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教學設計方案
課型:唱歌綜合課
課時:一課時
一、 教材分析: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頗廣的民歌,它以生動詼諧的筆調,描繪了澳大利亞人民在羊毛豐收季節的勞動場景。旋律輕快、活潑,富有律動感,表現了豐收之際的喜悅心情,歌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剪羊毛”這一特定的勞動場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本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情景教學法為主線,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整體方式去感知,注重了聽覺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去大膽想像、創造。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歌曲, 準確掌握“附點八分音符”和復習“休止符”,區別節奏的不同感覺,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2、 能力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編節奏,培養其創造力,嘗試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歌曲,感受源于勞動的律動,知道音樂與生活、勞動密不可分,感受勞動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以愉快而風趣地情緒演唱歌曲,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附點節奏及休止符賦予歌曲歡快跳躍的情緒及其表現作用,能唱準確。
四、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好歌曲中附點節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鋼琴、打擊樂器、頭飾。
六、教學流程:
教學預設
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1、師播放《剪羊毛》歌曲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師生(音樂)問好。
1、生聽本課歌曲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學生音樂問好
【設計意圖】:創設一種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伴著富有節奏的音樂,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設計意圖】:音樂課堂不離音樂。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這圖片里,你看到了什么?請你說誰?
師:再仔細看,還有誰來到了這里?(出示動畫小綿羊圖片)師:對了,讓我們走近這個地方方看看這里到底是哪里?(播放澳大利亞牧場圖片)原這里是小綿羊的家鄉澳大利亞牧場,美麗的大草原是天然的牧場,小綿羊想要請同學們到他的家鄉走走,那里風光秀麗,風景怡人,你們想去看看嗎?
(風光介紹)師: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播悉放悉尼歌劇院圖片)師:對了,這是享譽世界的悉尼歌劇院,在這里我們可以聽到世界各國著名的音樂作品,我國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民樂演奏家都在這里舉行過音樂會。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產國,每年9月份的時候,人們都會集中草原上的羊,加下羊毛集中收集出口到別的國家,像我們平常穿穿的羊毛衫,羊毛大衣,羊毛靴子等都都是用羊毛加工而成的。師:瞧,這些人在做什么?(播放工人剪羊毛的圖片)師:你們說對了,這是工人們在剪羊毛,澳大利亞有一首民歌就描寫了工人們剪羊毛的情景,你們想聽聽嗎?
1生:大草原、河流。。。
生:小綿羊。生:想。
生:歌劇院。
生:剪羊毛。
生:想。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通過師生談話,了解羊毛的用途及世界上羊毛產量最高的國家澳大利亞,從而很自然的導入到歌曲教學之中。這樣的導入話題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導入過程簡潔自然。
【設計意圖】:每個環節的銜接都已歌曲《剪羊毛》做背景樂進行教學,將對歌曲的“聽”融入到每個環節中,起到“無痕又有效”的聽賞效果,進一步為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