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一、《排排坐》是一首廣東湛江地區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民間童謠,歌詞采用了幼兒的語言,通俗易懂、簡短生動。通過“排排坐,吃果果”來延伸贊揚純樸的謙讓、相互友愛、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本歌曲是五聲商調式,2/4拍,音域在一個八度之內,全曲由四個樂句和一個尾聲組成,旋律優美,感情親切,曲調中的跳動讓人感到活躍、歡快,富有童趣。 二、《雞公仔尾婆娑》這是一首流傳于廣州地區的民間兒歌。歌詞的第一句“雞公仔尾婆娑”是為了押韻和起興,與后面的歌詞在內容上是無關聯的。歌曲描述小主人公學唱歌時,非常的聰明伶俐進而說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動腦多思考,不要依賴父母和他人,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歌曲中三歲的的孩子僅僅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學會唱歌了,他多自豪、多得意。歌曲結構短小、精悍,歌曲共四樂句,兩小節一句,是六聲徵調式。 三、廣東音樂初期有“粵樂”之稱,建國后才稱“廣東音樂”,民族音樂界常有人主張正名為“粵樂”。是發源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興民間音樂,具有嶺南文化“折衷中西、融會古今”的特點,是嶺南的一大民間器樂樂種,采用中原之精髓,納四海之新風融會升華,自成宗系。《青梅竹馬》出自唐代李白的詩詞“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被對廣東音樂的發展和成熟作出重大建樹的杰出代表性人物呂文成以此為題,創作了《青梅竹馬》,樂曲通過描寫了兒童天真爛漫,嬉戲玩耍的情景來表現李白詩詞中意境。 四、“廣東知多少”(以廣州為主) 1、相傳古代有五仙人攜谷穗騎著五只羊來廣州,所以廣州又稱“羊城”、“穗城”。 2、廣東的名土特產有:粵繡工藝品、荔枝、龍眼、香蕉、菠蘿、芒果、抽紗工藝品、端硯、廣式月餅、廣式蜜餞、盲公餅等。荔枝、香蕉、柑桔、菠蘿因在廣東分布廣、產量高、品種好而 被譽為“嶺南四大佳果”。 3、 廣州市兒童公園進行試掘,發現了南越國宮署建筑遺址。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被國家建協(UIA)列入“20世紀世界建筑精品”。 4、全國規模最大的藝術類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 5、簡介廣州的中山紀念堂、鎮海樓、白云山、黃埔軍校、陳家祠、星海音樂廳。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廣東民間兒歌的風格,按節奏朗讀童謠,用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演唱《排排坐》,并進行歌詞創編活動。 2、用得意的情緒來演唱《雞公仔尾婆娑》,并能夠邊唱邊動作表演,體會歌曲中小主人公不依賴他人獲得成功的自豪感。 3、聆聽廣東音樂《青梅竹馬》,認識樂器二胡和笛子,初步感受聽辯它們的音色。 4、練習用木魚和其他打擊小樂器為歌曲演唱伴奏。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受廣東音樂,經過對本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了解廣東。 教學難點 歌曲《排排坐》中附點節奏的準確演唱。 教學建議 1、本課可按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演唱《排排坐》,進行創編活動。第二課時:演唱《雞公仔尾婆娑》和欣賞廣東音樂《青梅竹馬》。 2、從聆聽音樂和動作感受中去區分二拍子和三拍子,培養學生的節拍感。 1、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2、建議開展“廣東知多少”的活動。 表演《排排坐》 教學內容(教學的基本要求)
1、采用聽唱法教學,引導學生傾聽范唱,然后拍擊節奏哼唱。教師要注意提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的唱法。 2、看課本上的圖編故事,體會如何在行動上相互友愛、尊老愛幼。 3、引導學生用最后兩小節來創編歌詞,還可以嘗試另外的方法來進行創作。想一些辦法來為歌曲伴奏,如:敲擊打擊樂、聲勢伴奏、體態律動等。 表演《雞公仔尾婆娑》 教學內容(教學的基本要求)
1、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分小組合作,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懂得要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得好習慣。 2、能用手臂把歌曲的旋律走向劃出來,演唱歌曲時盡量把得意自豪的情態表現出來。 3、為課本中的公雞涂上顏色,看誰的公雞最威武。 4、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來為歌曲伴奏,學會協調打擊樂器和歌唱的聲音。 聆聽《青梅竹馬》 1、初聽,感受廣東音樂的獨特風格,說說自己的聽后感,音樂在表現什么?用語言表述的同時最好能加上動作表演。
