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體育《好玩的竹梯和輪胎》(精選2篇)
大班體育《好玩的竹梯和輪胎》 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穩定的方法走竹梯,發展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
2.能自主組合竹梯和輪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3.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
材料準備:
1.竹梯、輪胎、塑料蔬菜、籃筐。。
2.事先有玩竹梯和輪胎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導入。
幼兒聽從老師的口令進行列隊練習做熱身運動。(齊步走——立定——向右轉——向右轉——向左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以第二、第三、第四為中心向中間靠攏,散開;變兩隊——變四隊)
二、幼兒自覺組合兩個輪胎和一架竹梯,并探索兩種走竹梯的方法。
1、師:今天,我給你們兩隊的小朋友都準備了竹梯和輪胎,你們準備怎么玩?
2、幼兒想辦法自由組合輪胎和竹梯。
3、教師評價幼兒共同搭的小竹橋,并請幼兒到小竹橋上面去走一走。
4、幼兒走竹梯,教師觀察指導。
5、小結:走的兩種方法(踩在竹梯中間走和旁邊走)
輔助提問:你是怎么走的?
三、幼兒自由組合4個輪胎和一架竹梯,進一步探索穩走竹梯的方法。
1、你們真會動腦筋,再獎勵你們每隊兩個輪胎,再去玩一玩。
2、教師評價幼兒的再次組合后,請幼兒用剛才兩種走的方法嘗試走新的竹梯。
3、幼兒走,教師觀察。
4、提出問題:剛才我發現有些小朋友在走的時候,身體晃來晃去,很不穩,但有些小朋友走得卻特別穩,請他來試一試,看看他是怎么走的。
5、小結:
不管你是在中間走還是兩邊走,都要把手伸平像小飛機一樣,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保持平衡,再記住一點,千萬別急,等腳踩穩了再繼續往前走。
6、用剛才說的方法,請幼兒再次嘗試。
四、感受成功的喜悅。
綜合訓練動作技能,在競爭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
指導語:“你們真厲害,學會了穩穩的走竹梯。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小飛機運果子!
游戲方法:用剛才穩穩的方法走過小竹橋,然后跨過“小土敦”(輪胎布置)。運一個果子,從旁邊跑回來,到隊伍的最后。
2.幼兒游戲。
3.教師小結比賽情況和比賽中出現的問題。
4.再次增加難度,教師在一頭再加一個輪胎:
果子也想乘著你們的小飛機過一過小竹橋,現在我再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請你們來挑戰一下。
5.幼兒再一次游戲。
四、放松運動
1.一人一個輪胎小船,躺在上面做“劃船”等動作。
2.師幼一起收拾并整理好各種活動用具。
大班體育《好玩的竹梯和輪胎》 篇2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材料應來源于生活,體育活動中的器材也應如此。竹梯和輪胎,都是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兩種器材,因此我們選擇了這兩種器材組合的方式設計了本次活動。
縱觀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基本達成,活動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平衡能力,還鍛煉了孩子們的勇敢精神和合作精神。接下來,我重點從活動設計和活動取得的成效兩方面進行仔細地分析和反思。
一、幼兒自主組合竹梯和輪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竹梯的玩法多種多樣,晨間活動或游戲活動的時候孩子們都在玩,有一定的經驗,所以我提供給孩子們竹梯和輪胎,讓他們自由合作著組合。在他們組合的基礎上進行活動,不僅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也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理念。
二、充分挖掘材料的功能和價值,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
其實,在所有的運動中,協調能力是基礎。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充分挖掘了器材的價值功能體現,主要體現在輪胎的運用上。
剛開始,輪胎只墊在竹梯下面,幫助提升高度、增加難度的工具;接著,輪胎又出現在游戲《小飛機運果子》的游戲環節中,作小土坡,不僅豐富了游戲的情趣,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跑、跨能力,跨越輪胎發展了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最后輪胎又出現在放松環節,作小船,是幼兒放松、休息的一個有趣的工具。
三、創設挑戰性的運動環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體育運動應充分體現野趣、情景化、挑戰性和規則。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創設各種主題情節游戲、營造競爭氛圍的挑戰性運動環境,能激發幼兒積極探索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愿望,更能激發幼兒從被動轉為主動的參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挑戰性。
前面幾次研討,我們都是以斜坡式出現,但高度不是很高,難度不夠大,孩子們覺得比較容易,滿足不了他們想挑戰的欲望。所以這一次,我試著在平面上逐一增加高度,即一層、兩層逐漸增高。對幼兒來說就充滿了挑戰性,激發幼兒的興趣。
從孩子的能力看,大部分孩子在一層竹梯的嘗試中都獲得了成功,但在兩層竹梯上,有部分孩子們就出現腳發抖、搖晃的現象,但經過我們交流之后,總結出了穩走竹梯的辦法:兩手伸平,想小飛機一樣;一步一步慢慢走。再一次嘗試的時候,大部分孩子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體育活動中,教師同樣要關注到幼兒的個別差異。
這是本次活動比較欠缺的地方。
有些幼兒平衡協調能力非常好,在一定高度上走竹梯,不僅穩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有些幼兒即使用了正確的方法,也還是晃來晃去,這就體現了幼兒的個別差異。
其實在活動的最后一個難度提升環節,我們可以針對幼兒出現的個別差異性問題,設置不同高度、難度的竹梯,供幼兒自主選擇。這樣就可以使平衡協調能力強的幼兒再次挑戰,體驗更大的成功;而平衡協調能力弱的幼兒呢?可以再次嘗試練習,等難度低的竹梯嘗試成功以后,再去嘗試難度更高的,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相互研討活動,其實是一種很好的磨課形式,任何有質量的活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實踐、觀察、反思、調整、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