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樂中學習音樂
音樂課堂快樂起來呢?一、為學生營造一個優美愉快的學習環境
心理學認為,良好的環境,使人們的言行在心理上起著重要的演化引導作用,當我們置身于寧靜整潔的公共場所,我們就會自覺地調整、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與其相協調。同樣要讓學生們自覺、快樂地學習音樂,一個充滿藝術感的、優美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
學習環境應在小環境和大環境,小環境指的就是音樂教室,那是學生們直接音樂熏陶的地方。幾幅音樂家的肖像,幾句音樂格言,布置一個精美的“校園音樂家”欄目。貼上音樂成績突出或在音樂上有一技之長的學生的照片,窗前是一排郁郁郁蔥蔥的植物,鋼琴上美麗的小花仿佛向他們露出燦爛的微笑。教育的大環境即校園環境。隨著教育現代化的啟動,學校的教育設施目趨完善,建立一個有質量、有個性的“校園音樂電臺”應該是切實可行的,利用課間、午后為學生送上“音樂點心”。上下課的鈴聲可以用電子音樂代替,選用的電子音樂可以是著名動畫片,童話劇的主題音樂。學校可定期舉辦一年一度的藝術節,為學生發揮特長創造機會,也可以組織一些普及型的歌詠、繪畫活動。學校的櫥窗,板報也是藝術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能夠自然地接受音樂的熏陶,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在快樂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
二、重新理解“課堂紀律”四個字的含義
走出語數的課堂,孩子們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自由、興奮,音樂課上唱歌、跳舞、做游戲,他們想盡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現。這時“紀律”兩字就不再顯得那么重要。因此,“課堂紀律”也就成了音樂教師們頭痛的問題。其實,作為一名藝術老師,我們應該重新去理解“課堂紀律”四個字的含義。一堂嚴加管制的音樂課,學生難以自覺地去感知音樂,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成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思維平平,無激情可言,更別說從音樂中體驗快樂。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課堂紀律固然重要,但輕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做法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在音樂課里,鼓勵學生大膽地動起來,大聲地唱出來。讓他們在音樂中體驗滿足感、幸福感,享受成功的樂趣。
三、在教學中加入“快樂因子”
1、大家一起猜一猜
學生們喜歡猜迷,它可以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訓練,使課堂氣氛顯得活躍。教師可以把一些比較維的樂理知識,變成詩歌、迷語,讓學生念一念、猜一猜。如學習附點音樂符時,“一個小不點,真是起眼,音符右邊站,時值加一半。”學生猜迷的過程就是對知識理解、記憶的過程。用這種方法,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相反會覺得有趣、新鮮。
2、請你和我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