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案(通用13篇)
《我的家》教案 篇1
課題:
。ǖ谝徽n時)
授課人:
四川自貢 張嵐
教學年級:
一年級
教學內容:
1、學習、表演歌曲
2、認識音的高低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信地演唱、表現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結合生活中的聲音聽辨。
教學重難點:
能聽辨音的高低;進行創編實踐教學。
教學準備:
CAI課件、小獎品、蒙古包卡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實踐教學
1、聽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紹蒙古族:
概況:是我國的56個少數民族之一,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歡騎馬、射箭、摔跤。
衣:寬大的長袍,束腰帶
食:奶茶為主,糧食為輔
。好晒虐
行:騎馬
音樂:種類多。主要有牧歌(悠長)、贊歌(熱情、高亢)、短歌(歡快)等
3、學習歌曲
A、初聽。提問:歌曲情緒?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認識音的高低)
B、跟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讀歌詞。
C、復聽。輕聲跟唱。
D、教師糾正。
E、跟錄音齊唱
F、學習蒙古舞的代表性動作。
G、放音樂,學生創編動作表演歌曲,分小組展示、相互點評。
H、抽生自選樂器伴奏。
I、綜合表演。
J、音樂游戲:聽辨音的高低、聽辨是否蒙古族音樂。(單抽與小組展示結合)
三、結束教學:
唱歌曲,做蒙古族動作出教室。
《我的家》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四章《家里的我》的第一節內容“我的家”。本冊書共有五章,分別為《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麗》,從小培養孩子認識身邊的事物,老師、同學、爸爸、媽媽、大自然!都依锏奈摇酚腥潈热荨拔业募摇薄拔沂羌依锏拈_心果”“這是我的心愿”,這一章內容意在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學會關心爸爸媽媽,為家里添樂趣。
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四章《家里的我》的第一節內容“我的家”,讓學生了解爸爸媽媽的職業,學會關心爸爸媽媽,能用簡單的話語向同學講述自己的家。
2.學情分析:
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學生,很多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加之,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周圍是爺爺奶奶,其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沒有得到培養,如普通話說得很艱難,缺少與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語言表達能力可能詞不達意。
3.學生認知障礙點:
很多父母在外工作,對孩子的關愛比較少,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能力更加少。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介紹家庭成員,了解家庭成員的工作。
2、學會關注家庭,尊重家長。
3、體驗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快樂,引導學生愛自己的家。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學會體驗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快樂,引導他們愛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人。
《我的家》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教學,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大家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準備:每個同學準備一張全家福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你什么時候最想家?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今天的課。
板書課題:
1、我愛我的家
二、學習新課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1)讓學生認真看課本第2頁插圖,想一想圖上的人們都在干什么?
生答:都在準備回家
。2)問:你有一個什么樣的家?用一句話說。
。3)想一想: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4)學生動手畫畫自己的家,然后介紹家的位置,家里的樣子,以及在家里的生活情況。
學生教學,匯報交流。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家!家給我們帶來溫暖安全,家里有我們最親的親人,我們在這里出生,長大。
2、我的一家人
。1)教師介紹自己的一家人。
。2)學生分組交流,每個學生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家庭。
。3)展示家庭照片。
交流:①你長得像誰?為什么?
②說說照片背后的故事。
小結:我的家,你的家、他的家都是平凡普通的家。全家人一起做事,一起游戲誰生病了,大家都著急、擔心,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愛自己的家,愛著家里的每一個人。不管怎么樣,全家人總是互相關心、互相惦記。
三、課后調查
1、問問家里人,他們出差或外出做事,想不想家。想一想他們為什么想家。
2、完成課后“我的家庭小調查”
《我的家》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會讀會認12個生字,會寫“人、個、大”三個要求會寫的字。
2、讀準課文,讀通順,引導學生在感情朗讀中體會家的幸福、溫暖和快樂。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孩子們,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家中有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多張小朋友們的全家福,你們看,這是誰的家?
引導說:幸福、溫暖、快樂(板書)讀詞語。
是呀,我的家(出示課題)多幸福,多溫暖,多快樂呀!讓我們一起讀出來吧!
生齊讀課題。
2、我們的好朋友冬冬(出示冬冬圖)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她還想向你們介紹她的家呢!想聽一聽嗎?
二、聽讀識字:
1、小朋友聽的時候,亮眼睛可要跟著老師的手把字看清楚呀!準備好了嗎?(課件:童音讀課文)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冬冬的介紹嗎?
想不想也像冬冬一樣夸夸自己的家?
那趕快翻開書16頁,自己先讀一讀。
小手指到課文(檢查)。
讀的時候指一個字,讀一個字。
如果遇到了不認識的生字娃娃,就用橫線勾出來,一會聽老師怎么讀。
生自讀。
3、你們讀得這樣熱鬧,我也要參加!
小朋友聽老師讀的時候,小手指書,亮眼睛看課文,認真聽啊。z查)
都準備好了嗎?
師范讀。
4、你們聽的多仔細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也能讀好,是嗎?
那就讀給同桌聽!
手指書。(檢查)
眼睛看字。(檢查)
如果同桌讀得好,就送給他一個漂亮的五星。
開始吧!
