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音樂《天山風情》教學設計(精選2篇)
五年級音樂《天山風情》教學設計 篇1
《天山風情》教學設計
執教年級:五年級下期
教學目標:
1. 能認真聽賞《瑪依拉》,感受哈薩克民族風格,并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緒。
2. 能夠用熱情明亮的聲音演唱烏孜別克族民歌《一杯酒》,同時學習手鼓的基本打法,并能用“x x x ”的節奏為之伴奏。
3.積極參與《掀起你的蓋頭來》的綜合性表演活動, 學跳簡單的新疆舞,并能隨樂進行歌舞表演。
教學設想:
本課以老師聲情并茂的歌聲《你會愛上她》導入,繼而由師生交流“天山風情”進入情境,作為了解相關文化的切入點,引出每一項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聽賞、歌唱、舞蹈等活動中,感受新疆的民俗風情;了解新疆歌舞藝術。讓學生在情境體驗、情感共鳴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教學重難點:
新疆歌舞的綜合表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新疆服飾、頭飾、手鼓、酒杯。
教學時間:
四十分鐘。
教學過程:
—、情境定向:
1.聽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拍手進教室,隨音樂模仿老師作律動練習。(cai:《掀起你的蓋頭來》)
2.導入:
師:同學們,老師剛剛從一個地方采風回來,那如詩如畫的景色,令我久久難忘。你們想知道它是哪里嗎?讓我來告訴你她的美麗與神奇——
教師聲情并茂地演唱《你會愛上她》。
師:噢,都聽出來了!是? 生:……
師:大家能從老師的歌聲中,聽出這是新疆,說明對它并不陌生。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感受天山腳下,那神秘、別樣的風土人情。好不好?你們想了解哪些相關的話題呢?
3、交流新疆相關文化
(cai:天山風情四大板塊地理位置 、民族文化、各色特產、自然風光)
學生自由選擇想了解的話題。網絡鏈接➙
地理位置:古老美麗的新疆位于我國西部邊陲,猶如天山腳下一顆璀爛的明珠。
民族文化: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哈薩克、烏孜別克、維吾爾為主體民族。
各色特產:新疆不僅是瓜果之鄉,還以地毯之鄉、陶瓷之鄉的美譽名揚全國。
自然風光:那里有天池、火焰山、伊犁草原等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令人遐想。
二、聽賞女聲獨唱《瑪依拉》
師:新疆景美人更美,尤其是那里的女孩子,美得就象天山的雪蓮花。這次我剛到新疆,就認識了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老師帶回了她動聽的歌聲。看誰最用心,聽出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愛好?
1. 初聽《瑪依拉》第一段.(cai《瑪依拉》第一段)
師:她叫什么名字? 人們怎樣稱呼她?
生: ……
師:對,詩人瑪依拉,歌手瑪依拉。我還聽到當地的人們把詩人和歌手尊稱為“阿肯”,就是能寫詩會唱歌的藝人。
師: 瑪依拉有什么愛好啊? 生: ……
師:彈唱(高興時唱上一首歌,彈起冬不拉、冬不拉) 是的, 瑪依拉喜歡彈奏冬不拉,這是哪個民族的愛好呢?咱們接著往下聽。
2. 聽賞《瑪依拉》第二段.(cai《瑪依拉》第二段)
師:誰先來告訴我,瑪依拉是哪個民族的? 生: ……
師: 哈薩克、瑪依拉、冬不拉,三者有什么聯系嗎? 生: ……
師: 冬布拉是哈薩克草原上最普及最流行的樂器。瑪依拉是哈薩克族人,所以喜歡彈奏冬不拉。回答的非常好,老師用新疆語獎勵:“亞克西”!
(cai:出示四位身著不同民族服飾的姑娘)
師:老師帶回了瑪依拉的照片,大家猜猜在這四位美麗的姑娘中,哪一位是瑪依拉?猜對了,老師還有獎勵呦! 生:答。
(教師一邊為回答正確的學生戴上哈薩克族頭飾,一邊解說——)
師:這是一頂哈薩克族的羽翎帽,老師給你戴在頭上。哈薩克人喜歡用羽毛來裝飾服裝,她們帽子上插著的高高羽翎,就是哈薩克少女的標志。
師:從歌聲中、照片上,你們感受到瑪依拉的性格是怎樣的? 生:……
師:從瑪依拉的性格中,我們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爽朗與自豪。讓我們伴著的瑪依拉的歌聲走進哈薩克,去領略那別樣的風情吧!
