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裙擺(精選2篇)
多彩的裙擺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2、認真聆聽彈撥樂合奏《快樂的羅嗦》,能感受云南彝族人民歡慶節日歡歌競舞的熾熱情景。
3、在一系列活動中,能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彝族音樂、體驗彝族音樂
2、能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三、教學準備:
音樂資料、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定向:
1、學生隨音樂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進教室。
2、游戲:《看誰學得快》教師打出節奏,學生模仿
(師:歡迎 二(1)班的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
a、x x ︱x x ︱ b、x x x x ︱x x x x︱
c、x x x ︱x x x ︱ d、x x ︱x x ︱
e、x x ︱x x x ︱
(1)、學生拍手
(2)、啟發創造:用其他的方法拍擊。
(二)、導入引趣:
1、導入:今天,我們一起加入“快樂旅行團”,由老師帶領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讓我們跟著音樂出發吧!
(出示云南簡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圖片。)
2、提問:圖片將我們帶到了哪兒?(啟發學生回答)
3、出示課題:
板書:《情系彝族》
4、引趣:今天我們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鄉村寨”。
(三)、激趣體驗
1、圖片畫外音:歡迎小朋友到我們彝族做客。
2、導入:你們聽,彝族的小朋友們用歌聲迎接我們啦……
3、初步感受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1)、問: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聽?你聽出了哪些歌詞?
(2)、引導學生說出“阿里里”
(3)、小結:真聰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襯詞。
(4)、問:還有哪些歌詞?
(5)、小結:彝族小朋友為我們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詞)
(6)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初步體驗歌曲:
(1)、啟發:仔細地聽,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學上1、2句。
(2)、啟發:你學會了哪一句歌詞?唱給大家聽聽。
(3)師生合作學唱歌曲:采用接龍游戲學會。
(4)小結:彝族小朋友有話要告訴大家。
課件畫外音:我們彝族人唱歌時邊唱邊動,你也試試!
5、深入體驗歌曲:
(1)、教師示范:邊唱邊用律動伴奏。
(2)、自己嘗試:學一學邊唱邊用律動伴奏。
(3)、全體在音樂伴奏下
(四)、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歌曲教唱環節中,我不是采用彈琴學唱,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辦法,而是運用清唱加手勢引導的方式,這是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單純的讓學生跟琴模唱一個音高,絕大多數學生根本唱不準,甚至有些學生連哪個音高,哪個音低都分辨不清,但是讓他們來模仿人聲的高、低,情況就大大不一樣了,大多數學生會模仿的很準確。我認為張嘴默唱這種方法,更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模仿范唱的音色及感情的表達,這樣無形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讓學生在一開始不熟練的情況下,有一個緩和過程,熟練一下歌詞、旋律、調高以及歌曲的速度,不至于因為不熟練,反而將歌曲唱得一團糟。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彝族民間傳說《阿詩瑪》、了解火把節的知識,欣賞彝族石林的自然風光,使學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勞、純樸的民風。
2、通過對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的欣賞、感受和設計、制作, 培養學生對美的鑒別能力以及動手制作的能力
3、伴隨彝族兒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興舞蹈,感受舞蹈的歡快情緒,加強小伙伴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初步感受彝族人民勤勞、純樸的民風。
2、欣賞彝族民間服飾,了解他們服飾的特點。
三、教學準備:
1、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彩色墨水、宣紙、膠水、剪刀、彩色皺紋紙、油畫棒。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識云南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云南嗎?
那你對云南有哪些了解呢?(師生交流)
2、影片片段
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表現云南的影片,誰能發現,這段影片表現了云南怎樣的特點?(多民族)
3、介紹云南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那里生活著26個風情各異,獨具特點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稱為“民族博物館”。他們就像一只只從天邊飛來的金絲鳥,美麗、珍貴、善良、純樸。26個民族,26種風采。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的節日。
現在請你欣賞其中兩個民族過他們的節日的情景,小朋友,你能分辨出這是哪兩個民族在過什么節日嗎?
