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倒立的小丑》教案(通用5篇)
《會倒立的小丑》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并簡單說出小丑夸張的外形特征,并能給小丑貼上五官。
2、學習動作揉、捏、壓、貼為小丑裝飾頭發,體驗動手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紙盤做的小丑輪廓,皺紋紙,固體膠,五官貼紙,裝飾用的貼紙。
經驗準備:幼兒有利用皺紋紙團圓,搓長條的經驗。
活動重難點:
感受小丑五官的夸張性,學習動作揉、捏、壓、貼,為小丑裝飾頭發。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丑視頻,激發幼兒的興趣
1、觀看圖片、視頻,這是誰呢?
2、討論:引導幼兒觀察小丑圖片并說出小丑的主要特點。
提問:看到小丑,你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覺得好笑?他的頭發和我們的頭發有什么不同?他們的五官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們討論回答)(引導幼兒說出小丑的特點)。
3、小結:小丑有著五顏六色的卷發,是一頂爆炸頭,臉上長著一個圓圓的大鼻子,總是咧著大大的嘴巴,一雙奇形怪狀的眼睛,可以是圓形、三角形等(總結過程再次出示圖片),小丑的五官都很夸張,很滑稽。
二、欣賞范例,討論制作方法。
1、師:小丑這么有趣,可是,他有一個難題,(出示紙盤頭飾)小丑的朋友們少了漂亮的頭發和滑稽的五官,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你們愿意嗎?那你們覺得可以用什么制作他的頭發呢?
出示范例,請幼兒觀察并討論:制作小丑需要哪些材料?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各種手工材料。
2、觀看視頻,教師講解小丑的制作順序。
①制作小丑的頭發,示范第一種方法:在頭發位置涂滿固體膠,將揉成團的皺紋紙緊密粘貼在一起(過程注意提醒幼兒固體膠的用法)第二種方法:在頭發位置涂滿膠,將被搓成長條皺紋紙從外到內按順序貼好;第三種方法:將被撕成長條的皺紋紙輕柔成蓬松的紙團,貼在頭發的位置。示范過程提醒小丑的頭發要粘的滿滿的才漂亮哦!
②畫五官,教師示范畫出小丑夸張的五官,并取出適量的粘土團圓,作小丑的鼻子(提醒幼兒小丑的五官盡量畫在在臉的中間,鼻子要做的立體。)
師:一個可愛的小丑完成了!
三、播放輕音樂,讓幼兒大膽創作。
1、師: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個小丑呀,好,老師幫你們準備好了材料,請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做吧!
2、再次交代操作要求:操作過程要認真、安靜,先制作頭發,再貼五官,保護好固體膠和貼紙,粘土用完要蓋蓋子,東西用完放回原位。聽到鈴鼓聲放下東西面向老師。
四、和小丑一起評析個別幼兒作品,說一說自己用了什么辦法完成作品的,小朋友們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
播放音樂,幼兒帶上頭飾,與小丑一起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跳舞,退場結束。
《會倒立的小丑》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繪畫活動。
2、能大膽發揮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裝飾畫面。
3、學習用傾斜或者彎曲的方法來表現小丑的簡單動作。
教學重點:
能大膽發揮想象勾勒小丑的形象,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裝飾畫面。
教學難點:
學習用傾斜或者彎曲的方法來表現小丑的簡單動作。
教學準備:
小丑圖片、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丑視頻導入,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小丑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丑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做小丑表演的動作。如:打招呼、敬禮、揮手、再見等。
3、幼兒師范“敬禮”動作,教師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并用語言描述小丑敬禮時身體的動作姿勢。
4、教師簡單示范用傾斜或者彎曲的方法來表現小丑的簡單動作。(出示小丑簡筆畫圖片)
5、幼兒自由作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出新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幼兒欣賞
《會倒立的小丑》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練運用折、畫、貼等各種技能制作滑稽小丑。
2、能夠仔細觀察圖片和作品范例,了解小丑的外形特點。
3、嘗試與同伴協商,一起制作滑稽小丑,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丑課件。
2、作品范例一個。
3、礦泉水瓶若干。
4、彩色長條。
5、各種形狀的卡紙。
6、彩筆、剪刀、雙面膠、膠水。
7、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課件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播放比較滑稽的音樂,更能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通過欣賞課件,總結小丑的特點。
提問: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特別的朋友,我們一起看看它是誰?
