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我的小綿羊》(通用3篇)
五年級《我的小綿羊》 篇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口風琴聲來表現小綿羊的可愛形象,抒發對羊群、對家鄉以及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2、通過節奏時值的組合練習,訓練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3、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嘗試用口風琴與同學合奏,感受自主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歌曲中2/4和3/4兩種拍子的變換;F大調#4的吹奏;波音的奏法。
難點:學生自己探索、尋找吹奏歌曲的主要突破點。
教具:口風琴、鋼琴、寫時值譜例的小綿羊形狀卡片、歌曲譜卡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說一說
(1)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家鄉
。2)教師小結:每個人都要熱愛自己的家鄉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苗族孩子的家鄉看看吧!
二、綜合訓練
1、師生一起用口風琴吹奏C大調歌曲《金扁擔》
2、學習吹奏F大調音階
3、節奏時值組合練習—2/4、3/4拍節奏旋律吹奏
。1)出示小綿羊圖片譜例:
2/4 3 1 2 !3 5 2 !3 5 3 5 !6 3 2 !!
3/4 3 — 1 !2— — !3 — 5 !2— —!
師: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苗家,苗家可熱鬧了!你們看,有兩只可愛的小綿羊也出來歡迎我們!
(2)教師在不強調拍號的情況下吹奏旋律
。3)學生初步感受:旋律、情緒的不同
。4)學生吹奏對比:體驗2/4、3/4拍旋律的不同情緒
三、口風琴教學
1、導入 新課
師:聽到同學們優美的琴聲,可愛的小綿羊高興地唱起了歌!
2、全班復習演唱歌曲《我的小綿羊》
3、學習吹奏歌曲《我的小綿羊》
。1) 分組談論尋找吹奏難點
(2) 分組匯報討論結果
。3) 教師小結:肯定學生的合作成果
。4) 用口風琴吹奏歌曲《我的小綿羊》
4、吹奏情緒處理
。1) 教師為學生示范吹奏《我的小綿羊》的情緒處理
(2) 學生自主探究:歌曲的情緒處理
。3) 分組展示學習結果
(4) 評價:學生互評、教師總評
四、課堂總結
1、教師小結:熱愛家鄉的美好風光,熱愛勞動的果實。
2、師生再見
五年級《我的小綿羊》 篇2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我的小綿羊
2、綜合訓練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歌聲來表現小綿羊的可愛形象,抒發對羊群、對家鄉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2、感受單音、同時發響的雙音和三個音的不同音響效果;按要求進行節奏時值合練習,培養學生初步的音樂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我的小綿羊
教學難點:
用活潑、親切的歌聲演唱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學唱歌曲
1、集體演唱曲譜。注意速度的變化。
2、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教師范唱歌詞,請學生跟著小聲哼唱。
跟琴唱歌曲。
3、處理:
討論:你認為怎樣演唱這首歌曲更好?
速度應該怎樣處理?
練唱
三、綜合訓練:
1、教師在鍵盤上分別彈奏各音。
請學生說出教師彈奏的是哪一組?
討論:單音、雙音和三個音的有什么不同音響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分析:
第2題的那幾個音音群相近?結束句的音應該怎樣?
3、討論:兩人為一小組,看那組編寫的好
視唱學生編寫的旋律。
四、請同學們回家準備節目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課題:我的小綿羊
總課時數:第3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快樂的羅嗦
教學目的:通過欣賞,學習根據音樂的重復與對比來區分樂曲段落的方法,領略我國民族彈撥樂器合奏的豐富音色和表現力;感受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音樂的韻味。
教學重點:
欣賞樂曲
教學難點:
根據音樂的重復與對比來區分樂曲段落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復習
1、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上波音記號。
2、集體齊唱歌曲《我的小綿羊》。
三、小組展示:
各個小組以《我的小綿羊》為素材,各自準備節目,并演出?凑l演得好。
評比出小組優勝,并加以獎賞。
四、欣賞
1、出現欣賞課題,跟教師琴聲學唱音樂的主題旋律。
2、初聽樂曲,請學生聽主題音樂共出現了幾次?再聽聽用了什么樂器?
3、分段細聽。完整復聽。完成聽聽想想
板書設計:
五年級《我的小綿羊》 篇3
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設計以“主體、創新“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提高素質為宗旨。
1、迎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豐富直觀的畫面,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
2、根據學生“好動“的特點,創設情景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不僅復習鞏固所學內容,同時也啟發了他們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歌聲表現小綿羊的可愛形象,抒發對羊群、家鄉以及對勞動的熱愛之情。
2、通過音樂旋律和歌詞的創編,培養學生的創造和想象能力。
3、認識上波音記號及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歌曲演唱時的藝術處理,運用“聽”、“比”、“唱”感受歌曲強弱,并運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有感情地演唱。
2、感受變化拍子的歌曲情緒。
3、歌曲中音樂符號的認識和運用及烘托歌曲演唱時的氣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曲譜卡片、頭飾、打擊樂器。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聲訓練
a、多媒體出示發聲曲樂譜,學生自由視唱曲譜
b、教師范唱發聲曲譜,并唱詞,學生聽賞,隨后,學生跟琴視唱曲譜,接著師問:“同學們還能怎樣為旋律填詞?”分組討論后,由各組派代表演唱,并帶領本組組員演唱。
二、導入新課教學
1、教師導語引入:
我們剛風欣賞各小組編創的歌詞,并且聽賞了他們的演唱,頓時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么,教師也要帶大家去一個更美麗的地方游玩,去觀賞那兒秀麗的風景和聆聽那兒美妙、動人的音樂。
2、多媒體畫展示(音樂《我的小綿羊》)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氣氛。
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揭示課題:《我的小綿羊》,并聽歌曲范唱。
師:問歌曲引子部分描繪了什么畫面?請學生模仿小綿羊的叫聲,聽多媒體課件中制作的小綿羊叫聲。
4、教師范唱歌曲,讓學生聽聽這首歌曲中哪幾句旋律反復出現,指出來并視唱。
譜例(略)
單獨請學生視唱后,全班跟琴唱,并指出旋律中的波音記號。
師:問:波音記號的外形像什么?它的表面意思是什么?
5、讓學生隨音樂唱歌詞,再次聽賞旋律。
師:“你感受到《我的小綿羊》和其它歌曲有什么不同嗎?”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感受旋律特點?(2/4、3/4變換拍子的運用)
6、聽歌曲范唱,并跟唱歌曲
7、聽教師范唱
①體會速度、力度的變化
、诜纸M討論該如何演唱
8、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聽范唱音樂
9、歌曲的擴展――情景創設
分組討論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體現歌曲的情緒和內容,分為三組:第一組用表演唱形式,第二組用打擊樂器伴奏,第三組用齊唱形式。
10、結束教學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我的小綿羊》這首歌曲,同學們心中一定有不少的感受,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畫一幅畫,寫一首詩或寫一段話,也許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下節課我們一同來分享。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藝術的方式表現和交流情感,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組合、運用、創新的能力,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自己也有很大收獲。
1、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學伙伴,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重過程、重思維、重實踐。在教學中學生踴躍發言討論、評價、積極研究、思考,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審美、創造思維及合作交流能力,藝術實踐能力。
3、增強學生創新的自信心。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對知識運用、組合、創新充滿了信心,增強了他們的藝術形象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