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公主殿下來的那天
2.幼兒操作并記錄數量。
四、引導幼兒比一比、選一選。
1.師:“你們都擺好、貼好了嗎?那誰來說說你測量的結果呢?最大的東西找到了嗎?我們一起來選一選。”
2.師:“今天,我們和小燈籠、村長一起為公主殿下準備好了最大最好的物品,公主一定非常開心,我們快一起去迎接公主殿下的到來吧。”
教學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讓幼兒在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能夠激發和保持幼兒對數學學習的持久動機和興趣,具有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公主殿下來的那天》是一本融匯了物體面積比較的數學知識在其中的繪本。公主殿下要來村莊,哪些最大最好的物品可以讓公主用,成了整個繪本的主線索。一個故事聽下來,一本繪本欣賞下來,通過觀察和操作,幼兒逐漸掌握了比較物體面積的方法。
本活動我以白板課件的形式進行呈現,幼兒既能觀察、欣賞到繪本故事的畫面內容,結合我的現場講述與播放錄音的形式,幼兒能清楚的理解故事內容,又能通過白板操作演示、個別幼兒操作示范將活動重難點逐步突破,幼兒能更直觀的感受到并初步掌握比較的相關技能,通過多媒體的介入,幼兒更感興趣,從而得到情感、樂趣方面的滿足。
本活動我進行了兩次磨課,一次正式組織教學。在第一次磨課時發現,我所說的引導語與繪本內容結合還不夠緊密,到活動后段就基本都是側重比較,與繪本故事脫離開來;準備的操作材料難度差距比較大,“選餅干”的難度比較大,沒有一個幼兒能準確的擺放、粘貼比較材料以及所需粘貼的個數較多,導致活動用時過長,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修改,將引導語進行再思考,盡量圍繞繪本的主題與主人公展開,操作材料也進行了修改——將比較對象面積縮小。在幼兒操作之前也對最難的比較——“選餅干”操作進行了示范、講述。如此進行了第二次磨課,用時還是有些長,因此我將材料對半分,每個幼兒測量一個物品,兩個幼兒的測量結果結合在一起方能知道選擇結果。在第二次磨課中還發現了繪本中的圖片——兩張床的大小懸殊過大,以致不用比較都能知道哪張床大,因此我對課件中的床的大小進行了修改,在一系列的修改后,我進行了正式教學。
在正式教學過程中,環節開展的比較順利,幼兒也很配合,大多數幼兒都能結合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活動用時也比較適宜,但是在選擇評價環節,由于在示意圖上沒有標上序號導致我提問時幼兒不能很好的反應出自己操作的是哪一個物品,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細心,爭取考慮更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