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葡萄》教案(通用8篇)
《摘葡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送、婆、樂、笑”4個生字。
2復習聲母b p m f ,學會拼讀音節“p——u——pu p——o——po m——I——mi”等音節。
2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3學習筆畫“┗”,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樂,區”。
教學重難點
1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送、婆、樂、笑”4個生字。
2能拼讀音節“pu po mi”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水果?
(出示詞語卡片:蘋果、西瓜、梨、橙、哈密瓜、葡萄等,讀一讀)
2師:秋天到了,一串串葡萄熟了。紫瑩瑩的葡萄真漂亮啊!
3出示圖片(一個小男孩在葡萄架下摘葡萄)問:說說你看到誰在干什么?
4揭示課題:14 摘葡萄,齊讀課題。
二 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錄音,要求:聽清課文內容。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文內容
3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
4教學生字:送、婆、樂、笑
(1) 教師領讀,讀準字音。
(2)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
(3) 用好辦法記住字形。重點指導“樂”,學習新筆畫“┗”,書空。
(4) 各有側重進行交流:用“樂”、“送”擴詞,說說“笑”的反義詞。
5將生字送回課文,自讀課文。
6跟老師讀兒歌。
7同桌互讀,加上動作表演。
8齊讀。
說明:
這一環節的特點是在閱讀中識字。從文入手,圈生字、學生字,再回到文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朗讀兒歌。
三 學拼音
1復習聲母:抽讀卡片b p m f
2出示音節:p—o—po p—u—pu m—i—mi練習拼讀。
3在兒歌中找到帶有這三個音節的詞:婆、葡、瞇
4再練習拼讀(小老師領讀,男女生拼讀等各種形式)
說明:
學習拼讀音節,再在兒歌中找出帶有這些音節的字,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學生學拼音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四 練習
1看圖(爸爸、斧頭、木頭),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2看圖下的音節,讓學生自己拼讀,圈出正確的音節。
3交流,小老師帶讀。
五 復習鞏固
1做摘葡萄游戲。
2齊讀兒歌。
3背誦兒歌。
說明:
復習鞏固這一環節在教學中不可少。因學生的年齡較小,一節課學習的內容較多,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復習。復習的形式可多種多樣,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
五 寫字指導
1復習筆畫:“┗”書空筆畫,注意折的時候要稍有停頓。
2出示“樂、區”,找出這兩個字的共同筆畫。
3老師示范寫字,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認真描寫,要求:學生注意兩個在字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明:
分散難點,先學會新筆畫“┗”,再找出“樂、區”,這兩個字的共同筆畫。然后看老師示范寫字,并跟著書空,最后自己描寫,注意兩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摘葡萄》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跳新疆舞,嘗試手腳協調跟著音樂舞蹈。
2、初步體驗新疆舞蹈的歡快。
活動準備:
1、“娃哈哈”音樂、
2、新疆葡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介紹新疆
價值分析:通過介紹新疆,感受新疆人民能歌善舞,激發對新疆舞的喜愛。
1、圖片:他們是誰,請你來介紹?
小結:新疆人喜愛跳舞,最喜歡用“鈴鼓”來跳舞。
2、我們一起來學學新疆人用“鈴鼓”跳舞。
小結:拍一下鼓面,腳踮一下。
二、摘葡萄
價值分析:通過摘葡萄的舞蹈情節記憶動作順序,嘗試跟著音樂進行舞蹈。
1、圖片:這是什么?
過渡語:新疆除了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它還是個“水果之鄉”,現在是葡萄豐收的季節,新疆的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一起去葡萄園幫忙采葡萄。
2、教師表演(一):怎么采葡萄?
小結:手腕輕輕轉一轉。
3、教師表演(二):采葡萄的順序怎么樣?
小結:左邊轉兩下,右邊轉兩下,旁邊轉兩下,上面轉兩下。
4、幼兒練習手部動作。
三、表演:摘葡萄
價值分析:嘗試聽音樂合拍動作學跳新疆舞,通過摘葡萄體驗新疆舞蹈的歡樂。
1、跟著音樂配上腳部動作摘葡萄:怎么才能摘出最大最甜的葡萄?
