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第二冊Lesson 7
教學設計:一、教材簡析
小學英語系列教材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并力求使這四個方面在比較真實的情景中緊密聯系、融為一體。各單元教學內容從視聽說入手,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以“ ”為話題,使學生能在通過課堂的學習后回到生活中有“隨手可得”的談話資料。這充分體現了小學英語教學源于學生生活經驗并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理念。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年的英語學習基礎,對生活中能用英語表達的有關“吃的”、“用的”“玩的”物體名稱已有一定的積累,而有關“ I like … ”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也早有“耳聞”,已不陌生。實踐也表明,學生非常喜歡說“ I like …”的話題。而且他們覺得此話題容易說、有話說。此時的學生正處于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的階段,把握好他們的學習情感與認知趨勢,相信對他們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學設想:
1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輕松、有趣的語言學習情景,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功。
2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全方位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進行聽、說、讀、畫、猜的訓練,使整個教學呈現出和諧而有序的場景。
3 、多媒體的介入,能實現信息傳播的多元化,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對知識的感知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4 、注重過程評價和總體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5 、依據學情重組教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接受度會有提高。
6 、知識拓展,增強學生學習英語時的國際意識。
四、教材分析:
1 、教學內容 :
本課的教學內容為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七課。在備課時,我們先教學時間( Time ),并進行與時間有關的知識拓展。再學習對應的詞組,最后學說對話。
2 、教學目標
a) 認知目標:
掌握“整點”、時間表達法,并能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運用英語交流、談論。
b) 情感目標;
1 )、通過有關的時間諺語,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2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自評、互評意識。
c)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聽、說、讀、畫、猜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3 、教學重點:
1 、能聽、說、認讀單詞:
2 、能熟練運用句型并進行簡單的交際: What’s the time, please?
It’s one/two/three/four/five-/…o’clock.
五、教學策略:
通過唱歌、律動、看卡片掛圖、講故事以及游戲等多種形式,激活學習的語言,肢體動作,自然觀察,人際交往等智能,讓學生更加投入到學習過程中,讓課堂充滿樂趣。
六、教法、學法:
本節課采用“激勵性講課”的全新教學模式,即不把課堂作為學習語言技能的主要手段,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學習進取心和動力經久不衰。本課在教學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唱英語歌曲,引起學生興趣。(引趣)
2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激趣)
3 、游戲競賽,促進學生興趣。 (促趣)
4 、改變評價,保護學生興趣。 (護趣)
本課教學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再運用于生活,循序漸進地達到學習目標,整個教學體現全員參與,體現合作探究,體現生活實踐。在活動中開始,在情境中操練,在運用中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
七、教學評價:
采用師評、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
教學實錄:
一、教學內容
Lesson 7 It is time to get up.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版《小學英語》 ” 教材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第七課。
二、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數詞卡片、句子卡片、教學掛圖 Peter 和 Peter’s mum 的頭飾,記者調查表,鉛筆盒、盒子、小組評估表、獎勵粘貼、錄音機、磁帶。
三、教學過程
(1) 熱身 / 復習 ( Warm-up/Revision )
(2) 新課導入 ( Presentation )
(3) 知識鞏固( Consolidation )
(4) 補充活動( Additional activities )
(5) 家庭作業 ( Homework )
(6) 拓展知識 ( 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