3. 整體聽賞《瑪依拉》
(cai哈薩克服飾、歌舞、風俗、活動視頻)
學生伴著音樂感受哈薩克民俗文化,并隨樂跟唱。
三.演唱《一杯酒》
1.情境性范唱 (cai:烏孜別克牧民待客)
師:告別了哈薩克族的小姑娘瑪依拉,老師又被邀請到了一位烏孜別克的牧民家中做客。你們可能不知道烏孜別克人是怎樣待客的吧?
(拿酒杯走到同學中間)
師:請同學們像老師這盤膝而坐。老師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樣一個場面,主人和客人圍坐在一起,席間一邊敬酒,一邊熱情地歡呼:別比雅拉!別比雅拉!喝得高興時就唱起來。
(師范唱:嘿!別比雅拉!別比雅拉!別比雅里買!)
生:(舉杯模仿唱)嘿!別比雅拉!別比雅拉!別比雅里買!
師:你們知道“別比雅拉”是什么意思嗎? 生:……
師:別比雅拉直譯為“一杯酒”,在這里用作一句歡呼語。
(cai:《一杯酒》背景音樂)
師:現在,老師做主人,你們是客人, 熱情的主人要為你們獻上《一杯酒》了!
(第一段:教師范唱,并做情境表演)
師:我們烏孜別克人敬酒有個習慣,頭三杯酒是不能不喝的的噢!
(第二段:教師邊表演唱邊邀請學生)
師:請你們像主人一樣,為大家獻上一杯芳香的美酒!(學生情境表演)
2.感受性教唱
師:主人敬酒時,客人也要回敬。現在,請客人們和主人對唱酒歌,好不好?
(cai:《一杯酒》歌詞)
(教師背手風琴坐到學生中間)
對唱:教師彈唱《一杯酒》第一樂句,學生隨樂合唱第二樂句;教師第三樂句,學生第四樂句。
3.準確性視唱
(cai:《一杯酒》歌譜)
師:尊敬的客人們,為了把酒歌唱得更準確,我們來揮拍視唱一遍。
4.裝飾音唱法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這個地方有一個什么裝飾音啊?(前倚音)
師:前倚音有什么作用啊? 生:(產生波動感,具有新疆風格)
(師彈唱,示范有前倚音和無前倚音的對比效果。)
師:怎樣來唱好它呢? 生:……
(引導學生用拍手、抖肩的動作感受前倚音的演唱方法;并強調反復記號。)
5.齊唱歌曲
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生齊答)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歌詞帶入,用熱情明亮的聲音,有表情地齊唱全曲。
6.演唱全曲
師:我看到客人們已經躍躍欲試了,請自由的拿起身邊的鈴鼓, 參與到敬酒的活動中來!
(教師示范節奏x x x x x ,學生邊輕唱旋律,邊練習鈴鼓)
師: 尊敬的客人們,讓我們一同唱起來、動起來吧!
(教師手風琴伴奏)
(鈴鼓的學生站到小組前打節奏,其他學生一邊合唱《一杯酒》,一邊律動。)
四、活動《掀起你的蓋頭來》
1.手鼓練習
師:剛才你們表演的時候手里拿的樂器叫……看,老師手里拿的樂器與你們手中的有什么不同嗎? 生:……
師:這個叫手鼓,新疆語叫“達甫”。同學們剛才用的鈴鼓是用來代替手鼓的。新疆的許多民族都喜愛用手鼓;但是你們知道它是哪個民族舞蹈伴奏中,最常用、最不可缺少的樂器嗎? (維吾爾族)
(cai:手鼓表演圖片及背景音樂)
師:是的,請看——這是老師此行拍攝下來的一組畫面: 維吾爾族小伙子打手鼓的樣子非常神氣!誰來模仿一下?