小結:掂一下腳,手轉一下,再掂一下,手再轉一下,美味的葡萄摘下來。
2、再次跟著音樂摘葡萄。
《摘葡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兒歌,在閱讀中認讀“送、婆、樂、笑”4個生字。
2、復習聲母bpmf,學習拼讀音節:pupomi
3、學習筆畫,并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樂、區”。
4、學習關心尊敬長輩。
教學重難點
1、在閱讀中認讀生字。
2、“樂”、“區”的書寫筆順。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圖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畫,導入新課。
1、出示圖畫。(課文插圖)
2、觀察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相機板書課題:摘葡萄
二、學習兒歌
1、出示兒歌:葡萄架,掛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樂得瞇瞇笑。
2、教師范讀,領讀。
3、朗讀兒歌。
(1)自由練讀(打開課本,右手指讀。)
(2)圖文對照指名讀。
(3)加動作齊讀。
4、學習生字。
(1)過渡:兒歌咱們會讀了,那么老師把這些字寶寶從隊伍中叫出來,你還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貼出生字卡片。送婆樂笑
(2)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說說這四個字你都是怎么記住的?要注意“樂”和“送”的讀音
(4)開火車認讀。
(5)齊讀兒歌。
5、兒歌。
(1)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給婆婆品嘗,你想夸夸他們嗎?
(2)賽讀兒歌。(可以男女生賽讀,也可以小組之間賽讀。)
三、復習拼音,學習音節。
1、出示卡片,開火車認讀——接順口溜——抽卡片,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2、學習音節pupomi
(1)出示詞語葡萄(葡加拼音)——(媒體演示或卡片演示)p——u——pu
教師示范拼讀,學生跟拼,開火車拼讀。
(2)出示詞語:婆婆p——o——po學生嘗試拼讀。開火車拼讀。
(3)出示詞語:瞇瞇笑m——I——mi學生嘗試拼讀。開火車拼讀。
3、練習圈出正確的音節。
四、學筆畫,描一描。
1、出示:樂(其中豎折為紅色)認識筆畫豎折。
2、師范寫豎折,邊寫邊說出筆畫名稱。學生書空,說名稱。
3、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樂”,生邊跟著書空邊說筆畫名稱。
4、出示:區找一找豎折。
5、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
五、鞏固拓展
1、讀兒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紙船,
外婆樂得瞇瞇笑。
2、找朋友。
笑送
《摘葡萄》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發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掛繩兩根懸掛高低不一的紙葡萄,小動物頭飾,玩具筐三至四個活動過程:
1、小動物們做操幼兒戴上頭飾做一套律動,活動身體。
2、游戲:摘葡萄幫助老奶奶摘葡萄。兩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來。
3、結束游戲,老奶奶謝謝大家,請大家吃葡萄。
活動目標:
1、知道小動物和小朋友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媽媽,增進幼兒與媽媽的情感。
2、勇敢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各種布制、毛絨、同類動物玩具大小各一個到兩個。
2、每個小朋友媽媽的單人照片一張;"開火車"、"搖籃曲"音樂磁帶,小孩哭聲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輕松活動(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
1、游戲"開火車"進活動室。
2、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喜歡的動物玩具玩。
3、播放搖籃曲,讓幼兒抱著玩具休息一會兒。
二、認識媽媽和寶寶。
