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精選7篇)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1
劃 船
課題:《劃船》
課型:唱歌表演綜合課
年級:一年級
授課教師:長南路小學 屈于蘭
教學目標 :
1、在律動活動中,能夠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和強弱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身體動作反應;
2、學會《劃船》這首歌曲,并大膽、自信的演唱;
3、能用歌聲、語言和肢體動作,積極地表現自己對歌曲不同情境的感受,并從中享受到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生能初步感受音的快慢和強弱變化,并作出身體動作的反應;
教學難點 :
能正確感知、充分表現歌曲的不同情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音響、課件、道具、頭飾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引趣:
1、學生聽音樂有節奏進教室;
2、師生互相問好!
二、感受、創作
1、導入 (播放錄音,課件展示)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樹林里的小鳥唱起了動聽的歌兒,田野里的花兒開得又香又艷,風兒輕輕地吹著,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一起去湖中劃船吧!
2、感受音樂(播放樂曲《隨著琴聲動一動》)
師:小朋友們,在劃船的路上,看誰能夠用最形象、最生動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節奏的音樂,模仿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可愛的小動物們的走路姿勢。
(出示課件,教師和同學們一起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3、引導體驗
(1)、指名小朋友上臺表演
師:小朋友們真棒!誰還能夠想出其他動作來表現這一段音樂?
生:還可以拍手、跺腳、搖頭。
(2)、強化活動的游戲性
師:現在,看哪一個小朋友的反應能力最快,最先聽出這段樂曲的變化。
三、參與表現
1、導入
師:我們準備劃船了,小朋友們心里一定很高興!(出示課件)看,湖面非常平靜,只有風兒在輕輕的吹,槳兒在輕輕的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唱歌?
生:小聲的,輕輕的唱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小聲的唱著歌兒來享受這種美好的境界吧。
(學生用聽唱法模唱歌曲旋律,并創編手勢動作學習歌詞)
2、情境轉變(課件出示)
師:哎呀,小朋友們,湖面上起風了,我們該怎么辦?
生:快把船劃到岸上去。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歌聲來表現著急的樣子?
生:聲音大點,而且唱歌的速度也要快。
3、聆聽音樂(播放柔和、平緩的音樂)
師:通過小朋友們的齊心協力,我們終于戰勝了風浪,現在,小船蕩漾在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聽著這優美的歌聲,你們有什么感受嗎?
生:很輕松,很舒服,還很愉快。
4、劃船比賽(指導學生做好劃船的動作,和上“加油”等不同節奏的口令,并播放音樂,課件展示劃船比賽時的激動場面。)
師: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用力劃,看哪一組同學能取得冠軍!
四、總結全課
師:小朋友們真不錯,在劃船的過程中不但戰勝了困難,而且還賽出了好成績。相信同學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象劃船一樣,勇敢、堅強,做個樂觀向上的好孩子。
(學生伴隨音樂出教室)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2
教學目標:
指導同學用優美、柔和有動感的聲音演唱《劃船》。
教材分析:
《劃船》是一首西班牙民歌,它以淺顯、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充沛表達了小朋友們的天真活潑,泛舟于平靜水面的愉快心情。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一段體結構,2/4拍旋律優美平緩,節奏流暢,富有韻律感,適合讓剛學譜小朋友們唱。此歌可以邊唱邊扮演。
教學重點:
唱出歌曲的韻味,并用動作來表示。
教學難點:
認唱全曲歌譜。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Good afternoon____)
二、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first.
三、 Let’s review 《好小朋友要老實》。 The girls please.
四、 Learn a new song 新歌教學
1、Look at the picture now .請大家先來看一幅圖畫,然后來說說畫面上的內容。(你看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一群小朋友在湖面上愉快地劃船、唱歌)
師:你們知道他們是哪一個國家的小朋友呢?老師來告訴你們,他們是一群西班牙的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西班牙民歌《劃船》
2、listen to the tape .聽錄音。你覺得這首歌的情緒怎樣?(優美、活潑、輕快)是幾拍子的呢?
3、聽著歌曲打拍子,掌握歌曲的韻律。
4、朗讀歌詞。第一段跟老師讀,第二段自身讀。Read with me!
5、跟琴聲輕聲唱(1—2遍)交叉講一講“v”是換氣記號。
跟伴奏帶唱一遍。
6、復習“1、2、3、4、5”,唱一唱。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看看飛過來的是什么音?)
