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里來?》教案(通用6篇)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1
活動名稱:我從哪里來(科學)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么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里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么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么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里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么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后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么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后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了十個月,最后終于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里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么?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游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后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并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么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后,陳老師的身體有什么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惡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并提問:為什么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里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兒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尊敬、熱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子宮及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視頻儀、錄音機、磁帶、碟子,幼兒每人一張作業卡,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興趣:——想一想觀察圖片,教師提問:“你們想一想,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興的事?小寶寶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兒議論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觀察視頻儀,了解寶寶在母腹中的生活情況:——看一看
1、在每個媽媽的肚子里都有一間小房子,這間小房子叫“子宮”,寶寶出生以前就住在這間“子宮”房子里。
2、出示胎兒在母腹中的解剖圖(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擺放)。
3、小寶寶一天天的長大,他沒有牙齒,會吃東西嗎?不會吃東西怎么長大呢?組織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還不會吃東西,可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長長的帶子,叫‘臍帶’,媽媽把營養送給臍帶,臍帶再把營養送給寶寶。寶寶越長越大,‘子宮’房子快裝不下寶寶了,這時,會發生什么事情呢?”(幼兒議論)“每個媽媽的‘子宮’房子都有一個通向外面的門和走廊,寶寶把媽媽的肚子撐得很疼的時候,就走到醫院,在醫生的幫助下寶寶就沿著走廊出來了!
三、看碟子,觀察寶寶在媽媽體內長大的實況過程:——議一議討論:“寶寶出生以后不會說話不會吃飯,大人要為寶寶做哪些事情呢?我們應怎樣做來感謝他們呢教師小結。
四、幼兒做練習,鞏固加深印象:——做一做教師分發作業卡,幼兒標出順序號,以表明寶寶在媽媽體內的生長變化。
五、聽音樂表演寶寶的生長、出生過程:——跳一跳最后師生共跳《猜拳舞曲》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通過互動交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通過看課件去探究尋找答案: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觀察體驗,懂得了“我們要珍惜生活,我們來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學會對父母感恩”。家長的觀念改變了,更加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這節課在我園進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請孩子的爸爸也到現場,相信效果會更好。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常聽到小朋友悄悄議論“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有的幼兒悄悄把枕頭塞在衣服里,見了老師就會慌亂地躲藏……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孩子和家長。為了正面引導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我設計了大班活動《我從哪里來》。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孕育生長過程。
2、情感目標:通過親子游戲,激發幼兒愛父母的情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3、技能目標: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點、難點
在活動中幼兒了解、探索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關于小寶寶孕育生長過程的課件。
2、請家長到場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1、師生做“毛毛蟲變蝴蝶”的手指游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活動課題。
二、基本環節
。ㄒ唬⿴煟盒∨笥眩覀儊淼竭@個世界是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會是什么神奇的事兒呢?你們呀先摸摸自己的肚子,上面有什么東西?(肚臍)為什么有肚臍呢?它是用來干什么呢?(教師小結;幼兒想象自由交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秘密吧。
。ǘ┎シ耪n件,幼兒以科學的方法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ㄈ┩ㄟ^提問談話,幼兒進一步了解自己的孕育生長過程。
1、教師提問:小朋友說出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可以使用求助熱線(不能回答的小朋友就去問問媽媽再回答)
2、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孕育生長的呢?
