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里來》教案(精選7篇)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
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懂得父母養(yǎng)育自己不容易,培養(yǎng)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
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的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
幫助學生了解淺顯的生命科學的知識和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技能。
4、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命科學常識的直觀教學法和資料信息搜集法,引導學生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到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容易。通過資料比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長,并為自己的成長感到喜悅。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
1.請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證。
2.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時的情況。
3.查找自己成長過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長資料。
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的已有認識和感興趣的話題。
2.動物(小馬、小雞)出生的情景錄象。
3.父母的結婚照片、媽媽懷孕的照片。
4.胚胎發(fā)育各階段的圖片。(配解說詞)
5.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揭示活動的主題。
1、看錄象:老馬生小馬、雞蛋里孵出小雞。
2、學生交流:小雞、小馬從哪里來?
3、導入主題:猜一猜我們是從哪兒來的?[出示課題]
學生自由說。 [出示父母的結婚照、媽媽懷孕的照片]
。ò职謰寢尳Y了婚就成為夫妻,媽媽懷孕了,就有了你們。)
[點評:兒童很喜歡小動物,這是兒童的天性。通過觀看小雞、小馬不同的出生時的錄象,將孩子們帶入千姿萬象的奇妙的生命世界,從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主題:我們(人)從哪里來?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 圖文結合,了解生命的孕育過程。
1、學生圍繞主題自由提問。
2、看圖聽錄音介紹。
3、學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4、隨機出示各種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① 各階段胎兒的圖片:一個半月、三個月、七個月、九個月。
體會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
、 胎盤、臍帶圖。
了解: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帶子跟媽媽的身體連在一起,媽把自己的營養(yǎng)不斷送給寶寶,寶寶就一天天長大了。
[點評:“生命的產生”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各年齡層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也有不同的性探索取向。這部分的教學,采用聽簡潔而富有情趣的錄音介紹,看形象直觀的分解彩圖,主要是深入淺出地幫助七八歲的孩子正確認識神秘的生命常識,恰如其分地進行性啟蒙教育。]
5、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有些什么感覺?
。ìF場找一找有沒有懷孕的媽媽,把她請上來為我們講一講。)
(小朋友還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問問寶寶媽媽。)
6、小游戲:學生把自己的書包綁在肚子前面,模仿媽媽懷孕的樣子走一走,學著媽媽挺著大肚子干家務活。
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媽媽很累,走路、干活都不方便。
7、看錄象:胎兒分娩情景。
體會:媽媽分娩的辛苦,看到新生兒的幸福。
。ㄊ前,就像你們的誕生,也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來了快樂和幸福!)
[點評:邀請懷孕的媽媽談談十月懷胎的感受,人人在游戲中進行體驗,旨在通過互動式的參與,讓孩子進一步感悟到生命來之不易。]
三、 說說比比,了解自己的出生情況。
1、說一說:自己出生時的情況。
提示:①你是在哪個醫(yī)院出生的?[出生地點]
、谧约旱纳帐鞘裁磿r候?屬什么?[出生時間]
、燮匠B牥职謰寢屨f的有關自己出生的其他情況。
2、拿出自己的出生證,介紹出生時的自己。
小組交流。[姓名] [性別] [身長] [體重]
3、找一找:自己的成長變化。
[點評:還課堂給孩子,讓他們自主學習,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來探究問題,并有所發(fā)現,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孩子們動手找自己成長變化的過程也是生活化的課堂的一個成功展示。]
四、現場采訪,體會父母養(yǎng)育的不易。
1、采訪現場的老師媽媽、老師爸爸。
2、學生交流采訪感受。
3、聯系自己,學生說說自己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事。
指名學生上臺講講具體的事例。
[點評:“課堂即生活”,讓孩子在實踐中充分去思考、想象、體驗、創(chuàng)造。通過與小伙伴、老師、家長、周圍人的平等對話,孩子們學會合作交流,認識在親身體驗中得到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升華。]
。ò职謰寢屵@樣關心、愛護你們,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先和旁邊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可以是編幾句兒歌,可以說句心里話,也可以編成動聽的歌曲唱出來。)
4、電話熱線:向爸爸媽媽說一句心里話。
。ㄗ屛覀円黄鹣蜃约旱陌职謰寢尅⑾蛟趫龅陌职謰寢尅⑾蛩械陌职謰寢屨f一聲——你們辛苦了!我愛你。
[點評: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爸爸媽媽表達心聲,通過打熱線電話傳遞孩子與父母間的真情,老師不失時機地抓住孩子情感火花,讓他們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五、活動延伸,和父母共享成長的快樂。
。ò职謰寢寪畚遥覑郯职謰寢,我們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就像小樹苗一樣快樂成長。
[出示“小樹快快長”卡片]
(如果你愿意,回去后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張成長卡。在成長卡上貼上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寫上一句心里話、把有趣的、難忘的事畫下來等等,下次我們一起來布置班級的“成長樂園”,好不好?)
