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時對教法的考慮
學習的過程就是認識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從不知到知、到會、到熟練掌握幾個步驟。人們識識問題一般是 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逐步發展和提高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超越學生現 階段的認識能力和學習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常用舊單詞引出新句型、用舊句型引出新詞匯,這個做法是符合學 生的認識規律的。有的老師喜歡把生詞寫在小黑板上,一個一個地帶讀,帶著拼,這種方法不大好。因為孤立 地記單詞是難以記住的,即使一時記住了,到頭來還是不會用。老師應該把詞放在上、下文的句子里教,這樣 不但容易記,而且記住以后也會用。 教學中要重視第一次感知。感知印象是否深刻,關鍵在于學生在感知過程中是否處于積極思維狀態。在學 習過程中,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是提高識記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老師在教新詞、句子或課文過程中使用實 物和圖片,使學生邊看實物或圖片,邊聽老師說這個詞和句子,邊想詞義,詞的拼寫形式或句義,邊說或邊寫 這些詞。這樣眼看、耳聽、腦想、口說、手寫,幾種動作有機配合、協調活動,就能大大提高識記效果。 心理學家經過實驗研究證明,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據這個規律,為了防止遺忘現象的發 生,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及時復習。結合新詞復習舊詞、結合新句型復習舊句型、結合新內容復習舊內容等都是 常用的一些教法。當學到一個新詞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一個一個地說出、拼出已學過的與這個新詞有關的一 串詞。當學生在堂上你一個我一個地拼讀這些詞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會很濃。這樣做既起到復習作用,又形成 一種無形的競爭氣氛,課上花的時間少,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經常性的復習,效果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