7、Who can try?《劃船》這首歌的曲譜就是用這幾個音符寫成的。誰能聽著老師的琴聲唱呢?(比較一下那幾句基本相同:一、二、四句基本相同。)
8、用以下節奏給歌曲伴奏:
(1)x x x x x x :
(2) x x x x ∶
第三句用(2),其余用(1)。例:The boys please.男同學唱,女同學伴奏。
9、歌扮演。參照插圖,前兩句拍手,后兩句做搖船動作。
分兩組:你唱我演,我唱你演。
10、剛才,我們學唱了一首西班牙民歌,西班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它地處歐洲中部,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如李斯特、畢加索等。我們來認識一下它的首都——馬德里,欣賞一下它的建筑藝術,這是西班牙的古城堡。另外,它還是一個熱情洋溢的斗牛之國呢!“斗牛”是西班牙的“國技”,斗牛活動被認為西班牙人熱情豪放、英武精神的象征。我們來看一看斗牛士的圖片。
11、劃船也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體育娛樂活動,現在,假如我們去的話,一定會見到有各式各樣的船在等著我們。我們來看一看,有哪些船?——多媒體出示各種船只。
12、剛才我們見到的船有電動的,也有手劃的,很漂亮。老師希望你們好好學習,長大后造出更漂亮、更先進的船,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更富強!——演唱《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五、結束課業。Class is over___Good bye.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3
一、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回憶自已觀看過的劃龍舟比賽錄像,激發活動的興趣。
二、教師范唱歌曲,幼兒欣賞。
1、教師清唱歌曲。
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2、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繞過這座小山劃過橋”。
三、出示鼓,講解它的作用,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2、教師運用小鼓敲出節奏再次演唱,引導幼兒手持報紙卷成的小棍子做一前一后用力劃船的動作,再次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旋律。
3、適當調整鼓點的速度,引導幼兒嘗試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注意歌聲要雄壯有力。
四、教師播放音樂,幼兒邊唱邊表演。
1、引導幼兒將座位擺成縱隊,嘗試邊唱邊表演。
2、慢速彈奏音樂,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劃船,并在劃船結束后聽音樂休息,注意動靜交替。
五、鼓勵幼兒自由創編動作,大膽隨樂表現,感受集體整齊劃一的動作和你追我趕的圍,體驗唱唱、玩玩的快樂。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4
教學目標:
1、在律動活動中,能夠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和強弱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身體動作反應;
2、學會《劃船》這首歌曲,并大膽、自信的演唱;
3、能用歌聲、語言和肢體動作,積極地表現自己對歌曲不同情境的感受,并從中享受到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點:學生能初步感受音的快慢和強弱變化,并作出身體動作的反應;教學難點:能正確感知、充分表現歌曲的不同情境。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準備:音響、課件、道具、頭飾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趣:
1、學生聽音樂有節奏進教室;
2、師生互相問好!
二、感受、創作
1、導入(播放錄音,課件展示)師:小朋友們,你們聽,樹林里的小鳥唱起了動聽的歌兒,田野里的花兒開得又香又艷,風兒輕輕地吹著,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一起去湖中劃船吧!
2、感受音樂(播放樂曲《隨著琴聲動一動》)師:小朋友們,在劃船的路上,看誰能夠用最形象、最生動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節奏的音樂,模仿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可愛的小動物們的走路姿勢。(出示課件,教師和同學們一起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3、引導體驗
(1)、指名小朋友上臺表演師:小朋友們真棒!誰還能夠想出其他動作來表現這一段音樂?生:還可以拍手、跺腳、搖頭。
(2)、強化活動的游戲性師:現在,看哪一個小朋友的反應能力最快,最先聽出這段樂曲的變化。三、參與表現1、導入師:我們準備劃船了,小朋友們心里一定很高興!(出示課件)看,湖面非常平靜,只有風兒在輕輕的吹,槳兒在輕輕的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唱歌?生:小聲的,輕輕的唱歌。師:現在,我們一起小聲的唱著歌兒來享受這種美好的境界吧。(學生用聽唱法模唱歌曲旋律,并創編手勢動作學習歌詞)
2、情境轉變(課件出示)師:哎呀,小朋友們,湖面上起風了,我們該怎么辦?生:快把船劃到岸上去。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歌聲來表現著急的樣子?生:聲音大點,而且唱歌的速度也要快。
3、聆聽音樂(播放柔和、平緩的音樂)師:通過小朋友們的齊心協力,我們終于戰勝了風浪,現在,小船蕩漾在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聽著這優美的歌聲,你們有什么感受嗎?生:很輕松,很舒服,還很愉快。
4、劃船比賽(指導學生做好劃船的動作,和上“加油”等不同節奏的口令,并播放音樂,課件展示劃船比賽時的激動場面。)師: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用力劃,看哪一組同學能取得冠軍!