[放背景音樂《小松樹》]
[點評:這一活動設計是課內外的結合、學生生活的結合和其他課程的融合。通過與父母共做成長卡,一是繼續(xù)在生活中體驗父母、家庭的親情,和父母共享成長的快樂;二是體現新課程“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激起孩子創(chuàng)造的愿望和樂趣;三是通過“成長樂園”的展示,滲透一種積極人生觀的啟蒙教育,鼓勵孩子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父母,以愉快、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去面對未來!]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2
活動名稱:我從哪里來(科學)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yǎng)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fā)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yǎng),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xù)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tài)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yǎng),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3
幼兒對生命的起源充滿了好奇,“我從哪里來?”經常有幼兒會問到這個問題,那我們如何既科學又簡單的為幼兒解答這個問題呢?怎樣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的生長過程?怎樣讓幼兒感受到媽媽孕育自己的辛苦從而加深自己對媽媽的愛呢?這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顯現了它獨有的優(yōu)勢。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及其配套設備、數字化技術,把圖像、圖形、文字、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媒體結合起來給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融聲、圖、文于一體的認知環(huán)境,讓幼兒可以身臨其境“立體”的認識事物。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思維是形象的,他們對于抽象的知識或是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卻能擺脫這種困擾,它能巧妙地解決教學難點,把抽象變?yōu)樾蜗,化虛為實,把原本較為生疏、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yōu)閳D文并茂、生動形象的具體可觀事物,從而使幼兒進一步形成概念,較快地掌握知識。在這里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幼兒看清楚爸爸的種子如何與媽媽的種子相結合的,結合后又變成了什么,然后住在什么地方了,接著有了這個小圓球之后媽媽要干什么?看媽媽可以把營養(yǎng)輸送給我,我可以健康長大。在討論“我在媽媽肚子里會做什么?”問題時,幼兒觀看了一段錄像。錄像里的寶寶,安靜的舒適地蜷在媽媽肚子里,時不時的動一動,偶爾還會輕輕地伸伸腿、伸伸胳膊。幼兒一個個好奇的盯著大屏幕,為自己的驚奇發(fā)現感到興奮。在隨后的討論中,幼兒積極地發(fā)言,說了許多自己在媽媽肚子里做的事情,有的說:“我在媽媽肚子里會跳舞,因為媽媽在聽音樂我也喜歡!庇械恼f:“我在媽媽肚子里睡覺,因為媽媽的肚子里很舒服。”還有的說:“我在媽媽肚子里游泳,媽媽肚子里有好多羊水,像游泳池一樣。”隨后在舒緩的音樂中,幼兒能大膽、有創(chuàng)意地表現各種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狀態(tài)。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狀態(tài)是不可見的,幼兒對此也沒有已有經驗,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如果僅依靠幾幅圖片和教師的解說,幼兒不僅不能全面正確的感知而且很容易失去興趣,當然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動、形象的認知環(huán)境,不僅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的感受,而且有效的調動了幼兒觀察的積極性,使學習更加主動,有效擴大了幼兒視野,促進了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茖W活動《我從哪里來》的重點是:讓幼兒簡單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難點是:怎樣讓幼兒對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狀態(tài)有直觀的感受。