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反思
課文教學中,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雙主"原則。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他具有調控性、啟發性、指導性、多樣性和教育性;學的具有主動性、生動性、靈活性和實踐性。課文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經歷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三個過程,使主導與主體、教法與學法、知識與能力得到和諧的統一和發展。
一、 設計新穎,激發主體學習的動力
積極的學習動機是積起學生去從事學習活動的內部推動力。教師是學習內容的設計者,創新的設計,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對未知知識探個究竟,從而引發學生自學的內部動力,更好的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如教新教材第一冊復習一的chant and find時,我作了如下設計:同學們,Look!這是一幅picture.Can you guess:What’s in the picture?(教師把圖中的文具先用白色卡片遮住)聽完后,學生表現積極,搶著說出他們自己的答案。這時我說,大家想不想知道正確答案?謎底就在picture中,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給出正確的答案。
學生很想得到謎底,他們會帶著一種好奇心理到picture中搜索答案,小小的一個Guessing game就把學生無奈的學習化成一股自學的內部動力。
小學生不但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有著極強的好勝心。如果在課前讓學生知道課堂中設計了一些游戲、競賽等,他們在課前就會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從而激發了學生進行自學的外部動力。
二、 嚴密組織,確保主體活動順利完成
"施教之法,貴在啟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嚴密的組織能確保主體活動的順利完成。如課堂中一首歌的演唱,一個游戲的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精心的組織。教師是組織者,但絕非是教學的控制者,學生在組織下的教學活動要有他們自我發揮的空間。如在組織一次會話表演時,讓學生根據本單元內容,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編寫New stroy對話,要求一個扮演zoom,一個扮演zip,對話有新意,情境要逼真。
教師說的只是對話要求,而對話的表演要*學生去完成,學生照著這一要求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他們首先會熟讀課文,然后確定自己的對話內容,再選道具,相互間作角色練習,最后上臺表演。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成功地完成了這一對話。
課堂中的教學關系猶如"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充分發揮英語教學中師的"導演"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指導","演"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演示自覺進入"角色"。
三、 適時引導,指點主體實踐的"航線"
小學英語所教對象是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實踐與嘗試,活動過程中,他們有成功,也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教師作為引路人,對學生學習應做到適時正確的引導。
1、 引導學生把學習當作樂趣。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只是初學階段,一首英文歌曲,一個對話表演都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入各種角色,對他們的成績加以肯定與鼓勵,讓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享受學習,并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2、 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困難與挫折。
英語是一門新課程,在不斷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生相繼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如學生對單詞發音不準,對所學句型易混淆等。對于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學生則會誤認歧途,造成惡性循環。
以animals的單詞教學為例:我在每一個單詞后面都讓學生加上他們認為最能突出這個動物的特點的詞幫助記憶,比如bear,bird兩個單詞比較容易混淆,開始時學生總是分不清兩個發音的不同,于是我讓學生加上了后綴,變成"bear真笨重,bird飛得高",問題就解決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在面對困難挫折中的學生,教師更要及時正確的引導。
四、 及時評價,喚起主體的成就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也是獲得知識的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要及時加以評價,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加以肯定,并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讓他們享受獲得知識的快樂。未來的教師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要花時間去分析研究學習者的特點,預測和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要努力研究和運用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學模式,真正使教學活動成為一種創造性活動。
未來的學生將從被動的聽講者和接受者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課堂教學方式要改成學生"以我為主"的探索性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