(音樂中斷,傳出一陣哭聲)師:咦?誰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寶寶在哭(老師從錄音機后面拿出猴寶寶)。猴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媽媽了,你的媽媽是誰呀?哦,是大猴,猴媽媽在哪里呢?小朋友幫找一找好嗎?(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寶寶的媽媽是大猴,猴寶寶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動物?是媽媽還是寶寶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兒自己觀察、比較)
小結:媽媽大,寶寶小。
三、游戲"找媽媽"。
1、引導幼兒幫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2、展示幼兒媽媽的相片,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媽媽。
3、共同歡呼"找到媽媽了"。
小結:每個寶寶都有媽媽。(媽媽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幼兒)
4、讓幼兒對著相片跟媽媽說一句話,如"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拿媽媽的相片向在座老師介紹媽媽。
《摘葡萄》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跳舞蹈“葡萄豐收”,進一步鞏固墊步,體驗和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和詼諧的風格。
2、學習如何從“臂測”過渡到“目測”的方法來學會“S”形穿插的隊形變換。
3、在“葡萄搭架”的表演中體驗堅持的樂趣,在猜測舞伴活動中體驗嘗試推測及與新舞伴共同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音樂磁帶 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圖片葡萄,今年的葡萄大豐收了,這么多的葡萄在一起,高興的跳起舞來了。
二:幼兒站成大圓圈,學習舞蹈的基本動作。
1、教師唱譜幼兒隨音樂復習墊補及手腕轉動。
2、幼兒單圈變雙圈,男孩在內圈,并轉身面對女孩,(隨樂)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三:女孩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1、男孩在面向圈里拉手成“葡萄架”,教師示范鉆“葡萄架”。
2、女孩面向圈上站立,按瞬時針方向,在男孩搭成的“葡萄架”下進行“S”形穿插。
3、男孩原地蹲下,女孩探索摘葡萄動作。
4、教師唱歌譜,女孩練習鉆葡萄架、摘葡萄。要求女孩先用手指,在用眼睛看該鉆葡萄架的第一個空間,然后隨樂鉆一次葡萄架,摘一次葡萄。5、隨樂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四:學習墊步看朋友動作。
1、教師唱歌譜,男孩墊步轉身,女孩原地墊步。
2、隨音樂練習墊步看朋友的動作,注意眼神自然交流。
3、隨音樂練習舞蹈1——2遍。
4、男孩、女孩交換角色,男孩學習“S”穿插的隊形變化。教師引導幼兒探索內外圈交換位置的方法。我們可以猜一猜,誰是我們的新舞伴,再隨樂舞蹈。
活動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在對樂句和樂曲結構的認識、動作的創編和表演、樂曲的聽辯、語言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自主學習方面都能獲得較多的經驗。
《摘葡萄》教案 篇6
小班健康活動幫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反思等內容,發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發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健康活動課,快來看看幫老奶奶摘葡萄教案吧。
設計意圖:
孩子們平時愛吃葡萄,可是并不知道葡萄是從哪兒來的。這個活動就是通過跳躍摘葡萄讓幼兒知道葡萄是長在高高的藤上的,也讓幼兒在一定的困難下摘,使幼兒懂得葡萄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活動目標:
1. 發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2. 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3. 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 讓孩子們認識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種精神。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會得到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樂趣。
