學生的課前了解,知道一年級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經(jīng)驗缺少,對東方明珠塔的認識不夠,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東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謂一無所知。所以我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先讓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邊看東方明珠塔的多媒體錄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并對東方明珠塔有了一個總體印象。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對“五光十色”這個詞語的理解,借助了錄像和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顏六色區(qū)別開來。這樣,我少費了口舌,學生有很好的理解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利用多種朗讀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年級的課文簡單淺顯,課上借助了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一讀就懂。所以我在指導朗讀時,多媒體屏幕上課文和相應的圖片一起出現(xiàn)。讓學生在朗讀體悟時有感可依。例如學生再讀到“頭頂藍天,腳踩大地”時,就讀出了氣勢,這和圖片的引導作用分不開。此外,課上用了學生自由大聲朗讀,男女聲分讀,小組賽讀,指名讀,愿意的學生站起來讀......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在課中讀的次數(shù)多了,背誦也就水到渠成。這樣學生積累了語言材料,增長了見識,加強了對書面語言的感受程度,這和《新標準》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使學生達到了“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和“閱讀的興趣”。
三、 注重識字、寫字。
生字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學生字筆順,然后書空,再觀察田字格位置,這樣學生對生字就掌握了整體。最后通過教師范寫,學生自己描寫練寫學會生字。課上分兩次學完九個生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還通過表揚寫得好的學生,鼓勵寫字欠佳的學生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寫字熱情。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小朋友基本都沒去過上海,對東方明珠沒有什么感性的認識。如何讓學生在腦海里建構(gòu)起一個形象的、立體的東方明珠,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課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圖畫入手,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上的兩幅插圖,“小朋友們瞧,這就是美麗的大上海,看見東方明珠了嗎?你想對它說什么?” “東方明珠你比高樓還高啊!”“東方明珠你真美啊!”“東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奧特曼!”學生不由的贊嘆,顯然已初步感受到東方的明珠的高大、美麗。接下來,我就讓學生輕聲讀課文,試著找出描寫東方明珠高大、美麗的句子,結(jié)果有一半同學不會找,這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大部分同學沒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讀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學,我就抓住這兩句話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自由大聲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賽讀等等。學生讀得興致盎然,在這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對東方明珠的印象逐漸加深,也不知不覺積累了語言,如“五光十色”等好詞。當然,最后的背誦也就水到渠成了.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介紹了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雄偉壯觀,班上的學生,基本上沒有到過上海,更沒有見過東方明珠,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用
照片導入,讓照片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想朗讀也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終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甚至背誦課文,能正確讀生字、詞語、句子是基礎、是關鍵。所以我設計了生字拼讀站、詞語聽力路、句子立交橋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讀字、詞、句到整篇課文,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學,效果比較好。
在整堂課學習的過程中我始終圍繞一個“讀”字進行,首先是正確地讀字、詞、句,再到有感情地朗讀、美讀課文,在讀中感悟東方明珠的高大與美,最后到能把課文背誦出來,如何讓學生樂讀、愛讀?這就要老師來調(diào)動學生讀的興趣。
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充分利用圖片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
(1)低年級教學重點就是識字,一篇課文中讀準生字是最重要的,我把生字制作成五顏六色詞卡,學生一邊欣賞一邊借助拼音讀出生字,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2)熟讀課文之后要求誦讀課文,先讓學生看著圖試著背,再畫面消失后大膽背。
2、老師用極具啟發(fā)性的語言激起學生讀的欲望。
“誰想來露一手?”
“誰愿意來顯示顯示自己朗讀的本領?”
“你的眼睛最亮,老師請你來讀。”
“誰有本事把東方明珠的高大、神氣讀出來,那就了不起了。”
“能不能再讀得神氣、有力些?”
“你能帶領同學們讀出東方明珠巨人的氣勢來嗎?”
“比比誰能把東方明珠讀得最美。”
“如果對自己充滿信心,就站起來背。”
3、利用形式多樣的讀,激發(fā)學生讀的興趣。
(1)指名一人讀后學生評論。
(2)指名多人比賽讀。
(3)小組賽讀。
(4)男女同學賽讀。
(5)師生賽讀。
(6)加動作讀。
(7)當小老師帶讀。
4、教師用恰當?shù)墓膭有哉Z言評價學生的朗讀,激發(fā)再次讀的欲望。
老師用恰當?shù)亍⒕哂泄膭有缘恼Z言評價學生的朗讀,而不是一味的“好”“很好”“真棒”這些空洞乏力的表揚,可以激起學生大膽朗讀、多讀的欲望。
“你讀得又準確又響亮。”
“你的聲音真好聽。”
“你的聲音最像小老師。”
“你讀得很精彩。”
“你讀得真神氣。”
“你讀得很美。”
我希望語文課堂真正的把朗讀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地會讀,能品能悟。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篇4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一課介紹了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雄偉壯觀。我把第二課時的目標定為精讀課文,了解東方明珠塔的雄偉壯麗,激發(fā)學生愛國愛家的思想感情。.