在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時,多媒體動畫功能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計算機可以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教學內容變的可視、可聽,易感知,易體會,并能擴大教學信息,拓寬幼兒知識面,有利于幼兒理解新知識,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幼兒通過動畫演示,對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有了直觀的感知,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像這樣的認知型的科學活動,多媒體的作用很大,但是也不容忽視科學活動中的體驗活動。在本次活動匯總,我應用了兩次體驗,讓孩子們真切的感受到了媽媽懷孕的辛苦與自己的由來,讓孩子更能夠理解一些抽象的東西。如何能夠更準確的把握認知型的科學活動重難點,將是我不斷探索的方向。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4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以故事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繪本故事《我從哪里來》中小灰菜和伙伴們的談話,引起了幼兒對于“我從哪里來?”這個問題的疑問。于是我就帶著幼兒一起隨問題逐漸深入,幼兒通過猜猜、看看、講講,演演等多種形式,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很多有關生命孕育的、原本神秘而隱晦的知識,如:精子、卵子、子宮、臍帶……,在“看看、講講”的環(huán)節(jié)里,我從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胚胎的形成講起,采用簡潔而富有情趣的自制ppt進行介紹;讓幼兒觀看胎兒生長發(fā)育的圖片,形象地幫助幼兒正確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使生活中大人們難以啟齒,遮遮掩掩的問題迎刃而解。其中我又精選了應彩云老師《小威向前沖》中的畫面,重點引導幼兒知道爸爸的精子需要通過千辛萬苦才能與媽媽的卵子結合,此時孩子們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爸爸的精子需要耐心和堅持,還要沖在第一個才能成功。一張比賽的地圖,一個美好的獎品,讓幼兒生動形象地明白了: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生命,自己是媽媽懷胎十月生下的。為了使幼兒能從小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命孕育的問題,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性心理,我將故事中涉及到的所有名詞,如:精子、卵子、子宮、臍帶等,都使用了學名。
因為在第一次試教后那個班的老師跟我反映課后有孩子在說誰和誰結婚這樣的事,所以在這次執(zhí)教時我又多提了一個問題“什么時候能結婚?”有的說30多歲,有的說長大了,于是我就告訴他們只有到了國家規(guī)定的年齡才可以。雖然這個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有點遠,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一下。面對胎兒在母親體內孕育成長的圖片,孩子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識,于是我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著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活, 用動作表現出著自己在媽媽肚子里一點點長大的快樂,內心的情感逐漸流露,釋放出來。當講到自己和父母長得很像而與別人長得不像時,原本準備的網上下載的圖片我沒用,在聽課老師的提醒下發(fā)現自己電腦的桌面不就是爸爸和兒子的合影嗎,于是趕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的人,找到和父母的相同之處、與別人的不同之處。
一節(jié)課的活動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對于“怎樣讓幼兒從小了解到科學、正確的生命觀,樹立健康的“性”心理?”這個話題我們還可以繼續(xù)進行研究和探索。我們老師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多渠道、多角度地開展各種新生命教育,讓幼兒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幼兒園和家庭共同關心孩子的性健康,培育他們健康的性心理,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成長以及出生過程。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用動作表現出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通過學習知道自己從哪里來,進一步體會偉大,培養(yǎng)幼兒愛情感。
活動準備: 1.關于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圖片、碟片。
2.磁帶兩盤、鮮花一束。
3.皮球二十個,角色游戲用的火車一列。
活動過程:
一、聽錄音《開火車》進入場景,設疑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列火車。看,火車開進來啦。”——開進場
“劉老師,你怎么這么高興。俊薄ⅲ骸靶∨笥眩銈儾虏驴!”
