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泡泡》教學設計(通用2篇)
《追泡泡》教學設計 篇1
活動“追泡泡”其目標是1、通過抓、拍泡泡,學習朝著目標走和跑。2、積極參與戶外游戲,在活動中體驗樂趣。
活動我以出示魔術箱導入,因為托班孩子喜歡神秘感,喜歡情景表演。當我出示魔術箱告訴幼兒要變魔術時,孩子們都一個個看得很認真他們的注意力全都被魔術箱吸引住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后,我取出了吹泡泡工具讓他們看看猜猜,根據他們的已有經驗有的孩子能辨認出物品并說出其名稱。
我擰開蓋子示范著吹泡泡當我吹出泡泡時孩子們都興奮地拍手尖叫起來,我示意讓他們安靜但無濟于事,隨著泡泡在空中的消失孩子們那興奮的歡呼聲也隨之散去。
接著我們去戶外追泡泡啦!出發前我要求孩子們在追泡泡時不要大聲喧嘩,在孩子們地點頭應允聲中我們出發了,來到戶外我舉起泡泡工具開始吹嘍!孩子們則仰著腦袋目光注視著我,呼,我輕輕一吹,五顏六色的泡泡就淘氣地飛舞起來,隨之孩子們“啊~~~~”地叫著開始追逐著泡泡,用手拍打起泡泡來。孩子們是那樣的興奮,他們的叫聲此起彼伏,響徹整個操場。我一再讓他們小聲但隨著誘人的泡泡飛起他們就將自己的興奮之情表露在外,用他們的喊叫和肢體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情感。
小班孩子年齡小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活動中我一再的要求他們安靜但都沒能達到我的要求,我想追泡泡這個活動是個很能讓孩子興奮喜歡的戶外體育游戲,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我不應該時時強調讓他們安靜,因為那不是在室內,應允許孩子們把自己的情緒通過他們最直接的方法表現出來。但適當的讓他們小聲那是必要的。
《追泡泡》教學設計 篇2
設計思路在日常生活、教學、以及游戲活動中發現幼兒,對玩追逐游戲最感興趣,且會"樂追不疲",幼兒已能熟練掌握各項基本動作,身體的協調性也發展得較好。因此怎樣在活動中增加游戲的角色、情節、增加動作的難度,以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和反應的敏捷性,于是我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
1.練習追逐跑和躲閃,提高幼兒對信號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2.在追逐躲閃游戲中,讓幼兒體會身體運動帶來的樂趣。
3. 引導幼兒多感官參與創新活動,在想像、探索中創造出多種方法,感受其樂趣。
活動準備:
1.塑料袋若干,各種顏色圖案裝飾好的口袋。
2.把舊的掛歷紙卷緊成紙棒。
3.夾子若干、小鼓一面4.《律動音樂》、《小熊跳舞》
重點與難點:
重點: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身體,既能較快速度地擊中他人。
難點:能靈活地躲避他人的攻擊。
活動流程 :
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提供材料自由探索-難點練習重點指導-游戲結束放松身體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1.教師以談話活動引導幼兒2.教師出示塑料帶,讓幼兒說出塑料帶的用途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塑料帶)它有什么用途?小朋友們都說的非常好。
3.教師出示裝飾圖案塑料帶:
小朋友看這又是什么?這些也是塑料帶,是老師把塑料帶上貼上了許多漂亮的圖案。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用塑料帶來玩一個很好玩的游戲《追泡泡》。
4.扮演角色,講解玩法每只小熊拿一個塑料袋,往里面吹氣,吹成一個大泡泡,把口袋打個結系緊就成功了。然后把泡泡往天上拋,看誰拋得高。"(教師邊講解變演示)小熊們你們想玩嗎?那好,現在小熊們跟著老師走,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熱熱身吧。ㄓ變弘S教師做熱身運動)小熊們到老師這里來領一個塑料帶,小熊們把塑料帶吹氣,把塑料帶系好,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往上拋塑料袋(教師觀察指導)。
二.幼兒自由探索1、第一次游戲探索教師:"剛剛小熊們都做得非常好,我們除了可以把泡泡往上拋以外,還可以怎么來玩泡泡?要和別的小熊玩得不一樣。"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小結:
2、第二次游戲探索全體幼兒探索各種玩泡泡的方法。(頭頂、胸夾,手拍、腳踢等)教師觀察,分別輔導。
三.幼兒分組游戲:
第一次游戲:
小熊們把泡泡系在腳踝上,聽老師的鼓聲節奏,單腳跳或雙腳跳。鼓聲停,小熊們迅速互相追逐,想法去踩別人腳上拖著的泡泡,同時要保護好自己不被人踩中為勝。若對方雙手抱頭,則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第二次游戲:
小熊們把泡泡用夾子夾在身體背后,手持紙棍,聽老師的鼓聲節奏慢就慢跑,節奏快就快跑快跑。鼓聲停,小熊們迅速用手中的紙棍敲擊對方身后的泡泡,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泡泡,不被別人擊中,不被擊中者為勝,若對方雙手抱頭,則表示在休息,另一方就不能追逐。
四、游戲結束,放松身體1、全體幼兒做"泡泡",教師手持兩根長紙棍來敲,紙棍敲到誰,誰就到旁邊休息一次。
2、全體幼兒聽音樂,做放松動作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