三、檢查讀書,隨文識字:
1、大家都讀得這么積極,我們就比一比誰讀得最好!(課件出全文)
2、小朋友關上書,亮眼睛看屏幕,趕快數數課文一共有幾行?(6行)
3、誰最喜歡讀第一行?(課件出示第1行)
抽讀。
老師聽出來了,你的家很——幸福(課件出示:幸福)
誰再教我們讀一讀?
教讀幸福。
我們都有一個怎樣的家?——幸福的家。(課件出示:幸福的家)
是呀,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課件出示:一個幸福的家)
讓我們一起讀出來吧——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課件出示第一行)
4、大家剛才都讀得好,那哪個小朋友還能讀好2、3、4行呢?(課件跳出2、3、4行)
這么多小朋友,真自信呀!相信自己能讀好的小朋友起立,讀給大家聽吧!
真要送給你們能干的大拇指,我們一起讀吧。
5、還有5、6行,男生、女生比一比吧。ㄕn件出示五、六行,其中“溫暖”、“家中”、“快樂地長大”能隨機點擊變色)
男生先讀。
亮眼睛看著屏幕上的字。(檢查)
男生讀好了嗎?
是呀,老師也聽出了,你們把這幾個詞語讀地特別好聽,再來教教我們吧。
女生們,你們能讀得更好嗎?
女生齊讀。
6、都能干,就把課文連起來讀吧!
四、指導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家真是一個——幸福、溫暖、快樂(指讀)的地方呀!
誰想來夸夸自己的家呢?(出現1行)
你有一個怎樣的家?
生:我有一個幸福的家。(誰還想來夸夸自己的家?)
你真是一個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孩子們都來夸夸自己的家吧!齊讀1行。
2、小朋友,你們的家為什么這么幸福呀?
齊讀2、3、4行。
這個小朋友讀得可甜了,你能再讀一讀嗎?
聽著你的讀書聲,老師好象看到了爸爸正在和你們快樂地做游戲,媽媽正在給你們溫柔地講故事呢!
誰還想讀出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課件出示:爸爸愛我,媽媽愛我)
抽讀。
爸爸媽媽多愛你呀!小朋友,你們的爸爸媽媽也這么愛你們嗎?
那就讀出來吧!
爸爸媽媽這么愛你們,小朋友們,你們呢?
誰想讀出來呢?(課件出示:我也愛爸爸媽媽)
你的愛真甜呀!爸爸媽媽聽到了一定像吃了蜜糖一樣。
小朋友們,你們是不是和他一樣呢?
那就一起甜甜地讀出來吧!
我們的家都充滿了愛,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吧。ǔ鍪2、3、4行)
齊讀。
在家里,爸爸媽媽愛我們,還有誰愛我們呢?
在學校里,有誰愛我們呢?
。ɡ蠋煟⿶畚,(同學)愛我,我也愛(老師同學)。(課件點擊出示)
學校也是一個幸福的家!
在這美麗的世界中,還有什么愛我們呢?
(課件出示練習:愛我,愛我,我也愛
3、有愛(板書)多好呀!正是在這么多的愛中,我們才會覺得——幸福、溫暖、快樂。(課件出示5、6行)
孩子們,你們感覺到了嗎?誰想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你讀得真幸福。。愕哪樕线帶著笑,你是多快樂呀。
小朋友們,讓我們也來一起感受吧。
齊讀
4、有了愛,家就會幸福、溫暖、快樂?墒钦l的家最幸福呢?
5、那我們就來比一比。(課件出示全文)
小朋友趕快自己練習練習,一會兒請讀得最有感情,最有表情的孩子讀給大家聽。
剛才你們讀得這么起勁,誰想先表演讀給大家聽?
抽讀。
孩子們,他的家幸福嗎?
我們一起像他那樣把家的幸福、溫暖、快樂讀出來吧!
齊讀。
6、我們都愛自己的家,真希望愛能天天住在我們的家!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學了一首歌,就叫《讓愛住我家》,還會唱嗎?
那我們就一起唱出來,一起唱出我們的家,唱出我們的愛吧!(課件放音樂,學生跟唱打拍子)
五、鞏固生字:
1、你們的歌聲多美呀,課文里的詞語寶貝聽到了開心得臉都紅了。ㄕn件出示課文中的詞語變紅)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
抽讀詞語:我的家、幸福、爸爸、媽媽、溫暖、家中、快樂、長大
2、詞語寶貝聽到了你們的呼喚,都高興地跳出來想和你們做游戲。一起來叫叫他們的名字吧。ㄕn件出示詞語)
齊讀詞語。
3、你們讀得可好聽了,詞語寶貝們快樂地變成了生字娃娃排好了隊要和你們玩開火車游戲。準備好了嗎?
4、你們這么能干,冬冬家花園里的小花們想請大家幫幫他們呢!誰會讀小花身上的生字,誰就能幫助他們回到花園中去!
