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陀螺(精選6篇)
玩陀螺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現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 相關因素。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望,
二.活動準備:
1、每張桌子上的筐內有小陀螺
2、幼兒人手一份: 1號盒中形狀不同的小陀螺; 2號盒中轉動盤不同的小陀螺; 3號盒中軸不同的小陀螺。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師: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玩陀螺嗎?那你們誰的陀螺贏了?你的陀螺是怎樣贏得?
(二) 操作探索1
1. ①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陀螺,請你們一起來玩好嗎?先請小朋友玩1號盒中的小陀螺,我們再來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②幼兒玩陀螺,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比。③交流反饋。提問:你跟誰比了?陀螺成績如何?為什么會比他的快(慢)呢?④驗證。你們再來比一比,看看到底為什么?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形狀有關系。
2. ①下面請小朋友再來玩2號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誰的陀螺厲害。 ②教師巡回指導 ③交流反饋。 ④驗證。 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轉動盤有關。 3. ①下面請小朋友再來玩3號盒中的小陀螺,比比誰會贏。 ②教師巡回指導 ③交流反饋。 ④驗證。 ⑤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的軸有關。
(三) 操作探索2
1、下面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從3號盒中拿出陀螺再來比一比。
2、你們看他們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樣的形狀,轉動盤和軸也一樣,現在轉的時間一樣長了嗎?
3、幼兒比賽、驗證。
4、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用力的大小、速度有關系。
(四)結束:進一步探索、設疑。 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磚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個轉的時間長?這個問題老師把它留給你們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玩陀螺 篇2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孩子對陀螺玩具是很感興趣的,經常幾個人聚在一起玩轉陀螺游戲。在玩陀螺的過程中其實蘊含著許多的科學知識,即生活中不管什么形狀的陀螺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興趣和技能的掌握都已具備,為了使幼兒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就設計了“玩陀螺”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說說中探索和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都是可以轉動的,并且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體驗玩陀螺的樂趣,并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自制的陀螺若干(包括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星形)。
2.教師記錄表、即時貼形狀標記。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玩各種形狀的陀螺,感知陀螺的轉動。
1.師: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陀螺,都有些什么形狀呀?(引導幼兒看桌上的材料)
2.師:每張桌上都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四種不同形狀的陀螺。請你們每人去拿一個陀螺玩一玩、轉一轉吧。
3.師:你玩的是什么形狀的陀螺?它可以轉起來嗎?你是怎么讓它轉起來的?
4.小結:小朋友真厲害,我們發現不管什么形狀的陀螺都是可以轉起來的。
(評析:各種形狀陀螺的出現,一下子就能讓幼兒感知到陀螺形狀的多樣性,激發他們玩陀螺的欲望。通過玩和介紹的過程,幼兒就能收集到更多關于陀螺轉動的信息量,即不管什么形狀的陀螺都能旋轉起來。這一環節讓幼兒玩陀螺的技能得以鍛煉和提升,為下面的探究做好鋪墊。)
二、引導幼兒探索不同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師:那猜猜看這些不同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看上去會是什么形狀的?(師根據幼兒的猜測在記錄單上貼圖形,如下圖)
2.師:到底這些不同形狀的陀螺快速轉動時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試就知道了。
3.幼兒探索發現自己玩的陀螺轉起來看上去是什么形狀的,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可與身邊的小朋友交換玩其它形狀的陀螺。
4.引導幼兒學說完整的表達,例如:圓形的陀螺轉起來是圓形的。
師: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你玩的是什么形狀的陀螺?它在快速轉起來的時候是什么形狀的?
5.教師在幼兒交流集體驗證后小結并記錄。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星形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看上去都是圓形的。
(評析:這一環我讓幼兒先猜測后動手實踐,凸顯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我給予了幼兒充分的自主權限,考慮了不同幼兒的能力,讓他們選擇1—4樣陀螺去嘗試。在介紹環節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讓幼兒充分發展語言表述能力,從而總結出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這一科學現象,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三、延伸,激發幼兒探索其它形狀陀螺的興趣。
師:那是不是所有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是圓形的呢?請你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也去做做陀螺、玩玩陀螺吧!
(評析:在課堂上我們只解決了四種形狀的陀螺在轉動時是圓形的,其它的形狀是怎么一種現象還是一個未知數,為了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陀螺的興趣,所以將后續的探索延伸到家庭中。)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整個環節、思路很清晰,老師課前的準備工作也很到位,選材從幼兒感興趣的陀螺著手,所以幼兒參與和互動情況較好。活動中老師以一個個的問題帶著幼兒去探究和觀察,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說說中探索和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使幼兒獲得更多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然而教師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在幼兒介紹自己發現的時候,有錯誤的就要當場解決,加深幼兒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后一起解決。
玩陀螺 篇3
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陀螺的過程中,探索發現與陀螺旋轉有關的各種相關因素。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望。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商量表達表現的形式,大膽表演。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每張桌子上有三個小籮筐內裝陀螺,幼兒人手一份:1號筐中為形狀不同的小陀螺,2號筐中為轉動盤不同的小陀螺,3號筐中為軸不同的小陀螺。
活動過程:
1、導入: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玩陀螺嗎?那你們誰的陀螺贏了?你的陀螺是怎樣贏的?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陀螺,請大家一起來玩玩。
2、操作探索活動。
活動一:
⑴先請小朋友玩紅筐里的陀螺,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
⑵幼兒玩陀螺,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地比。
⑶交流反饋。體溫:你跟誰比了?成績如何?為什么會比他的快(慢)呢?
