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學英語教學起始階段興趣的培養
筆者又對本校來自鄉村學校的學生作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原同班學生中只有7、6%達到優秀,64、5%為中等,27、9%為差生。抽取部分學生談話了解:我覺得英語課好玩,但不喜歡,太難懂了。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鄉村小學因師資不足,采用一周三節集中授課,接觸頻率少,安排不合理,學習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
2、 思考與對策
1) 立足課堂,向課堂要實效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更多地是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興趣。學科分配的時間都較緊。我們教師只能向課堂主戰場取成效。采用“目標性”的任務型課堂教學,便是我正努力摸索,改變現狀的教學模式。教學的“任務”,就是做做事,它以意義為中心,重視如何溝通信息,著重解決某一交際問題,它在現實生活中有發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際。它貼近生活經歷,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欲望。任務的執行注意任務完成,即在交際中解決問題。他的結果是評價任務成敗的標志。有了明確的師生角色,任務目標,必要的構成任務的輸入材料,創設的任務執行環境等組成的部分就能進行有意義,自由的練說性目標,F四年級課本游個話題。在教學中我采用任務為主體,其他活動輔助的教學形式。如:為鞏固校園的各個建筑單詞,我帶部分學生參觀鄰校,在詢問描述中掌握各種建筑,而有時我只著眼于把任務作為教學過程中的組成部分。如學農場中的蔬菜,動物的課文,我在近課尾安排讓學生添物并交流“If Ihave a farm, I’m going to have ”。除此之外,有學生愛好調查表,服裝設計表,展示會,購物節等。無論是個人獨立操作,小組合作,個人研究或集體討論等。我先分層讓學生掌握所用語言,所需道具,慎擇任務主題,盡量貼近實際生活社會。布置具體要求安排好活動形式,隨時提供援助,總結全面評價他們的成績,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無形中調動學生的言語資料庫。在實踐中他們學會自我評價,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又轉化為無窮盡的學習后繼力。
2) 分層教學,減縮差距。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
A、 分組編排,因材施教
教師通過幾句最基本的交際語言,觀察個人口語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組,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B、同一情景,各說其能。設計情景考慮每人差異,使他們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愛言。如:買東西,賣東西。同學可以組合商量買賣方。
C、各種評價要求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放置不同要求。如:期末來臨時,為鼓勵學生查漏補缺,主動復習以此作為總結性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法:規定美意單元的內容,得分80分以上,將得 。起初學生興致很高,兩堂課下來,發現相當部分的中差生開始閑逛,而優生爭相讀出的分化局面!安粫x,沒人幫“是事實。因此我及時調整要求,列出部分學生名單,降低要求成績70分以上即可。而好的同學幫助差生有效果,就可獎小貼畫紙。這么一來,好的學生更起勁,差的學生也來勁了!疤惶健钡男Ч鰜砹。教學不是為了難倒學生,而是通過他們體現知識。
3)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完成英語教學和培養興趣的根本保證。情感是打動人的心靈秘訣,是打開人的心靈的一把金鑰匙,是人行為的內在力,是人際關系的基礎。師生間接觸,看法,需要無不包含情感因素。沒有師愛生,生尊師,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氛圍,順利進入角色。而鄉村學生回答:我不喜歡英語,太難了,可我喜歡見到英語教師,她讓我快樂,這不正說明師生關系的可利用性。無論是對語音的興趣還是對教育者的喜愛。我們沒有理有錯過任何一個有潛力可挖的機會。教師愛學生,從自己的人格影響和發展學生,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盡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 英語課堂的延伸,拓寬
5) 鄉村小學原先教學的過于集中,接觸頻率少等帶來的種種弊端,要求我們增加學生與英語的接觸頻率。為此我們征求校領導同意,爭取一周一自修。在教師援助,學生互助互幫下學習的機會就多了。同時我們布置作業,采取同桌學制,同班友誼制,同村學習制來延伸言語實踐。具體方法:
收集摘抄身邊英語。在改革步伐矯健的今天,各類商標廣告詞隨處可見。讓學生“回回頭”收集這些英語,學生樂此不疲。如:銀行時,“CHINA BANK”“CCTV”“SARS”等這些作業不僅使他們增長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學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