(二)、潑水節與火把節
傣族——潑水節
水與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類的起源。傣族是水的民族,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潑水節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被潑得全身濕透。俗話說:潑透全身,幸福終生。
彝族——火把節
火把熊熊燃燒,繞成一條條火龍的是彝族人民聚在一起過火把節。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火把節來臨的時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圍著火把唱歌,跳舞,聚在一起過隆重的火把節之夜。
(三)、石林
引言: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最廣而且支系繁多的少數民族,那么對于彝族這樣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居住地——石林
1、彝族生活在云南省由北至南的許多地方,中外游客久聞大名的石林就是彝族人聚居的一個主要的地方。那里居住得最多的是撒尼人。
石林是世界上的一個罕見的奇觀,在那里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今天,就讓老師做一回導游,帶領同學們游覽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好嗎?那就請小朋友們隨著我們的攝像頭一起來看風景,聽傳說吧!
2、游覽了石林,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石頭生得奇形怪狀,巍然聳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森林”)
3、石峰“阿詩瑪”(圖片)
這里流傳著一個什么傳說呢?(“阿詩瑪”的傳說)你看這座婀娜的石峰,它正是傳說中美麗勤勞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詩瑪”的化身,你看她背著背簍,深情地眺望著遠方,好像在深情地期盼她的阿黑哥回來。所以石林又被稱為“阿詩瑪的故鄉”。自然與傳說的相合,使石林更富于鮮活的生命力。
(四)、多彩的裙擺
引言: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風景秀麗,她們的服飾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服飾,你能發現他們的服飾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嗎?(百褶裙多彩的裙擺)
1、觀察、欣賞百褶裙多彩的裙擺的美
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彝族民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百褶裙,你覺得它們的百褶裙美嗎?那你能說說它美在哪里呢?(討論,交流)。
(1)圖案和紋樣上
裙擺由多層色布環繞拼接而成,一般3—4個色段組成,黑色的邊,或者是花布制成的邊。色彩很艷麗,搭配得很漂亮。(引導說說有哪些顏色。)彝族認為,黑色象征剛強堅韌,紅色象征他們崇拜的火,黃色象征善良和友誼。彝族服飾尤為注重紅、黃、黑三色的搭配,單純之中顯露出豐富的感覺。
分割裝飾面,較大的裝飾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因裙長曳地,穿著時呈現許多直線的線條修長優美,顯得非常大方。橫向的裝飾面與縱向的褶痕造成縱橫相對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
(2)當裙拉開后產生了怎樣的形狀呢?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師以裙示范)
下面的褶散開,形成了扇形,與上身部分形成了對比。
(3)觀察行走、擺動的時候,裙擺又給你怎樣的感受(師以裙示范)
裙的褶非常有節奏地密集—散開—密集—散開。線條的疏密有節奏地變化著,蘊涵著一種韻律美感。
(4)轉動、舞動起來,裙擺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師以裙示范)
褶全部打開了,線條全部舒展開來,線條很流暢,很奔放。
2、舞蹈《彝家娃娃真幸福》
(1)師示范
音樂、舞蹈與裙擺的美是不是融合在一起了呢?
(2)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來吧!
生圍成圈,隨音樂一起跳起來。
3、設計制作裙擺
引言:穿上彝族的褶裙跳起舞來漂亮嗎?那你想不想來做一條彝族的裙子呢?老師這里設計了彝族姑娘的一些舞蹈的姿態,(展臺上展示,生可自由模仿)。你能為她們設計制作出不同動態下的多彩裙擺嗎?
a、方法指導
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制作呢?