5、抽讀生字詞。
六、寫字:
1、小花朵們在小朋友的幫助下開滿了整個花園,多美呀!看,還吸引來一只只美麗的蝴蝶!蝴蝶說,他們最喜歡和能干的小朋友做朋友了,如果你們學會寫他們帶來的字娃娃,就可以和他們一起做游戲。
2、學寫“人”:先看看這只紅蝴蝶帶來了什么字?是個“人”字!
要寫好“人”,先寫“撇”、再寫“捺”。
小手舉起來,一起來書空。
亮眼睛們,看看老師是怎么把“人”字送回田字格的家。
我先找到“撇”的起點在田字格上層的豎中線上,再向左下格寫一撇。然后找到“捺”的起筆在左上格撇的身上,再穿過中心向右下格寫一捺。看我寫對了嗎?
師邊范寫邊講。
看清楚了嗎?拿出筆,打開田格本。
提醒寫字的姿勢:寫字的時候不要忘了丁丁告訴我們的“三個一”。
胸離桌子一拳遠。(檢查)
眼離書本一尺遠。(檢查)
手離筆尖一寸遠。(檢查)
現在開始寫兩個“人”。
小朋友放下筆坐直,看看這個小朋友寫得怎么樣?
真好看,紅蝴蝶是你的朋友了!
3、學寫“個”:紫蝴蝶說,你們寫得這么好,我要來和你們做游戲呢!
亮眼睛看他帶來了什么?是“個”。寫“個”的順序要從上向下,先寫——“人”,再寫!叭恕痹谔镒指竦纳蠈樱N著豎中線。
小手舉起來一起書空。
自己寫兩個“個”。
小朋友放筆,看看這個小朋友寫得怎么樣?
你為什么能寫得這么好呢?
紫蝴蝶飛到你身邊來了!
4、學寫“大”:花園里還有一只黃蝴蝶在找朋友。他又帶來什么字?是個“大”!
要寫好“大”就要注意先寫——橫,要帖著橫中線,再寫——撇和捺。撇的上半截要貼著豎中線,穿過中心向左下格寫撇,在右下格寫捺。
我們來書空。
能寫好嗎?寫兩個。一會兒請寫得最好的小朋友來當小老師!
小朋友放筆,看看這個大寫得怎么樣?
小老師當得真好!看,紫蝴蝶已經飛來了,要和你玩了。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會了《我的家》,感受了有愛的家是多么幸福、多么溫暖、多么快樂啊!讓我們都來愛我們的家吧!
《我的家》簡評
天涯石小學語文組
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并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成長,面對新課程標準,一線老師已經有了統一的認識,都各有其個性化操作。如何在操作層面上詮釋新課標,把握新課標“主航道”作用。今天,邱老師《我的家》一課的展示,體現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一、以讀為本,體現“隨文識字”。的教學思想。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本,老師扎實細致地落實了讀。我們看到在教學時,邱老師讀的指導,層次十分清晰。
(1)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邱老師通過讓學生聽錄音讀、教師范讀、自讀、同桌讀、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落實了把文章讀通讀順。
(2)再讀,有感情。課堂中,老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語氣。本堂課,老師沒有繁瑣的分析,而是通過問:我的家為什么會這樣幸福?引導讀文;并通過對學生帶著獨特體驗的讀的評價,為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比如:老師這樣評價一個學生的讀:聽到你的讀,我仿佛看到你正在媽媽的懷里撒嬌哪。
以上兩個層次的讀,思路非常清晰,目的十分明確,不僅潛移默化地教給了學生讀文的方法,還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
我們必須明白,從某種意義上說,起步階段的閱讀,只是為識字提供更為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隨語境的變化進行獨立識字。剛才的讀更重要的是為識字服務。識字才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這種隨文識字根據人的記憶規律,注重開發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反復多次和漢字見面。讓課文中生字的出現和講解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字就不是孤立的,漢字被置身于廣闊的背景,放在文章的整體之中,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觀。從另外的角度看,字、詞、句、段、篇是相互聯系的,符合課文教學的系統觀和聯系觀。這樣,學生對生字就容易理解。
聽讀識字是隨文識字的一種方法。本堂課教師先采取范讀、自讀、同桌讀、分組分句讀、齊讀、有感情讀幾個步驟,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記住課文,并在讀書時,強調眼、耳、手、腦應到齊,幫助學生逐步熟悉生字,接著摘出詞語或短句認讀,然后再把單字摘離出來,單獨識記,最后老師又把生字送回到課文中,再讀全文。這種隨文識字的方法,依據了學生年齡特征,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具體語言環境鞏固識字。
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我們學校老師還想了許多辦法。
課堂中,我們采用過以下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①實物圖畫演示法。
、诠适氯の蹲R字法。
抓住字形和特點,把生字編成小故事,引導學生在聽故事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憶字形。如教“游”字,可編這樣的故事:“游泳要到水(氵)里去,游泳池是方(方)形的,大人()帶著孩子(子)去游泳。”也可以編成這樣的故事:“一個小孩子(子),戴著游泳帽()在方(方)形的水(氵)池里游泳!边@樣,通過故事把生字的各個部件弄清楚,便于學生趣味識記。
、鄹柙E識字法。
兒童對歌訣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利用歌訣可以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一些難識的漢字。如“夜”的歌訣:“一點一橫長,左下單人旁;右下有個夕,再加一捺要拉長!睂W習“高”字可編歌訣:“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利用歌訣還可以區別形近字。如“為”和“辦”:“一個‘力’字加兩點,一個‘為’字一個‘辦’;‘為’字兩點在上下,‘辦’字兩點在兩邊!痹偃纭白蟆焙汀坝摇保骸靶∨笥,分左右;‘左’字下邊是個‘工’,‘右’字下邊是個‘口’!豹
、軇幼餮菔痉。
有些漢字,用動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如學“大”字時,可讓學生雙手向兩側平伸,*開雙腿,就變成了“大”字型;學習“看”字,可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陽光,往遠處“看”;學習“滅”字,可用一塊長條形的鐵或石塊往火上一壓,火就“滅”了做演示。
、菝哉Z識字法。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根據這一特點,把生字編成謎語,可以幫助學生在猜迷語中識字。如“比”字可編成字迷:“兄弟兩個在一起,一個彎來一個提。”字迷既體現了比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兩部分的筆畫不同!案妗弊挚删幟哉Z:“一口咬掉牛尾巴!边有“牛走獨木橋(生)”“上面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筆)”等等。學生在猜字迷、編字迷的過程中,既識記了漢字,鍛煉了思維,又理解了字義。
⑥拆字法。
根據合體字的構成,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識字。如“口天吳”“日生星”“甲鳥鴨”“女子好”等。還可以用已掌握的熟字替換生字的拆法。如“陰”字,是“明”字將“日”字換成“阝”;“楊”字是“場”字將“土”換成“木”等。因認識363個字只是底線,因此,我們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不斷擴大識字成果。