(老師為學生戴上新疆帽,模仿打手鼓的舞姿。)
師:(贊揚地)敲手鼓的小巴郎,你真是個“烏斯塔”!(漢意為“能手”)
2、舞蹈表演
師:維吾爾族被譽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開的,人們可以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也可以伴著手鼓的節奏舞蹈。老師這次去采風,就學會了一個好看的舞蹈。你們也想學習嗎?下面我跳你猜,舞蹈的名字叫什么?
(cai:《掀起你的蓋頭來》伴奏音樂)(教師示范表演)
師:剛才老師的舞蹈叫?……有哪些“掀”的動作呢?
生的活動:回答并表演動作;
師的活動:為表演學生戴上新疆帽。
師:(邊戴新疆帽邊講解)維吾爾族女性喜歡配戴艷麗的或潔白的頭巾,一來可以遮擋風沙,二來用做裝飾和表演,就象老師剛才的舞蹈動作。
(做全體起立手勢,結合“掀”的動作講解移頸、繞腕手、點步轉,帶領學生練習 。)
師:還有哪些男生的動作啊?
生:回答并表演動作。
(cai:《掀起你的蓋頭來》歌唱音樂)
師:請同學們自由組合動作,練習舞蹈。(教師巡回指導)。
師: 維吾爾的譯音是“團結、聯合”的意思。你們能不能也合作表演一下?
生:答(邀請手鼓一同表演)
(cai:《掀起你的蓋頭來》歌唱音樂)
師:好的,有請手鼓——就讓我們共同載歌載舞,打起手鼓唱起歌吧!
(學生邊歌唱邊舞蹈,手鼓伴奏配合表演)
五.收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哈薩克族的瑪依拉,唱出了烏孜別克人的熱情好客,舞出了維吾爾族的美好生活!真正感受到了天山風情!最后,讓我們用一句新疆語再見:“霍西!”
(cai:《掀起你的蓋頭來》伴奏音樂)
(學生做各種新疆舞蹈動作走出教室,結束本課。)
《天山風情》教學反思:
素質教育是學生主體的教育。從這一意義出發,我在音樂教學中,以素質個性化的培養目標為導向,以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為切入,以激勵性評價為杠桿,以集體的合作性學習為動力,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讓全體學生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使音樂課活起來。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興趣是學生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前提條件,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今,音樂教學的重點不應該單純放在教材內,而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教研中發現,學生對民族音樂及相關文化有著由衷的興趣和喜愛。音樂書里的歌曲已不能夠完全滿足他們的“胃口”。因此,在《天山風情》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產生一個想法:把《天山風情》教材中的五部分內容進行重組,選定了欣賞女聲獨唱《瑪依拉》和活動《掀起你的蓋頭來》兩部分。本課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現代教育信息化環境,有多媒體顯示屏、精心制作的cai課件,在分段賞析中,利用多媒體繽紛的畫面、協和的音響,引導學生熟悉音樂主題,并從中體驗到不同樂段所表現的情景,感受天山腳下,游牧民族的風土人情。讓學生自己點擊課件中的畫面,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鑒賞音樂的能力。本課以老師聲情并茂的歌聲《你會愛上她》導入,作為了解相關文化的切入點,引出每一項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聽賞、歌唱、舞蹈等活動中,感受新疆的民俗風情;了解新疆歌舞藝術。讓學生在情境體驗、情感共鳴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以風土人情為紐帶,組織教學。導入部分,教師聲情并茂的演唱《你會愛上她》,引入情境。實踐證明:把“我唱你猜”的環節放在授課開始,新穎獨特,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以賞析歌曲做鋪墊,激發興趣第一部分內容為聽賞女聲獨唱《瑪依拉》,我帶學生走進了哈薩克,認識了詩人瑪依拉、歌手瑪依拉。我告訴學生,當地的人們把詩人和歌手尊稱為“阿肯”,就是能寫詩會唱歌的藝人。瑪依拉就是受人尊重的“阿肯”。由此引出哈薩克民族的愛好、特點、性格,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以創設情境為依托,解決難點。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唱興趣,通過創設牧民家中做客的情境,引導幫助學生如何去聽,提示學生在聽的時候,用心去體會情境、全身心地融入音樂,在學唱實踐中感受情緒,參與討論、設計律動、表演敬酒等。這樣,使學生在反復體驗中獲得了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多種形式練唱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集中注意、敏銳反應,以及對節奏的準確銜接和對音符時值的感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豐富的活動形式,開拓視野。在這一環節,加入新疆特有的舞蹈、民俗文化、樂器,通過老師的現場展示與精美課件圖片展示雙重效果,沖擊學生的感官,激發興趣,并加以學生自己的創作。
這樣一步一步學習,從而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是參與者、引導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啟發求異、鼓勵創新。這樣的學習,學生的思維不僅得到發展,而且音樂興趣大大增加。由此可見,合理地開發并運用好音樂素材,不僅能夠解放學生的頭腦和手腳,更容易激發靈感和創意,讓人人產生學習動力和參與興趣,而且可以發揮教師的表演潛質,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天山風情》成功的教學實踐,我由衷的心得是:音樂從來都被各民族視為自身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一個民族的音樂所內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和思想,是這個民族智慧的發源地。音樂是文化的靈魂,音樂是民族的血脈,音樂表現的是文化恢弘的氣勢,記錄的是人們的喜怒悲歡,音樂寄托的是民族綿綿的情思,鑄造的是一方熱土的理想與夢幻。讓我們都來熱愛民族音樂,宏揚民族藝術吧!
