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做個守信用的孩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本學期,在東南片教研活動中,對社會領域進行了專題研討,下面一則活動是由溪口中心幼兒園郭旭華老師執教的社會活動《做個守信用的孩子》,該活動來自于省編教材《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上冊社會領域。
活動實錄: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和事例討論,知道講信用的含義。
2.懂得做一個守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要說到做到。
3.感受到守信用對交往的重要性,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二、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教師引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不過老師講完故事要和小朋友先做個約定,就等這個活動結束后,每個小朋友都給老師一個擁抱,老師就有小禮物送給他,你們能做到嗎?
(二)體驗故事,深入感受。
1.教師結合圖片講《我會遵守約定》的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教師提問:故事里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
2.利用多媒體欣賞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守信用的含義。
師引導語:那這個故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看看聽聽。
(1)結合圖片,引導幼兒理解巧虎不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
提問:巧虎答應小伙伴什么事情?他做到了嗎?
小兔是怎么想的?它們的心情怎么樣呢?
(2)再結合圖片,幫助幼兒感受巧虎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情緒。
提問:巧虎第二次回家,有沒有遵守約定?他用什么辦法遵守約定的?巧虎遵守約定,那小伙伴的心情又是怎樣呢?
小結: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就是遵守約定,遵守約定就是守信用。
(三)創設情境,明辨是非。
1.觀看情境表演一,討論:小朋友這樣做對嗎?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2.觀看情境表演二,討論:小朋友做得好嗎?為什么?
3.討論:怎么樣做是守信用的好孩子?為什么?
(四)聯系生活,引導做人。
師引導語:你知道生活中誰是守信用的人?他們是怎么做的?
引導幼兒與同伴自由講述。
師總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守信用的人,所以我們要做守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就要說到做到,如果不小心忘記了約定要及時向對方道歉爭取別人的原諒,這樣大家相處才能快樂。”
活動評析:
郭教師能認真準備,精心設計,從教材的分析、目標的定位、教學環節的設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內容貼近生活
本次活動選擇社會活動《做個守信用的孩子》非常有意義,活動內容來自于幼兒的生活,聯系幼兒的生活。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實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所以我們必須從小培養。把幼兒所熟悉的事作為活動內容能引發幼兒學習興趣,符合幼兒生活經驗水平、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
2.目標制定適宜
本次活動郭老師把活動目標定位在:懂得做一個守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要說到做到;感受到守信用對交往的重要性,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目標制定突出本活動的重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并涵蓋發展幼兒的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等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