四、總結全課師:小朋友們真不錯,在劃船的過程中不但戰勝了困難,而且還賽出了好成績。相信同學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象劃船一樣,勇敢、堅強,做個樂觀向上的好孩子。(學生伴隨音樂出教室)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5
教學內容:
1、歌曲:劃船
2、綜合訓練
3、音樂游戲:走走停停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熱烈而歡快的情緒,堅定而有力的聲音演唱《劃船》。
2、通過游戲《走走停停》,培養同學節奏的內心感覺和動作的反映與控制能力。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劃船》。
教學難點:
歌曲中每一句后面的休止符處的演唱。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第14頁兩條樂句,(教師將其謄寫到黑板上)。
注意,用LU來模唱樂句。(這兩條樂句有什么不同?)
請同學第一條第一拍唱強,第二拍唱弱,拍手表示。
第二條第一拍強,第二、三拍弱。拍手表示。
二、綜合訓練(二)
1、教師用mi,sol彈奏兩個短句,每句中有一個音重復。
2、請同學聽后將教師彈奏的短句演唱出來,并拍出它的節奏。
3、請同學再數數教師彈的樂句中重復的是那個音,出現了幾次。將答案填寫在書上。
三、學唱歌曲《劃船》
1、同學們,大家放假到了很多地方玩,有的地方有海呀、湖呀?在水面上有一種活動,是什么?(劃船)
請同學說一說劃船的感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劃船》。
2、聽錄音范唱。回答,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聽唱法學習。注意:休止符處唱法,重點練唱。
3、歌曲處置:
討論:這首歌曲中唱的劃船是在怎樣一種情況下進行的?
應該用什么樣的力度、速度來表示?
最后一句“繞過這座小山”應該怎樣演唱?為什么?
注意:強調強拍表示出劃船的節奏。
練唱
5、請同學邊唱邊做劃船的動作,注意手的動作要與歌曲的力度吻合。
四、音樂游戲:走走停停
1、教師講解規則:依照教師拍打樂器的節奏同學作相應的動作。音樂停時,按教師要求做。
2、聽節奏做游戲。
五、小結
課下請同學們多做一做走走停停這個游戲,看誰做的最好。
板書設計:
走走停停
點頭4次
拍手3次
叉腰5次
跺腳4次
課后小記: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6
課題:《劃船》
課型:唱歌表演綜合課
年級:一年級
授課教師:長南路小學 屈于蘭
教學目標 :
1、在律動活動中,能夠初步感受音樂的快慢和強弱的變化,并作出相應的身體動作反應;
2、學會《劃船》這首歌曲,并大膽、自信的演唱;
3、能用歌聲、語言和肢體動作,積極地表現自己對歌曲不同情境的感受,并從中享受到音樂的樂趣;
教學重點:
學生能初步感受音的快慢和強弱變化,并作出身體動作的反應;
教學難點 :
能正確感知、充分表現歌曲的不同情境。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音響、課件、道具、頭飾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引趣:
1、學生聽音樂有節奏進教室;
2、師生互相問好!
二、感受、創作
1、導入 (播放錄音,課件展示)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樹林里的小鳥唱起了動聽的歌兒,田野里的花兒開得又香又艷,風兒輕輕地吹著,讓我們隨著美妙的音樂,一起去湖中劃船吧!
2、感受音樂(播放樂曲《隨著琴聲動一動》)
師:小朋友們,在劃船的路上,看誰能夠用最形象、最生動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節奏的音樂,模仿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可愛的小動物們的走路姿勢。
(出示課件,教師和同學們一起邊聽音樂邊做動作。)
3、引導體驗
(1)、指名小朋友上臺表演
師:小朋友們真棒!誰還能夠想出其他動作來表現這一段音樂?