5.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掛繩兩根懸掛高低不一的紙葡萄,小動物頭飾,玩具筐三至四個
活動過程:
1. 小動物們做操幼兒戴上頭飾做一套律動,活動身體。
2. 游戲:摘葡萄幫助老奶奶摘葡萄。兩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來。
3.結束游戲,老奶奶謝謝大家,請大家吃葡萄。
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游戲興趣,可以設計為小白兔收一次葡萄,為小貓再收一次。
活動反思:
游戲本身能引起幼兒興趣,但教師掛繩稍高,可降低些,要鼓勵幼兒盡可能地多摘一些,個別幼兒的姿勢不正確,教師要立刻糾正。
《摘葡萄》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民族的舞蹈,在情景中大膽創編、模仿舞的各種姿態。
2、感受維吾爾民族的音樂、舞蹈特有的風格。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各個民族。
二、活動準備:
1、多媒體:彝族火把音樂節、傣族音樂、舞音樂及視頻、ppt。
2、鈴鼓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歡樂的火把節。
重點:感受少數民族舞蹈、音樂的歡快、熱烈。
1、欣賞彝族火把節音樂。幼兒和老師一起跳起快樂舞蹈,過熱鬧的火把節。(放火把節圖片)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到這張圖片,知道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彝族)你又知道火把節的時候彝族人民他們要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圍著火把跳舞)今天我們大五班的孩子也和彝族人民一起快樂的跳舞吧!請小朋友圍成圓圈(放入火把)
2、引導幼兒奏,跑、跳、歡呼、打擊身體的各個部位。
(二)一起來跳舞。
重點:在情景中大膽創編、模仿舞的各種姿態。
1、老師和孩子一起開著小火車(踏點步)去旅行了。
引導語:“你們剛才和彝族人民一起跳舞過節了,現在還想去什么少數民族看看?(幼兒自主回答),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玩一下好嗎?哎喲,離這里有點遠,我們要坐火車去,大家來看我的火車是怎樣開的。
2、播放音樂,幼兒欣賞教師跟著音樂有節奏的做著踏點步。
引導語:“剛才,老師的小火車是怎么開的?你們發現了嗎?。(幼兒自主回答:插著腰、踏點步開)這是我特殊的火車,你們想不想也來開踏點步火車,(幼兒;想),現在快上我的火車,(引導幼兒位子站開)聽著音樂有節奏的踏點步前行。
3、踏點步練習。
1)第一遍:孩子和老師一起嘗試踮步前進,個別孩子展示和表演。
引導語a:“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小火車,它開得很穩,你們想不想來看一下他們是怎樣開到?(請個別孩子展示和表演),她開得好不好?哪里好,誰來說說看?(幼兒:她的方向盤插得很緊、她的小腳是踏點步,膝蓋要彎彎的)。
2)第二遍:教師用鈴鼓幫孩子伴奏,強調重拍。
a: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踏點步的特點。
引導語:“因為今天要到,路有點遠,所以要小朋友幫我踩一下油門.(教師再次示范) 快來,別忘了腳要踩下去,膝蓋要彎曲。老師請來了一個小樂器幫幫你們的忙,什么東西?(鈴 鼓),它今天要指揮著我們的小火車開到去,我們的小鈴鼓響一下,我們的小腳就踩一下油門,試試看,準備開始。
b:引導幼兒先跟著鈴鼓節奏練習踏點步,再跟著音樂一起做踏點步(開始音樂做其它動作準備先瞻望、叉腰后前行,過渡的音樂做招手、拍手動作)。
4、學習摘葡萄的動作。
重點:眼睛看著手,發散不同的動作,站著、跪著、轉著、邊走邊摘等。
引導語:我們的終于到了,趕快坐下來看一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幼:摘葡萄的地方。叫葡萄溝)有很多美食,葡萄是特產,它又甜又大,葡萄溝里前后、左右、上面都掛滿了葡萄,那么今天我們來到一定要摘一點葡萄回去給爸爸媽媽吃好嗎?
1)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摘葡萄,自主初步感受摘葡萄的動作(坐在位置上)
2)引導個別幼兒聽著音樂展示自己摘葡萄的動作。
引導語:“你是怎樣摘葡萄的,還有誰她不一樣的動作嗎?
3、)教師示范摘葡萄的基本動作。引導語:“小朋友摘葡萄的動作都不樣,那你們看看李老師是怎樣摘的。我能把很大的葡萄摘下來。(引用邊讀兒歌,邊示范,小手張開來,輕輕轉一下,葡萄裝進來。)
4、)教師提問,我是怎樣摘葡萄?引導幼兒自主回答。(教師:“我是一轉扭下來)
5)引導幼兒先讀著兒歌練習轉手腕摘葡萄,再聽音樂向前摘葡萄。
6)引導幼兒說出自己除了摘前面的葡萄,還想摘哪里的葡萄。(上面、下面,幼兒說出來教師引導跟著音樂練習)引導語:原來葡萄溝里的葡萄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有葡萄,我們不能只摘前面的葡萄,要四面八方都要摘,看誰摘得最多。
