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time for》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4、After breakfast, I’m very full. Let’s go to school.教師做背書包上學的動作,引導學生說:It’s time for( ).Ss:school.出示課件畫面,重復句型:It’s time for school. But What time is it?請大家在課件鐘上找時間再回答:It’s eight o’clock.教師總結:Yes. It’s eight o’clock. It’s time for school.同時教師配有肢體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并請大家在小組內示范練習,最后請全體同學一齊邊做動作邊口述句型。
5、對于It’s time for breakfast!和dinner的教學,教師可采用練習題+情景畫面的方法來配合完成。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lunch和dinner的情景畫面,并通過畫面上的不同時間來區別兩種句型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如:
It’s one o’clock. It’s time for lunch.
It’s six o’clock. It’s time for dinner.
在情景畫面的旁邊加有句型習題,分別請S1、S2、S3…完成。
It’s ( )o’clock. It’s time for( )
It’s ( )o’clock. It’s time for( )
6、對于bed的教授,教師利用身體語言配合情景畫面來完成,教師邊做動作邊引導學生說:It’s time for( bed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聲音要由大變小直到沒有,引導學生理解“睡”的過程,通過此過程來讓學生感知、感悟句意,并從模仿到學會。
Ⅲ、利用課件把breakfast、school、lunch、dinner、bed五幅情景展示出來,讓大家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畫,進行口語交際。如:
S1:What time is it?
S2: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S3:What time is it?
S4:It’s one o’clock. It’s time for lunch.
…… ……
在口語交際的同時還可以加入表演的形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八、教學流程圖:
《It’s time for》教學反思
這堂課教學的是《牛津英語》(長江版)3B教材中unit 4《It’s time for》,我將這堂課主要設計為五個環節:1.復習、2.導入、3.新授、4.游戲活動、5.發散練習。課后經過各位老師的點評,現將反思總結如下:
在教法方面,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講讀、直觀演示、交際、愉快教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相結合,注重培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持久興趣。在過程中,我適當的運用愉快教學即創建活動課的教學模式,史學聲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不僅豐富餓課堂教學模式,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質量。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鍛煉了小組的合作精神。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邊玩邊學,讓學生潛移墨化地感受知識,感悟知識,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為了不使學生學習感到枯燥無味,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電化教學,比較形象直觀,在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大膽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在學法方面,我引導學生采用聽、看、讀、想、說、做、演等方法來學習本課,通過聽、看、想達到有所思、有所得,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同時養成正確地學習方法,多表揚,多鼓勵使所有學生參與進來,熱愛英語。
由于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對教學手段的運用還不夠靈活,學生參與面,知識面還不廣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努力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