生:還可以拍手、跺腳、搖頭。
(2)、強化活動的游戲性
師:現在,看哪一個小朋友的反應能力最快,最先聽出這段樂曲的變化。
三、參與表現
1、導入
師:我們準備劃船了,小朋友們心里一定很高興!(出示課件)看,湖面非常平靜,只有風兒在輕輕的吹,槳兒在輕輕的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唱歌?
生:小聲的,輕輕的唱歌。
師:現在,我們一起小聲的唱著歌兒來享受這種美好的境界吧。
(學生用聽唱法模唱歌曲旋律,并創編手勢動作學習歌詞)
2、情境轉變(課件出示)
師:哎呀,小朋友們,湖面上起風了,我們該怎么辦?
生:快把船劃到岸上去。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歌聲來表現著急的樣子?
生:聲音大點,而且唱歌的速度也要快。
3、聆聽音樂(播放柔和、平緩的音樂)
師:通過小朋友們的齊心協力,我們終于戰勝了風浪,現在,小船蕩漾在湖面上,又恢復了平靜。聽著這優美的歌聲,你們有什么感受嗎?
生:很輕松,很舒服,還很愉快。
4、劃船比賽(指導學生做好劃船的動作,和上“加油”等不同節奏的口令,并播放音樂,課件展示劃船比賽時的激動場面。)
師: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來用力劃,看哪一組同學能取得冠軍!
四、總結全課
師:小朋友們真不錯,在劃船的過程中不但戰勝了困難,而且還賽出了好成績。相信同學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象劃船一樣,勇敢、堅強,做個樂觀向上的好孩子。
(學生伴隨音樂出教室)
音樂教案-音樂教案《劃船》 篇7
設計思路
1.根據樂曲特點巧妙設計角色和情節,為幼兒熟悉的三種小動物——烏龜、鴨子和兔子設計三組相應于ll、l× l以及} l三種節奏型的劃船動作,讓幼兒在有趣的肢體動作中學習和鞏固節奏。
2.有意識地把部分教學示范、課堂組織工作移交給高年齡段或能力強的幼兒,對這些孩子來說,經驗是舊有的,小老師的角色卻是新鮮的、具有挑戰性的.讓幼兒在新角色中重溫舊經驗。
3.在多次的節奏練習中逐步添加新元素,提出新要求:從單純的肢體動作一肢體動作和聲勢的結合一肢體動作、聲勢和走步的結合;從單聲部輪奏一三聲部合奏,讓幼兒在新的練習形式中獲得新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動作,幫助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分別掌握和鞏固ll、ll以及li三種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型。
2.通過游戲情節引導幼兒看指揮進行輪奏,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三聲部合奏。
3.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及對音樂的感受力,體驗合作性音樂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不干膠制作的圓點18個,分三列貼在地板上;小椅子6把,分別擺放在三列隊伍的前面和后面充當船頭和船尾;烏龜、鴨子、兔子圖片各2張,分別貼于“船頭’’的正反面;紅、黃、藍旗子各1面,分別插在“船匡”上。2.烏龜、鴨子、兔子頭飾各1個,cd機1臺、《劃船》樂壟cdl盒(分a、b樂段)。
3.教授3名能力強的中大班幼兒扮演烏龜、鴨子和兔子。
活動過程
1.進場并按年齡段就座。
師:“小朋友看誰來了?”(3名幼兒分別扮演烏龜、鴨子、兔子,按a段音樂的節奏出場)
烏龜、鴨子、兔子:“今天,我們想邀請小朋友一起劃船去郊游。”
一師:“但是這么多的小朋友,該怎么坐呢?”
烏龜:“我想邀請星星組(小班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鴨子:“我想邀請月亮組(中班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兔子:“我想邀請太陽組(大班組)的小朋友坐到我的船上來。”
師:“讓我們跟著小動物輕輕地走到船上坐好吧。”
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的幼兒分別隨烏龜、鴨子和兔子按a段音樂的節奏走到相應的“船”上,并在小圓點上就座。
2.學習運用輪奏的方式玩游戲。
(1)通過觀察同伴示范和聽教師旁白,初步了解游戲情節(感受樂曲的樂段)及三種劃船的動作(三種節奏型)。
師:“三位小動物,你們打算怎樣劃船去郊游呢?”
