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住在皮球里》教案(精選17篇)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跳、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氣的皮球若干、癟皮球一個、氣針一枚。
活動重難點
重點:對皮球的動態產生興趣。
難點:知道皮球里面裝的是空氣。
活動過程
1、出示皮球,說說并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皮球)師:嗯,你會拍皮球,那你能上來拍一下皮球給大家看好嗎?師:你們說這個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還可以怎樣玩呢?誰來說說?分別請小朋友來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剛才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
(2)啟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
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觀察到皮球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這時老師可以邊拍邊問?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會蹦,會跳,會滾,會轉等。哦,皮球能跳,能滾,能飛……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用你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跳,蹦,轉)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問:皮球什么形狀的?(圓形)來,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皮球,現在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跳的樣子,再來學學皮球滾。分別讓幼兒模仿。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師:剛剛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們知道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呢?
現在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1)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師問:現在故事看完了,你們說說皮球里到底住著誰呢?
(2)師: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教師啟發幼兒互相討論,幼兒之間互相講述皮球里住著什么?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住的是空氣。
啟發幼兒用多種方法探索皮球里住著什么?幼兒互相想辦法,講述自己想的辦法并做給其他幼兒看。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用擠一擠、敲一敲、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搖一搖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著誰?
請部分幼兒講講自己的探索過程。
教師將氣針插入氣門芯,將皮球里的氣體放出來,保持適度距離并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將充滿空氣的皮球與癟皮球進行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師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請幼兒猜想。
教師出示癟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幼兒的猜想。
(3)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它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4、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球,感受皮球的運動狀態。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本班的妞妞拿來一個圓形的抱枕,孩子們很喜歡,當做的球相互用來滾著玩。玩了會有孩子來問,為什么這個抱枕球不能像皮球一樣跳?
皮球里住著誰,是多么有趣的問題啊!這能大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傾聽并理解故事內容。
2、能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了解空氣對皮球的作用。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難點:皮球與氣球之間共通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小兔、輪子、喜鵲圖片各一張
2、氣球
3、幼兒用書《誰住在皮球里》
活動過程
1、欣賞故事
操作圖片,教師完整講述故事,請幼兒帶著問題傾聽。
(1)故事里面說皮球里住著誰?
(2)為什么是它們住在里面?
2、誰住在皮球里?
(1)利用圖片引導幼兒回憶并提問:故事里說誰住在皮球里?為什么是它們?
(2)真有3個朋友在里面嗎?皮球里究竟住著誰?
教師:“想要知道皮球里面住有誰,問哪個比較好呢?”(皮球)
“我們要問皮球就可以知道皮球的里面住著誰啦,但是今天老師沒帶皮球,帶來了皮球的號朋友氣球,因為氣球和皮球里住著的是一樣。”
①給充氣的氣球放氣,請幼兒感受氣口出來的空氣。
②小結:氣球里面住的是空氣,皮球里同樣也是空氣,沒有小動物。是空氣讓皮球跳、滾、飛。
3、幼兒看書,教師再次講述故事。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是誰住在皮球里,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就在小朋友們的書本里,請小朋友們輕輕翻開書本,找到故事《誰住在皮球里》一起安靜的聽老師再講一遍。
4、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小百科:皮球是一種有彈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膠制成。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誰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氣的皮球兩個,氣針一枚。
活動過程
1.說說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和個別幼兒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分別請幾個小朋友說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啟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蹦跳、滾動、飛起來等)。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你們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師: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氣),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1)分圖講解,皮球里住著誰?
(2)讓幼兒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輪子、喜鵲是怎樣運動的?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的是空氣。教師用力擠壓皮球,并請幾名幼兒來幫忙。
師: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氣體。到底是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東西放出來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離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足氣的皮球與癟氣球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猜想。
教師出示癟的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猜想。
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他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賞《誰住在皮球里》這個故事,播放視頻。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氣的時候才可以蹦跳、滾動、飛起來。皮球需要空氣,我們人也離不開空氣,讓我們現在一起排好隊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吧!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蹦、滾、飛等產生興趣。
2、知道皮球里裝的是空氣,初步了解空氣的作用。
重點:對皮球的動態產生興趣。
難點:知道皮球里裝的是空氣。
二、教學準備:
1、幼兒已有過玩皮球的經歷。
2、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3、皮球若干、癟皮球一個、藍精靈手偶三、教學過程:
(一)會跳、會滾的皮球。
①猜謎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禮物,我們聰明的小朋友們動動腦筋來猜猜看是什么吧!