(2)看到小丑的模樣,感覺心里怎么樣,為什么覺得很好笑?
(3)你覺得什么地方很滑稽?
(4)他們的臉與我們的臉有什么不同?(小朋友分組互相討論)
小結:原來小丑有一個紅紅的鼻子,大大的嘴巴,一雙有趣的眼睛,看上去很滑稽很夸張。
2、欣賞范例,討論制作滑稽小丑的方法,并一起制作滑稽小丑。
提問:
(1)制作小丑需要哪些材料?
(2)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解制作小丑的順序。
3、介紹材料,一起協商合作創作作品。
提問:
(1)請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隨意制作滑稽小丑。
(2)鼓勵幼兒大膽創新,制作與眾不同的小丑。
(3)教師可適當介入,個別指導。
(三)結束部分
開一個作品展覽會,幼兒互相點評,評出最有創意的小丑。
《會倒立的小丑》教案 篇4
**年**月**日上午我上了一節公開課,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丑》。我的這節課分為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在開頭我就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探索,用大的長尾夾去夾身體的各個部分,看看夾在哪里可以使得小丑倒立起來呢,通過動手、思考、激發了幼兒要讓自己的小丑也能倒立的探究、操作的動機。(其實一開始試教的時候我是開始就告訴幼兒應該將長尾夾放在小丑的哪個部分可以使其倒立起來,后來我們研討發現這樣會禁固孩子的思維,違背了幼兒自己主動探索的原則)
第二部分是老師提供給幼兒不同的材料,硬幣、回形針、塑料片以及磁鐵,讓幼兒大膽的去動手實驗,親身親歷這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自己填寫記錄表,自己總結結論。發現科學事實,體會喜悅和滿足。
第三部分是繼續探究小丑倒立的秘密,讓幼兒自己玩起來,可以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這個科學探究活動,以小丑倒立這一情景貫穿始終,不僅吻合了孩子的興趣需要,通過問題情境不斷引發幼兒的認知沖突,發現世界是奇妙的、有序的、有規律的,激發進一步探究周圍世界的興趣。為兒童早期科學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當然活動中還是存在了諸多的不足,“影子”園長和園長工作室的老師們對于我的課,也給出了許多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
《會倒立的小丑》教案 篇5
活動意圖: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杠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學習填寫記錄表。
3、喜歡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小丑2個;事先畫好的小丑圖片(貼好襯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文件夾每人各2個;幼兒記錄表、筆、黑板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雙面范例小丑
“你們看過小丑表演嗎?我這兒有個小丑,他會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會嗎?幼兒嘗試。
(2)2種小丑進行比較
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兒用硬幣進行嘗試
硬幣貼哪小丑倒立。
(4)講述自己的發現
把硬幣貼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為什么小丑手部貼上硬幣能倒立?為什么貼在別的地方就不能?為什么要貼2個硬幣呢?
總結:2個一樣重的硬幣貼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嘗試未倒立起來的小丑。
2、記錄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討論
除了硬幣,還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記錄
小筐里有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和文件夾,我們來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并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兒實驗
(1)用各種材料試一試,做記錄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種材料分別去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來,試好后記錄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 ‘x’。注意:每次只用一種材料進行實驗。
(2)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為什么吸鐵石和文件夾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針不可以呢?
總結:這4種材料是不一樣的,吸鐵石和文件夾重一點,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針、雪花插片輕一點,小丑就倒立不起來了。
(3)試一試不同的材料貼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嘗試用同一種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紐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紐扣去嘗試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