烏龜:“我們都想好了,請小朋友仔細看!”
師:“好,我們留心看哪條船先出發,三只小動物劃船的動作一樣嗎?除了劃船。小動物還做了哪些事情?”
小動物示范游戲,教師旁白。
“小動物走到船上。”(扮演烏龜、鴨子、兔子的幼兒同時隨a段音樂拍打大腿)
“首先出發的是烏龜的船,劃船累了,擦擦汗。”(扮演烏龜的幼兒隨ba段音樂做劃船、擦汗動作)
“接著出發的是鴨子的船,劃船累了,擦擦汗,再喝口水。”(扮演鴨子的幼兒隨bab段音樂做劃船、攘汗、喝水動作)
“最后出發的是兔子的船。”(扮演兔子的幼兒隨b段音樂做劃船動作)
“小動物上岸了。”(扮演烏龜、鴨子、兔子的幼兒同時隨a段音樂拍打大腿)
(2)在教師引導下回憶游戲情節及練習三種劃船動作。
師:“誰先出發?誰第二個出發?誰最后出發?…‘三只小動物是用什么動作劃船的?你能學一學嗎?”“他們累了的時候,還做了哪些事情?”
(3)在教師帶領下分組配合聲勢,練習劃船動作。
師:“要是在劃船時加上口號,我們的動作就會更整齊,船行走的速度就更快了。”
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配合聲勢,練習劃船。
星星組:拍手一下擴胸一下,并在擴胸時發出聲音“嗨”。
月亮組:拍手一下擴胸兩下,并發出聲音“嗨——喲喲”。
太陽組:拍手兩下擴胸兩下,并發出聲音“嗨嗨喲喲”。
(4)看小動物指揮,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游戲。
師:“小動物覺得小朋友劃船的本領學得好不好?小朋友可以和你們一起劃船去郊游了嗎?大家要注意看自己船上的小動物指揮喲,動作整齊一致,船才能走得又穩又快。另外,沒輪到你劃船時,也要坐好,如果你動來動去船就會翻了。大家準備好了嗎?”
烏龜、鴨子、兔子分別指揮星星組、月亮組、太陽組幼兒用輪奏的方式隨音樂玩游戲。
(5)每組邀請一位幼兒當船長,指揮船員隨音樂用輪奏的方式玩游戲。
師:“烏龜、鴨子、兔子都累了,請他們休息休息吧。誰愿意來當船長,指揮大家繼續劃船?”
3.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游戲。
(1)在教師帶領下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游戲。
師:“現在,我們的船劃到了一個很寬闊的湖泊里,我們進行劃船比賽好不好?既然是比賽還能不能讓烏龜的船先出發?對,要三艘船同時出發,這樣才公平。咦,我聽到下面的老師說也很想參加我們的比賽呢!這樣吧,我們每組邀請一位老師上來當船長,好不好?”(幼兒邀請教師)“我們要先考考這些船長能不能勝任喲。”(讓被邀教師清楚自己示范的動作與聲勢)
師:“緊張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為了更好地用力,這回我們都站起來劃船吧。注意,這回是三艘船同時出發,每條船都有自己的航道,不要跟著人家的船跑了喲。認真看船長指揮。”
三位被邀教師分別帶領三組幼兒運用合奏的方式隨音樂玩游戲。
(2)在教師帶領下,再次嘗試運用三聲部合奏的方式玩游戲。
另外邀請三位教師再次游戲。
4.在教師帶領下邊三聲部合奏邊走步離場。
師:“讓我們跟著老師,把小船駛向大海吧。”提示被邀教師帶領幼兒邊按節拍行走邊三聲部合奏離場。
活動反思
盡管混齡活動的優勢很突出,但是組織混齡活動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幼兒,無論在知識、能力、經驗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如何在同一個活動里使三個年齡段的幼兒都產生興趣,都有所發展,成為組織混齡活動時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本活動較成功地把高年齡段幼兒需要復習和鞏固的“已知”作為低年齡段幼兒學習和掌握的“新知”,把高年齡段幼兒的“溫故”與低年齡段幼兒的“知新”過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有意識地在高年齡段幼兒“溫故”的過程中不斷添加新元素,提出新要求,使高年齡段幼兒在“溫故”的過程中達到“知新”的目的。這樣,就能實現在同一個活動中,3~6歲幼兒各取所需、共同成長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