謎語:一個娃娃,圓頭胖腦,用手一拍,跳得老高。 謎底:皮球。
②提問并請幼兒示范玩皮球:小朋友,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平時怎樣玩皮球呢?(拍氣球、拋皮球、滾皮球、踢皮球……)③教師:剛才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他們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注意看皮球它是怎樣動的呢?(蹦,跳,飛,滾,轉等)。
④模仿教師:小朋友你們能用你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跳嗎?讓我們一起學學皮球跳的樣子。皮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來,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皮球,現在我們來學學皮球跳的樣子。
(二)誰住在皮球里①出示藍精靈,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藍精靈:hi,小朋友們好,大家還記得我嗎,我是誰?剛剛小朋友皮球模仿的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皮球會跳,會滾嗎?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呢?別急,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播放故事課件②好了,故事講完了,你們說說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兔子、輪子、喜鵲)到底是什么?老師偷偷的給它戳個洞,我們來看看。教師把皮球里的氣放出來并朝幼兒臉上。問感覺到了什么?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是空氣。老師再出示一個癟皮球問:"你們說這個癟皮球它能拍起來嗎?為什么?(因為它里面沒有氣)請幼兒來為癟氣球打氣,并拍拍打完氣的皮球,感受皮球的動態。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動起來,如果沒有空氣它就不能動起來了。
(三)空氣的作用小朋友,除了皮球需要空氣,還有哪些東西也需要空氣呢?
現在請小朋友跟老師做一個小實驗,小朋友把你們的嘴巴閉上,不要張開,另外用一只手把鼻子捏住。堅持一下,問幼兒有什么感受?(悶,沒辦法呼吸)。說明除了皮球需要空氣外,還有我們人也離不開空氣。還有花草樹木,燃燒等都需要空氣。
(四)結束現在帶上我們的皮球,我們一起排好隊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空氣是游戲的好伙伴,它會住在皮球里、氣球里、空盒子里……幼兒在玩癟皮球的時候,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沒氣了。如果將幼兒置身與游戲中,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通過玩皮球,學動作與具體情境相聯系,積極誘發了幼兒自主訪取、自主建構的一個學習境脈。皮球里住著誰,是多么有趣的問題啊!這能大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充氣癟氣球
【活動過程】
(一)會蹦、會滾、會飛的皮球。
1.教師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2.老師玩皮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運動的?(蹦跳、滾動、飛起來)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的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二)誰住在皮球里。
1.皮球為什么會蹦會滾,又會飛呢?教師用力擠壓皮球,究竟誰住在皮球里呢?
2.幼兒完整地聽故事一遍。
3.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小鳥嗎?
(三)空氣住在皮球里。
1.皮球很硬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住在里面,到底是什么呢?(空氣)
2.師出示癟的皮球,拍、滾、踢皮球。
3.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蹦不起來,滾不了幾下,飛不起來)
4.小結:只要皮球里充滿了空氣,它就會像兔子那樣蹦,輪子那樣滾,小鳥那樣飛。空氣真了不起。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空氣是游戲的好伙伴,它會住在皮球里、氣球里、空盒子里……幼兒在玩癟皮球的時候,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沒氣了。如果將幼兒置身與游戲中,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通過玩皮球,學動作與具體情境相聯系,積極誘發了幼兒自主訪取、自主建構的一個學習境脈。皮球里住著誰,是多么有趣的問題啊!這能大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動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過玩皮球的經歷。
2,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3,皮球兩個、氣針、打氣筒
活動重點:
對皮球的動態產生興趣。
活動難點:
知道皮球里裝的是空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個神奇的百寶箱,里面藏了好多好玩的東西。你想知道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念咒語,@@[emailprotected](出示皮球)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演示一下你平時是怎樣玩皮球呢?分別請小朋友來說并演示玩皮球。還沒有別的玩法?(可以拍、滾、踢、轉)剛才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觀察到皮球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拍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師模仿氣球跳起來)踢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模仿皮球會滾)拋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模仿皮球會飛)(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會蹦,會跳,會滾,會轉等。哦,皮球能跳,能滾,能飛l)
二、基本部分
師:哎呀,可是老師想不通了,為什么皮球會跳,會滾,又會飛呢?會不會是有誰住在里面呀?我們來聽聽看下面這個故事吧,看看故事里說,是誰住在了皮球里面呢。(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師:好了,現在故事看完了,你們說說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請個別幼兒回答)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輪子,如果是小兔子、輪子,它們是怎么跑進去的呢?到底是什么呢?老師偷偷給這個皮球戳一個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將氣針插到氣門芯,把皮球里的氣放出來并朝幼兒臉上。提問幼兒剛才感覺到了什么?(氣)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哦,原來是空氣住在皮球里啊!
