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活動設計《花果山上摘仙桃》
(3)越過火焰山:把棍豎擺分成兩列,中間間隔15cm,幼兒兩腳一前一后站在棍的中間,兩手側平舉保持身體平衡,幼兒分成兩隊進行比賽,最先走完者獲勝。
(4)翻山越嶺到達花果山摘仙桃:用“金箍棒”排成一排當做小溝(幼兒練習雙腳立定跳);用凳子當做登高物(幼兒練習高處往下跳),最終到達花果山摘到了仙桃。
2、個別幼兒練習動作。
3、游戲比賽《花果山摘仙桃》,哪組最后一名幼兒最快回到起點就馬上舉起旗子哪組就獲得冠軍。(分紅、黃、藍隊進行比賽)。
四、孫悟空和猴子們摘到仙桃后歡呼勝利,做放松運動,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1、成功:
(1)本活動的選材我立足于《綱要》,選擇生活化、游戲化的活動內容,用幼兒感興趣的“花果山上摘仙桃”的形式來開展活動,活動中教師扮演美猴王,孩子們扮演小猴子,幼兒在愉快的游戲、表演和競賽中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改變了以往單調乏味的動作訓練,讓孩子們用自創的不同方法來進行體育鍛煉。由于金箍棒的方法不限,幼兒在活動中擁有較大的探索空間,因此,在活動中,幼兒所表現出的積極性非常高,能想出許多花樣玩金箍棒,滿足了幼兒自主的需要。同時,小朋友在分組活動中交流次數的頻繁,也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
(2)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以表演西游記主題歌引入,并設下了懸念,結合以往生活和游戲的經驗來激發孩子的想象,避免了過多的引導,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最主要的是我在本次活動中 做到了一物多用,一根自制的紙做“金箍棒”卻讓孩子們玩出了不同的花樣,進行了跳、跨越、爬行、投擲等基本動作的練習,訓練了幼兒的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材料簡單、廢物利用,玩法卻富于變化是本次活動的特點,針對幼兒在體能發展上的各種差異,滿足不同層次孩子的需求,從活動效果可以看出孩子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
(3)本活動我以游戲貫穿教學,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自然性等特點,在游戲中體現最為淋漓盡致,這是游戲本質所決定的,將健康活動與游戲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因為活動使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嘗試了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因此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做到了情感價值的提升,將健康活動與品德教育相結合,活動中自然融入奧運健兒精神“生命不息,勇攀高峰,不怕困難,爭取勝利"的品德教育,避免了單純的說教。
2、不足與對策:
(1)幼兒進行金箍棒的自由探索玩法訓練時,因為場地大,幼兒當時的興趣又達到極致,這時幼兒的調控不好把握。此時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讓孩子做到收放自如,回到教師教學的軌跡上來是必須注意的問題。
(2)進行各種“金箍棒”的擺放、組合對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活動中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嘗試行為頻發率極高,這時要注意幼兒的安全及個體的需要,教師適時表揚那些表現好,動作完成較完美的孩子,同時側面提示其他孩子按要求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