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大誰。ňx9篇)
誰大誰小 篇1
一、活動目標
1. 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2. 懂得運用大于號和小于號。
3. 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動準備
畫有“〈”“〉”符號卡片兩張、1—10數字卡一套、蘋果卡片三張、桃子卡片兩張、粉筆三支、鉛筆一支、練習題每人三張。
三、活動過程
。ㄒ唬 引出主題,認識大于號 “>” 和小于號 “<”。
1. 教師邊出示 “>” 和 “<” 的卡片,邊說:“今天老師帶來兩個好伙伴給你們認識,你們認識他們嗎?”
2. 教師出示大于號 “>”
。1) 教師:它叫大于號,開口向左,跟著老師念: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3 >1,讀作三大于一,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3. 教師出示小于號 “<”
。1) 教師:它叫小于號,開口向右,跟著老師念: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2<4,讀作二小于四,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小于號,尾巴對著小數翹。
(二) 學習 “>” 和 “<”的實際運用并進行可逆聯想.
1. 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比較結果。
蘋果是三個,桃子是兩個,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兩個,蘋果是三個,2比3小,所以2<3
2. 出示3支粉筆,一支鉛筆進行比較。
粉筆是三支,鉛筆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鉛筆是一支,粉筆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 練習題每人三張,一張填物體的數量,兩張填上數量并填“>”和“<”,鞏固對“>”、“<”的認識和運用。
。ㄋ模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填“>”和“<”。(從實物之間的比較過渡到數目之間的比較,幼兒逐步理解大于和小于的實際意義并學會正確使用)
誰大誰小 篇2
活動目標:
1、用目測和觸摸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初步感知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從三個大小不一的物體中,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活動準備:
1、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2頂帽子圖片大小不同的2件衣服圖片,寶寶、媽媽、爸爸頭像圖片各一。
2、大小明顯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皮球、積木、娃娃等,裝玩具用的大筐、口袋各一個。
3、大中小鞋子圖片各一,大中小不同的幾組物品:如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
4、每組幼兒一盒油畫棒。
5、練習冊。
活動過程:
1、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辨認大小。
出示兩頂顏色相同、大小不同的帽子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頂帽子的大小不同。
教師:這兩頂漂亮的帽子一樣嗎?(他們一個大,一個小。)它們是誰呢?哦!大的是媽媽的,小的是寶寶的。(教師出示媽媽和寶寶的頭像并為他們戴上帽子。)
出示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請幼兒說一說他們的大小。
教師:這兩件大小不同的衣服是誰的?(引導幼兒操作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為什么呢?(請幼兒用"大小"來描述)
游戲:看誰找得快。看一看,摸一摸比較大小。
教師為幼兒準備許多大小不一的物品,分別放置在玩具筐和口袋里。請幼兒自由選擇,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找出玩具筐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或者摸出口袋中大小不同的玩具兩個,將大的送給媽媽,小的送給寶寶,比一比,看誰送得對。
2、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
出示三雙顏色、大小不一的鞋子,辨認最大的和最小的。
教師:哇!這里有三雙鞋子,他們是爸爸的、媽媽、寶寶的`。(教師出示爸爸、媽媽、寶寶的頭像。)哪一雙是爸爸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大的。)這是最大的。那一雙的寶寶的?(引導幼兒找出最小的。)
教師分別出示幾組大中小不一的皮球、花朵、玩具汽車等,幼兒看老師拿相應大小的物品,快速說出"最大的"、"最小的"。
3、操作練習冊,鞏固對大小的辨識。
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們小朋友認識大于號,小于號,并學會了在活動中運用。知道,張大嘴巴的那面要朝大數。將數學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選擇他們熟悉的情境進行游戲,他們很感興趣。此次的教學活動進行的很順利,也很完美。
誰大誰小 篇3
計算:誰大誰小
活動目標
1、練習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
活動準備
故事:《三只熊》及相應的圖片,三個一組,大、中、小各一的東西,如:皮球、書等!段业臄祵W》第14、25頁。
活動過程
一、故事:《三只熊》(出示圖片)
師:今天我們來聽個故事《三只熊》。(突出講述故事里熊爸爸、媽媽、孩子的碗、椅子和床部分)
師: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她到了哪里?干了些什么事?