小精子在做什么?游到什么地方去?最后怎么樣?(有很多很多的小精子在一起拼命的游呀游,有一顆游得最快的小精子最先游到卵子旁邊,他一下子就穿到卵子的身體里面去了。)
3、他們在一起,往媽媽肚子里舒適的子宮游過去。
4、寶寶在肚子里是怎么獲得營養的呢?(小朋友知道是媽媽吃很多東西,通過食道、胃、小腸、臍帶傳給胎兒。)請個別小朋友問媽媽,媽媽吃了什么?再回來告訴老師。
5、胎兒慢慢的長大,是怎么逐步長大的?(精子和卵子結合——變成受精卵——長出頭和軀干——有了心跳——胎動——胳膊小腳開始活動——身體結實——開始偶爾張開眼睛但是還看不見東西——轉動后位置固定——頭朝下——有了呼吸功能活動頻繁)。小朋友在肚子里胎動的時候,問問媽媽的感受,請媽媽說感受。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的子宮里生長了十個月,頭二個月外形與其他動物早期胚胎外形并沒太大區別,到三四個月,才逐漸有了人的形狀,與其它動物的區別是越長越大。這十個月,胎兒寶寶都生長在一種叫“羊水”的液體里面。其整個過程就像地球上四億年來生命的高度濃縮,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級到高級,從普通動物到人。這一過程很神奇吧。小朋友長大了,還有更多的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呢。
6、胎兒越長越大,想出去看看他外面精彩的世界,于是在醫生阿姨的幫助下,從媽媽的產道生出來了。臍帶完成了任務,逐漸干涸掉落,在寶寶的肚皮上就留下了肚臍這個疤痕,現在小朋友知道我們為什么會有肚臍了吧。
。ㄋ模⿴煟盒∨笥,剛才我們看到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是不是很有趣呀!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來施魔法,讓所有人回到媽媽的肚子里,一起來體驗生長過程好不好?(好)
師:肚子里的寶寶像蠶豆,緊緊地抱在一起,一動也不動。慢慢的慢慢的長大了一些;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嘿嘿兩下,右邊嘿嘿兩下。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踦上我的小三輪,真神氣。我還會開心的笑,生氣時撅起我的小嘴巴。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呀真精彩。出來了,出來了,不會說話,哭哭來報道吧!哇哇哇……
。ㄎ澹⿴煟盒殞毶鰜砹,和爸爸媽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墒,爸爸媽媽可辛苦了。教他(她)坐,摟著他(她)爬,扶著他(她)走,看著他(她)跑,送我們上幼兒園。我們的父母真是辛苦,所以我們要感謝父母。
結束環節:師幼談話,教師引導幼兒為媽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同時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延伸活動:請小朋友牽起媽媽的手,看看媽媽,因為有了你們,媽媽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變成一個勇敢勤勞的媽媽;爸爸從一個瀟灑的帥小伙,變成一個辛勤工作、掙錢養家、照顧媽媽和寶寶的男子漢。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但是,因為有你們,他們感覺很幸福很幸福。請媽媽蹲下來,小朋友,親親你的媽媽,在他們耳邊說一聲:我愛你,媽媽。
感謝爸爸媽媽們,也感謝所有的爸爸媽媽,祝福你們的小家越來越幸福。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通過互動交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通過看課件去探究尋找答案:爸爸媽媽共同給了我們的生命,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觀察體驗,懂得了“我們要珍惜生活,我們來到世界是很神奇的,要學會對父母感恩”。家長的觀念改變了,更加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這節課在我園進行了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如果再上這節課的話,我會請孩子的爸爸也到現場,相信效果會更好。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
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懂得父母養育自己不容易,培養學生熱愛父母、珍愛生命的情感。
2、行為與習慣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的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
幫助學生了解淺顯的生命科學的知識和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技能。
4、過程與方法
通過生命科學常識的直觀教學法和資料信息搜集法,引導學生感受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到父母養育自己的不容易。通過資料比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長,并為自己的成長感到喜悅。
【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
1.請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證。
2.向爸爸媽媽了解自己出生時的情況。
3.查找自己成長過程的照片及其他成長資料。
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的已有認識和感興趣的話題。
2.動物(小馬、小雞)出生的情景錄象。
3.父母的結婚照片、媽媽懷孕的照片。
4.胚胎發育各階段的圖片。(配解說詞)
5.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揭示活動的主題。
1、看錄象:老馬生小馬、雞蛋里孵出小雞。
2、學生交流:小雞、小馬從哪里來?