a、蠟筆涂畫
b、彩色皺紋紙剪貼
這些方法同學們都可以選擇,不過今天老師還打算教給你們一種新的方法——染紙。先把紙染成彩色的布,再給她們做裙子。
染紙方法指導:
(1)方形宣紙的折疊
a、圍繞一個角折疊成放射狀
b、圍繞中心折疊
(2)染 用彩色墨水一節一節地染,注意要染透
(3)晾 用襯紙托底,晾干
(4)剪貼 剪成需要的形狀,制作出多彩的裙擺。
b、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多彩的裙擺
c、作品交流、展示。
(五)、小結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前我下了一定的功夫,收集了許多彝族的服飾,風景等圖片,讓孩子們對彝族有個直觀的視覺印象。同時讓學生嘗試彝族舞蹈。在課堂上往往我們只會停留在瀏覽彝族服飾圖片上,今天我能活用彝族風格的舞蹈對音樂的理解很有裨益。但是可以用的更簡單有效,跟歌曲結合,簡化動作,做到人人可以沉浸在載歌載舞里。在設計制作群擺時應放手讓學生試驗,教師示范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的創作。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欣賞《阿細跳月》音樂,感受彝族音樂的特點。
2、學跳彝族舞蹈的基本步子。
3、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并讓學生創作“彝族之夜”。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彝族風情和舞蹈。
2、跟著《阿細跳月》音樂跳竹竿舞。
三、教學準備:
音樂、竹竿等
四、教學過程:
(一)、隨《阿細跳月》音樂入室
(二)、欣賞:
1、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叫什么名字?
生:阿細跳月。(出示課題)
師:你們知道“阿細跳月”是什么意思嗎?
生:阿細是彝族人民對自己的稱呼。(出示)
跳月是他們在月色下歡快地跳舞。(出示)
2、師:對,這是我們上節課一起欣賞的一首彝族舞蹈音樂,你能說說它主要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嗎?
生:笛子、……
師:非常好,這首樂曲主要是由笛子、揚琴、……(出示)
這些民族樂器一起演奏的,我們稱它為(民樂合奏)
3、師:現在,老師請大家當一回小小演奏家,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來模仿演奏,好嗎?
生:好
師:誰愿意當一名樂隊小指揮?
請演員們作好準備!請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由二(1)班為大家表演。
學生模仿
師鼓掌:演奏得太棒了。
4、出示主旋律:看,這是我們上節課演唱并演奏過的《阿細跳月》的主旋律,現在請大家把這條旋律的字母譜再演唱一遍。
學生唱:
師:唱得不錯,讓我們用la再來唱一唱,請你唱出彝族人民跳舞時的(歡快)心情。在演唱時聲音可以有些(彈性)。
學生用la唱。
5、師:同學們,我們知道彝族人民不僅能歌,而且(善舞)。
下面就請大家跟著音樂即興地跳一跳。
① 學生跳。
師:同學們自編的舞蹈跳得真不錯,有的舞姿還真有點彝族韻味呢。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幾個彝族舞蹈動作。請看第一個動作。
② 學習動作,講清每個動作的要點。
③ 連續做動作后跟音樂跳一遍:讓我們跟著音樂跳一跳。
④ 師:今天讓我們也來當一回阿細,去和自己的好朋友跳跳彝族舞,大家可以在隊形上作些變化,先討論一下。
學生跳。
(三)、拓展:
1、師:欣賞了彝族音樂,跳了彝族舞蹈,你們想不想跳一跳彝族的竹竿舞呢?
生:想
師:老師跳給你們看看。
師范跳,學生學習敲竹竿。
師:好,等一會兒我們分組來跳,你可以按照老師的方法跳,也可以自己創作不同的節奏敲竹竿跳一跳。
請大家分成5組(每組安排地方,拿竹竿)。
學生即興跳
2、師:同學們,你們跳得高興嗎?你覺得竹竿舞難跳嗎?讓我們下節課中一起再來跳。
(四)、創作:
1、師:在《阿細跳月》這首樂曲中,彝族人民用優美的舞姿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夜晚?
生:美麗、熱鬧。
師:出了舞蹈、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去創造出一個熱鬧、迷人的夜晚呢?
