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的理念
(2)動靜結合,提高效率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標準在哪里?是不是說學生們一個個坐得端端正正地聽老師講課,認認真真地跟老師讀,一遍接一遍,到最后讀了什么也不知道,這就是我們的課堂標準嗎?當然不是。英語課堂就應當活躍,但是我們應當要求學生們能夠做到“能動能靜”。“靜”指得是如果老師要開始講課了,就要求學生立即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聽課。“動”指得是回答問題要大聲,討論要積極,該活動時就活動。這就是所謂的“動靜結合”。
二、注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素質
1、日積月累化教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可以把句子減縮成詞,就是重點詞教學。讓學
生了解了“詞”,在用詞擴展成句。例如:car—This is my car. Let’s—Let’s go. 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聽說英語的訓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雪球”不知不覺中越滾越大。
2、動作、表演化教學
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做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我用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的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在耳后,學生就心領神會。同樣,以雙手平攤,向上一抬,學生就知道是齊讀。這樣接生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生活、英語化教學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學生剛接觸英語開始,我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手先解決常用的一些句子: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 . Sit donw ,please. Listen to me . Read after me .以后每節課堅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數。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在課堂上營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課堂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語言環境化教學
創造課外英語環境,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老師課外帶頭說,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我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Hi ! boy ,How are you ?”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我,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懂得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快的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采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松松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我們肩負的擔子是沉重的,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斷地鼓勵自己“English ,I can do .”(教好英語我能行。),同時也要不斷地鼓勵我們的學生“English ,I can do ”(學好英語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