3、導入主題:猜一猜我們是從哪兒來的?[出示課題]
學生自由說。 [出示父母的結婚照、媽媽懷孕的照片]
。ò职謰寢尳Y了婚就成為夫妻,媽媽懷孕了,就有了你們。)
[點評:兒童很喜歡小動物,這是兒童的天性。通過觀看小雞、小馬不同的出生時的錄象,將孩子們帶入千姿萬象的奇妙的生命世界,從而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主題:我們(人)從哪里來?一下子激發了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 圖文結合,了解生命的孕育過程。
1、學生圍繞主題自由提問。
2、看圖聽錄音介紹。
3、學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4、隨機出示各種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 各階段胎兒的圖片:一個半月、三個月、七個月、九個月。
體會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
② 胎盤、臍帶圖。
了解:寶寶的肚子上有一根帶子跟媽媽的身體連在一起,媽把自己的營養不斷送給寶寶,寶寶就一天天長大了。
[點評:“生命的產生”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各年齡層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也有不同的性探索取向。這部分的教學,采用聽簡潔而富有情趣的錄音介紹,看形象直觀的分解彩圖,主要是深入淺出地幫助七八歲的孩子正確認識神秘的生命常識,恰如其分地進行性啟蒙教育。]
5、我們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有些什么感覺?
(現場找一找有沒有懷孕的媽媽,把她請上來為我們講一講。)
(小朋友還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問問寶寶媽媽。)
6、小游戲:學生把自己的書包綁在肚子前面,模仿媽媽懷孕的樣子走一走,學著媽媽挺著大肚子干家務活。
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媽媽很累,走路、干活都不方便。
7、看錄象:胎兒分娩情景。
體會:媽媽分娩的辛苦,看到新生兒的幸福。
。ㄊ前,就像你們的誕生,也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帶來了快樂和幸福。
[點評:邀請懷孕的媽媽談談十月懷胎的感受,人人在游戲中進行體驗,旨在通過互動式的參與,讓孩子進一步感悟到生命來之不易。]
三、 說說比比,了解自己的出生情況。
1、說一說:自己出生時的情況。
提示:①你是在哪個醫院出生的?[出生地點]
②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時候?屬什么?[出生時間]
③平常聽爸爸媽媽說的有關自己出生的其他情況。
2、拿出自己的出生證,介紹出生時的自己。
小組交流。[姓名] [性別] [身長] [體重]
3、找一找:自己的成長變化。
[點評:還課堂給孩子,讓他們自主學習,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來探究問題,并有所發現,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孩子們動手找自己成長變化的過程也是生活化的課堂的一個成功展示。]
四、現場采訪,體會父母養育的不易。
1、采訪現場的老師媽媽、老師爸爸。
2、學生交流采訪感受。
3、聯系自己,學生說說自己成長過程中最難忘的事。
指名學生上臺講講具體的事例。
[點評:“課堂即生活”,讓孩子在實踐中充分去思考、想象、體驗、創造。通過與小伙伴、老師、家長、周圍人的平等對話,孩子們學會合作交流,認識在親身體驗中得到感悟,情感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升華。]
。ò职謰寢屵@樣關心、愛護你們,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先和旁邊的小伙伴交流交流?梢允蔷帋拙鋬焊瑁梢哉f句心里話,也可以編成動聽的歌曲唱出來。)
4、電話熱線:向爸爸媽媽說一句心里話。
。ㄗ屛覀円黄鹣蜃约旱陌职謰寢尅⑾蛟趫龅陌职謰寢尅⑾蛩械陌职謰寢屨f一聲——你們辛苦了!我愛你。
[點評: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爸爸媽媽表達心聲,通過打熱線電話傳遞孩子與父母間的真情,老師不失時機地抓住孩子情感火花,讓他們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五、活動延伸,和父母共享成長的快樂。
。ò职謰寢寪畚,我愛爸爸媽媽,我們在爸爸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就像小樹苗一樣快樂成長!)
[出示“小樹快快長”卡片]
。ㄈ绻阍敢猓厝ズ罂梢愿职謰寢屢黄鹱鲆粡埑砷L卡。在成長卡上貼上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寫上一句心里話、把有趣的、難忘的事畫下來等等,下次我們一起來布置班級的“成長樂園”,好不好?)
