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韻歌》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2篇)
《對韻歌》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教學分析:《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瑯瑯上.口。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時間自己練習拼讀音節,在學生的反復朗讀中,進行滲透性的識字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拼讀,體會到韻文的韻律。
2、通過拼音與文字對照學習,進一步鞏固漢語拼音。
3、認讀5個生字:蘋、地、南、李、瓜。
4、學習新筆畫: 學寫3個生字:風、北、果。
教學過程;
一、闖關激趣,導入新課
dà mǐ ní tǔ mǎ lù
(一)字帶音節 大 米 泥 土 馬 路
(二)拼讀音節 nǔ lì tà bù dì lǐ
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老師想把這五顏六色的水果送給你們。出示葡萄架(這串串葡萄掛在什么地方?)蘋果園(這蘋果樹 一棵連著一棵在蘋果園里開豐收聚會呢!)師相機復習: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歸納識字方法:看圖識字、聽讀識字、看拼音識字
二、初讀課文,把握特點。
1、指名讀課文。學生跟讀課文。
2、出示課文,聽讀課文,你發現了什么?
(發現了有些字是紅色的。這些字的聲母都是我們教過的。)
3、再讀課文,認真看音節,你又發現了什么?
(發現了園、甜、綿、南的韻母相同。)這便是押韻。
三、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自由拼讀課文。
2、小組交流學習情況。在小組內互相幫助,學會認詞。
3、摘果子游戲:檢查認讀的生字。
4、小組開火車、小小組合作讀、全班讀相結合。
5、小組比賽輪流讀課文,師生合作讀課文,男女生輪流讀課文,組與組之間對對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讀書中,感受韻文的韻味。
四、拓展延伸,師生即興對對子。
五、學寫生字,識記字形。
1、認識新筆畫
2、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怎樣記住果、風、北,書空。
3、在田字格內練習書寫,每個字寫個。
4、展示作業,口頭組詞。
六、總結課文,齊讀課文
七、作業:把《對韻歌》背下來,課外收集一兩首。
課后反思:
本課有幾個亮點:1、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教人學會不如教人會學,在低年級必須有意識地培養自學能力。2、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在復習音節時,能利用周邊的有效資源。如,說到“大米”,讓學生明白香噴噴的米飯是農民伯伯種出來。“馬路”上車輛來來往往要注意安全。“踏步”,每天早操時,都要踏步入場。 “泥土”種子種在泥里。3、課堂靈活運用鼓勵性評價。如復習“努力”,我一名學困生來讀,并告訴他,努力了就會讀了。他高興點點頭,整堂課非常專注。在學生發現了課文的特點,我欣喜地獎勵他“發現星”。在學生讀課文時,分別獎勵預習星、朗讀星。在教學生字時,表揚寫好的同學,并獎勵“書寫星”。遺憾的是在本課的教學中,由于讓學生自由拼讀浪費太多時間,后面的整體朗讀做得不夠。這一點,讓我明白一篇看似簡短的文章要教出韻味來,真的需要把讀步步落實到位。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應當加強指讀的訓練,聽讀能力的提高。
《對韻歌》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3種筆畫。
2.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3.正確地讀兒歌,結合插圖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3個生字的音、形、義,能正確書寫3個字。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3個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法:培優輔差
學法:小組合作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感悟漢字的演變過程。
二、讀兒歌
1.自己讀兒歌,把讀不準的字畫上小問號。
2.學生質疑讀不準的字,其他同學幫助解疑。
3.同桌同學互讀小兒歌,相互糾正讀音。
4.指名讀兒歌,其他同學聽聽讀音是否正確?
5.通過讀兒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圖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學習生字。
1.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讀一讀,比比誰讀得好。
3.教師抽讀卡片,順讀,逆讀,打亂讀。
4.鞏固生字的讀音,做貼字游戲。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讀,讀后把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再指名讀生字卡片,讀對的就把卡片獎勵給他,讓他把生字貼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學當裁判共同參與。
四、了解字義。
1.這些生字大家讀得真棒,那么你們在生活中用過這些字嗎?想想,一會兒說給大家聽一聽。
五、記憶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讀兒歌。
二、書寫生字
1.要想寫好每個字,光能按筆順描下來是不夠的,還要認真觀察每筆在田格中的位置,這樣才能把字寫得更好。
2.請大家先認真觀察4個字的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3.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水)
4.學生看老師是怎樣寫的?
