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教案(通用3篇)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2.認識新筆畫“豎折”,學會“山、石、田、土”4個生字,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按筆畫記憶字形,結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教學重點:
學會4個生字,讀準字音,記憶字形,結合插圖了解字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拼音:shí yì lián tián fāng
2.復習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橫折、橫折鉤、豎彎鉤、橫折彎鉤、豎彎、點
3.復習學過的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二、激趣導入
(電腦出示:大山圖)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喜歡嗎?為什么呀!(我們喜歡爬香山……)大山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古時候的人呀也非常喜歡,那么他們是怎樣記錄大山的呢?電腦出示象形字山,古時候的人就是用這樣的符號記錄的,我們把這樣的字叫象形字。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為了便于書寫,就把這彎曲的筆畫拉直,逐漸規范就成了今天這樣的字了。電腦出示“山”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字。
二、看圖感悟象形字的演變過程
1.引導學生觀察其它幾幅圖與字,找聯系說變化。
(使學生明白古人就這樣根據實物形狀的樣子創造了文字。)
2.小組研究后匯報交流。
三、讀兒歌,了解句子意思。
1.借助拼音自己讀兒歌,標畫出讀不準的音節。
2.同桌同學對讀,相互糾正讀音。
3.自己讀兒歌,把每個音讀準確,讀后有什么不了解的內容提出來。
4.師講:“田”是指種莊稼的土地。本課圖上畫的是水田,多用來種水稻。“一方方田”指的是一塊塊四方的田。(如果學生能解釋盡量讓學生說,學生解釋不清可以教師講解。)
5.電腦出示兒歌。指名讀。
四、學習“山、石、田、土”4個生字的音。
1.請學生邊讀兒歌邊用畫出4個生字,然后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這幾個音節,讀后把音節貼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師有讀不準的音節時,教師把選擇的權力交給他,讓他請個小伙伴來幫忙。
4.做給音節找朋友的游戲。先請學生讀讀這個字,再把它貼到它的音節朋友下面。
五、記憶4個生字的形。
1.學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筆順,伸出小手指隨著筆順跟隨一筆一筆地寫,邊寫邊說筆畫名稱。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舉手問教師或小伙伴。
2.學生提出“山”的第二筆不知道是什么筆畫?
3.教師出示學過的筆畫“橫折”卡片,問大家是什么筆畫?教師告訴學生:“筆畫往下來的時候它就是一折”。接著教師把卡片倒過來,讓學生看就是今天學習的筆畫,學生很快地說出:“豎折”。
4.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記字形,培養創新意識。
(如:“田”字中間的橫和豎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筆畫就象地邊。……)。
六、聯系生活用字,發展學生語言。
1.這些字在學生生活中經常用到,你能說說嗎?可以組詞也可以說句。
2.你能試著用4個生字說一句話嗎?
七、復習本課學習內容。
附: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照著田格中的生字正確規范地書寫。
2.完成課后練習2照樣子填空。
教學重點:
正確規范地書寫本課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筆畫卡片:豎折
2.抽讀生字卡片。
二、書寫生字
1.讓同學們和電腦博士一起按筆順用小手指寫一遍,邊寫邊說筆畫名稱。
2.讓學生按筆順把書中的紅色筆畫描一遍,及時鞏固筆順。
3.讓學生認真觀察生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
4.觀察后,說說每個字的筆順和筆畫的位置。
山:第一筆是“豎”,寫在豎中線上,寫到下半格的中間靠上一點收筆。第二筆“豎折”,起筆在左半格中間橫中線下邊一點,注意豎短折長。第三筆“豎”,起筆比第二筆豎折的“豎”略微高一點,要寫對稱。
石:第一筆是“橫”,起筆在上半格中間豎中線左邊一點寫,橫不要太長。第二筆“撇”,起筆在橫中間偏左一點寫,注意不要出頭。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第四筆“橫折”的“橫”靠近橫中線,注意“口”不要寫得太寬。
田:“田”字要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注意里邊的“橫”寫在橫中線上,兩邊不要寫滿,“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筆順是先外后內再封口。
土:上邊是十,“橫”要寫短,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第一筆橫上邊的豎和下邊的豎應一樣長。最后一筆“橫”稍微長一點。
5.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獨立試寫一個。
6.學生提出難寫的字,如:“石”字,教師范寫,具體指導。
7.學生照書上范字把每個生字再寫一遍,寫后評一評。
三、鞏固練習
1.讀兒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的音、形、義。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業,每字3遍,教師個別輔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對于姿勢正確的學生給予表揚。
3.指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2照樣子填空。
附:板書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教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認識8個漢字,能找出字與畫的關系。
2.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認識圖標“小話筒”。
4.練習口頭組詞,豐富學生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認8個漢字,知道字與畫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卡、字卡
教學過程 :
一、故事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很早以前還沒有漢字的時候。有兄妹倆,哥哥負責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飯。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來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樣告訴還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個好辦法,拿起樹枝照著遠處山的樣子在地上畫了一座山(貼圖),旁邊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來,看到地上的圖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邊洗衣,她也向哥哥學在地上畫圖,她照著小河的樣子畫了幾道彎曲的水流(貼圖),旁邊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來看到圖后到河邊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倆可高興了。從此以后,他們就用山、水圖來表示字,慢慢地變成現在的字。漢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聰明啊!