小朋友猜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還是讓劉老師自己來回答吧。”劉說:“你們看我的肚子,因為再過幾天,我就要做媽媽了!薄班,原來劉老師要做媽媽了,所以才特別高興。那你們想知道你們在媽媽肚子里怎樣長大的嗎?看看小火車上的這些圖片,你們就知道答案了!
二、利用圖片,通過看、聽、摸、玩等形式讓幼兒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生長及出生的過程。
1.出示圖一,了解精子和卵子以及結合成胚胎的知識。
“小朋友看,這個圓圓的東西是什么呀?”“其實它叫卵子,它長在身體里!薄霸倏纯催@又是什么?它像什么呢?” “對了,這個像蝌蚪一樣的東西叫精子,它長在爸爸的身體里。當你們的爸爸媽媽結婚后,爸爸就將精子作為禮物送給了媽媽,讓它成為媽媽肚子里圓圓卵子的好朋友,兩個好朋友合在了一起,猜猜看,他們會變成什么?”
2.了解孕早期胎兒的大小、形狀以及子宮是寶寶生長的第一個家。
。1) 邊出示圖二邊說,“對了,當精子和卵子結合以后,他們就變成一個像蠶豆一樣小的胚胎!薄▽W小胚胎)“這時的胚胎和大多數動物的胚胎一樣,都有一條小尾巴。小小的胚胎在肚子里找呀找,終于找到了一個適合她生長的地方,哎呀!這個地方真舒服,軟綿綿、暖和和的,猜猜看這是個什么地方呢?”——引出“子宮”
“這個地方在肚子里,它像寶寶的宮殿一樣,我們叫它子宮。子宮是我們小朋友第一個溫暖的家。當小胚胎在子宮扎根以后,爸爸心情怎么樣呢?”“對,他們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不過在這個時候,媽媽也感到特別的不舒服,整天沒有精神,想睡覺,還不想吃飯,經常感到嘔心,有時還會嘔吐呢!”
。2)出示圖三,“慢慢地,小小的胚胎在肚子里一天一天的長大了,開始有鴨蛋一樣大了,長出眼睛、鼻子、胳膊和腿了,小尾巴也消失了,從這個時候大家都叫它胎兒。
。3)出示圖四,了解胎兒在中期的胎動情況以及臍帶是輸送幼兒營養(yǎng)的通道等!扒疲@幅圖上的胎兒,現在已經很象個小人兒了。你們知道胎兒會動嗎?”“對了,這時它已經能動動頭、踢踢腿了。(提示幼兒學做小胎兒先緊抱一團不動,然后再動動頭、踢踢腿。)小胎兒在子宮里沒有牙齒,不會吃東西,它怎么長大呀?”“原來呀,在小胎兒的肚子上有一根和媽媽相連的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就是通過這根臍帶把營養(yǎng)輸送給胎兒的,等到寶寶出生以后,醫(yī)生才把這根輸送營養(yǎng)的臍帶剪斷,就成了我們現在肚臍。
3.讓幼兒了解孕晚期胎兒隨著時間的推移媽媽肚子越來越大、胎動越來越明顯的特點。
(1)“隨著胎兒逐漸長大,肚子也越來越大。直到快出生時,胎兒將身體轉過來,頭朝下了。”
。2)通過與孕婦交流、聽胎音、摸胎動了解寶寶胎動明顯的特點。
小朋友們看,劉老師肚子大不大呀?象什么呢?”——劉出場,幼兒通過看、聽、摸,感受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情景!澳銈兿氩幌雭砻⒙犅犇?”提醒幼兒不推擠、不碰撞。
劉:“你們知道我的寶寶現在在肚子干什么嗎?”“他呀,像個小小拳擊手,我們來學一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他還會踢呢,左邊兩下踢踢,右邊兩下踢踢。”(幼兒隨意模仿動作)我的肚子越來越大,寶寶也一天天地在長大,寶寶開始在我的肚子里調皮了生氣時還會皺起眉頭撅起小嘴巴呢!”