①閱讀識字: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通過聽故事、說故事、來識漢字。
②鼓勵學生隨時隨地在生活中識字。
很多生字的認識都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車站名、商店名、商品價牌、廣告牌、電視節目名稱等,都經常出現使用頻率較高的漢字。引導學生利用這些事物在生活中識字,不僅可以使學生多認識漢字,還可以在識字中得到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識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鼓勵學生隨時隨地在生活中識字,還要經常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梢灾笇W生將課外識的字制作成卡片裝進識字袋或剪貼成冊,定期在班上交流;可以在班級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展示自己課外識字的成果,把一個人認識的字變成全班認識的字;還可以定期圍繞一個專題(蔬菜、水果、花草、樹木、動物、文具、玩具、用具、商標、廣告、路牌、生活用品、書籍報刊、影視節目……)開展活動,交流識字成果。
二、加強指導,落實寫字教學。
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一項重要的任務。新入學的兒童寫字大多是零起點,一定要“有師指導”。邱老師這節課的寫字教學注重了寫字指導到位。課堂上老師沒有單純追求寫的數量,而是通過板書示范——學生書空——觀察練寫三個步驟來提高學生寫字的質量。如:老師指導寫“人”時,先讓學生觀察,整體感知人有哪些筆畫組成,筆順是怎樣的?并在板書示范時,把撇、捺的起筆、止筆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并邊講解,便示范!獙W生書空——學生書寫——反饋書寫情況。通過這樣的到位的指導,落實了寫字教學。邱老師的寫字指導還體現了精要、得法。做到指導一個字,帶動一類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瑣指導的弊端。(大和個由學生自己實踐寫)。
三、靈活重組,巧用教材。
北師大教材為老師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教師可以把《語文天地》里的內容進行篩選、擴充、重組,有效地為老師、學生服務《我的家》一課,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語文天地》里的照樣子說一說一題納入了課堂中。課文中“爸爸愛我,媽媽愛我,我也愛爸爸媽媽”一句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語言訓練的范例,老師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先問家里還有誰愛你?再學校還有誰愛你?最后拓展到這個美麗的世界還有誰愛你?層層遞進,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原讀愿說而且說得文通字順,十分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還在學文的時候,滲透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觀念。由幸!腋5募摇粋幸福的家——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四、注重養成教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實際上一年級的課堂中,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邱老師的課堂中,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
比如讀的習慣:老師提的要求細致、明確、清晰:1、小手指到書,等都做到了提出第二個要求;2、眼睛看書,同樣必須檢查;3、指一個字,讀一個字。
聽的習慣:眼睛看老師或答問的同學,認真聽他說了什么,及時評價會聽的學生,樹立榜樣;老師提要求是等全班都安靜了,才開始提出要求,并提醒學生要聽清要求,才能把事情做好。
書寫的習慣:課堂上老師通過復習寫字要做到三個一的兒歌,讓學生邊念邊做,并進行個別提醒的方法,培養這種習慣。
五、注意語言兒童化,設計富有情景性。
《課標》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放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而書面閱讀對初學兒童來說,難點很多。于是邱老師在導入、整個閱讀過程中注意語言兒童化,注重與現實生活,已有經驗相結合。
首先,一上課,教師就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自己的“全家福”引入課題,初次感受家的幸福,這樣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大大縮短,為下面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然后,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充滿感情地夸一夸自己的家,實際就是指導學生讀出語氣,從讀中體會家的溫暖。
最后,教師設計了“讓我們的家開滿鮮花”的鞏固識字的游戲,不僅讓板書更具情景性,更激發了學生的識字熱情。
最后,我還想說一說,本節課的一個亮點——課中操。一首《讓愛常住我家》不僅讓初入學,還不太適應40分鐘學習的學生身心得到了休息,還成為了本節課情感升華的契機。我想在設計課中操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向邱老師學習,動動腦筋,挖掘出更適合的“課中一分鐘”。
以上僅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有沒有說到的或說得不妥的地方,還請老師們提出,我們共同研究。
《我的家》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錄音,了解錄音中那位同學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的。
2.能根據要點、清楚、明確地介紹自己的家,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教學時間
1教時
教學重點
能根據要點、清楚明確地介紹自己的家,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課前準備
按本次訓練的內容與要求,課前讓學生向家長詢問有關情況(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單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愛在哪里”這個重點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位同學都有一個家,而且對家里的情況都十分了解,我們怎樣才能把家里的情況介紹給人家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聽說訓練——我的家。板書:我的家
二、明確訓練內容和要求。
1.介紹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紹內容上,要體現“聽說內容”中所提出的3個要點;
、诒M言在表達上,要把事情說清楚,語句要完整前后意思連貫,家庭地址要說明確;
、蹖e人的介紹(包括錄音中哪位同學的介紹)要認真聽,吸取別人介紹的優點,改進自己介紹的不足。)
三、學習介紹方法。
1.你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
2.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聽說提示”,提問你的家可愛在哪里?