7)引導幼兒聽音樂摘葡萄。(教師觀察,并用語言提示幼兒從不同的方向摘葡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提示幼兒摘沒有摘到的方向,結束后讓幼兒抬葡萄回位置上)
8)教師示范不同方向的摘葡萄動作,注重引導幼兒運用眼神。
引導語:“哎喲,今天摘了那么多葡萄,請老師來嘗一嘗好不好?這個葡萄好甜,有的好酸,為什么?(幼:1、因為有些葡萄還沒有熟2、不同種類)這樣吧,老師來摘好不好,你們來看看我摘的時候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你們來說說看(教師示范)(幼兒自由述說:有的時候兩只手摘,有的時候一只手摘、上下各方面都摘)我是怎么找葡萄的?(用眼睛)哦,誰也會用眼睛找,我請幾位小朋友一起來。(播放音樂)
9)引導全體幼兒再一次分散摘葡萄。(要求幼兒看著手的方向摘大的,熟的葡萄,教師動作先上后下、左右,語言引導幼兒換不同的葡萄園去摘葡萄)
引導語:“我們再來一次吧,摘大的葡萄,甜的葡萄,眼睛要看著葡萄,才能摘到好吃的。
5、欣賞多媒體,幼兒說說、學學最喜歡哪個漂亮的動作。
小朋友不僅會摘葡萄還會跳舞,你們想不想看?我們來歡迎這些小朋友跳給我們看。(欣賞多媒體)
6、分段模仿練習。
引導語:“你們最喜歡哪一個動作?學學最喜歡的動作,(模范練習拖帽手、踏點步上擺手、轉圈…)接下來我們一起和這位女孩一起去摘葡萄(完整跳一遍舞)
7、幼兒和老師共同表演完整的舞蹈(踮步去——摘葡萄)—
(三)美麗的云南
1、幼兒欣賞云南的美景和音樂。說說聊聊不同的感覺。(與舞有什么不同)
2、欣賞教師的傣族舞蹈。
延伸活動:下次我們再來學學漂亮特別的傣族孔雀舞。
《摘葡萄》教案 篇8
篇一
學習目標
能正確朗讀兒歌,在閱讀中認讀“送、婆、樂、笑”4個生字。
復習聲母bpmf,學習拼讀音節:pupomi
學習筆畫,并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樂、區”.
學習關心尊敬長輩。
學習重難點
在閱讀中認讀生字。
“樂”、“區”的書寫筆順。
學習準備:課文插圖圖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
學習過程
出示圖畫,導入新課。
1、出示圖畫。(課文插圖)
2、觀察圖畫。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相機板書課題:摘葡萄
學習兒歌
1、出示兒歌: 葡萄架,掛葡萄,摘下葡萄送婆婆,婆婆樂得瞇瞇笑。
2、教提示范讀,領讀。
3、朗讀兒歌。
自由練讀(打開課本,右手指讀。)
圖文對照指名讀。
加動作齊讀。
4、學習生字。
(1)過渡:兒歌咱們會讀了,那么老提示把這些字寶寶從隊伍中叫出來,你還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貼出生字卡片。送婆樂笑
(2)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說說這四個字你都是怎么記住的?要注意“樂”和“送”的讀音
(4)開火車認讀。
(5)齊讀兒歌。
5、小結兒歌。
小朋友摘下又大又甜的葡萄先送給婆婆品嘗,你想夸夸他們嗎?
賽讀兒歌。(可以男女生賽讀,也可以小組之間賽讀。)
復習拼音,學習音節。
出示卡片,開火車認讀--接順口溜--抽卡片,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2、學習音節pupomi
出示詞語葡萄(葡加拼音)--(媒體演示或卡片演示)p--u --pu
教提示示范拼讀,學生跟拼,開火車拼讀。
(2)出示詞語:婆婆p--o--po學生嘗試拼讀。開火車拼讀。
(3)出示詞語:瞇瞇笑 m--I--mi學生嘗試拼讀。開火車拼讀。
3、練習圈出正確的音節。
學筆畫,描一描。
出示:樂(其中豎折為紅色)認識筆畫豎折。
提示范寫豎折,邊寫邊說出筆畫名稱。學生書空,說名稱。
提示在田字格中范寫“樂”,生邊跟著書空邊說筆畫名稱。
出示:區找一找豎折。
5、教提示范寫,學生書空、描紅。
鞏固拓展
讀兒歌
外婆生日到,
我去外婆家,
送上一只小紙船,
外婆樂得瞇瞇笑。
2、找朋友。
笑 ( )送 ( )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 “送、婆、樂、笑”4個生字。
2復習聲母b p m f ,學會拼讀音節“p——u——pu p——o——po m——I——mi”等音節。
2朗讀兒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讀成誦
3學習筆畫“┗”,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寫“樂,區”。
教學重難點
1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送、婆、樂、笑”4個生字。
2能拼讀音節“pu po mi”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水果?