生:歌聲。
師:對,我們可以為樂曲的主題旋律編歌詞唱一唱。
生:畫圖、樂器、寫作、身體造型、……
師:有那么多方法,這節課就讓我們用創編歌詞、另外一組就用身體動作表演,請大家自由選擇
2、分組討論(要求造型組邊表演邊由一人解說)
3、分組表演
4、集體表演:同學們表演的真好,現在,讓我們三組一起合作,共同演繹一個熱鬧非凡的彝族之夜。(出示)。
誰想當一名總導演,說說你想讓大家怎樣表演。
(一名學生說)。好,我們就按照導演的方法,大家聽明白了嗎?(明白)
請演員們各就各位。
5、學生表演
(五)、小結、下課。
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課可以說是音樂教育中,設法引起兒童對音樂的愛好,并使這種愛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種力量。在這一節音樂欣賞活動課中,我力求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孩子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得到美的體驗,獲得愉悅的感受,指導學生在聆聽中學習,于創編中發展,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孩子參與表現的過程中,我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引導他們大膽的去嘗試。由于時間的原因,很多孩子的創意沒有展示,同時我也在思考,怎樣讓孩子在充分發揮個性表現的同時,組織好教學活動。我想,隨著不斷的學習,課改經驗的不斷積累,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我要力求作到每一堂音樂課都在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孩子對音樂之美無限的探索和追求。
多彩的裙擺 篇2
課題一 多彩的裙擺
教學內容:
1、初步了解云南彝族生活的地域、民俗等特點,欣賞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伴隨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興舞蹈。
3、設計制作彝族服飾——多彩的裙擺。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彝族民間傳說《阿詩瑪》、了解火把節的知識,欣賞彝族石林的自然風光,使學生初步了解彝族的民俗和文化,感受彝族人民勤勞、純樸的民風。
2、通過對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的欣賞、感受和設計、制作, 培養學生對美的鑒別能力以及動手制作的能力
3、伴隨彝族兒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即興舞蹈,感受舞蹈的歡快情緒,加強小伙伴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
教學準備:
1、彝族民間服飾——多褶長裙
2、多媒體教學課件
3、彩色墨水、宣紙、膠水、剪刀、彩色皺紋紙、油畫棒。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初識云南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云南嗎?
那你對云南有哪些了解呢?(師生交流)
2、影片片段
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表現云南的影片,誰能發現,這段影片表現了云南怎樣的特點?(多民族)
3、介紹云南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那里生活著26個風情各異,獨具特點的民族。所以云南被稱為“民族博物館”。他們就像一只只從天邊飛來的金絲鳥,美麗、珍貴、善良、純樸。26個民族,26種風采。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的節日。
現在請你欣賞其中兩個民族過他們的節日的情景,小朋友,你能分辨出這是哪兩個民族在過什么節日嗎?
二、潑水節與火把節
傣族——潑水節
水與火是生命的象征,是人類的起源。傣族是水的民族,水是幸福、吉祥的象征。潑水節的時候,每個人都要被潑得全身濕透。俗話說:潑透全身,幸福終生。
彝族——火把節
火把熊熊燃燒,繞成一條條火龍的是彝族人民聚在一起過火把節。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火把節來臨的時候,彝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圍著火把唱歌,跳舞,聚在一起過隆重的火把節之夜。
三、石林
引言: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最廣而且支系繁多的少數民族,那么對于彝族這樣一個神奇的少數民族,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居住地——石林
1、彝族生活在云南省由北至南的許多地方,中外游客久聞大名的石林就是彝族人聚居的一個主要的地方。那里居住得最多的是撒尼人。
石林是世界上的一個罕見的奇觀,在那里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今天,就讓老師做一回導游,帶領同學們游覽天下第一奇觀——石林,好嗎?那就請小朋友們隨著我們的攝像頭一起來看風景,聽傳說吧!
2、游覽了石林,你有怎樣的感受呢?