(如環境優美、整潔、住房寬敞、父母慈愛、熱情好客、團結和睦等.)
四、聽錄音或聽老師講述,然后評議。
要求同學認真聽,聽清這位同學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聽后評議,這位同學哪些地方介紹得好?
(引導學生從兩方面進行評議:
①條理清楚。先介紹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在哪里工作,再介紹我的家可愛在哪里。
②有重點地介紹了我的家是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的幸福家庭。這位同學從奶奶怎樣疼愛我們,爸爸奶奶怎樣嚴格要求我,我們又怎樣關心奶奶等三方面作了具體介紹,使人聽了印象深刻。)
五、列介紹提綱。
六、練習說話。
自由說.指生說
七、評議。
1.條理是否清楚?
2.是否抓住要點說?
3.家的可愛有否說清楚,說明確?
4.說話是否清楚、完整、意思是否連貫?
八、再次練習說話。
同桌互說、互評,教師巡回指導。
《我的家》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錄音,了解錄音中那位同學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的。
2、能根據要點,清楚、明確地介紹自己的家,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要認真聽別人的介紹(包括錄音介紹)在介紹自己時著重介紹自己家的可愛之處。
難點:選擇哪些具體事例說明我們家的可愛之處,如何突出家可愛在哪里這個重點。
教具:投影片
課文錄音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回顧第七冊學過的自我介紹及第八冊學習的介紹我們的學校。
2、出示題目。這次聽說訓練是學習怎樣介紹自己的家。
二、明確訓練要求和內容
1、自學課文第一、二部分。思考:這次訓練的要求是什么?
2、討論歸納。要求:
。1)在介紹自己家時,要體現聽說內容中提出的3個要點;
。2)在語言表達上,要把事情說清楚,語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要連貫,家庭地址說明確。
三、聽錄音學方法
1、聽錄音,聽清這位同學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家的。
2、討論:那些地方介紹得好?
3、學習介紹方法。指導學習聽說提示。明確你的家可愛在哪里是介紹的重點。
四、指導訓練
1、準備介紹提綱。
。1)家庭住址;
。2)家庭成員及工作單位;
(3)家庭的可愛之處(舉幾個例子,其中一個重點介紹)。
2、根據提綱,自由練說。
3、指名介紹,討論評議。
評議標準:
。1)三方面內容是否介紹完整;
(2)家的可愛是否作為重點介紹;
。3)條理是否清楚,語句是否完整通順,前后句的意思是否連貫。
4、四人小組介紹,互相評議。
5、各組代表上講臺介紹,集體評議。
五、總結
再次明確要求,提示方法。
六、課外作業:
1、回家把聽到的同學介紹選幾件介紹給家長聽。
2、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把介紹的一段話寫下來
《我的家》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家里有些什么人,能說出父母的姓名以及他們做什么工作。
2、能在集體中用較清楚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理解兒歌的意思。
3、體驗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受。
教學重點與難點:用較清楚地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給幼兒說一說家里有誰?他們叫什么名字?爸爸媽媽叫什么?等等。
2、每位幼兒的全家福一張。
3、已布置好的《我愛我家》主題環境。
4、一個娃娃玩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的家。
1、小朋友們每天早晨從哪里來到幼兒園?下午又從幼兒園回到哪里呢?哦,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家,都很喜歡自己的家。
2、老師這里有小朋友們的全家福,全家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照的照片。誰來拿著全家福為我們介紹你的家里有誰?他們叫什么名字?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語言表述。
3、你的爸爸媽媽在哪里工作?(幼兒介紹過程中,老師給予適當地語言幫助。)
4、現在請每位小朋友拿著你的全家福,和你的同伴說一說,介紹照片里有誰?用“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完整的語言表述。
5、每個人的家里都有好多人,都在關心著你們,你們幸福嗎?