師:現在皮球變癟了,你們說這個癟皮球它能拍起來嗎?(不能)我們請小朋友上來試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拍起來。為什么這個癟的皮球拍不起來呢?(因為沒有了空氣)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像小兔子那樣蹦起來,像輪子那樣滾起來,像喜鵲那樣飛起來,如果沒有空氣皮球就不能運動起來。
看,老師的百寶箱里還藏著好玩的東西呢,出示打氣筒,小朋友看這是什么?通過打氣筒,我們就可以把空氣打進氣球里,現在我們一起給這個癟的皮球打進空氣好不好。(請幼兒為癟皮球打氣,在打到一半時停下,讓幼兒嘗試沒有很多空氣的氣球能否拍起來)現在我找小朋友上來試一下皮球能不能拍起來)為什么?因為里面的空氣太少了,所以皮球還是拍不起來,我們繼續來給皮球打滿空氣。小朋友看,現在這個皮球是不是鼓鼓的,充滿了空氣啊。我們再來試一下這次皮球能不能拍起來了。剛才小朋友上課上的這么棒這么認真,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我是大皮球》的游戲好不好?所有小朋友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現在我們變成一個大皮球啦(播放音樂)大皮球、圓又圓,拍一拍,跳起來,大皮球,沒氣了,變小了(幼兒一起往中間走),打氣筒,來幫忙,變大了,拍一拍,跳起來。現在看哪個小皮球最先回到自己座位上。
除了皮球需要充滿空氣之外,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還有哪些東西需要充滿了空氣的呢?(出示幻燈片游泳圈)如果游泳圈沒有充足的空氣,游泳時朋友就會沉到水底(羊角球)沒有充足的空氣小朋友就不能玩了(輪胎)輪胎里沒有充足的空氣汽車就不能正常行駛了。
三、結束部分
除了剛剛老師提到的這些,是我們人也是需要空氣的。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把嘴巴閉上,一只手捏住鼻子。堅持一小會,小朋友有什么感覺?我們人呼吸也是需要空氣的,現在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吧。
活動反思:
幼兒在玩皮球時會閃現疑惑――皮球為啥會蹦、會滾、會飛?故事《誰住在皮球里》將幼兒心中一掠而過的那絲疑惑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并因此而激活了幼兒去探索、發現的好奇心。在活動的前兩個環節,把幼兒的這種好奇給予充分的激發起來。后一個環節側重于幼兒觀察、比較,讓幼兒認識空氣充入皮球之中所起到的作用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誰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氣的皮球兩個,氣針一枚。
活動過程
1.說說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和個別幼兒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分別請幾個小朋友說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啟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蹦跳、滾動、飛起來等)。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你們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師: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氣),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1)分圖講解,皮球里住著誰?
(2)讓幼兒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輪子、喜鵲是怎樣運動的?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的是空氣。教師用力擠壓皮球,并請幾名幼兒來幫忙。
師: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氣體。到底是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東西放出來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離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足氣的皮球與癟氣球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猜想。
教師出示癟的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猜想。
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他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賞《誰住在皮球里》這個故事,播放視頻。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氣的時候才可以蹦跳、滾動、飛起來。皮球需要空氣,我們人也離不開空氣,讓我們現在一起排好隊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吧!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表演,感知皮球滾、跳、飛的動態。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在自主玩球和大皮球游戲活動中,感知玩球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個皮球。
2、打氣筒一個。
活動過程
1、 幼兒自主地玩皮球,感知皮球的不同運動狀態。
教師(出示皮球):這是什么?皮球會做什么呢?讓幼兒在戶外場地上探索玩皮球的各種方法。鼓勵幼兒說說:你是則樣玩皮球的?你的皮球是怎樣運動的?
2、表演講述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教師:為什么皮球會跳、會滾動、還會飛起來呢?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面呢?教師邊講故事,邊表演相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感知故事中有趣的皮球,探索皮球里面有什么。
教師:皮球里面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喜鵲嗎?
