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一堂關于“蠟嘴鳥”的國畫課
設計思路: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關于藝術教育的目標是:“1. 能初
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2.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3.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1]
品讀《綱要》關于藝術教育的目標,可以發現,在幼兒園進行美術活動是有意義而且必要的。因為參與美術(繪畫)活動,可以發展幼兒對美的感受力,表現力;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能提高幼兒學習其他學科的效果。
考慮到國畫課需要使用毛筆作畫,對幼兒來說難度稍大,我適當降低了對幼兒的要求,只要幼兒能使用毛筆作畫即可,而不強調運筆姿勢的正誤;對于臨摹作品的選擇,考慮到讓幼兒喜歡又容易學成,我選擇了相對簡單的“蠟嘴鳥”[2]。
活動目標:
1.嘗試毛筆作畫,了解一些關于毛筆和國畫的基礎知識。
2.引導幼兒體會國畫的作畫過程,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3.提供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國畫教材[3]。
2.毛筆、宣紙、墨、氈。
3.顏料。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吸引小朋友的興趣。
老師:小朋友你喜歡畫畫嗎?你以前是用鉛筆或者蠟筆畫畫的,是
嗎?見過大人用毛筆畫畫的嗎?在哪里見過呢?他們在畫什么?你喜歡他
們用毛筆畫出來的畫嗎?
2.介紹毛筆和國畫。
老師:其實毛筆用起來是很簡單的。(示范)只要用它蘸著墨汁,就
可以在紙上隨意畫自己喜歡的東西。用毛筆畫出來的畫就是國畫。
3.為幼兒演示作畫過程。
4.幫助幼兒操作毛筆作畫。
5.引導幼兒畫蠟嘴鳥。
6.借助作品的經驗,拓展幼兒的想象力。
教師小結:
1. 反思自己教學任務的選取及教學過程
在正式教小朋友畫國畫前,我了解到小朋友在幼兒園中班時學過美術,這說明她對美術有一定的了解;同時,我把“請”她畫國畫的要求提前告訴她,她很高興,很愿意學國畫。
在實際的操作中,我發現小朋友起初并不對我規定好的任務(畫蠟嘴鳥)感興趣,而是想起自己以前畫過的綠葉。因此我順勢先教她畫樹葉,讓她熟悉毛筆作畫的過程。接著,我才教給她蠟嘴鳥的畫法,并陪她一起畫,她很快便學會了。
2. 對幼兒表現的評價
幼兒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應該充分相信兒童。
幼兒對新鮮事物有很強的接受能力。
3. 對教學過程的改進
在教給幼兒設定好的教學任務時,首先要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比如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之前并沒有使用過毛筆,這樣直接實施教學,幼兒可能無法接受。但是當幼兒先試著畫自己喜歡的內容(例如本次教學活動中的綠葉)時,他們可能已經開始向老師的教學任務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