2、復聽,選擇課本上的動作或者自編動作表示所聽到的音樂。 3、看圖認識樂器的形狀,嘗試分辨演奏樂曲的樂器音色:二胡和笛子。 4、模唱樂曲,模仿樂器的演奏姿勢,用木魚為樂曲伴奏。 教學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排排坐》 一、故事導入 1、聽音樂《排排坐》進入課室。 2、用課件出示圖畫,看圖說話。 3、分小組把一幅幅圖串起來編講故事,并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組講得最好。 4、老師也編一個小故事《排排坐》,說說你喜歡故事里的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小豬、小狗拉柴燒火做飯給姑婆吃,小貓拿凳子給姑婆坐,小老鼠看戲讓位給小豬等) 二、學習新課 1、聽聽歌曲,朗讀童謠,跟著老師做動作。 2、提示注意聆聽歌曲,讓學生學著創作一些新的動作或姿體律動來配合歌曲。 3、試一試看看能否一邊動作一邊學唱歌,先用lu來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詞。(注意: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樂句來練一練,特別是有切分節奏和附點的地方) 4、自由在課室里走動,模仿故事里的情節,一邊表演一邊演唱。 三、“廣東知多少”,“我為廣州添光彩” 1、出示水果圖片,準備一些適時的水果,每一組一分,嘗一嘗,說一說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教師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水果當中哪些是我們廣東的特產嗎?” 2、“你還知道廣東些什么?”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把結果用簡單的圖畫表示出來。 3、哦,廣東原來有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還有許多名勝古跡,旅游景點、風俗等,教師可以補充說明,簡單介紹給學生。 3、假設你是一個設計師,你會為廣州設計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議讓廣州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用畫筆把自己的設計方案用簡筆畫畫出來,并作說明。 四、為歌曲創編歌詞 1、(教師語: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點子)聽一聽老師敲木魚(ХХХ|ХХ;ХХХ),說一說那種方法比較適合《排排坐》,大家也來敲一敲,唱一唱。 2、看看誰能即興最后一句編創新歌詞。(樂呵呵、笑哈哈、幸福多、添光彩、) 3、聽著《排排坐》的音樂,唱著自己喜歡的歌詞走出課室。 第二課時:《雞公仔尾婆娑》 一、 導入 新課 1、語言導入 “小朋友,你是幾歲會唱歌的?都唱些什么歌?” 2、讓學生們唱一唱小的時候唱過的歌。 3、有一個三歲的小孩不用人叫自己就學會了唱歌,他好得意,大家來聽聽他唱的歌。 二、 學習歌曲 1、聆聽范唱,隨意自由的做動作。 2、聽老師范唱,用手臂把歌曲的旋律走向劃出來。 3、聽錄音范唱,跟著自己在心里學唱,嘴巴做演唱的口型但不出聲,最好還能一邊做即興的動作。 4、看看小朋友有沒有歌曲中的小朋友那么聰明,不用老師教就會唱出這首歌曲?(請一些同學來唱一唱) 5、聽聽他們唱得怎樣?由學生之間展開評價。 6、分小組討論看看怎樣演唱這首歌曲會更好?請一些小組來演示他們討論的結果。 7、選擇打擊小樂器為歌曲伴奏。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提示用碰鈴和木魚為歌曲伴奏。 三、 為公雞涂上顏色,看誰的公雞最威武。(播放廣東音樂《青梅竹馬》) 四、 欣賞廣東音樂《青梅竹馬》 1、知道剛才播放的是哪個地方的音樂嗎?(廣東音樂)仔細再聽一聽把你想到的畫出來。 2、展示學生的圖畫,讓學生解釋一下圖意。 3、說說你們小的時候都玩過些什么? 4、這段音樂就是在描述兒童在玩耍的情景,聽聽想象一下音樂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5、模仿課本上的圖騎竹馬,“格羅格羅駕”看看我們遇到了什么?(出示二胡、笛子的圖片)模仿著兩種樂器的演奏姿勢。 6、聽聽二胡和笛子的音色,播放音樂片段二胡獨奏《光明行》,笛子獨奏《苗嶺的早晨》。 7、再次聆聽《青梅竹馬》,分兩組表示二胡與笛子,當聽到二胡和笛子的音色就用動作表示出來。 綜合表演:A鼓勵學生哼唱樂曲,自編動作表演。B用木魚和其他小樂器為樂曲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