教師請小朋友捏一捏、壓一壓皮球,請小朋友說說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教師:皮球里面有什么呢?教師給一個皮球放氣,請多名幼兒上來擠壓皮球,或教師對著小朋友的手或臉放氣,感知皮球中的氣體。
請個幼兒上來玩癟皮球。
教師:皮球里面沒有空氣會怎樣呢?(皮球沒有了空氣,就蹦不起來、滾不了幾下、也不能飛起來)
教師:怎樣讓皮球再跳起來、再滾起來、再飛起來呢?教師用氣筒給皮球打氣,然后玩皮球,表演拍皮球、滾皮球、拋皮球等。
1、游戲活動《大皮球》。幼兒手拉手站成一個大圓圈,變成一個大皮球。
教師引導幼兒念兒歌,表演相應的動作。
例如:大皮球,圓又圓,
拍一拍,跳一跳,
推一推,向前滾,
拋一拋,向前飛,
皮球沒氣了。(幼兒蹲下來)
教師扮演打氣人,一一走到小朋友面前做打氣動作,小朋友漸漸地站起來,表示皮球里面有了空氣。待所有的“皮球”都打足了氣,教師發出:皮球飛高了!小朋友便自主地飛開。然后游戲重新開始。
《中班科學教案:誰住在皮球里》摘要:皮球:這是什么?皮球會做什么呢?讓幼兒在戶外場地上探索玩皮球的各種方法。鼓勵幼兒說說:你是則樣玩皮球的?你的皮球是怎樣運動的? 2、表演講述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教師:為什么皮球會跳、會滾動、還會飛起...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晨間活動中,幼兒以拍、滾、拋、踢等方式玩過皮球。
2.充滿氣的皮球和癟皮球若干,放大鏡、剪刀、打氣筒、繩子等各種材料。
3.一段符合課題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會蹦、會滾、會飛的皮球。
1.教師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2.引發幼兒思考:老師玩皮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運動的?
3.在音樂中,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二)感受故事,引出問題:誰住在皮球里。
1.提問:皮球為什么會蹦會跳又會飛呢?究竟誰住在皮球里?
2.幼兒完整地聽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3.幼兒討論: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
(三)引導幼兒探究,并得出結論: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教師用力擠壓皮球:皮球很硬很硬的,一定有什么東西住在里面。是什么呢?
2.把幼兒分組,每組有一些材料,如:皮球、剪刀、膠布等,請幼兒通過擠壓、聽、看聞等方式來探究到底里面是什么。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原來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4.出示癟的皮球,拍、滾、踢。問: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呢?
5.請幼兒來試試看。
6.教師總結:皮球是因為有空氣才能運動的,空氣真是了不起啊!
四、活動結束:
讓我們一起去與空氣玩,跟它做好朋友吧!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小百科:皮球是一種有彈性的空心球,多用橡膠制成。一般為小孩玩的玩具。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跳、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氣的皮球若干、癟皮球一個、氣針一枚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對皮球的動態產生興趣。
2、難點:知道皮球里面裝的是空氣。
活動過程:
1、出示皮球,說說并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皮球)
師:嗯,你會拍皮球,那你能上來拍一下皮球給大家看好嗎?
師:你們說這個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還可以怎樣玩呢?誰來說說?分別請小朋友來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剛才這些小朋友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
(2)啟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
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們觀察到皮球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這時老師可以邊拍邊問?引導幼兒說出皮球會蹦,會跳,會滾,會轉等。哦,皮球能跳,能滾,能飛…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師問:小朋友你們能用你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跳,蹦,轉)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
問:皮球什么形狀的?(圓形)來,讓我們把自己變成一個皮球,現在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跳的樣子,再來學學皮球滾。分別讓幼兒模仿。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師:剛剛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們知道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呢?
現在我也不知道,讓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吧,播放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1)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師問:現在故事看完了,你們說說皮球里到底住著誰呢?
(2)師: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教師啟發幼兒互相討論,幼兒之間互相講述皮球里住著什么?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住的是空氣。
啟發幼兒用多種方法探索皮球里住著什么?幼兒互相想辦法,講述自己想的辦法并做給其他幼兒看。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用擠一擠、敲一敲、聽一聽、聞一聞、看一看、搖一搖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著誰?
