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藝術:小老鼠與啤酒桶
設計意圖: 音樂欣賞是借助旋律以詮釋意境的一種藝術方式,大班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愛聽歡快的節奏、動感的樂曲,《小老鼠與啤酒桶》這首曲子旋律富有動感,節奏歡快、活潑,具有故事性和情境性,考慮到游戲是幼兒最熱愛的活動,我以課件為載體,以故事的形式把音樂角色化、游戲化,旨在引導幼兒在游戲情節的角色表演中欣賞、感受樂曲的性質、情緒,使幼兒體驗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目標 (一)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初步感知樂曲的不同性質。 (二)大膽想象,嘗試用語言、動作表達不同的音樂形象。 (三)感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知識:已了解地窖和啤酒桶的特征。 (二)物質:多媒體、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設疑導入 。 “在一個黑暗的地窖里,有一大排圓滾滾的啤酒桶,它們沒有腦袋,沒有胳膊,沒有腿,更沒有親愛的朋友,非常非常的孤單。有一天,地窖里來了群很可愛的小老鼠,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反思:音樂欣賞中,故事是否應事先提供給幼兒?用了就可能限制想象,不用又會天馬行空,那該怎么用?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容易將模仿學習與創造學習混淆了。創造應該是以模仿為基礎,必須積累生活與音樂的經驗。教師從故事引入,這就是對幼兒生活經驗的支持。)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 1、完整欣賞:討論:說說你聽了這段音樂是什么感覺?你好像看見了什么? 幼1:我覺得很溫柔。 幼2:很優美。 幼3:有時很快樂,有時很安靜。 幼4:我好像看見晚上有小老鼠從地洞里鉆出來跳舞。 幼5:我看見了啤酒桶和小老鼠一起做游戲,他們成為好朋友。 2、再次欣賞:這首曲子有幾段?他們一樣嗎? 幼1:不一樣。有的很活潑,有的很安靜。 幼2:有的音樂很快,有的音樂有點慢。 幼3:有重重的音樂,有時候又很輕柔。 (反思:在傾聽音樂時,教師先采取兩次純音樂的欣賞。而這兩次是不一樣的。第一次,老師進行情景的支持,給孩子一個故事的框讓他去想象故事如何發展,這就給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第二次傾聽,是問題的支持,分析樂曲的段落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是由于不同的故事情節形成的不同的樂曲性質。) 3、結合課件完整欣賞,引導幼兒理解音樂的故事情節。說說地窖里發生了什么故事? (反思:課件的播放將音樂與動畫相結合,對孩子的發展而言視聽結合幫助幼兒建立起理解的通道,為幼兒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故事情節埋下伏筆。) 三、分段欣賞,進一步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和性質。 1、欣賞第一段《催眠曲》,感受輕松、緩慢、寧靜的夜晚音樂。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干什么?為什么? 幼1:很想睡覺。 幼2:因為音樂聽起來很慢,有點安靜,想閉上眼睛休息。 2、欣賞第二段《小老鼠的跳舞》,感受活潑輕快的音樂。 提問:這段音樂聽起來你感覺怎么樣?猜猜是誰在做什么呢? 幼1:小老鼠在跳舞。 幼2:小老鼠跳動非常快樂,而且很靈活。 師:小老鼠跳得這么快樂是為了誰呢? 幼1:是想讓啤酒桶開心起來。 幼2:想和啤酒桶交朋友,讓他們不會孤單。 師:可是啤酒桶也想和小老鼠一起跳舞做游戲,怎么辦呢? (反思: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的對比是比較強烈的,孩子很容易感受這兩段音樂性質的不同,即慢與快,安靜與輕快,因此教師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情感上,旨在挖掘音樂形象。) 3、欣賞第三段《小仙女施魔法》,感受樂曲從停頓到流暢的變化。 1)通過反復傾聽,啟發幼兒進行對比。 提問:小仙女來幫忙了,那她施魔法的音樂是什么樣的?啤酒桶發生了變化的音樂與小仙女施魔法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幼1:感覺很重,也很慢。 幼2:有點卡。 幼3:前面是停頓的。 幼4:啤酒桶變化的音樂很快,聽起來很連貫,像水流過一樣。 師:音樂這么快這么連貫那你覺得它會怎么變?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2)引導幼兒表現啤酒桶變化的音樂形象。 3)師幼扮演角色跟隨音樂共同進行變魔法的游戲。 (反思:這個環節是欣賞的重點之一。教師詳細地引導孩子進行了強弱、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分析,比較,想象,讓孩子將音樂的理解物化到肢體動作和奇妙的游戲中。這樣,抽象的音樂就有了直感到渠道。) 4、欣賞第四段《集體舞》,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節奏。 1)提問:你覺得小老鼠和啤酒桶跳舞有什么不同? 幼1:小老鼠很靈巧,啤酒桶很笨重。 幼2:小老鼠跳的很活潑,啤酒桶有點慢。 2)鼓勵幼兒扮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結伴創編舞蹈,(進一步感受輕巧、笨重的角色特征)。 (反思:這個環節中,讓孩子帶著音樂主人翁的情感去體驗,在這樣的互動中體驗音樂形象的情感,做到“情境交融”。) 5、欣賞第五段《啤酒桶失去魔法》,感受樂句從流暢到停頓的變化。 1)討論:“這段音樂和剛才施魔法的音樂什么地方不一樣?” 為什么? 幼1:這個音樂前面是快的,后面是很停頓的。 幼2:聽起來速度比較慢。 幼3:有點像機器人在變身。 幼4:天亮了,小仙女要把魔法收回去了,啤酒桶有點舍不得,它的動作有點慢,有點笨重。 2)鼓勵幼兒跟著音樂學習啤酒桶變回去的動作。進一步感受變化的節奏。 (反思:這段同樣是重點之一。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停頓和節奏,并與第三段做對比,感受上行下行音樂中速度,力度變化的不同。) 6、欣賞第六段《告別曲》,感受樂曲的緩慢和沉重。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幼1:很慢。 幼2:聽起來很沉重的感覺。 幼3:小老鼠舍不得離開大家呢。 (反思:最后一段音樂分析的重點在于其蘊含的情感。教師巧妙地把關注點再次從音樂拉回到故事,并引發幼兒的情感,讓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得到了升華。) 四、結合課件完整欣賞,進一步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故事情節和人文關懷的情感。 提問:你喜歡這個音樂故事嗎?為什么? 幼1: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很動聽。 幼2:很感動。 幼3:我喜歡小老鼠,它們很善良。 幼4:我也想和啤酒桶一起玩,讓它們也不會孤單。 (反思: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將自己對音樂、故事和人物的理解統一起來,情感與知識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五、音樂游戲《小老鼠與啤酒桶》 (反思: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延續到了游戲中,我們深深地體驗到,一次完整而有層次的音樂欣賞活動,它的模式應該是:理解內容——分析音樂——聯系內容與音樂挖掘情感——情感的釋放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