[放背景音樂《小松樹》]
[點評:這一活動設計是課內外的結合、學生生活的結合和其他課程的融合。通過與父母共做成長卡,一是繼續在生活中體驗父母、家庭的親情,和父母共享成長的快樂;二是體現新課程“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激起孩子創造的愿望和樂趣;三是通過“成長樂園”的展示,滲透一種積極人生觀的啟蒙教育,鼓勵孩子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父母,以愉快、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未來!]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故事中活潑有趣的動物形象,初步感受故事的夸張和幽默。
2、知道西瓜是夏天吃的水果,學會分享,并得到快樂。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蛤蟆吃西瓜》掛圖
2、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ㄒ唬╅_始部分:組織教學,集中幼兒注意力。
。ǘ┗静糠郑
1、課題導入:出示一片西瓜地。是誰種的呢?出示蛤蟆。蛤蟆種了一塊西瓜地,西瓜成熟了,一個個又大又圓,你們想知道蛤蟆是怎樣吃西瓜的嗎?(想)現在老師就來講《蛤蟆吃西瓜》的故事。
2、欣賞故事,并回答問題。
(1)蛤蟆想不出辦法,心里著急,小朋友幫他想個吃西瓜的辦法吧。(用刀切、用勺子挖)小朋友的辦法真多真好。
。2)蛤蟆也請來了他的好朋友幫他想辦法,你們想知道他的好朋友幫他想的什么辦法嗎?我們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問:烏龜幫蛤蟆想了哪些辦法,這些辦法行不行,為什么?
(3)蛤蟆動腦筋自己想了一個辦法,我們再來聽一聽。(教師講述故事)
(4)后來蛤蟆用什么辦法吃到西瓜的?
。5)蛤蟆動腦筋想出了好辦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沒有一個人吃?它是怎樣做的呢?
。6)你們喜不喜歡蛤蟆,為什么?
3、音樂游戲請小朋友跟著老師動起來。
(三)結束部分:蛤蟆看到小朋友們上課很乖,他要請小朋友去他家做客,請大家吃西瓜,我們現在就出發。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多說、多思考,為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提供機會;在讓幼兒多說的同時,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詞匯豐富、句型練習等也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基礎,應將其恰當地融入到活動方案設計中!陡蝮〕晕鞴稀纷⒅嘏囵B幼兒語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慣有的模式,繼續創編故事……利用兩兩討論多給幼兒機會去說,去嘗試。
在每一次活動中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現、有所提高,從而我們開始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學會了反思,不斷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學習用新的理念來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育教學技能和模式來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我從哪里來?》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從哪里來,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3、教育幼兒愛好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幻燈片、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黃老師的肚子和其他老師的肚子有什么不一樣。
師:你知道你是從哪里來的嗎?
想不想知道你們在媽媽肚子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2、觀看視頻《我從哪里來》,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在媽媽的肚子里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身體里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里的小房子里,在小房子里一天天長大,這個小房子叫子宮,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里出來了。
3、出示圖片,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里的樣子。
種子—芝麻—花生—葡萄—西瓜
師: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吃東西的?(靠臍帶)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做什么?(剛開始是睡覺,到后來會運動)
4、小游戲《變魔術》,學學寶寶在媽媽肚子里都干些什么。
請幼兒表演: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里,在媽媽肚子里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里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困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于出來了,好亮堂啊。
5、小寶寶終于出生了,哇真可愛,小寶寶出生了以后就會慢慢長大可以坐起來了。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寶寶是怎樣如何長大的。(看電腦圖片)寶寶---坐---爬---走---跑
6、情景劇表演《我來做媽媽》,體驗做媽媽的辛苦。
請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個枕頭,跟著老師的臺詞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薄唇處煱凑章鸫---小心走路- -彎腰打掃衛生---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
7、媽媽從懷你們到生出你們一直到把你們撫養這么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們要如何報答媽媽呢?(幼兒自由討論)
我們小朋友確實長大了、懂事了真的很不錯喲!今天回家就請你們大聲的把心里話對媽媽叫出來,好不好。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