請部分幼兒講講自己的探索過程。
教師將氣針插入氣門芯,將皮球里的氣體放出來,保持適度距離并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將充滿空氣的皮球與癟皮球進行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師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請幼兒猜想。
教師出示癟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幼兒的猜想。
(3)教師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它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4、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玩球,感受皮球的運動狀態。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
空氣是游戲的好伙伴,它會住在皮球里、氣球里、空盒子里……幼兒在玩癟皮球的時候,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沒氣了。如果將幼兒置身與游戲中,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通過玩皮球,學動作與具體情境相聯系,積極誘發了幼兒自主訪取、自主建構的一個學習境脈。皮球里住著誰,是多么有趣的問題啊!這能大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準備:
1.幼兒有玩皮球的經驗。
2.充足的皮球和癟皮球若干。
3.相應的故事圖片。
過程:
1.出示充足的皮球和癟皮球,觀察討論。
教師問:我這兒有兩個皮球,你們看看有什么不一樣?拍一拍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操作,集體討論。
2.教師玩充足的皮球請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皮球運動狀態。
①教師問:老師玩皮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運動的?你來學一學?
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
②教師問:皮球為什么會蹦會飛又會跳呢?究竟誰住在皮球里呢?
3.幼兒完整欣賞故事①組織幼兒討論:你聽到了什么?誰住在皮球里?
②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象聲詞:咚咚咚、轱轆轆轆、嗵嗵嗵4.結合故事圖片,再次欣賞故事一遍。
①組織幼兒討論: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它們是怎么運動的?
②引導幼兒擠壓充足的皮球討論:皮球硬硬的,一定有什么東西住在里面,那是什么呢?(空氣)③教師出示癟皮球拍、滾、踢皮球。問:皮球沒有空氣會怎么樣?
④教師小結:只要皮球里充滿了空氣它就會像兔子那樣蹦輪子那樣滾,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5.游戲:我是小皮球結合故事的情節進行肢體動作的表演,癟了以后又怎么樣了,請幼兒用形象的動作加以表演。
課后反思
因為有疑惑而去探索,并由此而逼近科學的真理,是人類認識的必經途徑。幼兒在玩皮球時會閃現疑惑——皮球為啥會蹦、會滾、會飛?故事《誰住在皮球里》將幼兒心中一掠而過的那絲疑惑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并因此而激活了幼兒去探索、發現的好奇心。在活動的前兩個環節,把幼兒的這種好奇給予充分的激發起來。后一個環節側重于幼兒觀察、比較,讓幼兒認識空氣充入皮球之中所起到的作用。還讓幼兒置身在游戲和表演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了解到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具體的、有趣的。由此而了解如何選取適合幼兒的又有一定挑戰的學習內容。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或許不僅有幼兒的成長,也有老師可以獲得啟迪。
空氣是游戲的好伙伴,它會住在皮球里、氣球里、空盒子里……幼兒在玩癟皮球的時候,總會說:老師這個皮球不好玩,好象是沒氣了。如果將幼兒置身與游戲中,空氣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也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通過玩皮球,學動作與具體情境相聯系,積極誘發了幼兒自主訪取、自主建構的一個學習境脈。皮球里住著誰,是多么有趣的問題啊!這能大大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因為空氣不被人看見,不被人摸到,才會有小朋友不認識它。所以我利用《誰住在皮球》的故事是給小朋友設了一個懸念,目的是為了引發小朋友的思考,為了讓小朋友對身邊的科學現象感興趣,而興趣的引導者是老師。教學活動就是要求老師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引領小朋友去感知周圍的事與物,用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來調動幼兒主動探究,牢固地掌握科學知識的。
本次活動我的設計意圖是想在前兩個環節,把幼兒這種好奇心充分激發起來,后一個環節側重與觀察、比較,讓幼兒認識空氣充入皮球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實際開展活動時,我發現幼兒的反應比我預想的要好,當我第一次提問“是誰住在皮球里”時,已經有幼兒回答是氣,當我講述故事《誰住在皮球里》小朋友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室里一點聲音也沒有,此時我的目的已經達到,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起來,對活動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急切地想要知道“究竟皮球里是否住著小動物”,接下來的讓幼兒比較、觀察使幼兒明白了皮球里有空氣,是空氣讓皮球運動的。當然,還有些小環節的需注意,如皮球還有多種運動方式,可以多啟發幼兒的探索與模仿。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2
教育策略
1.通過故事引導幼兒大膽的猜想,誰會住在會跳、會飛、會滾的皮球里,使幼兒用身體的動作來感知皮球運動的三種狀態。
2.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操作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活動目標
1.對皮球的動態――蹦、跳、飛產生興趣。
2.知道皮球里裝的是空氣,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活動準備
皮球7個、打氣筒7個、氣針7個。
活動重、難點
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的作用。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提問:(1)猜一猜誰會住在會跳的皮球房子里?
