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藝術《洞洞窗花》活動反思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具有我國特有的民族風格和表現手法,是以紙為加工對象,以剪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剪紙在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在很多地區逢年過節、娶媳嫁女,人們都要執剪鉸花。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圖案,不求真實,善于夸張,不合透視、不求物體形狀畢肖,只講簡練傳神。而這些剪紙花也因貼的位置不同而名稱各異。如:貼在門上的叫“門花”;貼在窗子上的叫“窗花”;貼在頂棚上的叫“頂棚花”。。。。。。
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開展活動的,幼兒通過在家與父母一起欣賞了很多精美剪紙的圖片及剪紙的過程,對剪紙活動產生了興趣,很自然的把這個興趣過渡到活動中,有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和進行。我設計了剪紙步驟圖,首先讓孩子嘗試折疊,自主地學習,再運用故事情境把剪的方法串起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當打開得一瞬間,“哇,好漂亮!”孩子們發出了贊嘆,這里將活動推到了高潮點,效果較好。
其次,活動中老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極其重要,雖然有的幼兒并不像想象中剪得那么好,有的幼兒甚至形狀都沒出來。但是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你剪得真好看”,“你能自己動手剪,真棒!”對幼兒來說就是強心劑。他們會充滿無限的動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任務。對以后的學習也有了積極性。
最后就是在講解中,我忽略了剪紙時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沒開口的地方不能全部剪掉,否則窗花會散,作品失敗。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我雖然進行了提示,但還是有好幾個的孩子剪壞了(這需要注意,重點不能漏)。還有鏤空這個環節要記得提醒幼兒,要不一些幼兒只是剪了,但沒有鏤空,所以,就看不出效果.有個別幼兒很怕上手工課,但是孩子們剪完了還想剪,對此十分感興趣,達到了我的預設目標,讓我覺得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