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二》教學設計(精選2篇)
《復習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按聲母的順序連線組成動物圖形,通過有趣的練習形式復習聲母。
2、運用事物擺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學的姓,能夠拼讀姓,明確聲母是什么。
4、拼讀音節,區分平、翹舌音和音、形相近的聲母,進一步練習拼音。
5、拼讀音節,并將同一類的事物連起來。
6、能夠認讀所學的生字,并能給生字組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第一題:我會讀。 卡片認讀23個聲母。
(二)第二題:我會擺。
1、看圖,猜猜圖上擺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學著他的樣子,擺擺我們已經學過的字母嗎?(鼓勵發揮想象)
3、讀一讀擺出的字母,可背順口溜。
(三)第三題:我會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學們的名字嗎?
2、師:每個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個字,如:……,但也有兩個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說說自己的姓和名嗎?同學的呢?
4、認讀聲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學的姓里有這些字母。
5、游戲,老師報同學的名字,大家立即說出姓的聲母。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第四題:我會讀。
1、以組為單位出示音節,指名讀。
2、說說每組音節有什么區別?讀和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領讀、帶讀、開火車讀、齊讀音節。
(二)第五題:讀讀連連。
1、自由拼讀音、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教師正音,強調沒有標聲調的,讀輕聲,要讀得又輕又短。
2、看看書上連線的一組詞語,為什么把它們連在一起?
3、學生試著自己連接剩下的詞語,并說說理由,教師校對。
4、說話練習:我把bō luó和yā lí連在一起,因為它們都屬于水果。
(三)第六題:我會認。
1、做摘蘋果游戲:一張貼有生字的蘋果樹插圖,請學生認認這些生字,會念的大聲念出來,并把這個帶生字的蘋果送給學生。
2、領讀、帶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3、誰能給這些蘋果找找朋友?
《復習二》教學設計 篇2
《復習二》包括六項內容。本堂課完成的教學目標是第四、五、六項內容。即讀音節區別形近、音近的聲母;拼讀音節詞,把同類的此連起來;認讀學過的字。漢語拼音的學習本身是比較枯燥單調乏味的,一年級孩子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如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是我在備這堂課時始終思索的一個問題。反思這節課,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后才能因勢利導,最優化地促進學生進行學習。課堂中,我創設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去百果園游玩”的情境,貫穿始終。課伊始,利用課件帶來小朋友喜歡和熟悉的“米老鼠”,“米老鼠”家的百果園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在去百果園的路上,又設置重重關卡,懸念迭起,“最先進入百果園”成了每個孩子的學習目標,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據專家研究表明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保持在十分鐘左右。因而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在課堂上,我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找鑰匙”“仙女散花”“采蘑菇 ”“開火車”“進行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手腦并用、聯系生活學習拼音與漢字
學習拼音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用身體來演演字母,用小手來做做字母,用身邊可利用的東西來擺擺字母,用橡皮泥來捏捏字母,用紙來制作拼音圖片等,讓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那樣的形象直觀、可以觸摸,,為了區分平、翹舌音, 我帶領學生利用手勢來區別,孩子們覺得新鮮有趣,生字的認讀請他們回憶,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這些字寶寶?什么時候要用這些字寶寶?學生說到“火車”時,我便問學生:“你坐過火車嗎?坐火車到哪去呢?”使學生感受到拼音字母、漢字是那么的可親可近,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雖然課前我精心備課,七易教案,但在教學中,依舊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為了追求課堂的漂亮,我忽視了個別的訓練,如在朗讀中,齊讀、小組讀的形式過多,因而沒有及時捕捉到個體出現的問題,在擴詞、說話的訓練中,害怕學生說得不好,不對,從而出現了強在學生前面說、代替學生說的現象,這正是我今后需要繼續思索、探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