二、欣賞兒歌《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1、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小朋友,看,她是誰?(出示娃娃)
2、她說她也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們來聽一聽。(老師有感情地念兒歌,幼兒傾聽。)
3、小娃娃喜歡她的家嗎?他們一家人是怎么在一起?(理解詞語“親親熱熱”)
4、你的家和她一樣嗎?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個兒歌吧,要用幸福的聲音表達,像小娃娃那樣的。
三、布置《我愛我家》主題環境。
我們把全家福貼在我們的相框里吧,這樣每天都能看到。
活動延伸:
在活動休息時間給自己的同伴介紹自己的一家。
《我的家》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對圖畫書感興趣,愿意和老師一起閱讀《我的家》。
2、學習讀圖,通過人物的外形特征,拿著的道具和所處的環境分辨人物的身份。
3、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都是一家人,大家要相親相愛。
教學準備:
1、故事PPT及歌曲《我愛我的家》
2、大書《我的家》
教學過程:
一、以談話引入。
1、師:你們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人。)
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每天都和你快快樂樂地住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家,這些人就是你的家人。
2、出示圖畫書《我的家》,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過渡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書里也有個小朋友要向你們介紹他的家人,想不想看?
師:你在這本書的封面上看見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封面,認識封面人物小寶。)
小結:封面上有個小朋友坐在沙發上看書。這個小朋友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寶。(引導幼兒跟小寶問好)小朋友猜猜小寶的.家里有些什么人?
二、繼續看書《我的家》,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閱讀,了解書中內容,鞏固對家人的認識。
。ㄒ唬┮龑в變河^察畫面,介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狗。(P.2-11)
1、師:這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他是爺爺(奶奶)的?老人家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學學拿著拐杖的老年人走路的樣子。)
小結:這是小寶的爺爺,爺爺可愛看報紙了,他一手拿著報紙,一手拄著拐杖,慢悠悠地走到沙發這里做什么?爺爺在找什么?爺爺正準備看報紙,可是發現眼鏡不見了,正在到處找,原來在小寶手上。
2、師:小寶家有爺爺,還有誰?你怎么看出是奶奶的?奶奶在做什么?(引導幼兒學學奶奶炒菜的動作。)奶奶到底在煮什么好吃的東西呢?
小結:奶奶煮的水餃可香了。你們看,小寶正大口大口地吃著呢。小寶最愛
吃奶奶做的水餃了。
3、師:我們認識了小寶的爺爺、奶奶,猜猜他們家還有誰?爸爸在干什么?
他手里拿著什么?(認識啞鈴,知道要很有力氣的人才能舉起啞鈴。)你們看,小寶和誰玩的這么開心?
小結:小寶的爸爸可有力氣了,像大力士一樣,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要把小寶抱得高高的,飛一圈,就像玩蕩秋千一樣。小寶可開心了。
4、師:你們猜猜小寶家還有誰?這是哪里?你們知道寶寶為什么這么開心嗎?媽媽拿書要做什么?
小結:每天晚上睡覺前,媽媽都會拿著書給小寶講故事。媽媽講的故事可好聽了,小寶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5、師:小寶家有愛看報紙的爺爺,有會煮香噴噴飯菜的奶奶,有像大力士一樣的爸爸,還有會講故事的媽媽,你們猜猜,小寶家還有誰?小寶和小狗在干嘛?
小結:小狗是小寶的好朋友,他每天陪著小寶一起玩,和小寶一起去挖蚯蚓、堆沙子,一起在草地上跑步,小狗就像是小寶的小尾巴,天天跟著他。
。ǘ┮龑в變河^察P.12-13頁內容。
師:你們看,小寶笑瞇瞇的,張開雙臂要跑去哪里。
小結:小寶笑瞇瞇的張開雙臂是要跑到愛他的家人那里,他要跑去擁抱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狗。家里的每一個人都很愛小寶,小寶也愛家里的每一個人。
。ㄈ┗氐椒饷,引導幼兒認識圖畫書的名稱。
師:封面上除了有小主人小寶,上面還有三個字,這是這本書的名字叫《我的家》。(幼兒跟讀書名。)
。ㄋ模┩暾シ乓槐楣适翽PT,教師以小寶的口吻完整講述一遍圖畫書內容。要求幼兒認真傾聽。
師:接下來,小寶要自己來介紹他的家人,請小朋友認真聽。
三、情感教育。
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都是一家人,要愛家里的每一個人,一家人要相親相愛。
《我的家》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會用簡單的句子介紹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愛護。
2、引導幼兒圍繞“我的家”這一話題進行談話,培養幼兒安靜地聽同伴談話,和輪流談話的習慣。
3、讓幼兒初步體會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知道關心家人,愛護家人。
二、活動準備:
1、實物玩具:小貓。
2、每個幼兒一張“全家!闭掌
3、錄音機磁帶錄有《世上只有媽媽好》、《讓愛住我家》、投影機、照相機(請一名老師幫忙拍照)。
4、主題墻:一幅畫有別墅的畫。
5、讓幼兒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與平時在家主要做些什么事。
三、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1)放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表演動作。
(2)請個別幼兒講一講“家里有誰”要求語句完整。
師: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我們和媽媽相親相愛,在我們的家里除了媽媽還有誰?誰能告訴老師?教師利用實物投影,讓幼兒看著照片講,教師重復幼兒的話,練習說話的完整性。
(3)請小朋友拿照片,互相交談“照片上有誰?”