(2)想一想會飛的皮球房子里會住著誰?
(3)到底是誰住在這個會跳、會飛、會滾的皮球房子里?(用身體感知皮球運動的三種動態)
小結:皮球房子里也許就住著剛剛你們說的這些會跳、會飛的小動物。
2.幼兒自主探索皮球里面住著誰。
請你們擠一擠、拍一拍、聽一聽,也可以用你們自己想到的辦法,看看到底是誰住在皮球房子里。
提問:你們發現皮球房子里住著誰了嗎?你用的什么方法?
引導幼兒找到皮球房子的門(圓圓的小門),并用鑰匙(氣針)打開門。
提問:聽到了什么聲音,是誰從里面跑出來了?(空氣)
小結:是的,原來是皮球房子的門太小了,小動物們都進不去,只有空氣才能住到里面。
3.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提問:癟了的皮球房子還會像以前那樣蹦起來嗎?請幼兒嘗試。
提問:怎樣才能讓癟了的皮球房子跳起來呢?
4.比較、操作、探索皮球充滿氣的過程。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給皮球充氣,與充滿空氣的皮球進行比較,自主探索皮球充滿氣的過程。
小結:皮球房子只有住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同時也不能充太多的空氣!
5.利用多媒體,進一步探索空氣住在皮球里的秘密。
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充上了空氣的皮球房子能跳起來嗎?
小結:當我們拍一個充滿空氣的皮球時,球里面的空氣被緊緊地擠壓在一起。可空氣不甘心受到這樣的擠壓,它們一齊用力向地面推,于是皮球高高地彈了起來。拍皮球的力量越大,產生的彈力也越大,皮球彈得就越高。
6.我們一起和充好氣的皮球到院子里跳起來、滾起來、飛起來吧!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3
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準備:
晨間活動中,幼兒以拍、滾、拋、踢等方式玩過皮球。
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9-12頁。
充足氣的皮球和癟氣球若干。
過程:
會蹦、會滾、會飛的皮球。
----教師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老師玩皮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運動的?
----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動態。
誰住在皮球里。
----皮球為什么會蹦會滾,又會飛呢?究竟誰住在皮球里呢?
----幼兒完整地聽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嗎?
空氣住在皮球里。
----幼兒邊看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9---12頁,邊聽教師講述故事一遍。
----教師用力擠壓皮球,并請幾名幼兒來擠壓。
----教師出示癟的皮球,拍、滾、踢皮球。
----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
----只要皮球里充滿了空氣,它就會像兔子那樣蹦,輪子那樣滾,喜鵲那樣飛起來。空氣真了不起。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節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節,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總體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4
設計背景:
1、幼兒對拍球,滾球有一定的練習基礎,有個別幼兒很好的掌握了運球的技巧。
2、對社區附近的成人籃球練習很有興趣,會自行組隊觀看模仿,對籃球表現出一定的喜愛。
活動目標:
1、開發幼兒探索皮球各種玩法的興趣,培養對籃球的興趣。
2、練習拍球,培養動作節律,促進動作的協調發展。
3、熱愛體育,熱愛運動。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重難點:
掌握連續拍球,投球的技巧、
活動準備:
1、與幼兒等數量皮球若干,自制籃球筐一個
2、歡快的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皮球王國要舉行皮球比賽,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搭上火車我們一起去吧。教師開火車帶小朋友到戶外場地;
二、基本部分:
1、引入活動1幼兒到場地自己挑選皮球,進行自由活動,探索皮球的各種玩法、
2、鼓勵幼兒積極說出并示范自己的玩法,讓孩子一一展現。
3、教師簡單小結幼兒的各種玩法,拍,滾,拋等玩法。并讓孩子加以練習。
三、出示輔助材料,和皮球做游戲
1、出示自制籃筐一個,教師親身示范投籃動作,讓幼兒模仿練習。
2、將大小班分成兩隊,輪流進行實物灌籃練習。
3、教師調整大小班的灌籃距離,重點講解幼兒在投球中出現的錯誤,糾正方法。
4、將兩隊小朋友帶到指定場地,進行定時的投球比賽。
5、幼兒快樂灌籃。
四、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皮球王國的國王表揚小朋友真棒,個個玩的很好,他還特別授予了小朋友喜羊羊和美羊羊的稱號,小朋友們高興么?