⑷驗證。我們再來比一比,看看到底為什么?
⑸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陀螺形狀有關系。
活動二:
⑴下面請小朋友玩綠筐中的小陀螺,比比誰的陀螺厲害。
⑵教師巡回指導。
⑶交流反饋。
⑷驗證。
⑸師生共同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與陀螺的轉動盤有關。
活動三:
⑴再請小朋友從黃筐中拿出陀螺來比一比。
⑵你們看他們手中的陀螺都是一樣的形狀,轉動盤和軸也一樣,現在轉的時間一樣長了嗎?
⑶幼兒比賽、驗證。
⑷小結: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還與用力的大小、速度有關系。
3、結束:進一步探索、設疑。
小朋友,你們想想看,如果陀螺放在瓷磚上和放在地毯上,哪一個轉的時間長?這個問題老師把它留給你們自己去探索,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整個環節、思路很清晰,老師課前的準備工作也很到位,選材從幼兒感興趣的陀螺著手,所以幼兒參與和互動情況較好。活動中老師以一個個的問題帶著幼兒去探究和觀察,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說說中探索和發現各種形狀的陀螺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使幼兒獲得更多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然而教師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在幼兒介紹自己發現的時候,有錯誤的就要當場解決,加深幼兒的印象,不要拖到最后一起解決。
玩陀螺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陀螺轉動的樂趣。
2、用符號等方法記錄探索過程和自己的發現。
3、感知陀螺轉動的不同現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活動重點:
自主嘗試用材料做陀螺。
活動難點:
探索發現怎樣讓制作的陀螺轉的快且時間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啟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聯想
師:說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1、出示陀螺,引出話題。
師:我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游樂園大轉盤等。
2、你們看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歷史了呢!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真棒啊!你們知道陀螺怎樣玩嗎?是不是要轉動?你見過的陀螺是什么樣子的?
二、展開:自主探索,制作會轉動的陀螺。
1、提供幼兒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勵幼兒嘗試制作。
注意觀察陀螺的軸應該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記錄下來。
2、幼兒自主嘗試制作陀螺,教師巡視,引導幼兒做好記錄。
3、幼兒轉動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問:你是怎樣做的,你發現了什么?(重點引導幼兒發現棉簽應插在圓形蘿卜切片的中心點,陀螺才轉的穩)
三、動手試驗,自主探索。
1、再次制作不同形狀的陀螺,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不同的現象并記錄、交流。
怎樣做才能讓你的陀螺轉的更穩?陀螺的軸應該在什么位置?你們動手試驗吧!一定要做好觀察記錄!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把棉簽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牙簽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樣。
師:
輔助性問題:
(1)圓形蘿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蘿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蘿卜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蘿卜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5、玩陀螺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師要提幾個問題。
(1)陀螺轉動時,從上方看是什么樣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轉后表面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
(3)陀螺快速旋轉后它的外形發生了什么變化?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種轉的更快,時間更長一些?我們可以猜測一下,馬上得到驗證。
我們大家一齊帶著問題去玩陀螺,老師還在桌子上準備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轉一轉陀螺,觀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轉的時間更長,速度更快。準備!玩陀螺的時候要注意觀察。
6、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觸面不同,旋轉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轉的時間更長,更快,更穩。陀螺接觸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轉動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轉后表面顏色發生了變化。
(3)陀螺旋轉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圓形。
7、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我們玩過了會轉動的陀螺,也知道了關于陀螺的一些知識。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紙板、塑料片、木頭、鐵片、橡皮泥、瓶蓋、)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簡易的陀螺,并讓它轉動起來。
四、轉動比賽,發現問題
問題:怎樣轉的快,并且轉的時間長。用水彩筆在蘿卜片邊緣上畫一個紅色圓點,作為記號。
1、師:大家都選擇了形狀一樣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或不穩)?
3、師:現在你們陀螺上的棉簽都插在蘿卜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呢?
(幫助幼兒發現有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蘿卜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有時轉得不穩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蘿卜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現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秘密。這里還有水彩筆和彩色紙片,我們給陀螺畫上彩色之后,轉動起來有什么變化嗎?有什么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玩陀螺 篇5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引導幼兒嘗試設計漸層的圖案。
2. 感受陀螺旋轉后色彩與形狀的變化。
3. 鍛煉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圓形和正方形大小不一的卡紙、牙簽、火柴棒、圖釘、水彩筆、空白卡紙、剪刀。
2. 各種圖案設計。
3. 陀螺的圖片。
4. 幼兒已玩過自己帶來的陀螺。
5. 音樂:“將來怎樣”、“杜鵑圓舞曲”、“溜冰圓舞曲”。
活動過程:
l 玩陀螺
①導入
師:看顧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陀螺)
師:我們等會兒選一個陀螺,找個空地來玩一玩。
②提出玩的要求
師:請小朋友玩的時候仔細觀察,陀螺在旋轉的時候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幼兒玩的時候也可個別提問、個別引導)
③初步引導幼兒發現陀螺旋轉后色彩與形狀的變化。
④集體提問
師:你的陀螺在旋轉的時候發生了什么變化?
