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嶺的早晨》(通用4篇)
《苗嶺的早晨》 篇1
教學目標 :
一、 認識西洋拉弦樂器,知道演奏姿勢
二、 通過欣賞《苗嶺的早晨》領略苗嶺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美景,感受苗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勞動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感受節奏和速度的對比對樂曲的表現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師生問好
師:12 34┃5 -‖
生:ⅰ 5.┃ⅰ 5.┃54 32┃1 -‖
二、 西洋拉弦樂器介紹
小提琴: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性能靈活,色彩富有變化。有著極高的藝術表現力。它可演奏緩慢、寬廣、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17世紀意大利有個叫蓋斯巴•達•沙格的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直到現在意大利制琴業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有女高音之稱)
中提琴:和小提琴形狀相似,但稍大些,音樂較低。音色比較柔和、渾厚。(有女低音之稱)
大提琴:形狀也和小提琴相似,琴身比小提琴長一倍。演奏方法與小提琴不一樣,它是被夾在兩腿之間,琴身下端支在地上來演奏。音色渾厚,富有人聲美,是管弦樂隊中重要的低音樂器?瑟氉嘁部砂樽唷#ㄓ心懈咭糁Q)
低音提琴:構造與大提琴相似,但體積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雄渾。(有男低音之稱)
三、《苗嶺的早晨》
1、 介紹苗族及作品:由作曲家陳鋼根據同名口笛改編的。樂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嶺山寨上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圖景;晨曦漸露,大地蘇醒,百鳥爭鳴,飛歌蕩漾。同時又以明快、熱烈的勞動節奏,表現苗族人民愉悅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樂曲為ABA三部曲式。
2、 初聽:樂器?演奏形式?曲式結構?
3、 復聽:各段的旋律特點?(節奏、速度)
4、 討論,復聽。
四、小結
《苗嶺的早晨》 篇2
教學目標 :
一、 認識西洋拉弦樂器,知道演奏姿勢
二、 通過欣賞《苗嶺的早晨》領略苗嶺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美景,感受苗族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愉快勞動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感受節奏和速度的對比對樂曲的表現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 師生問好
師:12 34┃5 -‖
生:ⅰ 5.┃ⅰ 5.┃54 32┃1 -‖
二、 西洋拉弦樂器介紹
小提琴: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性能靈活,色彩富有變化。有著極高的藝術表現力。它可演奏緩慢、寬廣、抒情的旋律,也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17世紀意大利有個叫蓋斯巴•達•沙格的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直到現在意大利制琴業仍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有女高音之稱)
中提琴:和小提琴形狀相似,但稍大些,音樂較低。音色比較柔和、渾厚。(有女低音之稱)
大提琴:形狀也和小提琴相似,琴身比小提琴長一倍。演奏方法與小提琴不一樣,它是被夾在兩腿之間,琴身下端支在地上來演奏。音色渾厚,富有人聲美,是管弦樂隊中重要的低音樂器?瑟氉嘁部砂樽唷#ㄓ心懈咭糁Q)
低音提琴:構造與大提琴相似,但體積更大,音域更低,音色深沉,雄渾。(有男低音之稱)
三、《苗嶺的早晨》
1、 介紹苗族及作品:由作曲家陳鋼根據同名口笛改編的。樂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嶺山寨上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圖景;晨曦漸露,大地蘇醒,百鳥爭鳴,飛歌蕩漾。同時又以明快、熱烈的勞動節奏,表現苗族人民愉悅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樂曲為ABA三部曲式。
2、 初聽:樂器?演奏形式?曲式結構?
3、 復聽:各段的旋律特點?(節奏、速度)
4、 討論,復聽。
四、小結
《苗嶺的早晨》 篇3
苗嶺的早晨》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1、讓學生感受樂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與表達的不同的情緒。
2、學生感受民族音樂,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聽賞法、引導法。
教具準備:錄音機、多媒體設備、演示文稿、Flash畫面、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
二、引入: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
。ǔ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
三、欣賞《苗嶺的早晨》
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
3、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
5、現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多媒體放映有關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誰來說說你對苗族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呢?(個別交流)
7、看來同學們對苗族的了解還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聽……。多媒體播放苗族飛歌特點歌曲《小背簍》。
這首苗族歌曲給你帶來的又是怎樣一種感覺呢?(聲音尖高……)。
8、這就是苗族的飛歌,它的音比較高、尖,節奏寬、自由(多媒體展示)。那么之前我們聽的《苗嶺的早晨》第一樂章的音樂和剛剛聽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類似嗎?(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樂曲。
9、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學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四、聽全曲
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
五、小結
1、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
2、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W生聽賞)
教學反思:
教師在指導學生分段時,應根據音樂的情緒進行劃分,比如:歡快熱烈的情緒用你喜歡的顏色畫一個圖形來表示,抒情的情緒用另一種顏色來表現,這樣,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分出段來。
《苗嶺的早晨》 篇4
榮成市實驗小學 三 年級 音樂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苗嶺的早晨》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情緒為音樂分段。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了解作曲家俞遜發,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設計
聽賞法、引導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三、欣賞《苗嶺的早晨》(1)播放第一樂章音樂 (2)復聽第一樂章(3)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鼓勵學生隨意說出自己知道的樂器,相互之間是一種交流,讓同學們從同學們的嘴里知道更多的樂器。多媒體放映有關苗族服飾、居住、歌舞圖片開拓學生的視多媒體播放:讓我們再欣賞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飛歌特點的第一樂章。演示文稿展示樂器口笛,向學生簡單介紹樂器口笛。拓展有關樂器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播放《愛我中華》的歌曲,學生走進教室。知道我們剛才聽的歌曲嗎?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帶你們走進一個神秘的地方,去聽聽那里的音樂。1、聽的時候請你仔細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展示苗嶺風景畫面(生聽完交流感受)(2)這么美的音樂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遍在聽的時候,看老師的手有什么變化嗎?學生隨教師一起用右手走旋律。誰知道這么美的音樂是來自哪個民族嗎?(苗族)這首樂曲就叫《苗嶺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4)聽全曲二、小結傾聽多種版本的演奏,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剛才我們一起走進了苗族,領略了苗族的風光,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嶺的早晨》,說說你的收獲。(3)現在讓我們伴著《苗嶺的早晨》第二樂章的音樂走進苗族,談對苗族的了解。1、課件出示“笛子”:同學們聽過笛子演奏的《苗嶺的早晨》嗎?2、請欣賞:苗族舞蹈《苗嶺的早晨》它的伴奏音樂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傾聽和觀賞喲。▽W生聽賞)
板書設計
苗嶺的早晨
笛子、小提琴
課后反思讓學生先聆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特點、情緒,根據自己的經驗,理解音樂,展開想象。之后同學間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繪畫、編舞等形式進行表演。但在教學中,有一個學生竟然根據音樂講出了一段發生在苗家山寨的故事,從苗嶺的早晨一直講到苗嶺人們白天的生活,他們的名俗等,這些雖與我要的表現意圖有所出入,但學生所說的音樂形象﹑音樂背景都是通過認真聆聽而得到的,具體、實在。課堂上,往往同學聽得認真,而我也覺得很輕松,氣氛活潑熱烈。同時,也使學生有一種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