五年級音樂《天山風情》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瑪依拉》,感受哈薩克族民歌的風格,并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緒。
2、能學會用熱情明亮的聲音演唱烏孜別克族民歌《一杯酒》,學習手鼓的基本打法,并用“x x x x x”的節奏為之伴奏。
3、能積極參與《掀起你的蓋頭來》的綜合性表情活動,學跳簡單的x疆舞,并隨樂進行歌舞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x疆歌舞的綜合表演。
教學過程
一、看天山風情
(課前播放背景音樂《一杯酒》。)
1、x疆舞導入。
(學生隨著音樂《一杯酒》律動進教室。)
(1)教師表演x疆舞。
師:同學們,請跟著老師一起跳一跳!
(在老師的邀請下,學生隨著音樂模仿老師進行x疆舞律動。)
師:同學們的表演太棒了!你們說說,剛才老師表演的是哪個民族的舞蹈?你們還能表演其他動作嗎?表演給大家看看。
生:……
(2)全班同學跟著跳得很好的同學學跳x疆舞。
師:同學們學得棒極了。那么,你們對x疆有所了解嗎?
(學生自由發表所見所聞,然后老師接著介紹x疆。)
2、了解x疆民俗
(播放課件,學生和老師一起了解x疆。)
師:有人說,沒去過x疆,不知道中國之大,沒去過x疆,不知道中國之美!與秀美的江南水鄉相比,x疆展現給我們的是神秘、遙遠、別樣的風情,尤其是那攝入魂魄的壯美,仿佛香醇的美酒。x疆的地域特征,可以從這個“疆”字來體現,弓字代表地域的崎嶇多變,土字代表帕米爾高原,三條橫線代表橫亙于x疆大地的三座山脈: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兩個田字代表兩大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x疆去感受那神秘、別樣的風情吧。
(學生觀看音像資料。)
設計意圖:讓學生看音像資料和聽老師介紹x疆,了解x疆的風俗民情,激發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拓寬音樂文化知識面,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聽x疆歌曲
師:x疆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民歌的種類也較多,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民歌為主。x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熱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稱號。那里的民歌一類是節奏性很強,具有舞蹈的特點,速度快時往往表現熱烈歡騰的情緒;另一類是抒情的速度,深情婉轉,表情細膩。
同學們聽聽,這里有x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的歌曲各一首,它們別人屬于哪一類呢?
第一張卡片:節奏歡快,有舞曲特點。
第二張卡片:抒情的,深情婉轉。
(學生選擇卡片。)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聽聽這兩首歌曲。
3、再次聽賞歌曲
師:同學們想象,這兩首歌分別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學生看屏幕用鼠標進行選擇。
(答案有:合唱、男聲獨唱、女聲獨唱等。)
師:你能試著哼唱或用動作表現歌曲嗎?