二、比較字與圖,找關系
請同學們把字與畫對照起來看,說一說圖中哪一部分與漢字的哪一筆相似,小組合作。
三、看圖猜字練習
過渡:我國古代人民在勞動中發明了漢字,多么不簡單!像這樣的漢字還有很多,請大家看圖猜字。
1.出示圖卡:
2.學生猜字。
3.猜中后說說自己是怎樣猜的。
四、學習“日”和“土”
1.出示圖卡:
2.啟發:太陽用一個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從什么地方鉆出來?
3.讀字。
4.學生討論對比圖與字的想象之處。
五、課中休息——找朋友
8人舉圖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學認圖標,口頭組詞
1.出示小話筒,講要求,教兒歌。
小話筒,嘴邊放,比比誰的聲音最洪亮。
2.練習口頭組詞。
發“一字開花”卡,學生練習組詞。
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哪些詞語中有這些字,發現一個記住一個,增加一個花瓣,比比誰的花瓣多。
附:板書設計
山 水
月 火 田 石
日 土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教案 篇3
師:若師聽說班里有些同學認識許多漢字,誰想為大家讀些什么?
生:(隨便從黑板報或語文書中找一段文字讀一讀)
師:大家想和他們一樣認識這么多字嗎?
師:(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幅圖畫及古代象形字)猜猜這些字是什么?你怎樣想出的?
生:(同學們小組一起猜一猜,說一說,然后由同學代表說)
(舉例)日“外面的圓非常像太陽的光芒,中間一點很像太陽。”
師:(指古代象形字)這些字是古代人看到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發明的漢字。經過許多年后漢字變成現在的樣子。(同時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個漢字)。認識的同學到講臺上動手把字貼到圖畫的旁邊,讓它們找到小伙伴。
生:(班級約有2/3同學到講臺上,找到認識的字后大家一齊動手貼一貼)
師:(指“日”)哪位同學貼的?你能做小老師教大家讀嗎?
(指“火”)這個字很難認,是誰貼的?你能帶大家讀嗎?
生:(有3—4名貼對的同學做小老師領大家讀)
師:小組里的同學拿出生字卡片,認一認,讀一讀,會的同學教一教不會的同學,有讀不懂的字可以問身旁的小老師。
生:(小組內學習,由會的同學組織大家學習。之后選出學得好的小組讀給大家聽)
師:大家喜歡做游戲嗎?我們一起做“放爆竹”的游戲吧!誰讀對了一個字,大家“嘭啪”為他放鞭炮。
生:(以這種游戲形式檢查同學們的認字情況。指名個人做、小組做、男、女生分組做)
注意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在教學本課前,我了解到班級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這八個生字,因此,我關注到學生充滿識字興趣的特點,了解到學生間識字水平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了學習新課程理念后的第一次實踐探索,識字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動手貼一貼、猜字、放爆竹等有趣、參與性強的環節,同學們喜歡這些形式,樂于參與到學習中來,始終保持著識字的興趣。另外,小先生教字,小組內同學互教互學、共同發現、探究等形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合作性,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使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
師:這八個字中你會哪個字組詞?
生:(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已知的字組詞)火,玩火。
師:“玩火”詞組得很準確,可是玩火對嗎?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不對。見到玩火的人要讓他住手。
師:你們還想用哪個字說一句話。
生:(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完整的話)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些字,它們都是我們教室里一些東西的名字。
(同時出示一些生字)認識的同學動手把它們貼到這樣東西的旁邊。
生:(部分同學動手把生字貼到門、窗、黑板、墻上卡通畫的旁邊,其他同學專注好奇地看著這些生字)
師:你們怎樣認識的這些字?
生:爸爸媽媽教的;看書學的;看電視學的;查字典認識的。
師:同學們從課堂之外留心觀察、認真學習,認識了這么多的漢字,真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去到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一周后比一比誰認的字多!
教學手記:
激趣延伸,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轉變學習方式就是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記憶中解放出來,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的認識活動突顯出來。識字學習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去,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同學們到生活中主動發現漢字,學習研究漢字。這樣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相聯系,關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中提到語文學習的三個維度,其中就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本課中學生組詞“玩火”,讓學生了解到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應該制止,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到字詞句的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