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小貓釣魚》教學設計
③分小組討論創編動作,并以組為單位,跟教師伴奏邊唱邊表演。
【課堂小結】
對學生投入的學習與表演歌曲給予肯定和表揚。
同學們,這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小貓釣魚》這首歌,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學習和表演,把這首歌演繹的淋漓盡致。并從中得出“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相信通過這一課你們學到不僅是知識,還有很多……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歌曲《小貓釣魚》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歌曲感受一情感交流一詞曲自學一歌曲演繹”。通過運用“情境教學”和“音樂活動小組”自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創造性地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的情緒表現,感知音樂要素。下面將分主要環節作如下簡要說明:
一、 情境教學,歌曲感受(聽聽)
“貓”是孩子們很熟悉和喜愛的小動物,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cai課件,分別形象地展示了與歌曲內容對應的幻燈片,通過邊點擊圖象和播放錄音所創設的良好情境,使學生溶入到音樂故事中,用心去感受著音樂,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以下幾個環節的順利展開埋下伏筆。
二、 分組討論,情感交流(談談)
通過欣賞,引發興趣,進入雙向對話交流的創造性審美層次,在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之后,憑自己的直覺與同學習小組的人相互交流,并向老師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從作品本身、音樂的本體等方面與學生對話、交流、分析。再放歌曲學生復聽并學唱,將直覺感受和老師講解相結合,產生新的理解和體驗。[由感性認識通過教師引導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 理性實踐,詞曲自學(唱唱)
學生對歌曲的體驗加深后,利用“小組音樂活動”這一形式來進行發現學習。通過自學,找到難點,師生共同解決。通過這種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了學生自己,為學生的主體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利用分組互相教唱這種方法,讓學生在互動中參與合作,有利于學生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 歌曲演繹,理性升華(演演)
這一環節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深層次交流,理性升華到高層次的感性。在師生雙邊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愿望和機會,思維充分展開,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去處理歌曲并創編表演。在創作、表演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合作伙伴,有時伴奏,有時放音樂并參與學生討論。使學生始終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參與歌曲的二度創作。
學生在課堂音樂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通過聽聽一談談一唱唱一演演及總結評價活動,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深化情感體驗,個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展。從感知美、體驗美,上升到創造美、表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