5.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第二個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6.學生評議。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反思一
《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句式整齊,合轍押韻,瑯瑯上口,背誦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結合,便于兒童理解,易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本課中的生字大部分學生都會認讀,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放在教會學生利用生活進行識字,激發學生生活識字的興趣。
一、鞏固象形字,前后巧連結
在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中,云、雨、鳥,這三個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師充分考慮本單元識字認讀之間的關連,對這三個字的認讀上,讓學生利用象形字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達到利用象形字進行識字的鞏固。
二、生活巧識字,認讀帶閱讀
生活中在看電視,看書,廣告等經常會在孩子身邊出現,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字達到識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徑。那么激發學生利用生活進行識字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本課的重點。本課中,有意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認識的字,利用學生非常喜歡讀繪本的特點,老師出示:《天生一對》、《風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爾昆蟲記》這四本繪本書名,讓學生大聲讀出來,并圈畫出本課需用認讀并且書名里有的:對、風、花、蟲這四個生字。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其實生字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多認多讀,就會掌握更多的生字。這個活動的設計,除了考慮識字,還有引導學生看書閱讀的作用,這是為后面語文園地里的“親子閱讀”“快樂讀書吧”做準備。
三、誦讀多形式,熟讀巧背誦
“學習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這個目標,是教學難點,而且對于這首對韻歌,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背誦下來,就需要老師的多種形式,讓學生產生對韻文的興趣,掌握韻文的節奏,達到熟能成誦。本課中,采用范讀、領讀、指讀、分組讀、接龍讀等多種形式,重復而不機械,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節奏,在讀中達到背誦。
四、識字與閱讀,游戲巧安排
本課中,老師設計了“讀生字,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戲。學生非常喜歡“摘桃子”這個游戲。老師只有讀準“桃子”上的字,才能將桃子摘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生字,又調整了自己的聽課狀態。然后,師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戲,老師大聲對著全班說“云對……”,同學大聲說“雨”。兩個人再一起說“云對雨”。這樣的活動,除了讓學生認生字,讀生字,找生字,還培養了學生大聲朗讀和與同學互動的人際交往能力,更好的鞏固了對兒歌的背誦。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教人學會不如教人會學,在一年級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并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在時間劃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應該兩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就要兩節課完成。
今天上課忽視了強調常規問題,紀律表現還算不錯,但是還是要不停的強調不停的改正,為了給孩子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習慣。
反思二
《對韻歌》取材于少兒啟蒙讀物《聲律啟蒙》和《笠翁對韻》,形式對稱,讀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適合在一年級新入學不久進行教學。《對韻歌》選擇的內容大多是孩子們熟悉的動植物和自然現象,所以教學的重難點主要是讓孩子們學習對韻歌的聲韻格律,培養語感,為孩子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我對《對韻歌》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鞏固象形字,生字巧記憶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應以識字寫字為主,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不僅要結合圖文、聯系生活識字,更要教會學生有效的方法進行自主識字。經過上節課識字4《日月水火》的學習,學生對象形字已經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我由上節課的師講為主轉變為本節課的的生交流為主。首先,我先讓小朋友們圈畫出不認識的字,每個人圈畫出的不太一樣,有的學生多有的學生少。對于學生們不認識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請認識的小朋友談談你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豐富,思維方式相近,有時大人們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認知。在本節課中,我覺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比如說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舉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記憶方法,她說“雨”字下面像兩扇窗戶,四點就像是小雨點。經過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動解釋,一副“賞雨圖”已出現在我眼前,我想孩子們一定是,這個字小朋友們一定會牢牢記在記住的。讓學生自主識字,不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一舉多得。
二、誦讀多形式,熟練巧背誦
因為《對韻歌》是以對對子的小韻文出現的,讀來瑯瑯上口。我就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比賽讀——拍手讀等等方式,這種扎實有效的朗讀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讀書、一次次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上,使學生既學習了語文知識,又發展了語文能力。最后在學生們熟讀的基礎上再采用多種形式的背誦:齊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賽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這樣多種多樣的讀和背,能使學生在快樂中識字學習,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戲巧安排
一節課交流熱烈、形式多樣,學生個個學得開開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檢驗方知。首先,我和孩子們玩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師說“云對——”,生接“雨”接著大家一起說“云對雨”。這樣的活動,不僅鞏固了對兒歌的背誦,然且也將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觀念很好的落實到游戲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愛玩的游戲,只有將南瓜上的字讀準確才能將南瓜摘下,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很高,躍躍欲試,學生既鞏固了生字,又調整了學習狀態。在鞏固檢驗環節,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已達到極限,通過這樣有趣的師生互動,不僅鞏固了學生的韻文背誦,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不足之處
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我仍有一點遺憾。在識字教學環節我用了十分鐘左右,但是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在跟孩子們講蟲字的結構的時候讓孩子們說寫這個字的時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孩子們說完以后我沒有再次強調,導致書寫的時候有些同學記住這一點忘了另外一點。二是我找了兩個同學的字在展臺上展示過以后,只讓孩子們評價了一下,并沒有讓他們再次修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讓孩子們再次地修改,所以蟲字的寫法沒有得到及時的鞏固。
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是一個必要的過程,時常的反思也能帶來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