師:大家一定也想說說自己的家。好!拿好照片,給自己旁邊的好朋友說說“照片上有誰?”要求用(有……有……還有……)說一句完整的話。
。4)了解、豐富詞匯“全家福”的含義。
剛才,小朋友們介紹的很好。誰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么?(豐富詞匯“全家福”)拿出幾張全家福請幼兒猜:“這是誰家的全家福?”
2、引導幼兒圍繞話題交談,集體討論,要求聲音響亮地表述。
(1)老師出示玩具小貓。師: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小貓咪咪。咪咪與大家打個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么說?(幼兒回答)
師:它很能干,能大膽地說出爸爸媽媽的工作?
老師以小動物的語氣回答問題:
聽!小朋友我叫咪咪,我的爸爸在學校當老師,媽媽在醫院當醫生。
。2)教師提問請幼兒回答。
A、小貓咪咪說:“小朋友們你們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請幼兒回答。
B小貓咪咪說:“小朋友們真能干。誰還能告訴我,你們的爸爸媽媽在家做些什么事?”請個別幼兒上臺講給大家聽,對于講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讓他抱抱親親小貓咪咪。
。3)幼兒完整講述。
師:現在老師要請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照片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家有誰?爸爸媽媽的工作是什么?他們經常在家做什么事?”
3、拓展談話范圍。
師:你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嗎?為什么?
幼兒A:我喜歡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給我買好吃的還有漂亮的衣服。
B:我喜歡我的爸爸媽媽,我生病了他們帶我上醫院。
情感教育:引導幼兒對自己的家人說一句“甜甜話”。
。1)小結提問,引出話題
師:剛才小朋友說了自己爸爸媽媽的工作以及在家經常做的一些事情,還說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那其他小朋友喜歡爸爸媽媽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都很喜歡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你們買好吃的,買愛玩的,幫你們做了許多事情,爸爸媽媽很愛我們,我們也很愛他們,希望他們天天開心,永遠年輕、漂亮,對嗎?
(2)說一句甜甜的話。
師:爸爸媽媽今天他們就在我們的身后,讓說一句甜甜的話讓他們開心開心好嗎?(幼兒回答)
師:大人們聽了孩子的話是否很開心?
4、布置“全家福”專欄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談話引出師生一起合拍“全家!
師:我們小七班就像一個幸福的大家庭。老師像你們的媽媽,你們也像老師的寶寶,小朋友之間就像兄弟姐妹,我們親親熱熱在一起,組成一個大家庭。老師知道大家都很愛這個大家庭,希望能天天看見她們,現在老師有個好主意,讓我們一起來拍一張“全家福”然后把這張大家庭的照片和自己小家庭的照片貼進老師畫的別墅里,組成一個幸福的大家庭貼在教室走廊的墻壁上,讓大家每天在進出教室時能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好不好?
。2)拍照、粘貼幸福大家庭,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講解粘貼方法:搬進別墅,每個窗戶就是一間房間,我們拍完照后,請大人幫忙在塑料筐里拿四枚圖釘,孩子拿著照片共同把照片貼進每一個窗戶里。放錄音《讓愛住我家》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把自己的照片布置在一間房間里。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了解、感受到家人為自己勞動的辛苦。
《我的家》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積極開動腦筋,能想出桌子多種創造性的玩法。
2.通過積極參與活動,發展鉆、爬、跳躍的能力。
3.克服畏難情緒,愿意向自己發出挑戰。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培養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教學準備
十二張桌子、墊子、四把椅子。
教學過程
一、探索桌子的多種玩法
1.幼兒主動探索桌子的玩法。
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教師關注一些值得學習的動作,排除那些危險或過于簡單的動作,并請大家學習有價值的動作。
2.教師提供預設的動作(參照第二環節的動作)并講解動作要領,孩子來學習模仿,為后面的集體游戲做鋪墊。
二、桌子游戲
幼兒分成四個組,每組前擺放三張桌子。
規則:前面一個孩子完成任務后與后一個孩子擊掌,后一個孩子繼續進行比賽,依次進行,先完成的為勝利。
1.翻。玩法:桌子依次橫著擺放,每兩張桌子之間留有間距,幼兒從桌子上翻過。
2.爬。玩法:桌子依次豎著擺放,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表現來調整每兩張桌子之間的距離,幼兒從桌子上面爬過。
3.鉆。玩法1:桌子依次橫著擺放,幼兒從下面鉆過。玩法2:桌子依次豎著擺放,幼兒從下面鉆過。
4.跳躍。玩法:椅子擺放在桌子前,幼兒雙腿跳上椅子,再雙腿跳上桌子,最后從桌子上直接跳到墊子上。(可根據幼兒表現,繼續增加高度。)
三、放松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在音樂《我愛洗澡》中放松身體各個部位,特別是放松腿部。
《我的家》教案 篇11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語言凝練、生動,草原的美以及草原人民深切的愛都濃濃地融于其中。詞作者火華曾經感慨地說:“1975年我隨兵團來到向往已久的錫林格勒草原采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草原,草原美景如畫,藍天、白云、綠地,風吹草浪,鮮花點頭微笑。它那么坦蕩,遼闊,讓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大地萬物都包容于此,真有一種想喊想唱的沖動。我并不是在草原長大的,但是對它的向往、新鮮感和親切感,到后來的熟悉感,讓我真正覺得草原就是我的家。”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草原這份獨特的美,感受到牧民對草原那份深切的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5給生字,會寫7個字。
2、能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感受草原人民對這片神奇的土地的深切的感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詩歌,感受牧民的幸福生活,產生熱愛草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結合詩中出現的擬人、比喻等句子,體會草原的美,牧民的幸福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的`深刻含義。
由于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去過草原,對草原不了解。因此我對本節課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具體流程為:
一、歌曲引領,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邊聽邊想,這首歌是你想到了什么?