你玩的陀螺和你旁邊小朋友玩的陀螺在轉起來的時候有什么不同?
幼兒回答。
⑤教師小結:小朋友在剛才玩的時候觀察得可真仔細,陀螺旋轉起來之后,不僅顏色發生了變化,而且形狀也發生了變化。(如果幼兒沒有發現可以在后面的觀察中再得出這個結論。)
l 觀察陀螺
①觀察圓形陀螺
師:請小朋友來看看這兩個陀螺很特別,這個剛才是誰玩的?請你來說說,你知道你玩的這個陀螺用什么材料做的?那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嗎?
(盡量讓幼兒自己講述。象用圓形做的,上面設計了圖案,用火柴棒戳的等等)
②觀察正方形陀螺
師:這個剛才是你玩的嗎?請你也來說一說。
引導幼兒拆開來觀察。
師:我們怎么讓別的小朋友和客人老師看得清楚點?
好,放在這兒看吧!
(將陀螺拆開,放在視頻展示儀上供幼兒觀察)
師:哦,原來有三個從大到小的正方形呢!在這三個正方形上都設計了不同美麗的圖案。
我們再把它戳好,大家一起來看看轉起來和剛才有什么不同。
請幼兒來說出結論:陀螺旋轉起來后,美麗的圖案就看不清楚了,而且正方形也變成了圓形。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陀螺旋轉起來之后,它的顏色和形狀確實發生了變化。
l 欣賞陀螺
師:陀螺又好玩又好看,除了我們剛才玩的其實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個老師在網上找到的陀螺,我們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在視頻展示儀上供幼兒欣賞)
l 制作陀螺
師:我們又玩又看了陀螺,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來做一個?
交代制作要求: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用水彩筆在上面畫上漂亮的圖案。
②用圖釘、牙簽戳洞,注意安全。
③用火柴棒按大中小的順序穿圖形,注意火柴頭朝下。
④除了做圓形、正方形的陀螺外,還可以在空白卡紙上自行設計,有所創新。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l 玩陀螺。
幼兒自由結伴玩陀螺,可以交換著玩。
引導幼兒發現設計有創意的陀螺,感受陀螺旋轉后色彩和形狀的變化。
l 結合目標進行講評。
表揚圖案設計新穎、有所創新的幼兒,鼓勵幼兒回去之后嘗試做其他形狀的陀螺。
玩陀螺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制作陀螺,并做漸層的圖案設計。
2、鍛煉首演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1、 圓形和方形的卡紙、牙簽、鉛筆、蠟筆。
2、教師自己制作好的成品陀螺。
3、小朋友有玩過陀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 t:小朋友們,你們以前玩過陀螺嗎?
2、t:你玩的陀螺是怎么樣的呢?
3、t:你以前玩陀螺時是用什么方法讓它旋轉起來的呢?
4、 幼兒回答,教師總結:有的陀螺是要用手轉的,有的陀螺是要用鞭子抽的,還有的陀螺是需要用到發射器的。
二、嘗試制作陀螺。
1、 t:今天,徐老師也自己做了一個陀螺,現在我們來轉一轉,好嗎?待會我轉動陀螺之后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下轉動前的陀螺和轉動后的陀螺的的形狀和顏色有什么不同?
2、幼兒觀察后討論。
3、t:原來我的陀螺在轉動的時候形狀變成了一個圓,顏色是彩色的。那么現在請小朋友來仔細觀察下老師的陀螺的顏色是怎么樣的?
4、t:原來是一層一層的涂上去的,這樣旋轉起來的時候才會混在一起變彩色。
5、t:除了一層一層的涂上去之外,還可以涂成從小圓到大圓,從小方塊到大方塊等等。
6、t:那么我的這個陀螺是怎么做出來的呢?誰來試著猜一猜?
7、幼兒討論陀螺的制作方法。
8、教師將制作方法按照幼兒說的辦法制作一遍。
t:先拿出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卡紙,然后用牙簽在卡紙的最中心點穿過,再用透明膠搞定住,這樣一個陀螺就制作好了,不過小朋友們不要忘記在拿卡紙時,要先給卡紙上色。這樣陀螺才好看。
9、t:原來制作陀螺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呀,你們想自己來試一試做一個屬于自己的陀螺嗎?
10、幼兒自己制作陀螺。
三、玩陀螺比賽。
t: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陀螺比賽啦,我們來比比誰的陀螺能夠旋轉的時間最最久,比比誰的陀螺顏色設計的最漂亮,比比誰的陀螺設計的最特別,最有創意。
四、活動結束。