4.幼兒扮演小胎兒,隨錄音模仿小胎兒,鞏固了解寶寶在媽媽肚子的成長過程。
“小朋友已經知道寶寶在媽媽肚子會做什么了,下面我要揮動魔法棒,讓所有小朋友回到肚子里,我們再來當一次肚子里的小寶寶,好不好?”“好,我們跟著音樂來做。”
錄音:“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能動,慢慢慢慢長大了,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嘿嘿,右邊兩下嘿嘿,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踢踢,右邊兩下踢踢。我要開始調皮了,我想在媽媽肚子里翻跟斗,我還會生氣皺皺眉頭,撅起我的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呀,啊啊啊啊啊……”“好了,我們的小寶寶聽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吧,
5.了解寶寶出生的過程,知道媽媽生孩子時的痛苦和危險。
“寶寶越長越大,當子宮裝不下它時,他就想離開子宮,到外面看精彩的世界,這時的爸爸媽媽會怎么辦呢?”“對了,爸爸會把媽媽送到醫(yī)院,在醫(yī)生的幫助下,寶寶用了很長時間,費了很大的勁才打開了子宮房子的門,沿著一條長長的走廓走出來了,當然也有的寶寶自己不愿意出來,或者頭太大,醫(yī)生只好在肚子上割一道口子,將寶寶從肚子里抱出來。”“小朋友,你們是怎樣從媽媽肚子里出來的?”
三、觀看vcd,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體會偉大。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碟片呢,里面放的就是我們怎樣在媽媽肚子里長大和出生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觀看vcd,了解生命孕育過程。
2.通過談話使幼兒懂得艱辛和危險,培養(yǎng)幼兒愛情感。
“剛才我們看了小寶寶從胚胎到長大到出生的錄像,看了以后,你們覺得在自己長大出生的過程中,最應該感謝的人是誰?為什么?”
3.扮演孕婦,親身體驗做艱辛。
師總結并做游戲:“你們知道嗎?當你們在媽媽子宮里的時候,媽媽不僅身體一直不舒服,而且還因為肚子越來越大行動很不方便。當你們大到子宮裝不下你們時候,不管是自己從子宮里出來的,還是被醫(yī)生從媽媽肚子里抱出來的寶寶,媽媽在生你們的時候都是非常痛苦的,而且還冒著很大的危險呢!等到你們出生以后,媽媽還要很辛苦地照顧和養(yǎng)育你們。所以我們最應該感謝的人是媽媽,下面我們來玩?zhèn)《做媽媽》的游戲,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做大著肚子的媽媽做事是多么的不方便!” “我們把椅子下的皮球拿出來,放在衣服里面當寶寶,等會兒做動作的時候,注意不能讓自己的寶寶摔下來。”錄音
4.啟發(fā)幼兒自由與孕婦交流,讓用祝福、獻花等形式來表達幼兒的愛媽媽情感。
“現在我們都知道媽媽是世界上最最偉大的人,是你們親愛的媽媽千辛萬苦地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精彩的世界里,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感謝自己的媽媽呢?”(送畫,幫做事,不惹生氣)“劉老師也快做媽媽了,小朋友心里一定有許多祝福的話,想對劉老師或者她肚子里的小寶寶說,對嗎?”——啟發(fā)幼兒說出感謝和祝福的話!皠⒗蠋熥鰦寢屢埠苄量,我們把這束花送給她! 放音樂,請幼兒送花。
四、幼兒游戲《幸福一生號列車》,讓幼兒進一步體會辛勞,理解人生成長的經過,學會珍惜生命、樂觀對待生活。
“小朋友,你們的媽媽在你們沒有出生之前付出了很多很多,在你們出生之后的成長過程中,媽媽付出的將會更多。小朋友你們看,老師今天為你們準備了一列長長的火車,這列火車和普通的火車不一樣,在它的車廂上畫有人的一生成長圖片,有的是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有的是你們出生以后,媽媽教你們坐、爬、走、說話,還有的是,你們漸漸長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再漸漸的長大成人,也做爸爸媽媽……(掀開蓋布,邊說邊指著火車上的圖片),等會兒,請小朋友先按照人的成長順序和車廂上的序號將火車車廂連接起來。請每個小朋友拿一節(jié)車廂,開始排隊!苯處煓z查,“我們這列火車叫幸福一生號,火車準備出發(fā)了,小朋友們跟我一起上火車吧!處熓痉,“火車開動起來啦,嗚……”(幼兒隨音樂開火車出門 )
活動反思:
大班孩子好奇好問,愛動腦筋,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問:“我從哪里來?”面對這個敏感的話題,家長們常常會含糊地回答:揀來的,從醫(yī)院抱來的……我覺得孩子既然有這個求知的欲望,我們就應該科學、易懂地向幼兒進行解答。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忧,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利用網絡資源,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學習和研究,搜集有關胎兒不同發(fā)育時期的圖片和vcd,自制火車道具等。活動中,我牢記兒童性教育的主旨:允許孩子發(fā)問,鼓勵孩子發(fā)問,保證溝通渠道的暢通。利用圖片和碟片,引導幼兒主動觀察,自由討論,幫助幼兒了解胎兒的生長及其出生過程,并讓幼兒與孕婦媽媽交流,通過摸胎動、聽胎音、學胎兒的動作,來滿足他們的探索求知欲望。對于一些較淺顯的問題,還鼓勵幼兒自己動腦,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意識。活動快結束時,我讓幼兒用皮球藏入衣服內,扮演大肚子媽媽,既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又讓他們親身體驗辛苦,知道偉大,激發(fā)了他們愛父母、愛家庭的情感。在游戲《開火車》過程中,如果我能提醒幼兒先看清自已車廂上的圖片內容再進行排隊,而不是按照序號來排,幼兒就能夠更深刻的掌握、理解人的一生成長過程,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6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是他們生活中有疑惑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利用動畫、圖片、課件、現場講話等直觀的教學手段,對幼兒進行了健康知識的啟蒙教育。整個活動動靜有序,幼兒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熱情,提問切入主題,具體有效,課堂氣氛溫馨和諧,孩子想象大膽豐富,表演逼真有趣。 本次活動主要凸顯了三個特色: (一)運行“全息化”的教學程序,提升健康教育的幼兒指數。 整個活動,我用了五個環(huán)節(jié),其流程為:猜一猜——我從哪里來?看一看——我是這樣長大的。玩一玩——我在媽媽肚子里。說一說——大肚子感受。演一演——我是大肚子媽媽。讓幼兒從猜想到感知然后再體驗,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選用“情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健康教育的直觀指數。 活動中,我注意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采用了多媒體課件、互動游戲、欣賞照片、情景扮演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提供給孩子觀察的照片、現場講話,都是本班幼兒的媽媽,正是因為這些來自孩子生活的材料,幼兒才在今天的活動中積極參與、充分表現,在輕松、愉快、溫馨的氣氛中,了解了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體驗了生命誕生的神奇,感悟了媽媽孕育寶寶的辛苦,從而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三)重視“體驗化”的教學內容,提升健康教育的內感指數。 通過這個活動,我深深感到:有效的體驗,需要興趣的驅動,活動的支撐,需要情感的伴隨和維系。我們的健康活動也應把孩子們的主體體驗過程看作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形式,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體驗,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同時也只有采用幼兒的方式,健康活動才能走進幼兒的心里,成為真正有效的學習。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7
活動目標:1、通過觀看課件,了解生命的由來及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情況。 2、嘗試用動作表現出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3、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激發(fā)愛媽媽的情感。活動準備:教具:有關課件材料:小枕頭人手一個活動過程: 一、出示嬰兒圖片,引出主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他有個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忙“我從哪里來呢?”1、提問:(1)小寶寶從哪里來?你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2)你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呢?(幼兒回答)到底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 播放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一)分段觀看課件,分步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生長的情況。