(石頭生得奇形怪狀,巍然聳立,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森林”)
3、石峰“阿詩瑪”(圖片)
這里流傳著一個什么傳說呢?(“阿詩瑪”的傳說)你看這座婀娜的石峰,它正是傳說中美麗勤勞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詩瑪”的化身,你看她背著背簍,深情地眺望著遠方,好像在深情地期盼她的阿黑哥回來。所以石林又被稱為“阿詩瑪的故鄉”。自然與傳說的相合,使石林更富于鮮活的生命力。
四、多彩的裙擺
引言: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風景秀麗,她們的服飾也是多姿多彩很有特色的。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的服飾,你能發現他們的服飾中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嗎?(百褶裙多彩的裙擺)
1、觀察、欣賞百褶裙多彩的裙擺的美
讓我們一起來觀察彝族民族服飾中最具特色的百褶裙,你覺得它們的百褶裙美嗎?那你能說說它美在哪里呢?(討論,交流)。
(1)圖案和紋樣上
裙擺由多層色布環繞拼接而成,一般3—4個色段組成,黑色的邊,或者是花布制成的邊。色彩很艷麗,搭配得很漂亮。(引導說說有哪些顏色。)彝族認為,黑色象征剛強堅韌,紅色象征他們崇拜的火,黃色象征善良和友誼。彝族服飾尤為注重紅、黃、黑三色的搭配,單純之中顯露出豐富的感覺。
分割裝飾面,較大的裝飾面均分成若干局部,因裙長曳地,穿著時呈現許多直線的線條修長優美,顯得非常大方。橫向的裝飾面與縱向的褶痕造成縱橫相對比的效果及局部的完整耐看。
(2)當裙拉開后產生了怎樣的形狀呢?能說說你的感受嗎?(師以裙示范)
下面的褶散開,形成了扇形,與上身部分形成了對比。
(3)觀察行走、擺動的時候,裙擺又給你怎樣的感受(師以裙示范)
裙的褶非常有節奏地密集—散開—密集—散開。線條的疏密有節奏地變化著,蘊涵著一種韻律美感。
(4)轉動、舞動起來,裙擺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師以裙示范)
褶全部打開了,線條全部舒展開來,線條很流暢,很奔放。
小結:其實,生活中的美都是相通的,裙擺的美和我們音樂中的美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裙擺因為人不同的動態產生了節奏、韻律、線條上的變化,而音樂也因為節奏上的變化而更加美,同時音樂節奏的變化又帶來了我們舞蹈步伐上的變化。不信你看——
2、舞蹈《彝家娃娃真幸福》
(1)師示范
音樂、舞蹈與裙擺的美是不是融合在一起了呢?
(2)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彝家娃娃真幸福》跳起來吧!
生圍成圈,隨音樂一起跳起來。
3、設計制作裙擺
引言:穿上彝族的褶裙跳起舞來漂亮嗎?那你想不想來做一條彝族的裙子呢?老師這里設計了彝族姑娘的一些舞蹈的姿態,(展臺上展示,生可自由模仿)。你能為她們設計制作出不同動態下的多彩裙擺嗎?
a、方法指導
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制作呢?
a、蠟筆涂畫
b、彩色皺紋紙剪貼
這些方法同學們都可以選擇,不過今天老師還打算教給你們一種新的方法——染紙。先把紙染成彩色的布,再給她們做裙子。
染紙方法指導:
(1)方形宣紙的折疊 a、圍繞一個角折疊成放射狀
b、圍繞中心折疊
(2)染 用彩色墨水一節一節地染,注意要染透
(3)晾 用襯紙托底,晾干
(4)剪貼 剪成需要的形狀,制作出多彩的裙擺。
b、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多彩的裙擺
c、作品交流、展示。
五、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云南,認識了彝族。一起跳了彝族的舞蹈,還親手設計制作了多彩的裙擺。其實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和藝術都深深地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的關注,課后小朋友們有興趣的話也到網上、書上去搜集一些關于云南各民族的資料,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交流、學習,好嗎?