2、教師和幼兒開著火車離開皮球王國。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中體會到成就感,在活動結束時對各個幼兒進行表揚,讓他們享受勝利的喜悅,運動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次的體育游戲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經驗出發,滿足了幼兒在籃球這方面運動的知識補充。在幼兒可以拍球,運球的基礎上,加上了投球這項技能,并根據混合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對籃板的高低,距離的遠近進行調整,相對增加適當難度,使幼兒的力量和技巧有所提高。又不使他們沒有信心,音樂的帶動,開火車到皮球王國的律動貫穿整個活動,使幼兒在開始和結束時都能保持良好的紀律。因為是混合班做游戲,所以考慮了幼兒的不同情況,所以適合兒童。有幾個人不積極參與,可能是因為他們對籃球不感興趣,或者身體原因。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初步學習兒歌。
2、能熟練地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皮球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皮球,引出活動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瞧!老師手上的是什么?(皮球)你們喜歡玩皮球嗎?怎么玩的?(幼兒回答)
二、集中閱讀大圖,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圖里面都說了什么? (給幼兒看圖)
2、教師:誰來告訴老師你在書上看到了什么? (幼兒回答)
3、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并能進行較完整、連貫的講述。
提問:天氣是怎么樣的? 小朋友在哪里,做什么? 你覺得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朋友在拍皮球,他們拍一拍皮球,皮球就怎么樣呢? 有人在拍皮球,還有人在做什么?(拍拍皮球,皮球滾走了,有些小朋友在追皮球)
三、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1、教師:小朋友們,剛才看書的時候發現了沒有,書里面除了有圖畫,還有一些字寶寶,你們想知道這些字寶寶說的是什么嗎?
2、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兒歌一遍。
3、引導幼兒感受兒歌的趣味性及擬人化的手法。
①小朋友,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小皮球)
②兒歌里把小皮球說成了是什么呢?(球寶寶)
4、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再來欣賞一遍這首有趣的兒歌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第二遍。
四、進一步熟悉、理解,并記憶兒歌內容。
1、兒歌里把小皮球說成了是“球寶寶”。球寶寶喜歡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說出蹦蹦跳)
2、現在老師也拍拍我手上的這只球寶寶,看看它是不是喜歡蹦蹦跳。(教師演示拍皮球,讓幼兒更直觀地了解皮球蹦蹦跳的特點) 兒歌里還說小皮球蹦蹦跳,跳來跳去是要干什么呀?(跳來跳去要人抱) 小皮球要人抱,誰來抱?(你來抱,我來抱) 落到地上去了,小皮球就怎么樣?(落在地上它就跑) 它跑到哪邊去呀?(這邊跑,那邊跑) 小皮球這邊跑,那邊跑,大家就怎么樣呢?(大家追得哈哈笑)
3、學習朗誦兒歌。
這首兒歌可真有趣,現在,請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來念這首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兒歌,并提醒幼兒念出兒歌的趣味。
五、看書進行朗讀。
教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看看書,邊看書邊念出兒歌。
六、活動結束。
教師:小朋友,已經學會了這首“小皮球”的兒歌,請你們回到家和爸爸、媽媽或小伙伴一起玩小皮球,邊玩邊把這首兒歌較給他們。
活動反思:
中班的幼兒都很感興趣,一開始我剛拿出小皮球,他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所以這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很好,幼兒對看圖譜欣賞不是很有興趣,圖譜可能對于中班的幼兒有點難,但是在后面的游戲環節,幼兒顯然是很感興趣,根據音樂做動作,玩的很開心,但是課堂秩序維持的不是很好,特別是在游戲環節,以后要考慮的更完善一點。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相關教師教學資源。
2.皮球若干、球針、水、大盆。
活動過程
(一)說說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是怎么玩皮球的?(用手拍)嗯,用手拍,那你能上來拍一拍給大家看看嗎?還有什么玩法?除了剛才說的玩法,誰還有不一樣的玩法?(請小朋友到前邊演示)。
2.剛才小朋友們都很會玩皮球,真不錯!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時候,你發現皮球是怎樣動的?小朋友們先來看我們拍球的.時候,皮球是怎么動的(會蹦),滾皮球的時候呢(滾動),踢皮球的時候呢(會飛)。
3.皮球會蹦、會滾、會飛,小朋友們能用自己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和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時候的樣子吧!現在小朋友們和老師都變成小皮球了,我們先來學學皮球蹦跳的樣子,再來學學滾的樣子,再來學學飛起來的樣子。
4.剛才小朋友們模仿的真好,可是皮球為什么會蹦、會滾、會飛呢,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會是誰住在皮球里面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看看皮球里究竟住的是誰?