2、你去過草原嗎?能不能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樣子的?
3、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體驗發現。
教師配樂朗讀,生邊聽邊感受。
三、圖文并茂,置身草原。
1、從題目當中你知道了什么?草原究竟美在哪呢?誰能說一說?
2、找出文章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讀書后的詞語,想象畫面。
4、指導感情朗讀。
四、難點突破,拓展延伸。
1、幸福的生活哪里來?體會“牧民描繪幸福景,春光萬里美如畫!钡暮x。
2、請你做小導游,介紹美麗的草原。
五、總結學習,課后拓展。
本課的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課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聽歌曲,并讓孩子說一說印象中的草原的樣子,為學生想象,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感受草原人民對草原的熱愛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和同桌交流識字方法。目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落實基礎的字詞。
3、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因為歌詞是抽象的,學生的語音積累有限,能感受到草原的景象,但未必能用生動,準確的語音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所以,教師的語音才力求豐富、準確、富有感染力,是學生受到熏陶。
4、在聆聽與欣賞中感悟詩歌,培養學生表達獨特見解的能力。學會聆聽、學會欣賞,從中感受草原的獨特的美。
5、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讀詞想象畫面,結合畫面,反復讀文,在讀種思考,領會,提煉,進一步落實能力目標。
6、注重拓展練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堂要成為一扇窗,打開它,可以看到五彩的世界。只有我們愿意動腦,就能看出最美的花朵。
《我的家》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以及動作的靈敏性。
2、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各種玩法。
3、培養幼兒勇敢頑強的作風以及相互配合、團結共進的合作精神。
4、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小橋2座、1桶水、音樂、梯子2把、平衡木4個、兩個盆子、若干杯子。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集合幼兒,師生問好。
2、聽音樂,幼兒跟著教師一起跳兔子舞。
二、基本部分:
1、根據老師的要求,在已經布置好的場地內,幼兒聽著音樂跟教師一起到場地內運用各種方法進行過小橋、走梯子和平衡木。
2、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積極提倡幼兒所想出來的各種玩法,請幼兒進行示范,并共同進行練習。
3、游戲:梯上運水
(1)、創設一個游戲情景,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2)、教師講解示范游戲的方法,并提出游戲的要求。
。3)、讓幼兒體驗游戲,等幼兒熟練游戲方法后,組織幼兒進行比賽。
三、結束部分:
1、放松練習:聽音樂,跟著老師一起做放松運動。
2、收拾器材,做放松運動,組織幼兒進行擦汗喝水,師生再見。
活動反思
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要愛惜水、珍惜水,我設計了運水這個活動。孩子探索欲望強,他們已經不限于教師傳授的單一的游戲方法,總是在游戲中創造各種新的玩法,活動中發展幼兒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
整個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引導、鼓勵他們完成目標。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效果很好。
《我的家》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解過程,通過操作來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質特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操作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質特性。
活動準備
食鹽、小勺、水盆、水杯、海綿、棉花,各種能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入老師講一個故事引入活動主題。提問:“馱食鹽的驢為什么越馱越輕,馱棉花的驢為什么越馱越重?”
二,實驗與探索進入活動基本環節。
1.準備兩杯水,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勺鹽,在另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團棉花,攪拌一會兒,讓幼兒觀察。討論:鹽到那兒去了?(引導幼兒明白鹽溶于水,棉花不溶于水)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放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討論:什么東西在水中能化?什么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引導幼兒比較某些物質吸水前和吸水后的重量.吸水前,請幼兒將棉花或海綿用手掂一掂,然后放置水中,過一會兒,拿起來再放在手中掂掂,比較前后物質的重量是否一樣,為什么不一樣重?(棉花,海綿吸水)
三,結束部分。總結:通過實驗,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鹽能溶于水,棉花不能溶于水。希望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多多觀察,多多動手。
活動延伸:課后在家長的引導下,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解現象并積極動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