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購物清單》
四、校對購物單和實物,并請每組的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計結果。
五、師:我們順利地幫小熊一家完成了購物的任務,為了感謝我們,果果和媽 媽決定好好招待我們,用我們今天買的水果蔬菜為我們做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出示統計圖,引導小朋友橫過來看),這是我們今天買的蔬菜水果,這是茄子,幾個?(記錄數量)什么顏色?(引導小朋友豎過來看,做上標記),可以做一個魚香茄子。這是胡蘿卜,幾個?(記錄數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熬一鍋胡蘿卜白米粥。這是西瓜,幾個?(記錄數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來一個冰鎮西瓜。這是蘋果,幾個?(記錄數量)什么顏色?(做上標記)來一個拔絲蘋果。
六、師:小朋友吃飽了嗎?讓我們一起做個輕松的運動吧。(舞蹈三只熊)
附統計圖:
茄 子 胡 蘿 卜 蘋 果 西 瓜
橙 色
紫 色
綠 色
紅 色
教學反思: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今天我當家“這一活動內容,在游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可孩子們的表現還是讓我始料未及。當我出示購物清單時,小朋友們立即被琳瑯滿目的物品吸引,熱烈地討論起來。我提問:“購物單上要買哪些東西呢?”小朋友們都搶著回答,“四個毛巾”,“三個牙刷”“三個牙膏”,“十個鉛筆”……“個”成了許多物品的量詞,我只好一一糾正,重復練習。看樣子,量詞的使用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應該多多練習。
分析清單時,我讓小朋友們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購物辦法。有的說開汽車,有的說推購物車,完全沒答到點子上。于是我換了一種方法引導:“超市里餅干和薯條是放在一起的,牛奶和飲料放在一起賣,購物單上的哪些東西是放一起賣的呢?”小朋友們一下明白過來,紛紛說出了我想要的答案。
進行物品歸類并整理清單這個環節時,我只想著抓緊時間,能讓課順利進行,沒有提供讓小朋友主動學習,動手操作的機會,而是一手包攬,全權代辦,剝奪了小朋友們探索的好奇心。
購買物品的任務布置下去,小朋友們一下興奮起來,對我提出的要求置若罔聞,“轟”的全都跑到貨架前,拿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只好讓他們回到座位上,重新講了要求,但還有小朋友出錯。我想:如果我在提要求時將要求細化,并請個別小朋友復述要求,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同時小朋友的分工協作能力欠缺,只想著個人,沒有融入到小組的活動中,這方面的教育亟待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