(二)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1.播放故事視頻。
2.故事看完了,皮球里住的是誰呀?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輪子,又有的小朋友說是氣。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驗證一下。
(三)了解、驗證空氣住在皮球里
1.看,皮球上有個小洞,我把球針用力插進去,聽,什么聲音?對了,哧哧的聲音,小朋友們再來試一試,(把皮球里的氣放出來并朝幼兒臉上。)問:你們感覺到了什么?
2.所以皮球里住的是什么?(空氣)
3.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來驗證一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水還有皮球、還有球針,一會小朋友們像老師剛才那樣把球針插到皮球里,然后把有球針的一邊放到水里,用力的擠壓皮球,看看能發現什么?操作的時候我有幾個要求:1.四個小朋友一組,如果夠了四個就去別的大盆邊;2.小朋友們可以兩個人合作把球針插進去;3.不要把大盆里的水弄到地下;4.把袖子挽起來,現在小朋友們就挽起袖子到后面開始試驗吧。
4.你們發現了什么?(有氣泡)這些氣泡就是里邊的空氣,現在皮球里沒有了空氣,皮球變成什么樣子了?(干癟)小朋友們都來試一試,他還能蹦起來嗎?
5.小皮球不能蹦了,可傷心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他再蹦起來。
6.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氣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給小皮球充氣吧。
7.小朋友們再試一試皮球能蹦起來了嗎?現在我們拿著小皮球到戶外去玩吧。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誰住在皮球里》教案 篇17
活動設計理念: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鼓勵和支持幼兒探索是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增長知識經驗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師要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其認知能力。
教育策略:
第一環節: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對皮球蹦跳、滾動、飛產生興趣。
第二環節為孩子們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使孩子們明白皮球里有空氣,是空氣讓皮球運動的。
第三環節通過比較讓他們感知充滿空氣的皮球和癟皮球不同的運動狀態。我覺得在活動中教師要作為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支持者、孩子們的學習伙伴,讓他們在親自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去獲得對身心有益的經驗。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產生興趣。
2、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過皮球的經驗
2、《誰住在皮球里》故事課件
3、充滿氣的皮球若干、氣針若干、打氣筒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感知皮球的動態—蹦、滾、飛等
1、幼兒隨音樂進入教室
2、感知皮球的動態—蹦、滾、飛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玩皮球么?你是怎樣玩球的?分別請幾位小朋友說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師:在玩球的時候你觀察到皮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啟發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蹦跳、滾動、飛起來)
3、請幼兒用身體表現皮球的蹦跳、滾動、飛起來。
二、探索空氣住在皮球里
1、欣賞故事課件《誰住在皮球里》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皮球為什么會蹦跳、會滾動、又會飛呢?你認為是誰住在里面?這里有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下,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幼兒欣賞故事課件)
2、驗證皮球里住的是空氣
師:皮球里真的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么?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里面住著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出示氣針,請幼兒驗證皮球里住著空氣。
三、比較充滿空氣的皮球和癟皮球不同的運動狀態
1、玩癟皮球,感受沒有空氣的皮球運動狀態
提問:皮球里沒有了空氣會怎樣?我們一起來玩一下沒有空氣的皮球。(請幼兒拍、滾、踢癟皮球)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2、為癟皮球充氣,感受充滿空氣的皮球運動狀態
我們怎樣才能讓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呢?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打氣筒為皮球充氣,充滿空氣后請幼兒玩皮球,再次感受皮球充滿空氣的運動狀態。提問:這一次你又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結:原來皮球里只有充滿了空氣,它才能運動起來,才能像兔子那樣蹦跳,像輪子那樣滾動,像喜鵲那樣飛起來。如果里面沒有了空氣它就不能運動了,空氣真了不起!
3、游戲活動《我是一個大皮球》
教師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相應的動作。我是一個大皮球,大皮球圓又圓,大皮球跳一跳,大皮球滾一滾,大皮球轉一轉,大皮球向前飛,皮球沒氣啦!呼,呼,皮球又充滿氣啦。
四、活動延伸
孩子們,我們一起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一起去玩皮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