4、參與表現歌曲
(1)學生用lu哼唱歌曲《瑪依拉》,感受歌曲的韻味和音樂形象。
(2)學生隨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進行x疆舞律動,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聽賞歌曲時,讓學生采用多種方式感受和體驗x疆歌曲的特點,既體現了音樂是審美性,有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三、唱x疆歌曲
師:x疆的少數民族都是熱情好客的民族,在x疆趕上任何年節、喜慶和娛樂活動,都能欣賞到各個民族獨具有風采的舞蹈和音樂。這不,我們正趕上烏孜別克族人民在舉杯歡歌!
1、初聽歌曲
(CAI:喜慶活動場景;背景音樂《一杯酒》。)
2、再聽歌曲《一杯酒》
(學生自由隨歌曲作簡單動作,如:手腕、頸、肩的動作等等。)
3、游戲“摘葡萄、哈密瓜”
方法:放旋律分別寫在有葡萄和哈密瓜標志的卡片上,請同學們聽琴按正確的順序排列好。
(學生在電腦上用鼠標操作)。
4、分組練唱旋律并展示
5、指導前倚音的演唱
(CAI:音樂小知識——前倚音;學生感受、延長。)
6、學生朗讀歌詞
(CAI:出示歌單《一杯酒》。)
師提示歌詞中“別比雅拉”的含義。
7、完整地演出歌曲《一杯酒》
8、歌曲情感處理
師:同學們,你認為歌曲表達了x疆人民什么情感?
(1)學生討論。
(可以分組或采用其他多種形式展開討論。)
(2)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師:你最喜歡唱哪一句?用你們體驗到的情感唱給大家聽聽。
(3)學生分別演唱自己最喜歡的樂句。
(4)老師小結。
師:茫茫的大漠與挺拔的高山峻嶺所組成的生存空間,加上長期的游牧生活,養成了x疆人民粗獷豪爽的性格。因此,x疆民歌充滿了熱情,節奏鮮明,旋律歡快,富有風趣感,歌曲無不流露出對家鄉的無比熱愛之情。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x疆的無比熱愛之情,幸福地、富有風趣地演唱歌曲吧。
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杯酒》
設計意圖: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體驗x疆人民的熱情、豪爽。尤其是在討論環節讓學生自主地感受x疆歌曲所表達的情感,以便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的鑒賞能力。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美,我仿佛聽到了熱情的x疆小男孩和美麗的x疆小姑娘在幸福次歌唱。前面我們已了解到x疆人民素有“歌舞民族”之稱,因此邊唱邊跳會更好地表現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大家把前面學的x疆舞動作運用到這里來,還可以即興 創編動作,讓我們跳起來吧!
10、隨著歌曲《一杯酒》即興律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歌唱時隨樂進行x疆舞律動,使他們在邊唱邊跳中體驗x疆人民的熱情風趣,融舞蹈與音樂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x疆亞克西
師:同學們喜歡x疆嗎?你還想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對x疆人民的熱愛之情呢?
1、分組討論
2、表達對x疆人民的熱愛
如:
(1)用樂器演奏《一杯酒》。
(2)在賀卡上寫一句話表達對x疆人民的美好祝福。
(3)喜歡x疆服飾,畫一個x疆人物圖象表達喜愛之情。
(4)唱著《一杯酒》跳一段x疆舞……
師:同學們以不同的方式一一表達了自己對x疆人民的熱愛之情,那么,x疆人民是怎么表達他們的熱愛之情呢?……我們可以用x疆的稱贊語“亞克西”來表達,大家一起說:“x疆亞克西!”
的確x疆是一片蘊涵著深厚底蘊和勃勃生機的廣袤大地,是大自然滄桑巨變繪成的圖畫,雄奇瑰麗、變化萬千;是民族文化交匯中譜就的樂章,音韻流長、風情無限。
設計意圖:給學生自我表現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開拓學生思維,拓寬音樂空間。
(5)學生以歌、舞、樂形式參與表現歌曲。
師:同學們,讓我們戴上自己準備的x疆飾品,敲起手中的鈴鼓,和x疆人民一起載歌載舞吧!
(播放歌曲《一杯酒》。)
在歌舞樂中結束這節音樂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身著x疆妝飾的方式,身臨其境地感受x疆歌、舞的熱情奔放,表達對x疆人民的熱愛之情,更深層地次體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