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動《子兒,吐吐》教學反思
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看繪本,每次只要一講繪本,大家的注意力都會特別的集中,小腦筋也動的特別的積極。今天我又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繪本,名字叫《子兒,吐吐》。
《子兒,吐吐》是一本非常具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來自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小豬“胖臉兒”吃起東西來總是又快又多——這一次,吃瓜不吐子兒違背生活常識,可通常也無甚大礙:缺乏生活知識的幼兒就很容易犯下這樣小小的錯兒。這是一個富有張力的取材,它一頭聯系著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日常經驗,另一頭則悄悄打開了文學創(chuàng)造中奇特有趣的想像空間。
整個活動下來,對自己的課基本上還是比較滿意的,小朋友們很會動腦筋,能大膽地舉手說出自己的想法。整個活動上得比較順利。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很多抽象的詞匯和故事情節(jié)內容以及所包含的意義,不是聽聽一下就能領會的,而只有在充分的感官參與的過程中,幼兒才能積累起豐富的生活經驗,幼兒才能“有話可說”。 “你還吃過哪些水果是有子的?”這是從故事跳躍到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再找一找,這些水果里面,哪些里面是有籽的,最后,讓幼兒說一說聽這些水果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進一步深化幼兒對“子兒吐吐”的感受。從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小朋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表現得很積極,并且表達出來的信息也是最豐富的。
在很多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的問題的答案都是比較統(tǒng)一或者模式化的。因為這樣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需要。但是針對同一事物,每一個人的感官感受、每個人的視角都是不同的,這樣,我們所能獲得的“答案”也將不同,所以,在課上還需要老師的“機智”來一一應對這些“答案”。在這方面,我還是需要鍛煉。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個開放式的環(huán)節(jié),我的本意在于讓幼兒在經驗總結中延伸思路,在找一找哪些水果有籽的過程中,獲得并交流各自的信息,使幼兒的生活經驗加以豐富。
活動中當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回應幼兒的回答時,還不夠到位。
通過本次反思,更直接地促進了我對教育教學水平的強化和提高,培養(yǎng)了我課堂組織和駕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