師:我們再把這個故事聽一次。(講述過程中的大、小碗、椅子、床由幼兒講出)
二、比較大小
老師分別拿出準備好的`三個大小不同的東西。
師: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里的皮球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請小朋友把它們從大排到小的排整齊。
(然后再拿出準備的一組書,要求同上)
師:真不錯,現在請小朋友我們把這些東西從小到大的排。
三、作業。
師:請小朋友打開書的第14頁,先看書上畫的是什么?有幾只?它們有什么不同?請聽老師的要求,把最大的涂上紅色,最小的圖上黃色。
師:請小朋友把你們的手舉起來,來和老師的手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出示大的手套)這里有個手套,你們說這個手套讓小朋友戴呢?還是老師戴?為什么?(出示小的手套)這個手套誰可以戴?為什么?
師:(在老師的幫助下翻到書的25頁)再看到書的25頁,觀察書上的東西,這是三只熊的東西,請小朋友看看熊爸爸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媽媽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孩子呢?
誰大誰小 篇4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借助工具,發現比較不規則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2、啟發幼兒學習用數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圖形的大小;顒訙蕚洌1、兩張差不多大小的紙。2、尺子、小方格,筆,正方形格子紙,大長方形格子紙等;顒舆^程:一、 梳理已有經驗,運用目測法和重疊法比較圖形的大小。1、目測比較的法師:“楊老師知道,我們大(6)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兩張差異比較大的圖形)”“它們倆誰大誰小?”“哦,小朋友真厲害,用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2、重疊比較的法。師:“剛剛這個太簡單了,接下來給你們來個難點的,看這次他們倆誰大?(出示兩張大小差小的圖形)”(幼:藍的大、橙的大、一樣大)師:“有不同意見,看來這次不能用目測的方法直接看出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來知道到底誰大呢?”(幼兒:“重疊起來”)請幼兒上來嘗試。師:“看出來誰大了嗎?他把兩張紙的上邊和左邊對齊了,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出來了,這個就是重疊的方法!倍、運用各種工具探索比較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1、介紹不規則圖形。師:“我們小朋友真聰明,這個問題也難不倒你們。你們想不想來挑戰更難的問題!睅煟骸翱,我帶來了兩位奇怪的朋友,一個是紅圖形,一個是綠圖形。聽,他們倆在吵架呢,紅圖形說:我比你大。綠圖形說:我比你大。小朋友你們來說說,到底誰大誰小?”2、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意見,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幼:“疊起來”。師:“這邊看紅的大,反過來看綠的大?磥碇丿B的方法也不行。”3、介紹各種材料。師:“看老師這里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的材料,有尺子、小方格、筆、兩種格子紙等。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一試,用不同的方法,比出兩個圖形誰大誰小。試的時候我們還要把過程記錄下來。(出示并講解記錄表)。4、介紹記錄表。師:“這里是綠圖形和紅圖形,小手就表示你用了什么樣的材料。眼睛表示你發現了什么。三、幼兒交流各種方法。1、尺子師:“誰用尺子來進行比較的,給我們介紹一下。”小結:看來尺子不能準確的量出到底誰大誰小,我們應該找個更準確的方法來比較。2、小方格師:“,你用了什么方法?給大家來說說(請用小方格比較的小朋友)”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來用畫小方格的方法來比較,不過這個方法有點慢,我們應該找個更快一點的方法!3、大長方形紙(內含小方格子)。