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管理》教學反思(精選3篇)
《文件管理》教學反思 篇1
很多從事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教師把信息技術課單純當作計算機課來上,教學內容以操作訓練為中心,枯燥地羅列演示一些基本操作,讓學生生硬地記憶操作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可是學習能力卻沒有提高。我在《文件管理》一課的教學中,無論備課還是教學實施過程,都很注重分析實際教學環境和學生情況,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 部分學生在小學已經初步接觸過Windows XP操作系統,對文件管理也有一定的能力。最初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差異很大,經過前幾節課的講解、練習,絕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進行基本操作,但理論知識普遍比較薄弱,對于“文件、文件夾”的理解很淺顯,本堂理論課要讓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文件及文件夾的概念,總結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目錄樹和文件標識符是文件管理的重要內容,概念比較抽象、難懂。試教之后發現時間不夠,于是把“文件標識符”這一內容安排到下一節課。 (一) 結合具體的實例展開教學在Windows XP環境下,界面直觀,交互性強,利用這一優勢,授課時在學習使用“資源管理器”的同時,鞏固目錄樹和文件(夾)組織存放的特點這兩個知識點。此外,再通過具體的練習,強化知識點。例如在新課引入時舉例:“上周召開的家長會,你的家長是怎樣找到你的座位的?” 引出“計算機中的文件(夾)是如何組織存放的?”然后教師操作演示打開“資源管理器”呈現D盤中的“星海中學”目錄。講解“WIN XP也是使用這么一種文件結構,這種文件結構象一棵倒置的樹,最頂為樹根,大文件夾(根目錄)為樹干、子文件夾(子目錄)為樹枝、文件則象葉子。所以人們把它稱為目錄樹結構。” [電腦課件呈現—棵倒置的樹]。通過以上呈現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歸納出特點1:文件(夾)按樹狀結構組織存放,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文件(夾)組織存放的特點。 (二) 教材重組,任務驅動教學通過教材重組,整個教學過程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任務的設計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任務要緊扣教學內容,涵蓋基本知識點,突出教學重點。此外,任務要明確、細化,具體、可操作。我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小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講授多種管理文件的途徑時,先提出任務:“請找出C盤中的文件論文.WPS”。然后是學生活動:用“我的電腦”、“資源管理器”、“搜索”等方法查找該文件,并請出一名學生,演示查找文件的過程。通過學生實踐后,教師才小結:“我們在不知道文件(夾)放在電腦里哪里時,可以用查找器搜索它,但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他們的位置,就可以直接用‘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來找到它。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WIN XP 文件管理的一個特點。”引導學生歸納出特點3:多種文件管理的途徑。
《文件管理》教學反思 篇2
(一)小組合作
實際教學中學生使用計算機的水平差異很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時,可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習者通過討論、互助等方式來互促學習,提高學習成效。學習過程中必要的交流互動,協商合作,可讓學生有機會對某一個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
例如在講授“文件的特性”時,讓學生小組討論,并上機操作驗證。
文件的特性
1、唯一性(上機試一試) [教師演示建立2個同名的文件是否成功?]
2、可攜帶性(學生舉例)
3、可修改性(上機試一試) [修改一個文件,看大小等有沒改變?]
4、可容性(具體文件類型舉例)
5、確定性
我的教學設計意圖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總體來說,完成情況還是理想的。但有些學生濫竽充數,坐在電腦前不知干什么好,沒有全部完成上機要求;有的又不敢大膽討論。這種現象也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分層教學問題:
在信息技術課的實際教學當中,我覺得分層教學實施起來差強人意。一節信息技術課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換鞋要幾分鐘,開關機又要幾分鐘,剩下的時間除了授課,還要留意設備和學生的情況,40分鐘很快就過去。往往只能顧及整個班的教學,很難分身顧及個別好的學生或者差的學生。部分已經接觸過Windows XP的學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太重視有關基礎知識的學習,甚至對老師的示范操作不屑一顧。同時,還有部分同學在小學沒有接觸過Windows XP操作系統,對文件和文件夾的管理不太理解。盡管我也知道可充分發揮前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充當“小老師”,適當輔導后者。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沒有想象的那么如意。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分析學生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任務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難度適中,分出層次,哪些是必須要做的,哪些是選做的,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而有的學生吃不了。
《文件管理》教學反思 篇3
夾,這樣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一、建立新文件夾
在C盤中創建一個新文件夾。
1、雙擊“我的電腦”圖標,打開“我的電腦”窗口;
2、在“我的電腦”窗口雙擊(C:),打開“軹城二中:”窗口;
3、單擊“文件”菜單,將指針指向“新建”,在出現的子菜單中單擊“文件夾”命令;窗口中出現一個“新建文件夾圖標”。
二、文件夾的重命名
1、選定“新建文件夾”;
2、單擊“文件”菜單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夾”框中輸入“小明文件夾”,并按回車鍵。
三、移動文件夾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檔”中的“房子”文件移動到“小明文件夾”中。
1、選定“房子”文件;
2、單擊“編輯”菜單中的“剪切”命令;
3、打開“小明文件夾”窗口,單擊“編輯”菜單中的“粘貼”命令;窗口中顯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動。
四、復制文件
1、選定要復制的文件“房子”;
2、單擊“編輯”菜單中的“復制”命令;
3、將軟盤插入軟盤驅動器,打開“我的電腦”窗口,再雙擊軟盤驅動器;
4、單擊“編輯”菜單中的“粘貼”命令,窗口中顯示復制的文件。
議一議:
文件的復制和移動操作有什么區別?
練一練:
在E:盤建立一個“我的作業 ”文件夾,然后把C盤上的“小明文件夾”移到里面;
將保存在磁盤中的畫圖文件復制到“我的作業 ”文件夾中。
文獻摘抄:
如果需要同時選取多個文件,可以按住鍵盤上的CTRL鍵,再依次單擊所要選取的文件,這些文件反色顯示,表示都被選取。
要選取連續排列的多個文件,可以先單擊么一個文件,然后按住SHIFT,再單擊最后一個文件,松開SHIFT鍵。
如果要撤消選取的文件,可單擊選取的文件旁邊的空白處。
教后小記:
根據學生操作水平不一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力引導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