課題三 歡樂的潑水節
教學目標:
1、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風俗等特點。
2、通過對傣族舞蹈、音樂、樂器、吉祥物的認識,學習其中蘊含的藝術要素。
3、通過自主學習,學習多渠道收集資料,愿意于他人分享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抓住傣族人民生活風俗中的藝術要素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課件、音樂(小司機、巴烏音樂、金孔雀、小孔雀告訴你)、葫蘆絲、作業紙、
孔雀頭飾、五角星若干。
2、學生準備:查找資料(傣族建筑、民俗、樂器等知識)、彩筆、象腳鼓的故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欣賞云南風情1、 聽《小司機》的音樂律動。2、 欣賞云南美麗的景色。 1、小朋友們“五彩云南”號旅游車就要開啦!大家坐穩啦!2、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云南,云南是個風景怡人的地方,瞧,多美呀!(播放錄象) 1、 搭成汽車狀聽音樂律動入室。2、 學生觀看錄像、欣賞美麗的景色。 創設情境,自然地將學生帶入今天的藝術活動。以優美的音樂及迷人的畫面帶給學生美的感受。
二、走近傣族1、 以招聘小導游的形式交流收集的有關傣族的資料。2、 在傣族樂器博物館里參觀⑴播放巴烏音樂,交流欣賞感受。⑵介紹巴烏。⑶出示樂器——葫蘆絲,教師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片段⑷介紹象腳鼓以及象腳鼓的故事。3、 參觀孔雀園⑴欣賞孔雀圖片。⑵觀察孔雀羽毛的色彩,抽出相對應的彩筆。⑶給孔雀羽毛涂色并貼在黑板上。⑷評價。4、 歡樂的潑水節⑴播放錄像:歡樂的潑水節,介紹了解這個傳統的節日。⑵表演孔雀舞。 1、 小朋友們,我是你們的導游“孔雀姐姐”,我們云南省有許多少數民族,今天我帶大家去的是傣族。最近我們旅游公司正想招聘一些小導游。如果你知道下面這些有關傣族的知識就可以來當小導游啦!⑴你能說說傣族房子的特點嗎?⑵你知道傣族的傳統節日嗎?⑶你能跳幾個傣族孔雀舞的動作嗎?⑷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傣族的知識(對收集資料并上臺介紹的學生授予“一星小導游”稱號。)2、 這么多小朋友成了小導游,今天小導游帶我們到的第一站是——傣族樂器博物館,請進吧!(課件出示博物館場景)⑴聽多美的音樂呀!(播放巴烏音樂)這種樂器演奏的音樂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呀!⑵原來這種和笛子相象的樂器叫巴烏,他的音量不大,音色十分渾厚甜美,能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課件出示巴烏圖片)⑶樂器館里還有一種外形有趣的樂器。看!他有趣在哪里?它的名字叫葫蘆絲,想不想聽聽它的聲音?(教師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片段)⑷樂器博物館里的傣族民族樂器可真多看這種鼓叫象腳鼓(出示圖片)說起象腳鼓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講象腳鼓的故事)3、 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獸中的大象和百鳥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第二站——孔雀園。⑴快進去瞧瞧吧(課件顯示孔雀圖片)⑵孔雀的羽毛非常漂亮,你看大多數孔雀羽毛是什么顏色的?請你在你的彩筆中挑出這些顏色。⑶孔雀園里正在開展一個涂色大賽,邀請你一起來參加,動動手,給孔雀羽毛涂上美麗的顏色,比一比誰涂得最好看(指導學生涂色,播放音樂《金孔雀》,將作品貼到黑板上)⑷選出你喜歡的一片孔雀羽毛4、 孔雀羽毛涂色大賽結束了,聽說傣族村寨正在歡度潑水節。讓我們快去看看吧!⑴介紹潑水節(播放錄象)⑵在這個歡樂的節日里,傣 族人民邀請你一起來跳個孔雀舞。 1、 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參與小導游招聘活動。2、 認識傣族民族樂器⑴欣賞巴烏音樂,說說對音樂及樂器的感覺。⑵通過教師介紹了解巴烏。⑶觀看實物——葫蘆絲,欣 賞教師范奏葫蘆絲音樂,對其有進一步的感性認識。⑷認識象腳鼓,聽聽象腳鼓的故事。3、 涂色游戲⑴觀看各種孔雀圖片。⑵欣賞孔雀羽毛,感知色彩。⑶涂色并展示。⑷學生互相評價。4、 了解傣族潑水節,觀看錄象,跳孔雀舞。 以招聘小導游的形式引導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激發他們的興趣對收集資料的學生適時表揚鼓勵學生的課前準備。通過欣賞,教師范奏等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對傣族民族樂器及音樂的興趣,從而親近傣族藝術。通過涂色游戲,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觀察與感知能力,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了解傣族的民風民俗。
三、依依不舍,告別傣族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旅程就要結束了,孔雀姐姐歡迎你下次再來傣族,再見! 律動《小司機》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