(1)請幼兒交流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來給大家說說。”師:“你是怎么做的?(幼:先把它畫下來,然后數一數它有幾格)我們看看他是怎么畫的?(情況一:畫的正好。師:“他把圖形的邊和格子的邊都對齊,然后用筆沿著圖形的邊畫下來!鼻闆r二:隨便畫的。師:“他把圖形隨便一放然后畫下來,這樣畫格子怎么數呢?”(把兩種情況都拿出來對比,引導幼兒發現哪種畫法好)(2)請幼兒集體試試師:“介紹的方法好不好,你們想不想試試。在動手做之前先聽好楊老師的要求,請小朋友每人選一個圖形試一試,數好后和旁邊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對不對。”師:“比出來了沒有,哪個圖形大呀?”小結:看來這個數格子的方法真是好方法。4、大正方形方格紙。(1)幼兒交流情況一:有發現。師:“有誰用到這個正方形方格紙的?請你來說說。”情況二:沒人發現。師:“有誰用到這個正方形方格紙的?其實這里藏著另外一種更快的方法,如果我們把圖形放在這兩一樣大小的正方形格子紙上。你有什么發現?”(視頻演示兩個圖形、兩個方格紙,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觀察幼兒反應,教師動作暗示。綠色的圖形放在這張紙上它缺了幾格?紅色的圖形缺了幾格?現在你能看出這兩個圖形誰大誰小了嗎?為什么?小結:原來綠圖形格子缺的少,說明綠圖形比較大,紅圖形格子缺的多,說明紅圖形就比較小。(2)師電腦演示,經驗遷移,請幼兒比比。師:“剛才我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數格子比大小的辦法。那么楊老師要考考大家,誰能最快地比較出下面三個圖形的大小,眼睛看仔細了。(課件演示)小結:同上四、結束語師:“今天我們用數格子的辦法比較出圖形的大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我們小朋友大膽去探索發現,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整理一下。
誰大誰小 篇5
一、活動目標。
練習比較三個物體的大小。
二、活動準備。
1、故事:《三只熊》及相應的圖片,三個一組,大、中、小各一的東西,如:皮球、書等。
2、《我的數學》第14、25頁。
三、活動過程。
。ㄒ唬┕适拢骸度恍堋罚ǔ鍪緢D片)
1、師:今天我們來聽個故事《三只熊》。(突出講述故事里熊爸爸、媽媽、孩子的碗、椅子和床部分)
2、師:你最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她到了哪里?干了些什么事?
3、師:我們再把這個故事聽一次。(講述過程中的大、小碗、椅子、床由幼兒講出)
(二)比較大小。
1、老師分別拿出準備好的三個大小不同的東西。
2、師: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里的皮球哪一個最大?哪一個最小?請小朋友把它們從大排到小的排整齊。(然后再拿出準備的一組書,要求同上)
3、師:真不錯,現在請小朋友我們把這些東西從小到大的排。
。ㄈ┳鳂I。
1、師:請小朋友打開書的'第14頁,先看書上畫的是什么?有幾只?它們有什么不同?請聽老師的要求,把最大的涂上紅色,最小的圖上黃色。
2、師:請小朋友把你們的手舉起來,來和老師的手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出示大的手套)這里有個手套,你們說這個手套讓小朋友戴呢?還是老師戴?為什么?(出示小的手套)這個手套誰可以戴?為什么?
3、師:(在老師的幫助下翻到書的25頁)再看到書的25頁,觀察書上的東西,這是三只熊的東西,請小朋友看看熊爸爸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媽媽應該用哪些把它們連起來?熊孩子呢?
誰大誰小 篇6
活動目標:
1、 認識大小標記,按照大小標記將物體分類。
2、 大膽講述自己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對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大小標記、地墊。學具:物品人手一個(種類是人數的一半,同種物品大小不同,顏色、形狀相同)。
活動過程:
1、 認識各種物品,比較同種物品的大小。
1出示各種物品:“小朋友看墊子上有什么?