觀看課件(一)小圓球的由來1、提問:(1)你看到了什么?(根據幼兒回答再次提問)(2)爸爸的一顆種子和媽媽的一顆種子碰在一起后怎樣了?(3)兩顆種子結合以后的小圓球去了哪里呢?小結:爸爸的種子就象小蝌蚪一樣游到媽媽的種子那里,這時有一顆游得最快的就會與媽媽的種子結合變成一個小圓球,而其他的小蝌蚪就進不去了,小圓球滾啊滾,最后滾到媽媽的肚子里,在小床上安了家。觀看課件(二)小圓球的變化1、提問:(1)媽媽的肚子里有了小圓球后媽媽變得怎么樣啦?媽媽為什么會變得愛吃東西了呢?(2)這時的小圓球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3)小圓球里的月牙長出了小腦袋、小手、小腳,它不再是小月牙了,現在他叫什么名字呀?2、小結:媽媽的肚子里有了小圓球后,媽媽就變得愛吃東西了,因為她要把營養(yǎng)送給小圓球里的小月牙,而這時,吸收了營養(yǎng)的小月牙就會慢慢長出圓圓的小腦袋,小手,小腳,這時它有一個新的名字叫胎兒。3、猜測:媽媽的肚子里有了胎兒之后,媽媽的身體會有什么變化呢?還會有什么感覺呢?4、體驗:我來做媽媽。(1)規(guī)則:按要求做動作,一定要保護好肚子里的小胎兒。(2)懷孕的“媽媽”按照老師的指令做動作:小心走路——扶著肚子散步——輕輕坐下——彎腰系鞋帶——彎腰打掃衛(wèi)生——彎腰撿東西——帶小朋友跑步等進行語言提示。(3)體驗過后,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5、懷孕的老師進行小結:我覺得懷孕剛開始時特別會惡心,想嘔吐,看見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誡自己必須得吃,因為如果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yǎng)了;等到胎兒稍微大一點時,我就覺得帶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尤其是彎腰的動作很不方便,上樓梯會覺得很累,稍重一點的東西拎不動;雖然愛美,但不能化妝,怕對寶寶有影響;平時也不能長時間的看電視和電腦,那樣都會覺得很累,我覺得懷孕后非常的辛苦。觀看課件(三)胎兒的活動1、提問: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啊?2、根據回答進行模仿。3、觀看課件并小結: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整天睡覺,不過有時他也會伸伸腰,踢踢腿,有時還會換個姿勢睡覺,時間長了,小胎兒就不想呆在肚子里了,想到外面來看看爸爸、媽媽了。觀看課件(四)嬰兒的出生1、提問:以前還是在媽媽肚子里的小胎兒,現在怎樣了?他叫什么名字了?2、小結: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大概有280天就生出來了,變成了嬰兒。(二)完整觀看課件,完整系統的了解胎兒在母體中的生長發(fā)育。邊觀看課件邊進行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那象小蝌蚪一樣的種子會與媽媽的種子友好地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圓球后留在媽媽肚子里的小床上。時間一天天過去,小圓球也會在小床里一天天長大,變成了小胎兒,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經歷了280天左右,成形的小胎兒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這時他又有一個新的名字叫嬰兒。 三、游戲活動:我的由來1、規(guī)則:聽清楚要求做動作,聰明的小胎兒肯定耳朵最靈;學本領時不能馬虎,因為我們的身體都要棒棒的;不能幅度太大,會弄疼媽媽;小胎兒還不會說話哦;比比誰是長得最健康、最聰明的小胎兒。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月牙,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小月牙先長出小腦袋,再長出小手,小腳,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手指,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好美麗啊。四、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1、談話--如何報答媽媽?師:今天小朋友知道了我們每個人的由來,我們還體驗了媽媽懷孕的辛苦和勞累。我們知道每個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那我們小朋友可以怎么樣來報答自己勇敢的媽媽呢?2、總結:我們現在還小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媽媽,慢慢長大也不能忘記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