(出示詞語卡片:蘋果、西瓜、梨、橙、哈密瓜、葡萄等,讀一讀)
2師:秋天到了,一串串葡萄熟了。紫瑩瑩的葡萄真漂亮啊!
3出示圖片(一個小男孩在葡萄架下摘葡萄)問:說說你看到誰在干什么?
4揭示課題:14 摘葡萄,齊讀課題。
二 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聽錄音,要求:聽清課文內容。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文內容
3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
4教學生字:送、婆、樂、笑
(1) 教師領讀,讀準字音。
(2) 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
(3) 用好辦法記住字形。重點指導“樂”,學習新筆畫“┗”,書空。
(4) 各有側重進行交流:用“樂”、“送”擴詞,說說“笑”的反義詞。
5將生字送回課文,自讀課文。
6跟老師讀兒歌。
7同桌互讀,加上動作表演。
8齊讀。
說明:
這一環節的特點是在閱讀中識字。從文入手,圈生字、學生字,再回到文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朗讀兒歌。
三 學拼音
1復習聲母:抽讀卡片b p m f
2出示音節:p—o—po p—u—pu m—i—mi練習拼讀。
3在兒歌中找到帶有這三個音節的詞:婆、葡、瞇
4再練習拼讀(小老師領讀,男女生拼讀等各種形式)
說明:
學習拼讀音節,再在兒歌中找出帶有這些音節的字,將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學生學拼音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四 練習
1看圖(爸爸、斧頭、木頭),師:圖上畫的是什么?
2看圖下的音節,讓學生自己拼讀,圈出正確的音節。
3交流,小老師帶讀。
五 復習鞏固
1做摘葡萄游戲。
2齊讀兒歌。
3背誦兒歌。
說明:
復習鞏固這一環節在教學中不可少。因學生的年齡較小,一節課學習的內容較多,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復習。復習的形式可多種多樣,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
五 寫字指導
1復習筆畫:“┗”書空筆畫,注意折的時候要稍有停頓。
2出示“樂、區”,找出這兩個字的共同筆畫。
3老師示范寫字,學生跟著書空。
4學生認真描寫,要求:學生注意兩個在字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明:
分散難點,先學會新筆畫“┗”,再找出“樂、區”,這兩個字的共同筆畫。然后看老師示范寫字,并跟著書空,最后自己描寫,注意兩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1. 師的表揚語多變性。
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膽子真大!你是好樣的,老師喜歡你。你真聰明。你聽得好自己細,向你學習。
2. 這一節課是我開學至今上得最為滿意的一堂課。
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學生不光念會了兒歌,而且大多數學生懂得了如何將婆婆拿到葡萄后的高興心情通過朗讀表達了出來。這一效果的取得是由詞引入的。首先請小朋友讀“笑瞇瞇”這個詞語帶上表情。老師說:“‘咪咪笑’這個詞語會念了,那么‘婆婆樂得咪咪笑’這個句子能念好嗎?”自由朗讀后,再請個別學生讀。這個教學環節自我感覺非常流暢,有一種水到渠成的味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日,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3. 朗讀要有層次。
一個層次有每一個層次的明確要求。第一個層次中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朗讀要正確,不加字,不漏字;第二個層次是有感情的朗讀,也就是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這個要求的設計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
4. 學會運用詞語。
在這節課上,我將“送”、“婆婆”和“樂”、“瞇瞇笑”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挑選兩個詞語,說話。由課文內容引出生字、詞語,再讓學生運用詞語,真正做到:“文中識字-----詞中識字-----識記單詞-----遷移”的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生字,還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生字和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