2請小朋友一人拿一樣東西找到和它長得像的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請小朋友講出兩個物品的.不同。
2、 按照物體的大小選擇相應的標記。
1出示大小標記,請小朋友說出它的不同,并且用身體動作來感受大小標記的含義。
2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物品按照大小送到相應的大小標記筐內。
3、 按大小標記將雪花插片歸類。
4、 游戲:大泡泡、小泡泡
教師出示大小標記,幼兒看標記進行游戲。
區《綱要》試點園數學活動《誰大誰小》評析
1、 老師的教態好,在活動中收放自如。老師帶幼兒玩數學游戲氛圍好,幼兒很開心。
2、 活動目標清楚,材料源于生活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自主性得到發揮。
3、 老師能將知識點轉化為興趣點,幼兒很容易掌握,老師的教育策略運用得好。
4、 建議:
1在第一環節老師提“哪里長得不像”時,可以讓幼兒先說像地方,在此基礎上再觀察不像的地方,幼兒會講的更好。
2分插片的環節已經不是難點,可以增加其它物品讓幼兒來分。
3可以把以前認識的標記拿出來,分幾組操作,這樣數學活動會飽滿一些。
誰大誰小 篇7
一、 復習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請幼兒認讀。
2.游戲:碰球(復習5的分合)
師:嘿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生: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1起來是5。(依次說完5的分合)
二、 新授5的加減。
A1.出示背景圖,老師邊操作邊講解:草地上先跳來了2只小兔子,又跳來了3只小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
3.啟發幼兒說出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4.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5.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2+3=5)
6.提問:如果草地上先跳來3只兔子,后跳來2只兔子,應該怎樣說出算式?
7.請一名幼兒說出相關的算式(3+2=5)
8.比較兩道加法算式的異同。
9.拓展練習:8+9=17 9+8=?
B1.老師再次出示背景圖,操作并講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現在草地上有幾只兔子?
2.指定幼兒回答并說出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3.請幼兒口頭說出算式。
4.老師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兒齊聲讀算式。(5-2=3)
5.提問: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還剩下幾只兔子?
6.請幼兒交流、討論并回答。(5-3=2)
7.比較兩道減法算式的異同。
C游戲:你問我答
師:小朋友,我問你,2+3=?生:╳老師,告訴你2+3=5
依次說完所有的算式。游戲熟悉后,可以讓孩子們互相提問回答,鞏固加減法計算.
D搶答:看誰最快?
老師準備一些口頭的加減法應用題,師讀生搶答,比一比,誰最快?例如:河里游來了3只鴨子,又游來了2只鴨子,一共有幾只鴨子?(答得多又對的為勝,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
誰大誰小 篇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2、懂得運用大于號和小于號。
3、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二、活動準備
畫有“〈”“〉”符號卡片兩張、1—10數字卡一套、蘋果卡片三張、桃子卡片兩張、粉筆三支、鉛筆一支、練習題每人三張。
三、活動過程
。ㄒ唬┮鲋黝},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和
。1)教師:它叫大于號,開口向左,跟著老師念: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2)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3>1,讀作三大于一,跟著老師再念一遍,大于號,開口向著大數笑。
3、教師出示小于號和“2
桃子是兩個,蘋果是三個,2比3小,所以21
鉛筆是一支,粉筆是三支,1比3小,所以1”和、和“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圍圍墻: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數按規律排序。
c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征串成彩鏈條。
d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律性。
3.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
4.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現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律。
(第一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第三張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讓幼兒自取不同顏色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
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
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2.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活動延伸: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誰大誰小 篇9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ppt—10以內的數
2、趣味練習—湊10
趣味練習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感知10以內的數
1、目測數群,感知10以內的數。
出示圖片一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什么?(小花)
有多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教師帶領幼兒一一點數,并說出物體的總是10。
2、學習按群測數。
。1)教師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想一想: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朵花?
說一說: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么?
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2)出示圖片八
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鼓勵幼兒自己用這種辦法說出總數。
教師借助手勢,啟發幼兒用手畫圈表示總數。
二。操作活動
出示圖片十一
1、游戲:找朋友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數字,說一說,圖上有什么?
每張卡片上的數是多少?
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和起來是10 的兩個數字數字。
2、填數字
出示圖片五
觀察畫面,說說:方框里應該填幾?
啟發幼兒在格子里寫上相應的數字。
3、湊10游戲
趣味練習:數一數左邊的個數,如果要湊成10,在方框里填上所需的個數。
三、活動評價
評價:“連線”和“寫數字”,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
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