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下冊第四單元教案設計
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設計
1.初步了解影視音樂。 2.初步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 3.分聲部練習二部合唱部分。教學方法設計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小組評價、自我鑒賞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 創設情境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 自主探究 1、 師生合作,學習熟悉新課, 2、感受歌曲 情緒,進行學習 在課堂上,由于畫面和音樂的結合,使同學們了解了歌曲的創作背景,讓同學們感受在湖中蕩漾,為更好的表現歌曲做準備。《讓我們蕩起雙槳》由于貼近少年兒童的生活實際,歌詞創作上以北京北海公園的湖面為背景,為人們所熟知;旋律簡練上口,具有很強的描繪性,五十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分句解決歌曲中的重點和難點,從結構上看,歌曲由前奏及兩個樂段構成。前奏的音樂素材來自第一樂段,弱起的節奏具有較強的動力感,既表現了水波蕩漾的北海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國少年兒童游園時愉快喜悅的心情。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前兩個樂句是歌曲的基礎,建立在小調上,后兩句轉入大調。這首歌曲創作于50年代中期。詞作者喬羽是中國音樂文協主席,著名詞作家。曲作者劉熾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牧羊姑娘》,《上甘嶺》,《英雄兒女》等。歌曲的詞曲作者,都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 ,他們的作品培養了幾代人,應當讓我們的學生對他們有所認識。 讓學生對樂曲有一個整體的感知 導入新課 (1)師放錄像,屏幕上出現一群孩子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一邊歡笑、一邊劃槳,盡情的,幸福的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至歌聲消失、關閉。 學習歌曲。(教師出示大歌頁) (2)聽錄音,分析歌曲 在學習這首歌之前,請同學們完整的聽一遍錄音,你聽后,結合樂譜,你發現了什么?了解詞曲作家
傾聽音樂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
3、樂曲分析, 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進行合唱教學三、 拓展練習 1、為歌曲創編律動 2、分組表演 分句解決歌曲中的重點和難點,從結構上看,歌曲由前奏及兩個樂段構成。前奏的音樂素材來自第一樂段,弱起的節奏具有較強的動力感,既表現了水波蕩漾的北海景象,又展示了新中國少年兒童游園時愉快喜悅的心情。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前兩個樂句是歌曲的基礎,建立在小調上,后兩句轉入大調。第1、2句是第一拍的后半拍起唱,注意休止。第3、4句是第二拍起唱,注意輕起,讓我們再次劃拍,聽老師范唱,感受單聲部的弱起樂句。第二樂段是副歌,為二部合唱。可以分成兩個樂句。第一樂句從強拍開始,令人耳目一新,音樂變得寬廣、爽朗。第二樂句保留弱起節奏的形式,與第一樂段形成呼應,并且使得整首歌曲具有起承轉和之意。合唱的兩聲部之間以三度音程為主,間插六度、五度等音程。 結合小的律動讓同學表現歌曲中蕩漾的感覺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生:①這首歌曲的二聲部是我們剛才練過的視唱。 ②這首歌是3/4拍的。 ③這首歌中唱的景色很美。 再看第一樂段單聲部,每一句的開頭都是弱起樂句,(教師邊彈琴邊充滿深情的范唱第一段。) 師用朗讀將感情表達出來。 感受小船蕩漾,陽光灑在海面上,歌聲悠揚,怡然自得的幸福心情(3)學唱歌曲樂譜 (師請3個同學分別有表情的朗讀歌詞。) 同學們劃好拍子,看準音名節奏,跟琴唱準音高。 (輕輕把單聲部樂譜完整的演唱) 演唱:注意弱起樂句、換氣。 (4)練習合唱部分 大家一起演唱二聲部的樂譜。 ((師唱二聲部,生唱一聲部。) (在較熟的基礎上,按譜填唱第一段歌詞。) (5)加上律動 請高聲部的同學起立,低聲部的同學坐好,讓我們一起輕輕搖動身體,再次把合唱部分演唱一遍。 (交換演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成一條小船做劃船狀,邊做邊演唱) 5、鞏固練習 (1)競賽唱。分小組唱,男女聲唱,個人組對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帶唱。 教師指揮,要求唱的優美、動聽。 6、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唱演的真高興,但高興的同時還要思考“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我們怎樣去做才能報答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