一開始,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一位學生讀第一句,并相機提問: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上海黃浦江邊有一座廣播電視塔。我順勢引導,“也就是說上海廣播電視塔在黃埔江邊,這也就告訴了我們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孩子們很聰明,在我步步深入引導之下,終于理解了第一句話的主要內(nèi)容。接下來,我提出,其實小作者能把廣播電視塔的位置講的這么清楚,多虧了一位生字朋友“有”。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用“有”來練習說話。學生從教室內(nèi)講到教室外,從學校講到大千世界,思維頓時開擴許多,造出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句子。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時,我提出了兩個問題,“她”指的是誰?這個名字好聽嗎?從哪看出來?引導學生讀出“美麗”的感覺。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先觀察書上的插圖,提出圖上畫了什么?東方明珠是什么樣子的?通過對圖的認識,轉(zhuǎn)而在引向?qū)ξ谋镜恼J識,這樣使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巨人”等詞,這樣抓住字詞,使學生明白了東方明珠的高大,順利成章的指導了這一句話的朗讀。在學習第二句時,也是結(jié)合圖片,讓學生理解了東方明珠的美麗。對于課文中的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應引導學生恰到好處的理解,不能枯燥無味、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而應該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結(jié)合觀看圖片,在邊說邊想象的基礎上不知不覺地理解“五光十色”等詞語。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適合低年級的閱讀教學,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樂中學,學中得到知識。
但是,在整堂課中還有很多遺憾的地方,本人引導的不夠巧妙,教學不夠機智,比如我提問:“當小朋友看到如此高大的東方明珠塔時,你的心情怎樣呢?”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會感到很害怕。面對這一問題時,我未能很好的引導,只是把他硬生生的否定了,課后想來,其實我或許應該這樣說:“東方明珠是一個著名的建筑物,并不是怪獸,是讓我們?nèi)ビ瓮婧托蕾p的地方,害怕的心情在這兒并不合適。
東方明珠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六課的內(nèi)容,本課通過介紹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的雄偉壯觀,讓學生了解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通過本課學習,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并且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7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一、識字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扎實有效。
《課標》指出:一、二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基于這個出發(fā)點,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先用多媒體出示復習第一課時學習的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在出示生字時,我注意了兩點,一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課文中詞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強化識記,從而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二是出示生字時,我有意用不同顏色分別標示一類字與二類字,這樣可以讓老師和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目的明確。
二、利用多媒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
通過我對學生的課前了解,知道一年級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經(jīng)驗缺少,對東方明珠塔的認識不夠,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東方明珠塔是什么,可謂一無所知。所以我在設計教學課件時,先讓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邊看東方明珠塔的多媒體錄像。小朋友就很快的把握東方明珠塔的整體形狀,并對東方明珠塔有了一個總體印象。對文章的內(nèi)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對“五光十色”這個詞語的理解,借助了錄像和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顏六色區(qū)別開來。這樣,我少費了口舌,學生有很好的理解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突出規(guī)律,方法合理。
一年級的閱讀是“起步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做到一個“趣”字。“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興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在講“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這句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這是一個比喻句,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塔很高,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非要講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點拔高了。如何讓學生理解這句話呢?這時,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什么是巨人,學生說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說,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強壯的人。顯然,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了,這時,我又采用賽讀的方式讓學生讀這一句,結(jié)果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讀得好。由此可見,興趣的激發(fā)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學本課時,我還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理解“五光十色”這個詞語,通過看圖,學生很容易理解這里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顏六色”,從而有效地發(fā)揮了圖片的作用,也教給了學生一種看圖學習的方法。在朗讀的指導上,由于孩子們還小,我注意發(fā)揮教師的范讀作用,讓學生明白怎么讀就是讀好了。
《東方明珠》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東方明珠》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第3單元的第二課,講的是上海廣播電視塔。文章短小,但語言精練,概括地介紹了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名字和美麗的景色。這篇課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分為兩課時來上。
第一課時我設計了兩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認識本課的7個二類生字。基于這兩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趣導入
同學很多都沒有去過東方明珠,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但鄭州有一個中原福塔,很多孩子都去過,感受過它的宏偉高大。因此,我選擇讓同學們先交流中原福塔的印象,再配以東方明珠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東方明珠的高大宏偉,激發(fā)孩子去了解這座塔的興趣。
二、初讀感悟,認識生字
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孩子借助拼音去自己嘗試讀課文,然后集中處理本課的二類生字。二類生字只要求會認,會口頭組詞就行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多種方式讓孩子記住這些生字,比如分析字的結(jié)構(gòu)、給字組詞、說一句話等,讓孩子在課堂上就能記住這些生字。
三、精讀感悟
本課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和名字,最后一段是總結(jié),所以我把第二自然段作為孩子感悟東方明珠美的重點段落。這一段共2句話,第一句說的是白天的東方明珠,她“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她的高大,我想讓孩子們聯(lián)系動畫片里的巨人,再在朗讀指導的時候,讓孩子們加上動作,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讀出自己的感覺,非常到位。第二句話是寫夜晚的東方明珠,寧謐柔美,五光十色,非常好看。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安靜的黃浦江邊上海廣播電視塔就像一顆珍珠一樣,璀璨奪目,讓人陶醉。孩子們在個別讀、男女生分讀、齊讀的多種練習中,讀書水平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進步,慢慢達到了熟讀成誦的境界。
四、小結(jié)升華
這堂課,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的思維敏捷,回答問題精彩紛呈。課堂目標基本完成,課文已經(jīng)能夠背誦下來,生字也掌握的很扎實,我認為這是一節(jié)較為成功的公開課。
東方明珠 教學反思
課文上完,我給學生出了一個口語表達的題目,“ ,真是 。”先看圖說話,再自己想一個句子。開始學生不知道怎么說,后來在我的示范下,一個、兩個、十個……舉手的同學越來越多,說的也愈來愈好。課后,我覺得真該多給他們一些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可惜沒有那么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